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缘】 赴约武功河滩古会(散文)
一
受一位陕西熟人热情邀约,利用休假时间,我和好友明顶着冬日的西北风,风尘仆仆来到慕名已久的陕西武功县,去见识当地久负盛名的东河滩古会。
武功镇东河滩古会由来已久,是为纪念后稷而在后稷教稼台前漆水河滩上举行的古会,也是为感谢后稷教会了人们知时节、勤耕耘而给当地带来的农业丰收。相传,后稷当年用他当农官的身份,利用冬日农闲之机,组织举办农耕技术传授和集市贸易活动,并一直延续下来,后逐年演变,发展成今天的武功河滩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十七日举行。 它是西北最古老、最庞大的农资交易盛会。
天空蓝得纯净,当我们来到“2023年中国·武功第七届后稷文化艺术节暨河滩古会”现场时,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热情高涨,喜气洋洋,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中。主席台前“耕文兴武,富民建功”八个金黄色大字熠熠生辉。仪式在《中国龙》鼓舞表演中拉开了序幕,今年会期20天,疫情后首次举办,武功人诚邀天下游客来此打卡体验。
仪式完毕,我们按照提示前往教稼台,只见前面仿古式的木质大门上悬挂着“教稼圣地”匾额,它由原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所书。走进大门,院里大树参天,碑刻林立,迎面是后稷的石雕像,他左手抱五谷,右手持农具,端坐在土堆上,目光炯炯,昂首凝视着前方。我想,他目光所至,最关心的应是老百姓的庄稼长势如何!
巍峨古朴的教稼台古朴典雅,为矩形土心砖砌平台,听一旁的工作人员说, 教稼台长约七十八米,宽三十一米,高十五米。它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台子四面各开一门,寓意一年四季;二十四根栏桩,隐含二十四节气;前后有台阶,分别有五阶和六阶,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造型寓意深刻,别具一格。走进门洞,看见过道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大量的石碑题刻。有钱范宇、于右任、屈武等人诗词题刻,还有“重修教稼台”“武功八景”和“教稼名区”等字样。我一边思索,一边欣赏着精美的碑刻艺术,不由得连连赞叹,肃然起敬。
我们从南北通道的东侧登上教稼台,四周植以翠柏,庄严肃穆。伫立台上,仿佛时空静止。人寿百年,它屹立千年,远古的风吹来,让我倾听,让我沐浴在圣洁的氛围中。我仿佛看到后稷亲力亲为,不辞辛苦,教先民们在广阔的田野里耕种以及收割庄稼的忙碌场景。如今,教稼台成为人们怀念远古祖先辛苦劳动发展农业的象征,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农业发祥的圣地。而与此地相邻的杨陵区,早已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继承后稷教稼台的历史渊源,再创新时代中国农业的辉煌。
二
有一种乡愁叫做赶会,带着小时候的深刻回忆,顶着丝丝寒风,我和朋友随人流涌向热闹的会场。
据了解,武功古会摊位排序按照二十四节气顺序进行编排分布,设有咸阳特色展馆区、日用百货展区、美食展位区、服装鞋帽区、非遗展示区、书画艺术区等数十个区域,划分明确,货品种类丰富。
我们首先来到咸阳特色展馆区,里面人头攒动,汇集了咸阳所有县区的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和非遗产品等。有兴平辣椒、三原蓼花糖、泾阳茯砖茶、淳化饸饹、乾县一口香等等。全面展示了咸阳兴农、富农的新成果,让我们看到了祖国西北农产品的特色及农业发展的日新月异。
