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记在中秋节之后(散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时刻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让人铭记一生。对于我来说,2024年的八月十六便是如此。
农村有句老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接到董大姐邀请,八月十六一起去口儿村赏月,这让我兴奋不已。今年的端午节曾在那儿度过,当时的欢乐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
河北镇口儿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北部,是一座隐藏于大山之中的古朴村落,曾经以产煤闻名,是个富饶的小山村。因为缺水或采空,大多人家已搬至山外,现在村落中居住的人口很少。这里的房屋结构是典型的山村风格,保持着原生态的古朴意趣!大姐就在这么优美的山村里租了一座小院,专为招待朋友们闲暇时间聚会。
进村,沿村路至第一座小桥左拐,一条仅一车宽的小道往里,上坡,两分钟的路,右下坡一个小停车场,左后方上坡直行,便看到郁郁葱葱的菜蔬在夹道欢迎,下台阶左拐再向右转身便进了门。藤架上一个个倒挂金钟般垂下来的油槌葫芦,让进门的客人又惊又喜,被朋友们戏称与油槌葫芦关系不正常的倭瓜(长成了油槌葫芦样了),也滴溜嘟噜地挂得哪儿都是,还有大红袍花椒等,这是一座瓜果飘香的小院,宛如一处世外桃源,承载着满满的温情与美好。
当一群书画家及文人朋友们汇聚于此,一场别样的聚会拉开了帷幕。
农庄主大姐又从地里弄来两根粗长的歪把倭瓜和一把韭菜,少强老师买来红薯、老棒子、葡萄,董大姐把黑猪肉一部分剁成肉馅,一部分炼成油渣,吴大姐给大家准备了节日小吃,我只带去稻香村的两样小菜,周大姐一如往常,橡胶、橘子、糖炒栗子等把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的。
擦瓜馅儿切韭菜,农庄主大姐和好面调馅儿做剂子。我照常擀面皮。董大姐和吴大姐都要插手,我俩一口回绝,让她们好好说话聊天。因为我们俩秒变孩童,把包饺子当成了儿时的游戏,几乎每一个饺子是正常形状的,月亮、小耗子、盒子、元宝……一个接着一个地从农庄主大姐的手里诞生,又慢慢悠悠地被我安置到盖帘儿上排队。
李大哥闲不住,进门就抄起扫把,把小院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最辛苦的要数“火头军”少强老师,他负责生火,先煮红薯和老棒子。没有引火的细柴,便用刚拔下来的枯草点火,然后直接捅进木板条。为了快速笼火,他只好拿着小电扇前前后后地往炉膛送风,累得发梢上全是亮晶晶的汗珠子。
不一会儿,蒸饺、红薯和老棒子的混合香气,伴着夜色在空气中弥漫,月饼及各种小吃的甜蜜在舌尖绽放。吃罢主餐,少强老师带头唱起《把根留住》,大家唱得很投入,很动情,这让想起今年把八月十五放在最后一天的放假时间安排。很多人为了第二天赶去正常上班,不得不提前动身离开父母回自己小家,这就使得团圆节的日子不能吃团圆饭不能一起赏月庆团圆的遗憾。在节后的八月十六,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也算是一个弥补。美中不足的是山里的月亮,像刚要下花轿的新媳妇儿,躲在在云纱后面。为了一睹其芳容,我们边吃边聊边耐心等待。这个温馨的场面,美得如同一幅画卷,镌刻在我的心中。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与这么多朋友一起赏月。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女儿与我有万里之遥,父母也在千里之外,但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一扭自己的生活注定了是漂泊无依的旧观念。
结婚后的头几年,两地分居。我和孩子与公婆生活在保定。孩子爹在北京工作,又几乎常年在外。照顾生病的公婆和孩子的任务便落在我的肩上,那些日子真是忙碌而艰辛。每每看到公婆被病痛折磨,我的心里满是心疼与无奈;一边要操持家务,一边要悉心照顾他们,还要陪伴孩子。2000年年底调到北京,可孩子爹的工作性质依旧,而我却是需要在短时间内从大震速报跨进隔山的新专业——投资管理。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培养新的工作技能,无数个日夜鏖战,疲惫不堪的我只能咬牙坚持。
1997年小姑的意外去世,更是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一刻,我觉得命运为何如此残酷,心中充满了悲痛与迷茫;在那黑暗的日子里,仿佛世界都失去了色彩,我也失去了自己,只剩下无尽的哀伤与日渐的麻木;回忆起儿时曾经的欢乐时光,更是让人痛彻心扉。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所谓的团圆节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公婆相继离世后,孩子又开始住校求学,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每逢节日,看着大家族的对门欢聚一堂,热闹非凡,而自己的家里冷锅冷灶,就显得格外冷清。为了避免心中有太多失落,每每选择去单位肃静地看书。老家在千里之外,一个人开车来来回回,时间又太过紧张,徒增父母的担忧,一般都是国庆长假再去探望父母。生活,要有个仪式感。我何曾不想也搞个过节仪式,可进进出出总是一个人的我,却始终提不起那份兴致。我常常问自己,生活为何如此孤独?难道我就只能这样一直孤单下去吗?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是被世界遗忘的人,在孤独的角落里默默承受着一切。
然而,这次的赏月聚会,彻底改变了我的心境。在这里,我不再感到孤独和冷清,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感动和感恩。这些热心的朋友们,用他们的真诚和温暖,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美好。他们让我明白,即使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有朋友在身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他们像一束束阳光,照亮了我黑暗的世界;他们像一汩汩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他们像一阵阵微风,抚慰了我疲惫的灵魂。
在这个小院里,我看到了书画家们用笔墨挥洒出对生活的热爱,文人们用诗词歌赋表达出对美好的向往。他们的才情和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也让我的内心生发出跟他们学习的向往。我们一起分享着生活的故事,一起畅谈着未来的梦想,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只剩下浓浓的情谊在流淌。
这次赏月聚会,虽有几位好友因准备国庆献礼书画作品未能到场,但终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回忆。我渴望着董大姐教我画画,一起来南大山脚下的这个小院写生。看着模糊的山影,问着浓郁的瓜果香味,心里涌起一股热流: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夜晚,记住这些可爱的朋友们,记住这个承载了我的欢乐和向往的小院。感恩命运让我们相遇,感恩你们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我相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漫长,只要心中有这份情谊,就一定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羞月依旧,小院依旧。虽然前来赏月的人们反被藏着的月儿偷窥,但这份温情、欢乐与感动,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