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 】学着种一棵树(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 】学着种一棵树(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7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6发表时间:2024-09-21 12:41:00
摘要:非洲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的《援助的死亡》一书中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引人深思。我栽种的小树还在成长中,离成材还有一段距离。

最近给刊物投的稿子,有大半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对比之前的上稿率明显进入低谷期。内心不免泛起一丝挫败感。虽然写文是业余爱好,但身为凡夫俗子,还是逃不过虚荣心作祟的坎。
   当我为一篇稿子落榜,脸上露出浮躁之意时,妻子便开导我说。
   “你种的小树还小,不要总跟人家比。如果你是伐木工,来到一片森林。你会选择一棵长势旺盛的小树,还是会选择一棵粗壮的大树呢?”
   我说:“当然选择大树了,砍小树有什么用?它还没有长大,没有价值。”
   妻子笑着说:“是啊!你也知道选已长大成材的树,那编辑老师们肯定也喜欢成熟的稿子。你不要只羡慕文友上大刊,得看看人家写了多少年。”
   是啊!妻子说得很有道理。既然写在这里也就不怕大家笑话。我系统写作时间才一年多。之前虽也喜欢写点东西,不过都是一些朋友圈文案或是一些自我抒情的小短文。细算起来,可不就是一棵生长初期的小树吗!
   一年前的一天下午。我路过姥姥家大门口,在大门前站了许久。我想象着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我推门而入,熟悉的场景历历在目。想象终归改变不了事实,大门已没有了往日的温暖。我甚至都不敢趴到门缝上往里看。我就在门口木木地杵着,对着两扇被风雨侵蚀到变色的大门,像是在用力吮吸一块干瘪的橘子皮,回味那曾经的酸甜多汁,果香扑鼻。
   在姥姥门口站了许久,眼泪一次次在眼眶里打转。晚上睡前,想着白天的经过,心里难受得狠,却找不到宣泄的方式。随后就想着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最后一篇虽然文笔拙劣但却饱含着我深深思念的散文《再也敲不开的那扇门》发布在了朋友圈。
   第二天一大早,竟然收到众多微信好友的点赞以及评论鼓励。甚至一位客户李彤姐,帮我打印出来专门送来店里,同时又给了我很多鼓励。
   “喜欢就大胆写出来,怕什么?只有在读者的监督下你才会有进步。”我拿着手里两张A4纸,看着上面我的文被打印成了铅字,想着李彤姐的话,顿时感动不已。
   从那天起,我开始断断续续地写文发布在朋友圈。每天看着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心里泛起丝丝成就感。有一天,微信好友韩淑华老师,同时也是我另一个门店的房东,私聊我说“看你写得也不错,干嘛不投稿?”
   投稿!听到这俩字,我内心还是有些吃惊,心想就我这破水平哪敢投稿?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不久后,韩老师又发来了催促我投稿的语音。
   “我还是建议你投稿,再联系一下茌平区作协乌主席,他还和你是老乡呢!我再帮你介绍几位写作的老师,你跟他们多聊一下。先进入圈子再说,这样也能给孩子做个榜样不是。让孩子知道他们的爸爸是个作家,在他们学习上也是一种督促。”
   我从小都不怎么自信,同时也比较社恐。看书之前总喜欢研究作者,看着作者的名字像看电视明星那样,总感觉他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们是天上的星,我只是地上的灯。他们装满了丰富的才识,而我却空有一身皮囊。韩老师的好意又被我礼貌性地婉拒了。
   没想到几天后,她继续劝说我投稿。我也实在不好再拒绝,就勉强答应下来。随后结识了袁宝霞老师,通过袁老师邀请进入茌平区写作群。之后认识了作协副主席冯喆老师,投出了第一篇征文《门前的腌菜缸》虽然最后没获奖,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我深知自己很幸运,这些老师都是那么平易近人,给我写作提供了很大帮助。袁老师建议我投报刊,随后把我拉进聊城日报群,开始了我的正式投稿之路。
   半个月后第一篇散文《捉金蝉回忆》被发表在聊城晚报,神奇的是还和袁宝霞老师同版。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并在市级报刊公开发表,还有一百元稿费,心里欣喜若狂,成就感爆棚。更是让我信心倍增,一连又发表了几篇,也算正式进入文学圈。
   随着圈子越来越大,我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文友,遍布各个行业。有专职撰稿人,有业余爱好者,更多的是老师,还有很多都是我在书上才能见到的作家。在书上总感觉他们离我很遥远,但当加上微信聊天时,才发现他们平易近人和普通人无异。
   虽然和他们共处一个圈子,虽然也被他们称为齐老师,但这个“齐老师”让我受之有愧,听之芒刺在背。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文笔拙劣,何德何能和各位优秀的作家朋友们平起平坐。
   虽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在自己小圈子里受过很多称赞。但有句老话说“吃几碗干饭只有自己知道。”从始至终我就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从没有真正受过系统训练,写作时完全凭感觉,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不要问我什么结构顺序,主谓宾定状补,更或是再深奥一些的语法,我只能说落懂一二,绝非自谦。
   在大部分写作群里,我只是个潜水的小妖。看着他们一个个要么是知名作家,要么是在当地小有成就。我都不知如何插嘴,怕自己的见解被当成笑话。少说多看多听,看不懂就在网上查,查不到就找比较熟悉的文友问一下,丢人不到外家嘛!
