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把桥搬来鉴赏(散文)

精品 【东篱】把桥搬来鉴赏(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8发表时间:2024-09-19 08:30:14
摘要:走过很多桥,便有了感悟,喜欢踏桥,养成了一份鉴赏力,感觉读懂一座桥,会让我心生很多意象,桥,在我的眼里就是一部书。打开就精彩叠现。


   脑子里,永远住着一个美好的事物——桥。这可能与我的老家村名叫“南桥头”里有个“桥”字有关吧。遇到桥,我都要注目鉴赏,在桥上走一走,手扶桥栏把摸一会,或有意在桥上摆个姿势,让自己也成为桥上的风景,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今天就把记忆的桥搬来鉴赏一下吧。
   南桥头,一定有桥。曾经进出都是没水桥,1969年飞起一座桥,叫“九大桥”,是在第九次党代会期间建起的。单孔石拱桥,孔径30多米。那是我见到的第一道虹,第一个喷薄而出的半个太阳。那时我小学高年级,学过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就用九大桥来理解桥的壮观和诗韵。九大桥,启蒙了我观桥的诗意,碧水上飞虹,烟柳画飞桥,小桥流水人家,一池荷叶小桥横……凡启蒙,都想到老师,我受到的启蒙,是载着诗句的桥。如今,我还认为,桥和文学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甚至让我固执地认为,要成为诗人,一定有一首“桥”的诗歌,作为成名作或处女作。因为桥孔不仅穿过了风和水,更有人生的内涵。踏过一座桥,距离理想就切近了一步。我考学走出村子,就是从九大桥经过,也在桥上做着和故乡的暂时告别。想家了,先想到桥,桥的尽头就是家。桥,就像一个坐标,一切仿佛是因桥而生,因桥而醉。
   说到“小桥流水人家”,在我心中胜过任何一句诗,这句诗,让我有了倍加喜欢的感情。我的村子,自西北流过一条河,环了村子南和东,蜿蜒曲折五六里,沿岸民居几百家。在我的记忆里,河上的桥不下七八座,皆木桩打入河泥,上架圆木,古朴而典雅,洪水来袭,桥毁断路,村民再抬木重架。桥在村民的心中,就是谋生的路,是家和土地的节点。简单的木桥,也给我以启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不会因遇挫受阻而无措。桥,就像宗教里的一道符,是用脚可以读懂的秘文。生活的信念无形,桥能诠释这种抽象,桥是此岸与彼岸的踏板,跨越了距离。
   河外的风景,从未因断桥而被冷落。农人趁着晨曦过桥劳作,吃饭时踏桥而归。我的老屋不临河,我羡慕,常常结伴踏响木桥,咚咚响;也把自己放平在桥面,悠悠然。在桥上张牙舞爪摇晃,看桥的摇影在水中醉醺。记不起桥上有什么故事,或许,没有故事,诗意会填补吧。依稀记得那些在桥不远处洗衣的女人跟我们孩子喊的话——
   “谁家的小子,长这么大,放在桥上让我们‘喊喜’……”有女人开头了,我们成了女人开涮的话题。“喊喜”是家乡话,意思是欢喜。遇人喊喜,这是乡亲们的说话原则,不喊喜不说话。
   “把木桥搬到你们老街去吧。”这是怕我们摇坏了桥,我们听得出。老街哪有什么河水,搬不去。但我们不敢辩驳。
   “等娶南村的媳妇没桥走,就在河南岸过夜吧……”南村北乡,这是我们村对媳妇来处的说法,这话一听,脸就红了,急忙跑吧,后面是一阵大笑。河水跟着笑声翻起浪花,我们小声嘟囔着,把你洗好控干水的衣服打湿吧。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美得都能攥出水的风景,我总和我们村子的那些女人联系起来,觉得里面还有善良的笑声,美好的祝愿,劝诫的委婉,乡邻的温暖。
  
   二
   不管是什么样的桥,架起来,影照水中,桥板擎着人们的脚步,扛起了多少人的生活。我对架桥人特别敬佩。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走出去先造桥,这样的信念,自古就在中国人的心底扎根,于是,中国成了桥的王国,各式各样的桥,蔚为大观。我那时小,记不住那些村民修了这些并不能记载于历史中的木桥,但我心中始终惦念着那些无名的架桥人。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这个诗句,就把修桥的人列入“仙榜”。求药成仙,有人为了延长生命;造桥渡水,有人以此为成仙之举。更接地气的“仙”就是造桥,就像天上宫阙,浩瀚银汉,也要假设一座鹊桥。所以,世代那些出资造桥的人,都列在“仙榜”。他们是在寻找成仙的可行之路。这不是不得成仙长命万年而退寻其次,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生活的慈悲心,善行善举,浪漫而切实。没有赵州桥,有谁记得李春的俗名?江南水乡周庄的富安桥,在周庄人的心中依旧刻着巨富沈万三弟弟的名字沈万四。就连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第一件作品并非是小板凳,也不是云梯,而是在洨河渡口造了一座桥,令黑蛟再也不能翻船。水上的文明载体就是桥,凡是有桥的水上,都载着早期的文明。我读《诗经·伐檀》,“置之河之干兮”,心中就问,是否是在造桥?多少人的名字被历史的尘烟湮没,而造桥人的名字,永远刻在一座桥上,就连那些“伐檀”人的名字都还在河的岸边。当然,此后人们对造桥有了更丰富的理解。怎样把桥架在一个人的心里,凭空不能飞,架一座桥,连接两个人的心。有着更大格局的造桥人,他们造桥是为了走进千万人的心和家。我的乡邻都懂得,摇坏了那座桥,媳妇就不能渡桥而来。她们是在我们孩子心中烙下善行可达对岸的美好意念。