锅碗瓢盆酱醋茶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离不开日用百货。我们走进日用百货展区,一眼望去,各色日用品应有尽有,饰品、工艺品、玩具、塑料品,还有厨房用品等依次排开,看得人眼花缭乱。关键是同样的商品要比城里便宜许多,展区里人头攒动,人们挑选着中意的商品,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时不时夹杂着唱大戏的高亢声音,简直比过年还热闹。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图的就是个人气旺。赶会的人摩肩接踵,只能小步慢行,东看一眼,西瞧一下,一副完全放松的样子。赶的是心情,会的是朋友。有两个老人,挎着包,站着交谈着,看得出他们久别重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头顶之上,彩带飘飘,串串红灯笼随风摇曳,花伞随风摇摆,就像被热闹非凡的气氛感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老年人,踱着脚步,静静看着,像是在回味着从前,乐在其中。小孩子嚼着冰糖葫芦或吃着大大的棉花糖,不停眨着眼睛,快乐无比。我禁不住停下来,只为看一看那些小孩纯真的脸庞,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跟随大人赶会的情景,那时,眼里只有美食,未来遥远的没有形状,我们单纯得没有烦恼。不远处有年轻人手拉手,窃窃丝语,幸福开心的样子,很是陶醉。
路西边摆有编织摊位,有柳编篮子、大背篓、担笼,丰收的季节,他们可以用来装苹果、梨、玉米或其它农产品,方便又实用。竹耙子、竹席子更是生活必需品。主人技艺娴熟精湛,有很多编织做成了工艺品,精巧细致,让人爱不释手。一些小工艺品如竹编蝈蝈笼子、塑料带编制的小篮子,小巧可爱。我买了两只柳编篮子,平时卖菜或放东西,都是不错的选择。来回兜售充气塑料卡通动物的商贩,不断吸引着小孩子们的眼光。卖糖葫芦的高举着插满冰糖葫芦的稻草棍来回穿梭,专找小孩子多的地方卖。
当我看到摊位上竟有上菜用的端盘,似曾相识,不禁心里一动,毫不犹豫,下手买了一个。其实家里有,只不过这个像老爷爷家以前那个。以前,老爷爷家有这么一个端盘,每逢过年来客,我们家总要借来一用,它勾起了我的怀旧思绪。大风箱,让我想起了从前的岁月,奶奶做饭时,我拉风箱,前推后拉,蛮有趣。看见大案板,想起母亲以前用它擀面条,充分展示高超的擀面手艺。尤其是大年三十,一家人围着大案板一起包水饺,其乐融融。
乘着兴致往前走,卖糖的摊位一大溜,有琼锅糖、纯手工南塘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日子真是比糖甜。忽然前面出现了几位卖烟叶的老人,烟叶有整片的,还有细碎的,我不由得想起了爷爷当年种过烟叶,他自种自用,有时也售卖一部分。老人们做着最后的坚守,遥寄情怀,品味那些旧时光。
我们来到文化娱乐区。儿童游乐场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来到这里既可以吃喝,又可玩耍,如同过年。其中有一个套鹅的游乐项目,围满了小孩和大人,小孩子们纷纷将套圈扔向大白鹅的鹅头,受到惊吓的大鹅纷纷四下逃散,他们大多数没有套中,只差一点点,略感遗憾,让人在笑声过后唏嘘不已。但生活重在参与,小孩子们转身又投入跻身另一个娱乐活动。而一对年轻的情侣看大鹅还没反应的时候就出手了,套中了两只鹅,女孩子笑得鼓起了掌,比中了一百万还开心。他们把两只鹅拴住,牵着,有说有笑,一脸骄傲,溜着回家,让人忍俊不禁,有几分羡慕。
风是冷的,心是暖的。来到大戏台,陕西省兰秦传媒艺术团在表演着高亢嘹亮的秦腔,一大群老人坐在台下,戴着帽子,围着围巾,聚精会神在看戏。虽冷气逼人,但阻止不了人们对看大戏的热情。大戏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老戏迷们的愿望,他们是听着秦腔长大的。一些穿戴讲究的老头,有的戴着眼镜,有的手拿考究的烟具,拥有着岁月沉淀过后的一份坦然,凑在一起,偶尔低声交流。还有的拿出手机拍照、录像。岁月静好,希望都变成了现实,人们安然生活在当下,怎能不惬意自在?