   我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小群。里面有小有成就的写手、初高中或大学老师、甚至国家干部,又或是成名已久的小说家,更有和我一样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大家会分享邮箱,分享每家刊物的投稿技巧,分享一些写作技巧。最主要是,大家和睦相处,谁也不会看不起谁。即使我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他们也会认真地答复。
   后来通过新疆文友张娟老师引荐,认识了江山文学网社长何叶老师。加入社团小群后,又结识了一帮热情如火的文友(因人数众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社团里的写手们,年龄差距甚大。小到十几二十岁,大到七八十岁。文字的世界就是这般奇妙,大家相处间没有任何的代沟与隔阂。虽然分散在全国各地,也从没见过面,却像相识多年的老友,相谈甚欢。分析谁写得好,给文友写编按,留评鼓励,整个群里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高频率写作,让我有了明显的进步。写作时不再卡壳,只有想写与不想写,没有了写不出来的困扰。
   面对当下投稿困境,我喜欢称它为“投稿瓶颈期”。或许大部分写作者,在写作初期都会经历这一段困扰。明明感觉自己有了进步,却屡投不中,让人多少有些沮丧。
   通过今天妻子的开导,我发现自己有点偏离轨道。不禁扪心自问,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是爱好,是把文字作为宣泄情感的工具。好文的标准仅仅是为了上刊吗?仅仅是为了得奖吗?仅仅是为了搞费吗?所有这些不过是写文过程中的一些额外惊喜。
   妻子的举例,形象地表达出当下我的问题所在。李彤姐帮我发现了优质的种子,韩老师帮我把它埋在土里,袁老师护佑着种子发芽。后来遇到的所有老师,为小树提供阳光、水分、肥料,以及各方面保护。一年的时间它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棵茁壮的树苗。因为枝叶短时间的茂盛,我错误地以为小树已经长大了。看着身边一棵棵大树被选中,在精工巧匠的手里,做成了各种精美器具。没有人选我的树,内心不免有些小失落,忽略了它还只是一棵成长期的小树。
   非洲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的《援助的死亡》一书中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引人深思。我栽种的小树还在成长中,离成材还有一段距离。别人的文章之所以上刊如砍瓜切菜,因为他们的树已经辛辛苦苦种了好多年,已经到了收获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放下浮躁与虚荣,以及一颗拔苗助长的心,学着去种好一棵树。相信终归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实现它自身的价值。
   老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放下虚荣的求胜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学习,认真学着去种好自己的树。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共 29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真挚的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他在文学之路上的探索与成长。从起初在朋友圈抒情写作,因对姥姥姥爷的深切思念创作出饱含深情的散文,收获朋友的鼓励,从而点燃了内心写作的火种,到在韩淑华老师的一再劝说下,鼓起勇气迈出投稿的关键一步。这一路走来,作者幸运地邂逅了众多亲切友善且给予他莫大帮助的老师们。他们宛如明灯,照亮了作者前行的道路,使其在文学之旅中不断迈进。从最初投稿时的忐忑不安,到作品得以发表并收获稿费与信心,这一过程充满了坚持与幸运。尽管作者在文学圈中已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了部分认可,但他始终保持着难能可贵的谦逊与清醒。他深知自身在写作技巧和知识储备方面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从未因眼前的点滴成就而迷失自我。作者在各个写作群中的经历同样引人深思。起初他只是默默潜水,在众多优秀写作者面前显得有些怯场。但随着加入充满正能量的小群,他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得以不断成长进步。当面对投稿瓶颈期,作者在妻子的开导下深刻反思写作的初衷,猛然觉醒自己的浮躁与虚荣。正如“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作者决定放下急切与功利之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悉心培育自己的文学之树。这段旅程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写作经历,更是一次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他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令人动容,其真诚与勇气也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这棵“小树”必将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最终枝繁叶茂,为我们奉献出更多精彩动人的作品,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随时告知我。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000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21 12:41:1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1 15:18:55
  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发,编按精美给小文增光添彩。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21 12:42:17
  作者讲述文学成长路,从朋友圈写作到投稿,幸遇良师不断进步。虽有成绩但保持谦逊,群中经历引人思。遇瓶颈经妻子开导反思初衷,决定踏实育文学之树。其热爱坚持令人动容,未来定让小树成长,创更多佳作。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1 15:19:10
  再谢小雨老师留评鼓励。
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9-21 18:04:04
  埋头去写,一定会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写、写、写,你就是参天大树!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1 23:10:33
  感谢淡文老师鼓励,坚持就是胜利。现在也是推掉很多无用的社交,每天写写写,哈哈。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22 13:14:26
  冬阳老师一定会成为,一颗枝繁茂盛的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2 13:18:38
  感谢付老师抬爱读拙与鼓励,借老师吉言,我会努力的,加油。也祝老师笔耕不辍,佳作连连。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3 09:31:13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作者以自身的写作经历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从写作小白到逐渐步入文学圈的历程。在面对投稿困境时,能及时反思,回归写作初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让人感同身受。期待作者继续种好自己的树,未来收获更多的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3 11:02:39
  感谢小汪老师光临,留墨添香,回福祝笔耕不辍,佳作连连。
6 楼        文友:何叶        2024-10-09 07:55:26
  恭喜精品!冬阳老师加油!
何叶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0-09 08:26:03
  感谢何社鼓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