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忆】在骑行中寻求美感(散文)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信这话,并且崇拜。我退休后,便走出家门,去户外享受大自然环境,结果每次出行都滋生出美感来,让我特别享受。
9月11日上午,我与骑友从太谷县城出发,沿着箕城街西行。这天,天气凉爽宜人,清风徐徐吹来,就像用柔软的丝绸在抚摸按摩肌肤,舒服极了。箕城街的路又宽又平,出城后,行人也变得稀少了。让我们的骑行变得又轻松又省心。一路上,几乎不用考虑骑行方向,似乎闭上眼睛也不会出错。我们的骑行就像漫步,而且是骑骑停停那样随便,显得既浪漫又快乐。我们用眼睛横扫着路边风景,不时发现和欣赏着各种所见。我们还不停地交流看法,相较着各种优势和不足。我们骑行并没有具体目标地,只是毫不费力地蹬脚踏板,被动而省心地向前行进,不管走到何处,也不管走了多远。在慢节奏的骑行中,我们的身心已完全放松,脑海里并不考虑任何事情,就是单纯地享受田野里的环境,神情安详得像做梦一样,生活中的不如意瞬间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身心处在了完全被治愈的状态,就如同骑行前的一段“热身”。这种骑行于野外的感觉,就像在享受奢侈的大餐。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骑到了路的尽头,被一张蓝色铁板挡住了去路。我们如梦中醒来,懒洋洋地拐向了左侧的小路。这条小路很短,片刻就骑到祁县张家堡村附近新建的208国道。这条新国道又宽又平,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我们就像进入无人的广场,体会到一种特有的野外安静。我们沿此路向北骑行,在这宽阔而略高于田野的路基上驰骋。我们放眼观赏远处的风景,有一种居高临下和心旷神怡之感。由于骑行速度缓慢,我们就有耐心观赏每一处风景和村庄。这些景物都缓慢移向身后,就像是放映优美风光的电影。这使我想起了一次乘飞机旅行,我随着飞机滑向空阔的蓝天,俯视着机下的云层和大地,白云、山川、江河都缓慢向后移动,缓慢得如同在天上骑牛观赏。这与我们这次骑行非常相似,不同的只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一个是俯视,一个是侧目。我为此情形而陶醉,惬意地享受着这大自然之美。
我们在路的西面发现了一个村庄,但我们不熟悉外县的村名,心里在胡乱地猜测着。就在这时,我们遇到一位蹬三轮车的拾荒老人,她正在路旁耐心地翻捡垃圾。我们急忙迎上去请教村名,老人一听我们要请教村名,便耐心地而自豪地向我们讲解,不仅指出了这个村是晓义村的一部分,还详细讲解了周边的村庄情况。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老人的热心,更体会到了群众的大度。我们继续向北骑行,很快就看到了晓义村的轮廓。我们按老人的指引,尽情欣赏着晓义村的远景。这个村的建筑物都错落有致,村容靓丽而有特色。我心里就像撰写一篇村庄简介,沉浸在了美丽村庄的激动之中。我们的骑行就像在践行乡村旅游,既要弄清村庄的具体方位,了解其周边的各种情形,又要达到了愉悦心情、放松神经的骑行目的。这是一种接地气的有效体验,对烦恼、哀伤、急躁、抑郁等各种精神症状彰显着神奇的“疗效”,还增进了对村庄的了解。
我们继续向前骑行,沿着一条岔路向东进了北堡村。这个村的主街道被一排高大的红拱门覆盖,构成一条巨型的“隧道”,显得特别壮观,是一户农家在办婚事。我们沿着“隧道”向东而行,快出主街道时,连绵的红拱门发生了转向,让北面的另一条街也覆盖了红拱门,连绵的“隧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L”字母,把这两条街道罩得严严实实。每个拱门之间,还拉了许多小彩旗线,使红“隧道”更加鲜艳夺目。我们仔细观察着这个“隧道”的构成,居然发现小彩旗线两端都吊了个小水瓶,让小彩旗线均匀地搭在了两侧电线之上,水瓶不轻不重,正好撑直了小彩旗线。这挂法很巧妙,随手一扔就搭于两侧的电线之上了。骑友为此巧妙所折服,一路上总是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真是高手在民间啊!这种技巧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却不易想得出来,是一种很独特的民间技巧,让我们顿时感受到了民间智慧。
出了祁县北堡村,我们的骑行便进入了“鬼打墙”阶段,骑行的路线变得曲曲折折,又凌乱又复杂。这时,我们似乎来到了太原市清徐县的西怀远村境内。一过隧道,便看到一块界碑,一面写着“晋中”,另一面写着“太原”,是2015年立的。在写“晋中”的一面,下面还写了一行“太谷水秀乡……”小字,我回家看了地图后,才知道当时是处在太谷区水秀镇冯家堡村和清徐县西怀远村的接壤处。这也真算得上一个骑行奇遇了,一般情况下是遇不到界碑的。这让我有了一种境界之感,体会到一种另类的骑行效果。但当时我们对所处位置是迷糊的,心里很焦急,一直想着如何才能折返太谷。我们凭着心中的模糊记忆,极力向返回太谷的路上行进。可刚走几步,我们就遇到一片拆迁场地,场地面积很大,空地、空房横空出世,就像一个刚刚撤走的工地。放眼望去,我们看到远处还耸立着一排二层空楼,门窗都空敞着。看来,这拆迁也轮到了乡村。在房地产式微的当今,这种农村拆迁是很少见的。这也是我们骑行的又一奇遇了。但奇遇也增添了我们的神秘感,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异样的新鲜。
随后,我们的骑行似乎掠过了西怀远村,因为我的脑海中有去年骑行的印象。我们向前又走了一段路,还遇到一个太原市对清德铺红薯的宣传栏。再走便到了有明显标识物的清德铺村,它是太原市清徐县管辖的一个名村。当时,我们感觉往左骑行就能返回通往太谷县城的“太太路”,因为附近高耸着“太太路”上的一个地标建筑物——“山西农谷”的两栋高楼。但我们询问清德铺一位村民后,才知是弄反方向了。我们急忙纠正了返回路线,转为向右骑行。我们此时的心里更加模糊了,因为村民的指路与我们原有印象正好相反,一时还没调整过来。但我们看着那两栋高耸入云的山西农谷楼,感觉返回之路就在附近,心里并未太过慌乱。我们信心满满地寻找着归路,竟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之感,似乎还承载着探索未来的骄傲。我们尽情地体验着这探索者的从容,七拐八弯后,终走上了折返之路。看来,只要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的一路骑行,都是在慢节奏之下进行,与大自然、现实社会都是亲密接触,甚至还有轻微的触摸感,对烦恼、哀伤、急躁、抑郁等各种不良精神状态都有想不到的疗效。又能在细致的接触中品味和发现各种大自然之美,和现实社会中的真情实感,并为此而感到愉悦。而参加旅游团的旅游、乘坐汽车的旅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们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就像是在点菜一样操作,一会儿置身于此地做事,一会儿又置身于彼地做事,中间没有一点距离感,过程也很抽象,仿佛就是完成一项任务。只能产生快感,并不产生美感。但愿骑行成为常见的方式,助力当今的工作和生活。
2024年9月1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