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花好月圆(随笔)
又是一年中秋节,我们每个中国人每年都会过的团圆节,又称仲秋节。在这样的日子里,家人的团聚、赏月、吃月饼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每逢此次佳节,家里拜节的亲戚就开始彼此跑路了,一般在上午他们就会带着自家孩子来我家做客,我们也很热情地招待。节日一年一度,除了过年,对我们大家庭的人来说,这就是最温情的事情了。
因为仲秋,它祝福寓意着团圆,记得小时候就算老妈跟老爸吵架回娘家,也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而在这温情的一天里,夜晚聚餐才是大家伙的重头戏,妈妈总会烧许多的玉盘珍馐来招客。家人们有些是从外地回来的打工仔,好不容易聚一次别提那个寒暄劲了。仲秋的最大意义便在此了,得以解家人里那些个背井离乡的游子的乡愁。
这个时候的季节已经送爽捎来点凉意了,但大家晚上坐在案上享受美食、浅酌小酒时,那份浓郁炽烈的游子乡情总能在畅饮大笑中一再得到满足。虽然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几个哥姐也都各自飞东飞西、成家立业,但中秋的团圆日,大家都会聚会,从没有例外。
中秋还有个习俗是赏月。我也很喜欢在那天看月亮。月,自古便是作家墨客眼中的佳人,而中秋,无疑便是这佳人一年中最受瞩目的时刻了。当夜幕低垂,皓月悬挂于星空万里,佳人就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照亮且温暖着怀抱思乡情的外地浪子青年。
在佳节里沐浴着月光,诉说着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似亲人们的夜情阑珊都融入了月的意蕴中,这也是我每年最珍贵的中秋时刻了。
所谓花好月圆,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中秋,我手捧着不知哪采来的山茶花对着月亮吟诗,还自编诗句,改诗,然后一个大人亲戚就给我竖拇指夸我这样好,说我这样是可以图个好祥瑞的。
还有月饼,一般在节日晚饭后,亲人们会吃吃月饼继续聊着家常。长辈们告诉我,月饼做成圆的就是“以圆正团圆”。小时候我不爱吃,父母却嚷嚷着说这是习俗,吃点是好事。现在长大了,我也不抗拒了,通过慢慢地了解,我明白,月饼也是从古时的月祭,拜祭月神而流传下来,又称月团。它作为供品,历史悠久,根据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起初只是一种点心,而后与各地饮食习俗特色相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月饼文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到明代《西湖游览志会》更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关于月团这东西的营养,父母也教育我说,它不是垃圾食品,所以不能挑食,吃这个又能庇佑个平安团圆,绝不能抵触。我后来是听医生说过,吃月饼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其中还含有杏仁、核桃仁、枣泥、小豆等健康营养成分,想到这里,我心中突浮的不情愿就会被熨平。看着兄弟们一手拿着月饼,一手持着啤酒,诉说着峥嵘岁月与家常琐碎,我真的想,或许这种光景,就是幸福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以前也去过外地半个来月吧,那个时候就很想家了,现在看看几个哥姐在外地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不禁潸然感慨:他们回来的日子,一定会很珍惜吧。
过节在一起,秋风送爽、桂花飘香,假日的习俗引领着温情满满让我们大家庭的人爱抚关心着彼此。这使我更加坚定,即使离开,即使平时不在一起玩一起嗨,只要家人们心连心,有爱有帮助,那份思念也会化为家人再见赏月的力量而努力,就像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尾那样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