古玩市场还是有一定魅力的,有的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想从中淘到珍品,可鱼龙混杂,真真假假,还要靠慧眼,大多图个乐呵。走到服装区,款式多样,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衣服非常便宜,一些老年人精心挑选着,试了又试,老板服务热情,不厌其烦推介自己的服装。年轻人较少,他们热衷于网上购物。可以说,这古会是武功人年前的一次集中大采购活动。
勤劳朴实的农家人离不开各式农具。农具区摆满了各种农具,有锄头、锨、镐、二齿子等。现在虽不经常使用,但看到它们,似乎就闻到了田野里散发着芳香的泥土气息,丝毫看见父母在田间奔忙的身影。我对农具有很深的感情,每一种都承载了无数难忘的记忆,那些太阳下的炙烤、汗流浃背、腰酸背疼的记忆犹新。
三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浓浓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来到特色美食区。只见石子馍、大锅盔、兰州拉面、炒面、牛、羊汤、新疆羊肉串、长沙臭豆腐、特色名小吃羊肉泡馍、手工臊子面等一众摊位排开,陕西名小吃乃至全国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冒着热气,飘着香味。店家一阵忙碌,脸上挂着笑容,招呼顾客。 人们坐在店铺里,美美地吃着,让人垂涎欲滴。可毕竟胃口有限,不能尝遍。想到以前,八、九十年代赶会时,人们大多是看,吃两个煎包就算是大饱口福了。而现在,生活富足了,可尽享人间美味。
忽然闻到一股搅团的香味,原来右手边有一个搅团店铺,搅团,地道的美食,是杂粮精吃的一个范例。我和朋友各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洋芋搅团,它色泽黄亮,入口即化,香味浓郁,我不免深呼吸几下,要把这味道沉入心底。我和两位朋友说说笑笑,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走进武功旗花面馆里,来品尝一下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旗花面。因面片被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它是一种当地群众非常喜爱的面食。闻一闻,鲜香无比,一口汤,味道独特,面条又薄又光,筋道柔韧,让人食欲大增。当一口热乎乎的面涌入胃里,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满足,多么的温暖!
“大叔,你觉得现在幸福吗?”我问一个在邻桌吃面的大叔,他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目光有神。
“幸福,怎么能不幸福呢!吃穿不愁,人啊,知足常乐,就幸福!”大叔接着说道,“经历过饥饿,才懂得生活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想想我们以前吃的苦,真是天壤之别,现在人们的生活太幸福了!”
我也随着大叔笑着,我知道,我们应心怀感恩,想想他们这代人真的不易,是他们这一辈人为我们这代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们笑对苦难,笑对人生,最终走过来了,最终迎来了盛世中华,见证了生活的巨大变化。
饭后来到非遗展示区,有民间剪纸、手工艺品、饰品等。一些民间艺术大师先表演,吸引了一大群人观看,还能随心所愿,定做艺术品。又来到书画艺术区,有各种书画、工艺品、玉器,瓷器,古钱币等。我们在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让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灵魂变得更有趣。
火火的日子红红的来,红红的日子火火的来。现在的“会”已经成为城乡群众联络感情的大舞台,成为各地游客观光旅游、体验乡村风土人情的重要场地。百闻不如一见,在武功河滩会能找回自己小时候赶会的感觉,真是不虚此行。
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行色匆匆,却感受颇深,浓浓的传统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让我领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我觉得,一个地方火爆,必是因它接地气的特色,正如淄博的烧烤,富有山东地方特色,成为一张靓丽的的名片。千人不同面,千山不同景,体验的就是个与众不同。后来得知,一个三万人的武功小镇一天接待三十万游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古会。
据了解,古会期间将举办巡游表演街头快闪、集市NPC、武功密盒、武功电商挑战赛、新年锣鼓大赛等活动,现代与传统各放异彩,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活消费市场,赋能经济发展。武功河滩古会之所以传承千年,经久不息,因为它带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参与性,因而有持久的生命力。我相信,文化信仰在,传承在,文明就在。河滩会承载的历史,烘托出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丰功伟业,更是在激励人们继往开来,不断创新。
时光,如一树花开,或惊艳或素雅,凡是入了心的,都是美的。一趟武功河滩会之旅,用心感受时代脉搏,领略不同的民俗文化。只有来了,才感受到它的风情与魅力,愿所有美好不期而遇,愿武功河滩会年年岁岁越办越红火,人气越来越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