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敬佩敢于站出来的人(随笔)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着。昨天,手机短信中的一条信息,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让我激动不已。
在我家附近太平洋轻轨站进站处,一名身穿军绿色短袖T恤衫的40多岁的男子正在等车。突然,听到轻轨旁嘈杂的人群中传来激烈的争吵和打斗声。他转身发现前方五米处,两个强壮摩的车司机正扭打在一起,听目击者说是因争抢客源而生事端。围观者越来越多,起码达数十人,不少人举着手机录视频。无一人上前劝阻,大家都是冷眼旁观看热闹,任由事态继续发酵。这时打输的那一方从车篓里快速拿出一把钢锁正准备砸向对方脑袋。火头正盛时,如果得逞,对方非死即重伤。
在这危急关头,黄名子大吼一声,冲过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拦住了对方,一把抢过钢锁,同时大喝一声:“停下,停下!都不许动!”两个打斗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壮汉给震慑住,瞬间各自住手。在他的强力阻挡和耐心劝说下,这场血腥之战终于得到了平息,他成功化解了一场血腥之战。他的义举,救了人命,救了两个家庭。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崇尚见义勇为道德,敬重见义勇为英雄,关爱见义勇为家庭,支持见义勇为事业。”这是我们对见义勇为形成的共识。
这也是马路边耸立的广告语,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让我陷入了对当下社会见义勇为现象的深思。
见义勇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有侠客仗剑走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现代,有无数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正义与勇敢。然而,在当今社会,见义勇为似乎变得越来越稀缺。人们在面对危险和不公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敢轻易出手相助。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担忧:我们的社会怎么了?生病啦?人们的勇气和正义感都去哪儿了?
其实,并非人们缺乏勇气和正义感,而是现实中有太多的顾虑让人们不敢见义勇为。一方面,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让人们对见义勇为的后果产生了担忧。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诈,帮助他人却反被诬陷。这些负面新闻让人们在伸出援手之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遵循着“惹不起我躲得起”的常规,做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法律对于见义勇为的界定不够明确,也让人们在行动时有所顾忌,正义得不到伸张,让人寒心。如果见义勇为的行为不当,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法律上的麻烦,有可能倾家荡产,也洗不清洗不白自己,做了好事反被诬陷。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顾虑而放弃见义勇为,放弃正义。因为,见义勇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当我们看到有人遭遇危险或不公时,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冷漠旁观,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可怕?我们的良心又将何处安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见义勇为的价值。一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也不断涌现,感动着无数人。比如,在一场大火中,消防员们不顾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救人;在公交车上,一位乘客勇敢地制止了小偷的行窃行为;在街头,一位路人毫不犹豫地为受伤的老人进行急救。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正义。
“你不怕危险吗?”有人问一位见义勇为的消防员。
“怕,但是我不能退缩。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消防员坚定地回答。
“你不怕被讹诈吗?”有人问一位扶起老人的路人。
“怕,但是我更怕自己的良心过不去。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害怕而不去帮助别人,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温暖可言?”路人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这些人物对话,让我们看到了见义勇为者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有恐惧,也有顾虑,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和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是社会的正能,是我们应该敬重和学习的榜样。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宣传和表彰,让人们认识到见义勇为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见义勇为的界定和保障措施,让人们在见义勇为时没有后顾之忧。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崇尚见义勇为的良好氛围。媒体可以通过宣传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和勇气;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见义勇为精神;企业可以通过奖励见义勇为的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见义勇为的精神。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不要犹豫,不要害怕,勇敢地伸出援手。也许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挽救一个生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正义。让我们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崇尚见义勇为道德,敬重见义勇为英雄,关爱见义勇为家庭,支持见义勇为事业。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社会增添一份温暖,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起码,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泪,如果流泪,也是为自己的壮举而感动流泪。
2024年9月生斌作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