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大伯(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大伯(散文)


作者:紫玉壶 童生,53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35发表时间:2024-09-21 23:30:25

大概是因为我八字中占偏印、华盖、太极贵人、天医以及童子的缘故吧!自小就喜欢闻燃香的味道。每逢过年过节或初一十五,爹妈给祖先们上完香后,我总是傻傻的站在香案前,久久不愿离去。我想看看先人们是怎么进来的,都长什么样,又是怎么进食的,吃完饭会不会陪我玩儿。香的味道令我如痴如醉,飘飘欲仙,从而对另一个世界也越发的好奇。
   长大后被生活所迫,每年除了严冬在家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奔波。但不管走到哪里,只要遇到寺庙都会去拜一拜。一来是出于对神明的敬畏,二来也是想通过神明向先人们问个好。寺庙中那蕴含无限能量的梵音和一阵阵能穿透多维空间的钵盂声,总会令我疲惫的身心顿觉空灵通透。
   在家猫冬的时光里,玩儿手机、盘手串、听佛歌和打理佛龛成了我每天的功课。
   今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基建行业很冷淡,以至于正月快过半了我还窝在家里。
   正月十五的傍晚,临吃晚饭前,我早早把饭菜以及我专门为父母配制的药酒一一摆在了供桌前,点燃三只香,开始虔诚祭拜。
   香火匀速燃烧,香头格外齐整,香灰直立挺拔,这一切都暗示着他们在那边过得很好。他们安逸了,我这做晚辈的自然也会诸事顺利。香烟袅袅升腾,渐渐的形成了一团烟雾。香的气味沁入心脾的那一霎,我仿佛看到父母就站在烟雾的那一端。二老的气色都很好,看来药酒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母亲精神矍铄,比生前胖了很多,红润的脸堂泛着紫光,乌黑的头发蓬松飘逸。看样子哮喘、肠胃炎和湿气重的老毛病都已根除了。父亲已看不出有脑血栓的迹象,只是走路稍稍有些慢。以后再配药酒时,丹参、鸿茅和黄芪等药材的量还要多加些。见到二老,我心里五味杂陈,既亲切又愧疚,既兴奋又委屈。以前总觉得孝敬父母还有很多时间,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我的眼睛酸酸的,感觉要有泪水留出来。
   当我揉完双眼,再次看向那团烟雾时,发现父母已经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大伯已出现在画面里。
   大伯面相和蔼,斯斯文文的像个书生。他和生前无异,明明会说话却不开口,而且不分时节,一年四季总戴着口罩。
   大伯生前不但佛道双休,对养生也相当有研究。他认为朔望日月亮既然能令大海改变潮位,那么对人的心脑也会有一定影响,所以每到这两日,如果没有非办不可的大事外,他会一整天宅在家里,吃斋念佛,修心养性。
   大伯的出现,令我很惊诧,我猜到他肯定有要事。还没等我开口,他已经用手语比划上了。“我今天本不想出门,是你爹妈硬让我来给你现身说法的。你最近是不是在网络上吐槽社会上的某些乱像来着?人们各个都在装聋做哑,唯独你傻啦吧唧的竟说大实话,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吗?你经常去各地拜庙,就没从那些泥塑的面目表情中悟出点儿什么来?几乎所有庙里的主佛都是半睁着眼,一副总也睡不醒的样子。两侧的神仙各个笑容灿烂,都带着乐享盛世的表情。唯独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小神小仙却是一反常态的大瞪双眼。他们有的衣不遮体,甚至有的还光着脚。他们生活在仙界的最底层,饱受了各种的不公,却敢怒不敢言,以至于各个憋得面目扭曲。咱们是啥?咱们是河里的小鱼小虾,是陆地上的蛆虫蚂蚁。论地位还不如庙里的小鬼呢!既然这个社会人人都在演戏,咱索性也跟着装傻装瞎吧!万事都有因果,再别用别人的罪过来惩罚自己了。我当初若不是年轻气盛,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话,会沦落到被人像丧家犬一样的欺负吗!我之所以长期戴口罩,虽然其中也有对社会不满的成分,但更主要的还是想让我的至亲们引以为戒,别再步我的后尘。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让我们省省心了。”
   我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作揖。这个简单的动作既承认了我以前的过失,也有忏悔之意,更包含着保证以后不再重犯的决心。虽然我的手语很简单,但大伯一定能看得懂,我从他的目光中也确实得到了验证。
   大伯是我最敬重的长辈之一,也是我们家族中唯一一个吃过皇粮的人。
   据父亲讲述:我爷爷死那年,大伯才不到十五岁,二伯十三岁,姑姑十一岁,他才九岁。爷爷去世不久,大伯就去外面闯荡了。打过短工,下过煤窑,还干过扛脚行的营生。大伯没念过一天书,凭自学认识了好多字,一有空就看书看报。
   人们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这句话说的一点儿没错。一九四五年八月的一天,大伯在滦县车站干完一单装卸的活儿,正疲惫地走在大街上。这时,县中学的大门突然洞开,里边涌出来好多的学生和老师。他们高举着手中的传单和报纸,边跑边喊:“小日本无条件投降啦……”
   伯父一听就来气了,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人书都白念了,投降就是投降,非要画蛇添足加一句‘无条件’干啥?”
