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这一片乐土(散文)
农庄主大姐拥有一块狭长的自留地,临河,河对岸是郊野公园,公园的旁边是住宅区。这块自留地,听到过多少笑声,见证过多少次朋友聚会,被多少朋友摘走过丰硕的成果,恐怕连它自己都数不清了。这块自留地,就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乐土,也是我和众多好友们的精神乐园。
这块闹中取静的自留地,无疑是大自然的馈赠,左侧的栅栏外是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河,右侧地界的边缘是土石混杂的山丘。沿一条羊肠小道,走下十几级碎石台阶,推开一扇栅栏门,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映入眼帘。沿曲径前行,两旁各种果树和花草的夹道欢迎,会让你有贵宾一样的自豪感,一种探幽猎奇的机缘,会让你倍觉好奇与神秘。这里,一年四季皆是美景。春天繁花似锦,香气扑鼻。夏天光影斑驳,温柔似水,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
这里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李子、桑葚、栾树、香椿……村种繁多,只有你想不到。每一种树,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馈赠。蔬菜们也不甘示弱,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长长的豆角,还有那圆滚滚的倭瓜,如同绿色翡翠扇子的羽衣甘蓝,平常的不平常的都落户在这里。还有那挺直了腰杆的玉米,羞羞地低着头颅的向日葵……它们在土地上肆意生长,展现着生命的活力。当然,这里的每一样,无不承载着大姐的辛勤付出与期待。
“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俗话说白露打核桃。白露节气一到,作为吃货的我马上约马大姐一同前往。
老天作美,出门时还细雨迷蒙,到地儿后,太阳由捉迷藏,渐至大大方方地登场亮相。
地里有好几棵核桃树,来到其中一棵树下,看着满树的核桃,心中喜悦异常。农庄主大姐自告奋勇,举起竹竿,微微眯起眼睛,瞄准一根挂满核桃的树枝,轻轻敲打下去。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声响,核桃如同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般纷纷落下,有的砸在地上,有的调皮地蹦跳着,滚进草丛里。我像个孩子挥舞着双手大叫,马大姐却弯下腰,忙不停地捡着一个个沉甸甸的核桃。她顾不得仔细查看核桃的外壳,也来不及挑选那些有破损或污掉的的,一股脑地放进塑料袋里。
“这个傻孩子,你倒是赶紧捡呀。”马大姐一着急,把80岁高龄的书画家陆老的口头禅给说出来了。
“大姐,其实不用打。我看地上就有不少。”地上确实有,都是风雨打下的。
“那些风雨打下好,拣的时候用手感觉一下,坠手的再要,轻的是坏掉的,不能要。”农庄主大姐说。“不过,你开车来了,还是打点好的,要是马大姐自己来,我都不让她拿。岁数大了,背着重东西,磕碰一下可了不得。”
打完核桃,农庄主大姐又开始摘倭瓜。倭瓜秧特皮实,什么土壤都能长,藤蔓也爬得特别长,那些或圆或长的不同品种的倭瓜,就藏在肥大的叶子里。而地头的倭瓜秧穿过铁栅栏,一直窜出去,给河坡披上了绿衣。马大姐走到一个巨大的倭瓜前,蹲下身子,用双手轻轻地托住倭瓜底部。她感受着倭瓜的重量,欢快的笑把她的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然后,她拿起镰刀,割断粗壮有力的藤蔓才把倭瓜摘下来。我让大姐把两个歪把子长倭瓜,分挂在我的胳膊上,一歪一扭地走出来。
“大姐,别摘了。够啦。”马大姐又喊在一旁忙碌的农庄主大姐。“回去,我就包包子,到时候我打电话,咱们去陆老那儿一块吃哈。”
马大姐做饭是一把好手,尤其是主食,朋友们几乎都吃过她做的饭,且都赞不绝口。放下倭瓜,只见她们又一起去掐下红薯叶、穿心莲和苏子叶。农庄主大姐的手指轻轻掐住红薯叶的茎部,微微一用力,绿中泛点微红的红薯叶便被摘了下来。她把红薯叶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仿佛在整理一幅心仪的画卷。马大姐则专注地采摘着穿心莲和苏子叶,她仔细地挑选着那些最鲜嫩的叶子,轻轻地放入袋子里。她们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是怕掐疼了他们,又放佛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温柔的对话。
“大姐,我相中了一个葫芦。”
“相中了就摘呀!种,不就是为了摘吗?”
