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中秋望月(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中秋望月(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7发表时间:2024-09-19 12:24:3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处何方,我总难忘中秋,一轮山月爬树梢,阖家赏月的情景。月亮滑落河沟,两岸苍松翠柏,洒满皎洁月光,像银纱熠熠生辉,又如流泉起雾岚。院坝闲坐谈笑风生的亲人,桌上摆放丰收的劳动果实,有拜月的供品,也有随意吃的。萤火虫纷飞竹林,孩童们嬉闹不停。凉风习习,蛙声阵阵,星汉灿烂,苍穹无垠。
   八月十五,箜酒米饭,是必须的。糯谷刚收割,脱粒的新米,浸泡淘洗,沥干水分,加入腊肉末、野生菌、豌豆等,再添适量盐、青花椒之类佐料,倒进菜籽油滚烫的铁锅上拌炒,翻均匀又装甑子用柴火灶焖熟,揭开锅盖,热气腾腾,撒点葱花,软糯可口,色香味美。平素蒸干饭还垫红苕或南瓜,混合着吃,但酒米饭是不掺粗粮杂粮的。母亲说尝鲜,敞开肚皮嗨,恍若过年,全家人放碗筷,无不饱嗝连天。
   打糍粑,颇有趣。一首儿歌曾唱道:“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笆篓提到后门口,嫂嫂起来蒸糯米,哥哥起来打糍粑……”即似舂米一般,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碓窝内,持光滑的木杵,翻来复去捣碎,越砸越稠越黏,制作圆团,滚黄豆面,粘点白糖,油煎糍粑,金黄酥脆,香糯甜美。父母打糍粑,我欢呼雀跃,有时还添两把桂花,吃着别有一番风味,清幽淡雅,甘甜爽口。
   月饼是冰薄,本地产,老配方,属祖传工艺。表面像麻饼,粘附厚芝麻,饼子薄,含冰糖,加橘红、花生仁,一口咬去,越嚼越香,有淡淡的橘香味,口感紧实,甜而不腻。包装简单,一封十个,不仅价廉物美,还是馈赠佳品。每逢中秋节,父亲赶场,要买好几封,送给亲友。赏月时,分发每个家人,当小吃。大伙品尝月饼,仰望圆月,透彻清澈,辨认嫦娥吴刚,却很模糊,似是而非,只看见广寒宫。
   红糖、甘蔗和花生,父亲也从乡场购买。蔗糖甜,呈红色,深浅不一,包汤圆黏烫人,做包子也好吃。我偷偷伸小手指头沾糖,在嘴里咂咂吮吸着糖汁。甘蔗削皮,用嘴啃棒,粗壮截短,费力不少,损坏乳牙,但大人说,中秋吃甘蔗,才身强力壮,胳膊不骨折。带壳炒花生,第一次吃,也是中秋节,颗粒饱满。我顿觉好奇,比葵花籽饱口福,一吃就喜欢。后来,家里也开始种植,尚未成熟,我便生吃嫩花生。
   当然,最多的还是葵花籽,逢年过节都吃不完。朵朵向日葵结籽,像月盘,低垂着,中秋采摘正当时。柚子也黄熟,堆放墙角,用稻草覆盖。石榴熟,却罕见,梨鲜美,上市多。老家附近有梨树田,田边的梨树结硕果,人们割谷,伸手可触。柿子挂树上,像红灯笼,一串串的,吃着生涩,还需要捂耙。葡萄圆润,紫黑欲滴,房前屋后,藤蔓丛生,比比皆是。核桃亦熟,挂满枝头,拿竹竿捅,砸开外壳,香喷喷的。
   中秋之夜,兴高采烈,有人提议,还去摸秋。虽是盗窃,但为乡俗,历代相传,法不责众,且秋收后,所剩无几,主人默许。在月光下的田野上,三三两两,鬼鬼祟祟,钻进别人的菜地里,暗中摸索,四处搜寻,也不过是残余瓜果,如南瓜、冬瓜、丝瓜、苦瓜。可有一次,我在邻居家的自留地,摸到菜瓜,表皮像西瓜,只有拳头大,生吃比黄瓜脆甜清香。如今,菜瓜绝种了,但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中秋节团聚,是应有之义。大姐二姐三姐,纷纷回娘家了,还携带外甥们,我作为幺舅,遂成孩子王。秋高气爽,螃蟹肥美,我邀约他们去溪沟玩,搬开一块又一块石头,一个又一个螃蟹涌现,张牙舞爪,横行霸道。可大多手到擒来,有的夹住手指不放,直疼得哇哇哭叫,我抠螃蟹的肚脐眼,它便松开大小脚。但被洞中的螃蟹夹牢,进退不得,毫无办法,不敢贸然将手伸洞内,只能智取,找细棍戳。
   我们还去收割后的稻田,捕黄鳝,捉泥鳅,抓田鼠。黄鳝泥鳅躲着,用力拔起谷桩,挥舞锄头挖掘,便完全暴露了,滚动逃窜不止。浑身圆滑,掐着脖子,放入竹笼,还在挣扎。田埂有洞,藏着老鼠,洞外有掏出的旧泥土,引水灌洞,或用烟熏,田鼠奋不顾身跑出来,众皆追撵,困守绝境,贼眉贼眼盯着人乞求,稍不注意,溜之大吉。不料,毒蛇闯见,生吞下腹,一命呜呼。蝉鸣中断,白鹤觅食,也惊飞了。
   夜凉如水,我们围着高高的稻草垛,斜卧簸箕,听人讲稀奇古怪的故事,睡意朦胧,不时梦见故事里的人物,走向自己。醒来明星亮月,有人鼾声如雷,微风轻拂,丹桂飘香。外甥们横七竖八,躺在外公外婆身边,挤占了我的地盘。狗眼发光,像电筒射向周遭,猫也蹲守屋檐下,充当警卫。猪圈有猪哼声,牛栏之牛反刍,羊舍羊群温顺。公鸡打鸣,报着时辰。多么和谐的乡村夜景,笼罩着一派月华清辉。
   这就是儿时的中秋节,给我烙下的农家印记。现在,父母病逝多年,有的姐姐、姐哥、外甥相继离世,月圆人难团圆。我也衰老了,在喧嚣的城市,望月倍思亲,流下两行浊泪。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渐行渐远的亲人,面目全非的故乡,可否明白游子心,愿寄愁心与明月,让它转达我的爱。
  
  

共 19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宛如一幅细腻的民俗画卷,徐徐展开了作者儿时中秋节的美好回忆,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扑面而来。文章开篇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引入对中秋的难忘之情,简单的一句诗,却准确地抓住了中秋与故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作者回忆起阖家赏月的情景,那轮爬上山梢的明月下,是洒满月光的苍松翠柏,像银纱又似雾岚,院坝里亲人闲坐谈笑,桌上摆满丰收果实,还有孩童们在竹林间追逐萤火虫的嬉闹声,凉风、蛙声、星汉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乡村中秋夜景图。这样的描写生动而具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中秋时节的特色美食。从箜酒米饭到打糍粑,从冰薄月饼到各种乡间的小食,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作者深深的回忆。