   前几年,我得了冠心病,医生给我做造影,跟我说要做个支架,我说就是“搭桥”么?医生说,没那么严重。我能接受搭桥,并不恐惧,可能与我对桥的好感有关。
   造一座桥,建一座庙,成一桩婚姻,看似毫无联系的事情,却成了我们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中国人的生活理念,最初并非来自书本,更不是来自圣经,我们不断创造着隐喻的文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这种自信,并非是盲目的,是可以拿来呵护生命的护符。
  
   三
   桥,载着人们的脚步,却让人尊重。踩在脚下的,不都是被歧视,被碾碎的东西,桥就是感受脚步声音的最好听者。我几次游览周庄,几次站在外婆桥上,脚步轻轻的,不敢踏出声响,生怕惊动了外婆,有时候想给白墙青瓦里的外婆一个惊喜,有时候想此时的外婆正在午休小憩,一定要放慢放轻脚步。那屋是别人的外婆,也是所有人的温暖记忆,人沧桑,桥也沧桑,踏在脚下,时光被唤回,弯腰抚摸桥上的石,月光在桥栏上百转千回,人们永远不会玷污外婆桥。
   外婆化作一座桥,静静地站在桥前,我展开怀抱,我想抱住那座桥。不怕游人见笑,他们的目光带着十分的肯定,懂得我这一抱的含义和感情。
   桥,不动于水上,却成了怎么看都最生动的风景。诗人卞之琳的那首《断章》吟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生动吧?互动吧?富于动感吧?哪怕我们站在桥上的此刻,楼上的人没有看我们,我也要留下摄影,此后的桥上留影,逃不出我们反复回忆和鉴赏的目光。不必在照片后面写某年某月某日摄于何处,桥会一下子把所有的时间地点渡到我们的眼前。
   每一座桥,都有历史,一点也不苍白,即使史书不见经传,再普通的人,再普通的桥,都有某个故事。就像我老家的九大桥,我外出求学时就在桥上和母亲默默相视离开的。称不上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但那一瞬的镜头始终逃不出我的记忆。即使没有多少故事性,我都会不断演绎下去。是桥的魅力,还是感情无法离开那座桥?桥已斑驳沧桑,情感却凝重历新。
   每一座桥,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寓意。还拿周庄的外婆桥来说,把一个温暖的形象用一座桥来固定,亲子之情,敬老之意,胜过说教。还拿富安桥说吧,这座桥是富裕和顺安的象征。我走过青州城的“万年桥”,一份时光不老的心念顿生,建桥者早有作古,但留下了万年相继的美好夙愿。我上学时,在书本上学到《我爱南京长江大桥》一课,决心做一个能够建设那么大的大桥的建设者。也埋下了有机会就踏上这座桥的愿景,2003年,我终于让朋友驾车从大桥上往返。那座桥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代表,我的心和祖国的进步是一个旋律。那座桥就是一条腾飞的龙,其作用不仅仅是摆渡了人和车,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桥,将古今无隙连接起来,遇到桥,总会让我们追古思往。那年我在南京的秦淮河一侧的夫子庙流连,爱上了那座满是文学气息的“来燕桥”。不远处是“文德桥”,人们说,不登文德桥,就不算逛了夫子庙。我还是被“来燕桥”的芳名勾住了脚步。桥左就是曾经诗歌里的“乌衣巷”,乌衣巷早不在,巷子里的“来燕堂”也是复旧的建筑,只有这座来燕桥依然勾起太多的美好意象。“转过桥头人忽见,玉兰灯火照罗裳”,桥上无人过,更不见当年粉脂玉人,可明明有身影如李香君。“来燕”只是对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轻唤,一唤而时光乱,桥边的银杏和细柳,似乎只为燕子筑巢而陈设。来燕桥上扶栏凭望,空怀古人,有失落,也有缥缈相见的模糊,有了诗意,那句“问燕子来时”的诗句,似乎就是桥的主题。王谢曾立桥问,白居易曾道“秋燕独蹉跎”,最喜相守的是东晋骠骑将军纪瞻,桥侧建府邸,只候来燕。
   文化都载于史书,史书浩繁,如何翻到那一页?历史的,文学的,经典的,情怀的,站在桥上会同时涌来。一个人不懂得鉴赏的人,一旦上桥,桥会打开一切,教会我们鉴赏。来燕,来春,来一段最美的时光……来燕桥永远带着呼唤美好的寓意,成为一座南京城最浪漫的去处。
  
   四
   桥是文化,千型千态。我站在山东栖霞太虚宫里的“窝风桥”,让我懂得了道家的修养。桥是建在水上,但桥也建在旱地。这桥就等于一座“心桥”能渡水,也渡人的思想。风行桥上,心可释风。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格局。世上的鉴赏,没有一种现成的理论,是心桥,就要用心感悟。
   相思苦,其实,更有一种苦,比相思更苦,那是相忆苦。我几次踏过卢沟桥,桥上的石板,已经光滑如镜,但我看每一块光滑的石板都刻上了斑驳的苦难。卢沟晓月,成了传说;弹坑创伤,是卢沟桥近代的屈辱记忆。这座桥,是景点,只适合默默地走,就像走在一段沉痛的伤口上。
