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念中秋(散文)
如果有一个节日特别令人惦念,于我而言,那一定是中秋节。
——题记
关于秋天,有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里深沉的爱,也让我对如菊花般坚韧的母亲心生敬畏;有落华生一家围坐一起吃花生的温馨画面,教导人们应该有花生一般的良好品质,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所描绘的寂寥荒芜的画面,让人寸断衷肠;更有刘禹锡“秋日胜春朝”的豁达开朗。
秋总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展示它的成熟稳重,饱满热情,同时也引发人们不断的思索。
今夜,夜幕降临,月亮慢慢升起,银白色的光辉洒满大地,仿佛给世界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想着三天后便是众人期待的中秋节了,心情莫名的复杂起来,感慨时光飞逝,似乎童年的影子还未散去,就已步入了中年,对于节日我早已没什么期待,更多的是难以忘怀,忘不了孩童时期的那抹时光。
那年那月,全村的孩子都去外面捡瓦片了,我们姐弟三也不例外,有时为了争一片瓦,大家还吵的不可开交呢,甚至还有一些皮的孩子,直接把人家屋顶上的瓦片给捅了下来。一起收集好了瓦片之后,我们姐弟三人做好了分工,搭塔的主任务是弟弟,我负责递瓦,观察塔的外形变化,姐姐负责准备好柴火和米糠。对于搭塔,弟弟总有着独特的审美和见解,也因为如此,村里小伙伴都管他叫“兵师”。
不过临近中秋,可要格外留意一下自家塔的安全,因为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会觊觎别人家的塔。我家也曾遭到过黑手,后来索性我们把塔建在了菜园里,它与我们的大厅仅一门之隔,旁边是棵高大的桃树,围墙上爬满了荆棘,一般人不会留意到,所以是最安全的地方。
中秋晚饭后,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了些许月饼和水果,长辈们讲述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期待。那时的我们,不曾知道失去的滋味,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可是还没等月亮冒头,还没等吃完月饼和柚子,我们早已迫不及待的动手烧塔了。
烧塔的主任务还是弟弟,他那瘦小的身躯在光影中添柴加火忙碌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只见他一会儿蹲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望望天,一会儿又绕着塔仔细观察。在他一番操作下,塔的颜色渐渐的变了,周围也似乎变得明亮起来。映着皎洁的月光,塔鲜活了起来,瓦变红了,火苗四窜,再撒上米糠,火就更旺了。飘散的米糠婉如一只只可爱的萤火虫,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整个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炉,我们的脸也变红了,秋夜的凉意也随之散去了,这便是烧塔的乐趣。
长大后,家里便不再烧塔了,也很少再见到瓦片塔。当节日已变成了一种形式,不再是当年翘首以盼的模样,自然内心就没有那般波澜。然这个节日的特殊性,它是那样真实的印在脑海里,当我们吃着油纸包的酥饼,嚼着硬邦邦的五仁饼,剥着自家种的苦柚,对着一轮满月不懂欣赏,更不懂相思,却仍仰天大笑,偏说自家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这份自在洒脱,千金难买。
我常常想,有生之年,再去过一次完整的中秋节吧,就从拾瓦片开始,带上各自的孩子,不借助现代工具,我们姐弟三人再合作搭回塔,然后再一块赏月。
但时光无情,它疏离了我们最爱的人,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如今的月饼更香甜,水果更新鲜,却再也没有了那个熟悉的味道。每一次的笑声,都像是刺耳的提醒,提醒着那个永远无法再回来的身影。
我试图在这中秋之夜,寻找一丝安慰,却发现连月光都显得那么苍白。它静静地照着,不问人间悲欢离合,不解世人愁绪万千。而我,只能将这份悲伤深埋心底,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中秋夜的伤感,不是眼泪可以表达的,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一种无法分享的孤独。在这个团圆的夜晚,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愿那些远在天涯的亲人,也能感受到我的思念,也能享受到属于他们的团圆和幸福。
这便是我对中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