捧着大葫芦,一起来到一棵核桃树下的长桌旁休息。这条长桌,在大家聚会时可是出过大力的。旁边的灶台静静地待着,通红的火苗又在我心中燃起。葫芦须把外面的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薄皮刮掉,否则,会很快坏掉。农庄主大姐由此得出人洗澡时也不能用力搓澡。大姐一边刮着葫芦外那层薄皮,一边聊起家常。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进地底下。”不经意看到一旁地里的胡萝卜,小时候母亲给自己猜谜语的情景浮于眼前。
“胡萝卜。”马大姐抢答。“当年在生产队的时候,干活累了,就坐在树荫下猜谜语打发时间。”
“把把绿伞土里插,条条紫藤地上爬,地上长叶不开花,地下结串大甜瓜。”马大姐顺口又说出一条。
“这不是嘛,刚还摘了它的叶子呢。红薯,没错吧?”平时,若说抢答,没人能抢过农庄主大姐。她的反应巨快。
“我也显摆一个,说不定还能唬住你们呢。听着哈,青枝绿叶颗颗桃,外面骨头里面毛,待到一天桃子老,里面骨头外面毛。”我没说错,这次她们俩都没抢。
“棉花。”我是门后藏不住滴滴筋儿的主儿,不等她们思考,说出谜底。
“难怪,我们这边不种棉花。”农庄主大姐和马大姐都是本地人。
为了不扫兴,我夸赞大姐地里的收成好,这惹得农庄主大姐分享起自己种植的经验和心得,马大姐认真地听着,偶尔插上几句自己当年在生产队干活时的趣事。
临近中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听着大姐们聊天,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不知道为啥,每逢中秋节前后,总有干不完的农活。白天,在地里收谷子拾棉花,一些譬如脱玉米粒、摘花生等能在家里干的事,就不得不熬夜赶工。那时,年龄小,贪睡,母亲总是煮一点花生或玉米,用那诱人的香气给我们姐仨提神,免得我们集体撂挑子,偷懒去睡觉。
不知聊到了什么,两位大姐的哄然大笑,拉回我的思绪。葫芦的乳白色外衣几乎被褪尽,满眼光滑滑诱人的鲜绿色。
“中秋,董大姐约着进山,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哈。”
如今,中秋又近。多少个中秋已经过去,不知不觉间,我已到退休之年。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不禁感慨万千。那时,费尽脑汁地要从土里刨食的农村逃出来,现在却又开始留恋起田间的劳动。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蔬菜,长势旺盛的庄稼,想起离开家乡的这几十年,岁月染白了我的青丝,也把我的脸上冲刷出褶皱,可一想起生活让我认识这么多可敬可爱的大姐,忽然心里一热,再也没有了忧伤。
农庄主大姐说,这片自留地见证了她的成长与奋斗,也承载着她的梦想和希望。土地,是中国人的根。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姐的自留地就像是一个宁静的港湾,让她能够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在这里,她可以尽情地享受种植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大姐说,等我退休后也可以承包一块地,种植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这让我更加留恋这土地。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出一份力,继续守护着这片自留地,让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在岁月的长河中,这片自留地将永远是她心中最温暖的角落。
在这里,从种植的技巧到收获的方法,从谜语的创造到生活的感悟,大姐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为朋友们带来身心上的无比享受。大姐,就像所有的劳动人民,懂得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们用乐观、坚韧和勤劳,书写着属于劳动人民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