   提倡“书读百遍”,桥也是一部最立体的书,读百遍,未必参透桥的意义和风情。带着鉴赏的眼光,读读身边的桥,桥上有曾经的乡愁,有时光的节点,有古今的精彩,也有沉重的历史。每一座桥,都是历史的,不必虚构情节,让踏桥的人穿越;每一座桥,都是未来的,站在桥上,就是当下的风景,更能让桥载着梦想远行。
   一个人的鉴赏力,与历史有关,也关系着未来,能走很远。
   一个善于欣赏别人的人,一定是一个丰富的人;一个懂得鉴赏桥的人,也一定是有着高度审美的人。读我登上的桥,有了这个感悟,分享于大家。
  
   2024年9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喜欢桥,细腻刻画了自己生命里所遇到的桥。南桥头村的九大桥,让作者萌生成为诗人的梦想,桥上有离别,也有乡愁。村里曾经的木桥,启迪了作者对生活丰富的感受。桥上桥下都是风景,彼此的对话流淌着浪花的欢快和朴素的乡情。桥离不开架桥人的辛苦付出,作者把温情视野投向架桥人,认为他们可列入“仙榜”,是伟大的。造桥人不仅造水上之桥,更架心中之桥,这是一种大格局。作者不惧身体的“搭桥”,因为对桥有深厚感情,更是作者内心的强大。对桥的态度,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自信。作者认为桥都有美好的寄寓,例如周庄的外婆桥,承载着外婆的温情和中国人的温暖记忆。作者认为桥连古接今,例如来燕桥。作者是一个懂得鉴赏桥的人,认为桥如一部史书。栖霞的窝风桥,是心桥,令人超然,可修身养性的。卢沟桥的历史是深刻的创伤,必须静默。最后作者认为:懂得鉴赏一座桥,是一种高度的审美。这是一篇关于桥的审美和深入阐述,启发我们如何去鉴赏一座桥,不仅仅是对桥外观的感受,应该把桥当成一本史书去读,体现了作者对桥审美的深度和高度。一座座桥,寄寓了作者的乡愁,情怀,梦想和情感,有诗意而凝重的缅怀,有旧时光的追忆,有情感的悲欢,有人生的别离。散文语言简洁传神,文风畅达稳健,情感丰沛,表达深邃,内涵丰厚,由桥而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有着精辟见解和通透的读感。力荐佳作!【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9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9-19 08:37:30
  桥是人生的路,人生的路上也会走过无数的桥。桥留给走过的人以美感,也桥藏着历史,藏着光阴的故事,也会给人以感触。怀才老师笔下的桥是千姿百态的,也是无比丰厚的。文章很有美感和见解,笔力非凡,深厚佳作。感谢老师赐稿。遥祝秋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6:48:19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编辑,怀才前往内蒙古五日,刚刚于下午三点返回,未能及时回复你的美评,见谅。喜欢简柔老师使用的“光阴”一词,的确,有的光阴,在头脑里渐渐地模糊了,而桥则还清晰,于是把这些桥的光阴,放在纸上鉴赏一番,留住美感吧。不敢说笔力非凡,只是碎碎念罢了。简柔老师的美评以为鼓励吧。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9-19 08:49:43
  这篇散文以桥为载体,融合乡愁、梦想与情感。语言简洁畅达,情感丰沛深邃。从桥的外观到内涵,如史书般展现人生百态。作者对桥的鉴赏深刻独到,力荐!是一篇感悟生活、启迪心灵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问候怀才老师,顺祝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6:51:49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不敢说是史诗般,但喜欢你给的这个词,对于我而言,这些桥就是我的史诗,见过不少的桥,也走过故乡的桥,和那些名桥,来一个桥段吧,这样的角度我喜欢写。往内蒙古五日,刚刚返回,未能及时回复,见谅。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9-19 09:32:24
  那么多桥,怀才老师信手拈来。每座桥背后的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怀才老师凭着热烈真实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情感的、艺术的,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把读者带进了知识的海洋和艺术的胜境。好文!点赞!谨祝怀才老师旅途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7:08:59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我特别喜欢桥,可能是我们村建起了九大桥,我有了第一次对桥的感觉,一发不能收,旅游时也特别注意桥。搭个桥,多么有意义,做人处事,善于搭个桥,是有价值的。未能及时回复湘莉老师的美评,见谅。遥握,问候秋祺!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9-19 09:43:52
