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少年的十月 (杂文随笔)
“嘭—嘭—嘭。”有人敲门。
“准备做核酸了。”房子外面有人喊道。
2022年10月中旬的一个早上,少年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被敲门声和门外的喊叫声惊醒,他稳了稳心神,才突然想起这是在酒店里“留观”。核酸每天做一次,今天是留观做核酸的第一天。他慌忙地起床,洗漱,出门,在走廊排队。工作人员提着箱子站在走廊的那一头,一个接一个采样。少年和排队的人一起打开了健康码,惊奇的发现,今天的码已经是黄码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谁也逃不脱大数据的五指山,个人信息、隐私、行程等随时被监控。他尤其羡慕那些管大数据的人,在这个疫情防控的阶段掌控绝对权利,像判官一样能决定人的生死。健康码已经是黄码了,离变红又只是一步之遥,说不准你是密接或是次密接,或时空伴随,或者检测结果不合适,或没有任何原因,一会儿就变红。变红了就被拉走集中隔离。想到这,少年一阵紧张,和被采样者保持了一米的距离,做完核酸,转身就回房间去了。
昨天下午4点多,在折腾了一整天,走了3个高速出口后,他终于从西出口下了高速。下西出口时,工作人员并没有说让返回原地,而是告诉低风险要在酒店“留观”三天。尽管这个政策是违反国家防控政策的,但是地方政府就这样做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路口两边已经停了好多车,有些特殊地区来的车已经被贴上了封条。可能是从高中风险区来的,也有可能是外地来的(外地来的低风险区同样按“一刀切”的方案执行)。他的车被交警指挥着停在了路边,下车去办公室登记,工作人员看了行程码和最近几次的核酸记录,身份证便被工作人员收走了。他还想争辩一下,看低风险区来的能不能放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上车等着,有人带着酒店去,在酒店“留观”,外市来的都一样。少年一看,司机们都上了车等着,他也明白了,争也不能争出个结果,便回头往车上走。
路口下来了一辆越野车。车停下来门一打开,下来三个中年男人,从气质和穿着上看是干公事的,少年停下了脚步扫了一眼他们。听到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是市XX某局的,去省城开会了才回来。”一个男人说。
“身份证给我一下,我登记个信息,行程码打开。”工作人员说。
看完了行程码,登记完信息以后。工作人员说:“你们上车等一下,一会儿安排留观住酒店。”
“你们留观人员安排的是哪个酒店?我们要住XX酒店,我们单位和某某酒店签协议了,必须住这个酒店。”一个男人说。
“XX酒店住的是中高风险隔离区来的人员,你们是留观的,不能住那里呀!”工作人员说。
“那我们不管,单位有规定必须住那儿,住其他酒店单位不报销。”另一个男人说。
工作人员想了一会,给办公室其他同事说:“要不就把剩下的人一起安排住XX酒店吧!”
少年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酒店在市上有些名气,住一晚得300多400元吧。难道哪一类人住哪类酒店没有具体规定,随机性这么强吗?他正在担忧和焦虑时,那几个人打了一通电话,从表情和语气中能听出来,是在给某些领导打。最后,他们从工作人员那里要来了身份证,车开上走了,据说是自己去住某某酒店了。剩下他和其他的一众司机和乘客,在擦黑的夜幕中凌乱,等待安排酒店的工作人员到来。
少年和路口的其他人焦急等待了3个小时,天快黑了,终于来了一个交警,骑着摩托车带所有人的身份证,领着路到了一家快捷酒店。他把身份证扔给前台,独自离开了。每个人交了3天的房费,拿回了身份证,办了入住手续,拿着房卡上了楼。
天黑以后,少年从窗户向外望去,外面城市霓虹灯格外亮眼。正对着窗户便是一座大桥,桥上的车挤着堆堆往前走,不时有司机焦急而不耐烦的按喇叭,可能心里暗自骂着,前面的车怎么还不走?桥上的路灯更是明亮,和车的尾灯、刹车灯交织在一起,把这个城市疲惫的夜给不断唤醒。少年进了房间坐下,心烦意乱地给家里打电话报了平安,坐在桌子跟前一边吃东西一边望着外面的夜景。
外面看起来一切正常,要往家里赶的人或开车,或坐车,或骑车,或步行。都在夜色中匆匆往家里赶。唯一相同之处的就是几乎每个人都戴着口罩。路边摆摊的人,有喇叭的喇叭在喊,没喇叭的人在喊,都在拼命揽客。夜色茫茫照四周,天边新月如钩。逛街的人三五一群。四六一伙人在逛街,看不出疫情的迹象。他心想,疫情的时代,呆在自已的城市哪里也不去才是最好的,可为了生计又免不了要外出奔波。不外出怎么生活,外出了要回到另一座城市,又得受多少艰难。少年吃完了,夜景也看的没多少意思,他想,接下来要过两天吃了睡,睡了醒的日子了。
百无聊赖,索性刷一会儿抖音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在平台上发视频的权利,可平台上得到的各种信息很多,难辨真伪。关于疫情的消息,很多与官媒发布的不一样,可能自媒体上的就是假消息,可是这些假消息和现实联系到一起去,怎么那么像真的啊。
抖音上有人问:从XX市回来不会被隔离啊?XX市是低风险区,有没有这两天从XX市回来的?说一下情况。
有人回答:肯定要隔离啊,我刚下南站,身份证就被收了,然后就被拉到市上XX酒店隔离了。
又有人回答:我也是从XX市回来的,我回家了,因为酒店住满了,没有空房间了,哈哈。
又有人回答:我看到有人从高速上翻栏杆走了。
还有人说:我们这的传统就是对人不对事,想要不被隔离,主要看你认识的人攒劲不攒劲了,哈哈!
三年的疫情让人看不见未来和明天,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让人心情压抑沉重,同样的时间来自同样的城市,防控政策却不一样。在某个全程管控的阶段,少年听一个朋友说,别人都出不了小区,他就能出去。方法很简单呀,借一套志愿者的衣服就能出门了。
国家付出了这么大的财力和人力在防控疫情,每一级各个单位都安排工作人员冒着危险做志愿者。可这疫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恼人的疫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