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没有收到的中秋礼物(随笔)
今天是九月十五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而蚌埠的温度刚刚好,微风吹拂,让我产生了无比慵懒的情绪,在这美好的假期里,最适合做的事就是在床上多躺一会,享受属于我自己的私人时光。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扰了我的美梦,母亲在视频那头沮丧且焦急地跟我讲“你大大(爸爸的意思,大大是甘肃的方言)没有把快递寄走”,然后就对着一箱子的早酥梨给我抱怨,说快递员不收包裹,怕水果路上坏了,他们承担损失,而大大又在一旁着急地解释,说重新打包一下再寄走。然后就听见他俩一如既往地嚷嚷。我有点不厌其烦了,语气硬生生地说到“没寄走就没寄走,再说了我们啥都不缺,留着你们自己吃”。话音刚落,就看见视频那头母亲的眼泪歘地落了下来。
打我有记忆起,因为家贫,生活一地鸡毛,父母吵架是常有之事,而我也见怪不怪,他们对我的关爱也是少之甚少,就连我的上学,他们也是抱着有钱就上,没钱就辍学的态度,反正在他们的观念中,女孩子早晚要嫁人,上不上学无所谓。记得我小学那会,学杂费才十几块钱,而我总是拖到两三周后才去报的名,让我很久无法释怀地是,他们却让哥是按时报的名,而我是两周后父母借到学费才能去报名。也打那时起,我就对父母心生了怨恨,抱怨父母重男轻女,抱怨家庭贫困,抱怨父母没本事......
后来,在我不懈得努力下,我如愿地考取了大学。父母为了凑学费看了不少脸色,即便这样,也没凑够学费。临行前,还是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亲戚凑了大头,我才顺利地上了大学。看着像镶嵌了钻石的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条条浩光闪耀的整齐街头,还有穿着漂亮衣服、化着精致妆容的少男少女,再看看我布满灰尘的老布鞋和手里提着的蛇皮袋,感觉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在那一刻,我就暗暗发誓,我要努力,我要在这灯火通明的城市里有我的一席之地。从那以后,无论大节小节我都没回过家,甚至节日对我来讲,是最孤单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地收拾行李,回家的回家,旅游的旅游,而我却是穿梭在大街小巷,发传单、做促销、当服务员、摆地摊、市场调研员、图书管理员、家教等等,能做的兼职我几乎都做了,一天同时最多做过七份兼职。我一边不想父母为了给我借钱上学看别人脸色,一边也埋怨自己怎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好家庭。这种纠结、挣扎、矛盾的心里伴随了我大学四年。直到后来,我攒下了我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时,受过的白眼也好,吞下的委屈也罢,我觉得都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我已经成家立业,如我所愿,在城市早有了车、房,事业也在上升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对节日更是无感,有可能是因为远嫁,逢年过节也没办法回家,也有可能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好吃的好穿的随时可以享用,所以就没办法感受到小时候对节日的那种期待,为吃一个几毛钱的糖果开心好几天。也许就像歌词里说的“我们已经过了吃糖都不甜的年纪”。但和以往不同的是,只要逢年过节,我都会准时的为父母寄去他们没吃过的好吃的,能寄的基本上都寄,买好看的衣服,发红包等等,甚至也带父母去旅游。因为这些东西,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讲是最期待的,所以我尽其所能的给父母好东西。但和父母的聊天却很少,很多时候会以工作忙为由匆匆挂断了电话。
但随着奇奇(我的孩子)的到来,我也试着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我也相信每个父母都会舐犊情深。今天母亲之所以着急解释没给我寄走快递的原因,是因为给哥的寄走了,哥生活在新疆,距离甘肃近一些,所以同样的包裹哥的发走了,估计父母怕我再误会吧。看着父母着急解释的样子,我有点埋怨我当时的语气。
寄早酥梨是因为前几天和母亲视频时,说想吃家里的早酥梨。家乡的梨到了七八月,梨皮儿就开始由翠绿变浅绿,由浅绿变黄,用手捏一下,质地由硬变软,硕大的梨压弯了树枝,那个时候村里的小伙伴就开始爬上梨树偷着吃,不过那时的梨还有点硬有点酸,大多数时候咬两口就扔掉。但梨子真正好吃的时候也是中秋前后,成熟的梨子皮薄肉厚、汁多无渣、酸甜适中、香甜清脆。不过每到这个时候家里的大人都会提着篮子挑好的分给亲戚朋友,留着小的长得丑的才给孩子吃。我家的梨树好多年了,果实也没有从前的大了。母亲怕家里的梨小,专门去邻居家摘了大的好看的梨给我,却因为自己没有专业打包的东西,准备了两天的东西没寄走,他们心里又气又急,还怕我再次误会,所以他们明知道我在午休,还是给我打来了视频。