  把桥搬来鉴赏,这是怎样恣肆自由的心际狂奔?作者眼里心中的桥,是真实的桥,亦是故乡,是亲情,是诗经……一座座桥,连接着历史,写满故事,亲情的暖、故乡的美,在作者心中交织,如桥贯通,气势如虹,却又缱绻柔情。该文笔力雄浑,有词的奔放,亦有诗的潋滟。读之唇齿留香,令人沉醉!曼妙佳作,盛赞功力,问候怀才老师,秋安大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7:12:27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文学的意义,有时候对生活是很直接的,把见过走过的桥集中起来鉴赏,是一种享受。桥的确如罗老师所言,承载着故事,所以回忆来很美妙。哪敢说气势如虹,我所见的桥,有的出名,多半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桥,但于我有着意义而已。遥握,问候秋祺。未能及时回复美评,见谅。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9-19 10:27:55
  相比于城市的桥梁,我还是喜欢小桥流水。从老师对一些桥的解读中,我深有同感,桥连着古今,承载着光阴,也是不朽的纪念碑,记载着国家、民族乃至一个乡村的历史。最感慨老师对心脏支架的解读,“搭桥”,是救命桥,是幸福桥。谢谢老师用妙笔,把那么多桥搬到我门眼前,让我们靠近欣赏。深度美文,拜读学习了,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8:17:21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刚刚返回,回复迟了,见谅。我也于韩老师一样,喜欢“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构图,唯美而亲切,虽然作者写的是苍凉之景,但挑出这幅画面,却是灵动温暖的。桥的确是不朽的历史纪念碑,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能都与桥有着故事,也是个人成长的记载。搭桥的很危险的冠心病情况,好在没有搭桥,不过,我不害怕,毕竟是一座桥在身体里呢。遥握,问候秋祺!
6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9-19 10:40:11
  桥,连接着亲切淳朴的乡情、舞弄着江南水乡的温情画意,承载着厚重深沉的历史,“桥”如一本百科全书,纵横四海,博古通今!佩服怀才老师的笔力深厚,向老师学习,遥问秋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8:13:12
  谢谢石叶老师对小文的美评鼓励。我对桥有美好的感觉,所以就根据个人的所见,集中起来,做一些回顾和思考。喜欢石叶老师的美文,继续期待着。从内蒙古回来,赶紧回复。见谅。遥握。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9-19 13:47:30
  把桥搬来鉴赏,品味不一样的人生和内涵,老师的文由桥而感悟世间,将人生的哲理夹杂其中,很有意境,很精辟,佩服老师的想象力,点赞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7:36:57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找一个角度,写写我对桥的理解吧。我们的生活,和桥接触很多,有时候就当作了度我们的一段路,其实,人生之中,我们就遇到了做桥的人,有时候觉得别人应该如此,其实,仔细想想,应该把别人视为一座桥,铭记其好。因为前往内蒙古五日,未能及时回复,见谅。遥握,问候秋祺!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0 07:51:00
  天上的桥,水上的桥,旱地的桥,古代的桥,现代的桥,心路的桥,梦想的桥,救命的桥,可怀古,可怀念,可伤感,可赞叹,可追思,可让他揽我入怀,可让我泪流满面......让我写只会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其他都记不起或者根本就是头一次知道。拜读拜读,我们文友都有一座相连的心桥,彼此走过去温暖,拥抱!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3 16:43:45
  谢谢天方 老师的美评。世上的桥,无计其数,十四桥明月夜,那是扬州留下的非遗,一首诗,捧红了那些桥。我所见都是一些并不出名的桥,当然除了赵州桥,外婆桥,卢沟桥,一个人总要走过桥,桥的概念和内涵,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我写我眼中的桥吧。未能及时回复,见谅。去内蒙古刚刚3点回家。五天时间,走到唐山,与你打过招呼了。哈哈。问候问候秋祺!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