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40年前,我迎接了第一个教师节(散文)
一
时光悠悠,如白驹过隙,四十载岁月悄然流逝。回忆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40年前的那个金秋。
那一年,我怀着满心的憧憬与忐忑,第一次迈进了学校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
高考落榜后,本想通过再次复习,来实现我跳出农门的大学梦。可是,那时的农村,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面积实施,让每家每户都需要强壮的劳动力来实现最基本的春种秋收。而当时的我家,因父亲在外工作,两个妹妹年龄尚小,正在读书。六七亩的承包土地,单靠母亲一人根本无法打理。为此,我放弃了继续复习的打算,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心甘情愿地以土地为伴,做一个最勤劳的农民。
可是,就在我凭借着改革开放的煦暖东风,细化了我的发家致富的宏伟方案,准备在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上大干一场的两年后,1985年春节刚过的农历正月十三日那天,曾是我的小学老师,当时正在邻村当校长的同村张老师找到我,说农村小学也实行了校长负责人,校长有权聘任教师。他知道我虽未考上大学,但胜任小学老师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我为人谦和,恭俭温善。所以,想聘任我为他手下的一名民办老师,附加条件是必须跨村任教,但不影响春种秋收。问我是否愿意。
我当然愿意了。教师,本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考不上大学,能当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我当时就满口答应:“我愿意。”
就这样,我走进了邻村的魏家堡小学,成了当时有着8名教师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个。
二
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又都是神圣的。一条乡间小路连接着三个村子的三百多户人家,学校就设在中间村子的小路旁边。
因老校区年久失修,不能再用,大队就在原校址上建成了一所新学校。我们的到来,正好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
新的教室,新的食堂,新的宿舍,新的围墙,一律用红砖砌成,更新奇的是,一条小河由南向北穿校区围墙而过,那哗哗的流水声,如同学生们悦耳的欢笑声一样,给整个校区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尤其是那两开式的铁皮大门,更显得庄重威严、坚固大气。它仿佛是学校的守护者,为师生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地,又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着新学校的蓬勃生机与崭新面貌。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仿佛为这片知识的净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
当我初次登上讲台的那一刻,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深知,从这一刻起,我肩负起的不仅仅是教学的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在这崭新的教室里,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课桌上,仿佛为孩子们的梦想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开始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引领着他们走进知识的海洋。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每一次互动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我努力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让他们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自信。看着他们从懵懂无知到逐渐领悟,从胆怯害羞到勇敢表达,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在这所新学校里,我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我们一起在新的教室热烈讨论,一起在新的操场跑步做操,一起新砌成的小河边提水撒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希望和活力,每一处风景都见证着我们的努力和付出。
三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9月10日,我们迎来了属于广大人民教师的第一个节日——教师节。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受人无比尊敬的位置。
那是一个充满着特殊意义的日子,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一种喜悦与自豪之中。没有华丽的庆典,没有璀璨的灯光,但那一份份来自社会和同学们内心的敬重与感恩,却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学生们用稚嫩的双手为我们送上自制的贺卡,上面写满了他们纯真的祝福。那一笔一画,虽不那么工整,却饱含着他们对老师深深的敬爱。
记得那天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学校,整齐地坐在教室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当我走进讲台的那一刻,他们齐声高喊:“老师,教师节快乐!”那清脆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让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暖流。
教室里,黑板上写满了对老师的祝福话语。有的学生走上讲台,为老师朗诵一首赞美诗;有的学生则用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庞,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对老师的无尽敬意。
随后的早饭刚过,又见大队干部在书记的带领下,专门来到学校,送来了他们的节日祝福和慰问品。虽然慰问品仅仅只是每人一个台灯和一支钢笔,但那一幕,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手中捧着的慰问品,仿佛不仅仅是一份物质的馈赠,更是对我们教师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尊重。书记亲切地与我们交谈,询问教学情况,关心我们的生活,那温暖的话语如同一股春风,煦暖了我们的心。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教育之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四
在那个年代,教学条件艰苦,资源匮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工具。然而,我们从未抱怨,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努力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备课,在简陋的教室里挥洒汗水,只为让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
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有几个男孩子的头发很长了,却没有时间去理发。一问才知,理发要到六公里以外的镇上去,还要让家长带着。最近农活忙,家长顾不上,等过了这段时间后再去。我一听这话,便利用周日休息时间,专门骑车去了镇上,自己掏钱购买了一套手动理发工具。于周一上班时的下午课间休息时间,为那些头发长的学生一一理发。自此,不管是我们班还是其他班的同学,只要谁头发长了,就主动找我,我都会欣然为他们理发。让他们能够整洁干净地学习和生活。
这一消息很快在学生家长中传开,有的家长专门让学生带话给我,说这件事虽说不是很大,可解决了他们带孩子上街理发的难题,表示非常感谢。
还有一次,班上有个学生生病了,家里条件困难,无法及时去看病。我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带他去村医疗站。在他康复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去看望他,给他补课。看着他一天天好起来,重新回到课堂上,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由于我的热心和勤劳,以及对学生们的认真负责和方法得当,第一学期中的教改区数学竞赛,我们班派去6名选手,获得一二名的就占了5人,是全教改区的集体第一名。放暑假时,我也被评为当年的区优秀教师。
一时间,我成了学生们家长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只要一有时间,就来学校和我谈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时看见我周日值班食堂关灶,专门来学校请我去家里吃饭。而每每遇到这种事,我的心里就满是感动与温暖。这些家长们的真诚与热情,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所承载的重量。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成为我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激励着我更加用心地去教导每一个孩子,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然而,两年后的那个冬天,由于工作的变动,我离开了教育行业,离开了我朝夕相处的可爱的学生,去了城里,接替了父亲的班,成了一名铁路职工。
那是怎样的一个艰难抉择,心中满是不舍与无奈。
40多年的风雨兼程,40多年的执着坚守。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步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脚印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但无论我走到哪里,走多远,干出的成绩有多大,那迎接第一个教师节的情景,那些曾经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我的记忆深处。
如今,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那是我教育生涯的起点,也是我一生的荣耀。我将永远铭记那个特殊的日子,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而那段教育的岁月,也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