箜酒米饭的制作过程细致入微,新米与各种佐料的搭配,柴火灶焖熟后的色香味,以及全家人饱餐时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打糍粑的描写更是妙趣横生,儿歌的引用增添了浓厚的民俗氛围,父母打糍粑时“我”的欢呼雀跃,还有添加桂花后的独特风味,都让人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喜悦。而月饼、红糖、甘蔗、花生等食物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它们在中秋时节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特色。这些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家庭团聚、节日欢乐的象征。文中还提及了中秋的乡俗,如“摸秋”。尽管这一习俗在现代社会可能被视为盗窃,但在当时的乡村语境下,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有趣传统,体现了乡村邻里间的一种默契和宽容。作者回忆自己摸到菜瓜的经历,那种清香脆甜至今仍回味无穷,这一细节描写使这个习俗更加鲜活生动。此外,作者描写了与外甥们一起在中秋期间的户外活动,如在溪沟捉螃蟹、在稻田捕黄鳝泥鳅和田鼠等场景。这些描写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密互动,以及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时的应对,如被螃蟹夹手、遭遇毒蛇等,让整个画面更加真实而有趣。然而,文章的结尾却转为淡淡的忧伤。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和亲人的离世,曾经的团圆不再,作者在喧嚣的城市中望月思亲,流下浊泪。这种今昔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几句诗的引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感慨,也让读者在感受完乡村中秋的欢乐后,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这篇散文通过对儿时中秋的回忆,将美食、民俗、亲情和自然融为一体,以质朴而深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温暖的农家中秋画卷,同时也传达出对故乡和亲人深深的眷恋之情。感谢赐稿,晓荷有您更精彩。力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9 12:26:53
  这篇散文以细腻文字描绘儿时中秋,从开篇引入奠定情感基调,到回忆赏月、美食、乡俗及户外活动,充满温情与童趣。结尾转忧伤,今昔对比凸显时光无情与怀念,融美食民俗亲情自然,展现农家中秋画卷,传达眷恋故乡亲人之情。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9 12:27:55
  这篇散文是对儿时中秋的一次深情回望,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儿时中秋的情景,无论是阖家赏月的温馨画面,还是各种特色美食的制作与品尝,亦或是充满趣味的乡间习俗和户外活动,都展现得生动而细致。文中美食的描写尤为出彩,如箜酒米饭、打糍粑等,详细的制作过程让人垂涎欲滴,同时也体现了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结尾处今昔对比,情感由欢快转为忧伤,更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9 12:29:18
  这是一篇非常动人的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儿时中秋的农家生活全貌,从节日的氛围营造到美食的诱人描写,再到乡俗活动的趣味呈现,每个部分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作者回忆中的中秋充满了欢乐、亲情和自然的和谐,与如今亲人离散、故乡渐远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我们在感受到往昔美好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伤。
4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9-19 12:50:12
  谢谢编者按和各位师友,我在平湖火炉遥祝秋安!
5 楼        文友:如歌四季        2024-09-19 16:00:37
  拜读老师佳作,读完老师的文章,让我们这些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产生了想念家乡、想念儿时中秋节的共鸣。学习了!
6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20 13:50:11
  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儿时中秋节的温馨记忆,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美食描写,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中秋夜晚。好文,拜读学习!
7 楼        文友:何叶        2024-09-22 17:05:56
  恭喜精品!佳作点赞!精品点赞!
何叶
8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22 17:58:5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9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22 19:57:13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