看到父母为一个包裹而喋喋不休时,我破天荒的没有生气,而是觉得心里暖暖的。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小学四年级的那个中秋节,那年,母亲为了贴补家用,第一次出门打工,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四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无论有没有收成,他们都在田间劳作,日复一日。而这次母亲之所以出门打工,是因为父亲赌博欠了钱,债主三天两头上门要钱,我不太清楚欠了多少,我只知道债主说,如果过年还不上钱,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去抵债。而父母都是种地为生,哪能还得上。再说家里都是山地,母亲一个人种不了庄稼,所以他们思量后,便决定让母亲去打工。家里的苦活、重活都包在了父亲身上。
中秋节那天,我们没有过节,而是和父亲在地里收了很晚的土豆。西北的九月已经很冷了,我记得我已经穿了棉衣,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露在外面的手,早已经冻得麻木。那天我不饿,但我很思念,我想念母亲,想念她在的时候,不会让我干这么晚的活,想她过节时最起码能给我们做一顿好吃的。而对父亲的埋怨更深了,本来就清贫的家庭,还去赌博,我真的是无法理解。那夜的月很圆、风很冷、而我和父亲却干得满头大汗,直到村里鸦雀无声时,我和父亲才回到家中,不知是难过还是疲惫,我没有理会父亲喊我吃饭,而是闷头睡觉了。那个中秋季父亲好像彻夜未眠,他坐在院子里,手里夹着一根旱烟,一圈一圈的烟雾笼罩了他整个人,看不清五官,只记得他紧皱着眉头,眼角闪着泪水。
直到临近过年,母亲才从外地打工回来,母亲不识字,也不善言辞。她打工回来,不像别的父母亲打工回来,穿漂亮的衣服,给孩子买好的糖果,而母亲却从她破旧的蛇皮袋中掏出了一块月饼,塞到我手中。母亲说,这是中秋节老板发的,原本是发了两个月饼,她都没舍得吃,就是想带回来给我尝尝。但因为回来的路上太饿了,母亲充饥了。母亲是去奎屯摘棉花的,从奎屯到平凉坐火车得一天两夜,母亲为了省钱,才吃了一块月饼充饥,放到现在真是无法想象的。就为了省那顿饭钱,母亲却一天两夜没吃东西,而在这位瘦弱的母亲身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当我接过这份小小的月饼时,再看看母亲满手的茧子,还有她那穿着发白的衣服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不知道是被母亲感动的,还是心疼母亲,亦或者觉得命运不公,总之我哭得稀里哗啦。我拿着那份沉甸甸的月饼,气冲冲地朝着父亲大喊,没本事赌什么博,欠了债,为什么还要让母亲替你还?我恶狠狠地盯着父亲,我替母亲嫁了这样一个男人不值,母亲省吃俭用,而他还逍遥自在。我还没从这个气愤中缓过神来,母亲便赏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让我稚嫩的脸庞一下子灼热起来,我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甚至怀疑是不是看错了。但当我缓过神时,看着母亲那高举的巴掌和恶狠狠的眼睛时,我彻底崩溃了......
母亲留了几个月、从几千里路上带回来的月饼我没有吃,那也是我第一次真实的见月饼,我没有一丝留恋,我气愤到了极点,我把月饼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甩门而出。那夜我没有回家,我在草垛里哭了一晚上,父母也没有去找我,而是在家里开启了歇斯底里的争吵。父亲吵母亲不应该打我,母亲吵觉得我不应该那样讲父亲。
从这个事以后,我也变得沉默寡言了,我每天除了学习,想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逃离这个家庭,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几年过去,我都恐惧过节,因为只要过节,父母就会吵架,债主就会要钱,而这个恶性循环让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庭支离破碎。直到我上初中,无意间听到老师和母亲的对话,我才知道了父亲赌博的初衷。是因为那时候家里太贫穷了,父亲也太想要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所以听村里的人讲,赌博能来快钱,还不需要什么本钱,如果手气好的话,还能挣不少,父亲想了一下,反正已经一穷二白了,不如去碰碰运气。刚开始,父亲的手气确实不错,但在赌场上,越赢越想赢,结果几天过去,父亲不仅输光了本钱,还欠了一屁股债,在赌场上,有个说法讲做局,而父亲就是入局者。刚开始输,他还不服气,总觉得能赢回来,再加上旁边人的怂恿,说给他借钱,让他赌回来,后来便血本无归了。他当时也很自责,好几天没回家,母亲找了好几天才在河边找到的。所以才有了后来母亲去打工。但农民打工哪有那么容易,一没文化,二没手艺,全靠苦力挣钱辛苦钱。了解了父亲赌博的原因,我对父母亲的态度也慢慢缓和了,不过谁都没再提过此事。
这件事一晃二十多年了,我也从一个非常自卑、自尊心强、内心脆弱的农村女孩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公司高管,见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对于过去,也没有了怨恨,而是很云淡风轻的可以和任何人提及我的过去,我不再因为出生而自卑,也没有因为过去而耿耿于怀,而是用最大的热情好好爱着身边的人,努力的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尽管这个中秋还是没收到礼物,但我已经被爱包围,这么多年我也许就在等父母的一个解释,而他们颤颤巍巍的表情早已说明了一切。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长路漫漫亦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