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圆村之美(散文)

精品 【心灵】圆村之美(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474.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6发表时间:2024-09-15 07:08:20
摘要:【原创首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汽车开着大灯,射出两道光柱,由山外进入山坳时,形成了更加耀眼的圆之光,尤其是当一辆车连接一辆车时,整个山谷形成灯光的海洋,圆圆的,照亮天空。

提及江西的旅游景点,或许你想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或许你想到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的滕王阁,或许你想到了“国朝陶瓷美无匹,尔来年窑称第一”的景德镇。
   然而,有一个地方或许你还不知道,它有鲜花一样瑰丽的名字,圆月一般壮观的风景。我与它的邂逅,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偶遇,仅此而已却记忆犹新。
   那是数年前,父亲在清明前夕病逝,我由北京回老家武汉办完丧事,朋友们见我神情悲痛,特地安排去江西婺源欣赏油菜花。他们都是武汉摄影协会会员,长枪短炮至少携带了30公斤器材,唯我一人手持一台佳能。因而,一帮内行陪同我这个虽爱好摄影但技术粗糙的门外汉。
   湖北毗邻江西,武汉与上饶一江之隔,驾车只需几个小时便抵达了婺源。尚未下车,窗外的情形令大家心里冰凉,因为盛花期早已过了。油菜花开最适宜温度在14至18度,如果这个期间来到婺源,眼前是独特的层层梯田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交相辉映,秀气而瑰丽;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黄灿灿的花海之中。因而,这里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也是世界级摄影基地。
   然而,此时轻纱般的薄雾氤氲在田野上空,一望无际的梯田里只有零星的黄色花瓣还在做最后的展示,地面落满凋谢的残枝败叶。面对这一境况,朋友们面面相觑,甚至有人脸上流露出愧疚之色。我很理解朋友的心情,原本他们是想让我走近大自然,使丧父之痛稀释在旅途中。其实,在我看来,眼前的景观也相当不错,一片青绿,质朴清雅,春意盎然。然而,摄影人喜欢追求完美,在他们看来,色泽是油菜花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渲染再美的风景都被视作烂片。
   这时,年龄最大、朋友圈公认的老师周国强说,走,我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于是,一行人立马驾车转移它处。这就是自驾游的妙处,自由,随意,说走就走。
   来到一个陌生而又神奇的地方,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我曾见过依山而建的住宅,也曾见过临水而居的楼房,而这里既有山又有水,竟然“因地而建”了一大片密密匝匝的农舍。
   此处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鄣山乡,整个村庄布局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个典型的山环水绕型村庄。其地形仿佛一个巨大的“盆”,四周高山翠树环绕,一条小溪圆圆的环绕着整个村庄,一条柏油马路又环绕着小溪,村庄与公路之间是一座座跨越小溪的桥。这真是一个原始、古朴、清幽的山村,仿佛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画,如果不是公路进来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绝对是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跨过一座坚实的木构廓桥进入村庄。据说这桥是解放后修建的,过去只是一条简易木板桥,是村里唯一一条通道,为的是防御土匪、战乱,木桥可随时撤换。在一排排樟树和竹林的掩映之下,首先映入眼眶的是一块巨石,上书:中国传统村落——菊径。沿村内石铺小路缓行,眼前的大树与房屋交织,巷陌交错,整齐有序。突然,一座陈旧的木质房吸引了我们,上书“何氏宗祠”四字。里面有案几供奉着祖牌,墙壁上书有宗族文字介绍,为我们了解村庄的历史提供了简略资料。
   这个村的人何姓,据清《何氏宗谱》记载,何氏宗族祖先于宋朝乾道年间,由中原南下避难迁居至此,千百年来繁衍生息,遂成大族。因此地溪流圜转,绕山九曲,故取名九径。其后,村人因见河畔山林多莒树,又改名为莒径。再之后,十九世恒公借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取菊之高雅,改名为菊径,沿用至今。
   该村始建初期,由南唐国师、中国著名的风水大师、婺源何氏一世祖何溥亲自规划设计,符合中国人的八卦理念,“后山前水”。这里还是明代宰相何如宠的故里,村中有文物多处,宋代何氏祠堂内有大明崇祯皇帝于崇祯元年御笔亲赐的皇匾:“黄阁调元”,意思为“荣登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政之意”。
   如今,菊径村共有390余户、1400余人,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2019年6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菊径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里人淳朴厚道,热情好客,见我们到来,立即搬出长椅短凳和茶桌,并拿出当地盛产的皇菊沏茶端水,招待我们。在这里,周国强充分发挥了他的摄影技艺特长,在许多看似十分简单的环境中能够创意、编排出“经典”场景。
   在一家庄户门前,有一株数百年大樟树,树下是一块长形条石,条石背面墙壁上写有“幸福人家”。他让随行的夫妻装扮成年轻的恋人,坐在条石上相互依偎,谈情说爱。这情形仿佛很久、很久以前的画面,纯朴、自然、含蓄,拍摄的照片效果绝佳。
   村展览室里有一顶花轿,彩色轿身轿顶,大红轿帘,是当地人过去结婚时抬新娘使用的,如今成为旧物。他让夫妻俩装扮成新娘新郎,新娘坐轿,新郎掀帘,仿佛正在迎亲。这情形我们何曾在现时生活中见过?新颖、有趣、浪漫,拍摄的照片能够珍藏一辈子。
   那年,我们都是花甲老人,如此大胆放肆的玩耍如果在城里绝对被视作另类,为旁人耻笑。然而,在这里就十分正常了,因为村民宽容、厚道。我们畅快的笑声引来大批围观的村民,村民与我们共同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惊飞了树上歇栖的小鸟。
   在周国强的带领下,我们走出村庄,前去攀爬村对面的一座高山。开始还不理解,当爬至半山腰处俯瞰山下时,我们恍然大悟。山上能够看到菊径村的全景,而且越往上爬看下面越全面、越清楚。这倒使我悟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菊径村处在一个深山坳里,周边群山连绵,奇峰突兀,村庄一头紧靠高山,三面临水,如同半岛。柏油马路由一头进入,几乎绕村庄一周,从另一头驶出,形成一个大写的“Ω”(欧米伽)。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为修路打通了山道,这里就是一个全封闭的“0”(圆),纯粹的山里人家,与世隔绝。
   令人叹为观止的不仅是山水如画、形如圆弧的外围风景,而且这里的村落更是点睛之笔。那高大的马头墙,独特的徽派民居飞檐翘角、层层叠叠、直指苍穹。光阴在白色的墙壁上画出斑驳的线条,留下历尽沧桑后的沉静和凝重。褪尽了朱漆的木门在风雨侵蚀下早已辨不出颜色,每扇厚重的大门背后都有着一段段让人嗟叹、令人唏嘘的故事。
   此外,村中还有百年樟树、枫树点缀于竹林松涛之间,与巍峨的青山、清澈的溪流、千年的古村相映成趣,形成了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枫遍村,冬季银装素裹的绝美风景。
   专家说,保存完好的古老村庄本身就是稀有的历史文化珍宝,菊径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从进入菊径村开始,每个人的相机不离手,不知定格了多少画面。当夕阳斜照在暮色渐浓的村庄上、袅袅炊烟如仙气般弥漫在山水之间时,所有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寂静的山间除了潺潺流水的声响之外,还有耳边不断传来的“咔嚓、咔嚓”相机快门的声音。
   周国强说,再等一会儿,菊径村的夜景更好看。一句话,使大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精神重新振奋起来。
   入夜,黑色徐徐降下帷幕,星月像宝石般缀满蓝色天空,周边大山灰影绰绰。然而,此时山下的菊径村骤然亮起万家灯火,尤其是沿村庄的路灯画了一道圆形之光,辉映山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路过的汽车开着大灯,射出两道光柱,由山外进入山坳时,形成了更加耀眼的圆柱之光,尤其是当一辆车连接一辆车时,整个山谷形成灯光的海洋,圆圆的,照亮天空。
  

