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现代诗歌 >> 【宁静】盆景(诗歌/外二首)

编辑推荐 【宁静】盆景(诗歌/外二首)


作者:绿鬓视草 举人,553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4发表时间:2024-09-09 15:20:04

1、盆景
  
   我的父亲,就在某种复杂情感交织下
   在庭院里养着他的山
   和一座山应有的树木,山石,小桥,流水
   山坡绿草如茵
   小小的山峦
   拥有一个紫砂底座。有些奢侈
   起码我是这样觉得的
   曾经的高温烧制让它保持不一样的热忱
   这又让人欣慰
   父亲每日亲手照管山峦的奇崛与玲珑
   树下两位古装的对弈老者
   胡须和发髻清晰可辨
   后来。他把自己也当作山的一部分
   看,还是大家长一样的武断做派
   指定了自己的骨骼、名字,相片上的笑容
   甚至拉着母亲同坐一旁
   只是大理石底座的山到底有些不同
   我们要走很远的路
   捧着白菊花
   才能去描述一座山的静穆冰冷
  
   2、地下室的窗户
  
   没人擦拭那道狭长的光
   它的存在,设计师某一刻的心血来潮
   略高于地面的象征,有别于
   埋葬、暗藏。一首低迷的《幻昼》
   在这里,电灯才是光亮的正统
   由电流抵达主流战场
   照耀一些工具,杂物,酒瓶
   沿着水泥台阶未经装饰的原始
   朗读声早就喑哑
   几个旧玩偶。几箱发黄的课本。
   一只苍蝇用振翅的声响,不断撞击
   灰蒙蒙的玻璃。它要突围,逃生
   幽暗里的霉味将被清扫
   或整体售出
  
   3、不同的河流
  
   也并非很远。如果动用八百里加急
   一天时间也就到了
   我们之间没有横亘的桥梁
   河流,一定存在两岸
   而江河与海相隔,更难定义期间的曲折
   我们平静地写下各自的
   冷暖,自知
   我不想告诉你的是,特别在水里
   特别是针对一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
   自知是一种怎样的刑罚
   我无疑是个诚实的人,只对自己欺瞒
   或者用蹩脚的理由说服左脑
   所以我选择孤岛作为栖身地
   宁可做,你永远的彼岸
  

共 7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首,诗歌以“盆景”为载体,巧妙地寓言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家庭角色的深刻隐喻。开篇“我的父亲,就在某种复杂情感交织下”,立即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场景。父亲在庭院中精心打造的盆景,不仅是自然山水的微缩景观,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影。“在庭院里养着他的山,和一座山应有的树木,山石,小桥,流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盆景的精致与父亲的匠心独运。然而,“小小的山峦拥有一个紫砂底座”一句,透露出些许奢侈与不寻常,也反映了父亲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执着。“父亲每日亲手照管山峦的奇崛与玲珑”,这不仅是对盆景的照料,更是父亲对家庭、对生活的悉心经营。随后,诗人笔锋一转,“他把自己也当作山的一部分”,将父亲的角色与盆景融为一体,寓意父亲在家庭中的支柱地位及其无私的奉献。“只是大理石底座的山到底有些不同,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捧着白菊花,才能去描述一座山的静穆冰冷”,这一结尾富有哲理,既是对盆景与自然山川之间差异的反思,也是对生命终局的一种深刻领悟,引人深思。第二首,诗歌以“地下室的窗户”为切入点,探索了被遗忘、被边缘化的空间及其所承载的复杂情感与记忆。地下室的窗户“没人擦拭那道狭长的光”,暗示了这里的荒凉与无人问津。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让它略高于地面,却终究未能摆脱其暗藏、压抑的属性。“一首低迷的《幻昼》”作为背景音乐,加剧了这种低沉的氛围。在地下室中,电灯成为了“光亮的正统”,而自然光则被剥夺,这反映了现代都市中人们对于科技依赖与自然疏离的现状。“朗读声早就喑哑,几个旧玩偶。几箱发黄的课本。”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往昔生活的残影,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沧桑与无奈。而苍蝇的挣扎,则象征着生命在困境中的顽强与渴望自由的本能。最后,“幽暗里的霉味将被清扫,或整体售出”,既是对现状的无奈接受,也是对未来可能的期待与憧憬。第三首,诗以“不同的河流”为象征,探讨了人与人之间虽近犹远的距离感以及个体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孤独与坚韧。诗人开篇即言“也并非很远。如果动用八百里加急,一天时间也就到了”,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往往难以逾越。“我们之间没有横亘的桥梁,河流,一定存在两岸”,这里的“河流”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差异。诗人进一步指出,“江河与海相隔,更难定义期间的曲折”,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我”选择了孤岛作为栖身地,“宁可做,你永远的彼岸”。这既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诗人通过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软弱与欺骗,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最终,“自知是一种怎样的刑罚”的提问,引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在孤独与自我认知之间的挣扎与痛苦。好诗,力荐文友共赏。【编辑:浩渺若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9-09 15:20:46
  感谢诗人投稿支持宁静,祝创作愉快!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9-09 15:21:21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