共 29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动的笔触将圆村之美一一道来,浓郁的情感把读者的心牵引,也跟随着这群摄影人来到了这里,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鄣山乡的菊径。 这里是中国传统村落,至今都保留着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作者用灵动的语言介绍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这里美景的景致,其中,对这里历史沿革的介绍,让我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里被形象地称这“中国最圆的村庄”,作者对“最圆”的由来和含意都作了生动的介绍。作品延续了作者一惯的风格,生动且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5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9-15 07:08:55
  拜读大作,点赞推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9-15 07:09:20
  有幸成为佳作第一个读者,不胜荣幸。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9-15 07:10:05
  愿佳作不断!在心灵之约,在江山展现您的才华!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09-15 09:08:17
  这篇文章《圆村之美》是一篇描绘江西婺源菊径村美景与文化的散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和自然风光的山村,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
  
   情感的融入: 文章开篇便以作者个人的悲痛经历为背景,通过朋友的关心和陪伴,引出对婺源的探访。这种情感的融入,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更加投入地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和体验菊径村的美。
  
   生动的描写: 作者对菊径村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如“碧海蓝天,礁岛处,多少先民渔猎”和“鸥舞鲸腾,犁波滚雪”,这些形象的比喻和动词的使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菊径村的宁静与壮美。
  
   历史文化的展现: 文章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深入挖掘了菊径村的历史文化,如“中国传统村落--菊径”和“宋代何氏祠堂”,通过介绍村庄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让读者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人文关怀的体现: 作者对菊径村村民的描述,如“淳朴厚道,热情好客”,展现了中国乡村的人文关怀和乡土情怀。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让文章充满了温情,也让读者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向往。
  
   摄影艺术的结合: 文章中穿插了摄影艺术的元素,如“长枪短炮至少携带了30公斤器材”,以及对摄影场景的细致描写,这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也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菊径村的美。
  
   结构的巧妙: 文章的结构巧妙,从个人的悲痛经历引入,到对菊径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的深入描写,再到摄影艺术的结合,最后以夜景的描绘作为高潮,整个文章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层层展开,引人入胜。
  
   语言的魅力: 文章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如“令人叹为观止的不仅是山水如画、形如圆弧的外围风景”,这种语言的魅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菊径村的热爱和对美的赞美。
  
   总的来说,《圆村之美》是一篇成功的散文,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菊径村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还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和推荐的作品。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