   一名女老师瞪了伯父一眼,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说道:“上面就这么写的,那还能有错。中国四亿人都没文化,就你个臭扛脚行的有文化?真是可笑至极。”
   大伯冷冷一笑说:“识字不等于有文化,文化既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修为。不懂得敬畏天地、尊重他人的人,念再多的书也没用。这种报纸我刚才在车站也看到了,上面还刊载了日本天皇的诏书。我虽识字不多,但‘投降’和‘休战’四个字我还是认识的。日本天皇那老小子根本就不承认投降,只是宣告无条件休战。报刊主编在这方面犯了个天大的错误,你们就应该更正过来,不能再犯了。不然百姓会被误导的,人们会以为:日本鬼子战败了,没向我们提条件,我们还要对他们感恩戴德呢!”
   一旁正维持秩序的警察局局长以为他俩在吵架,赶忙走了过来。局长问明缘由后就把那名女老师支走了,然后拍了拍大伯的肩膀说:“兄弟,你分析的确实有道理,看来你挺有学问呀!你干这一行太屈才了,干脆跟我干吧!我们警局刚刚成立,正缺少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手呢。”伯父摇摇头说:“我可不跟你们干,你们国军盗了东陵,动了龙脉,很快就会遭到反噬的。昔日的项羽、李自成、石达开等等不都是例子吗!另外,你们还有个致命的弱点——不会笼络人心。老百姓多容易满足啊!随便给他们画个大饼,他们会乐得屁颠屁颠的,撅着尾巴给你们卖命。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的高层却不懂,我估计这国运……”
   “呵呵”,警察局长听完不但没有生气,反倒笑了,“政府和世间万物一样,有生就有灭,都有定数的,咱百姓就别跟着瞎操心了。你就跟我干吧!虽说我们这行不能大富大贵,但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这差事既轻松又体面,比卖苦力强多了。等你哪天当警察当腻了,随时可以退出,我不会拦你的。”
   大伯第二天果真去警局报到了。局长很器重他,给了他一个稽查队队长的头衔,让他带着十多名警察,每天在滦河大桥桥头盘查进出县城的可疑分子。
   当时滦县县城内有家茶馆儿生意很火,喝茶便宜还可以免费听书,说书的是个十五岁的漂亮姑娘,名字叫小翠。大伯经常去听书,慢慢的就和那姑娘好上了。等俩人发展到快要定亲时,伯父却发现城外游击队的一名指导员经常穿着便衣去光顾那家茶馆,而且每次去都带着好多礼物,他还发现姑娘的家人对那人比对自己热情百倍。当时国共正在交战,国民党已明显处于了下风。为了能让姑娘能有个好的前程,大伯主动提出和她断绝了关系。大伯心中一直暗恋着那个姑娘,以至于终身未娶。
   那名游击队的指导员解放后做了滦县的副县长,小翠和他结婚不久就当上了县剧团的团长兼文联主席。
   由于大伯在任职期间没少给游击队办事,再加上城里城外的老百姓对他的口碑都不错。故而,解放初期并没有受到政府的追究。
   大伯除了爱读书,第二个爱好就是赌钱,不夸张的说精通各种千术。在他当警察期间,滦县境内最有钱的那些大老板全都是他的赌友。赌来赌去,到最后这些人的钱财几乎全部进入了他的口袋。他每次赢来的钱都换成金银细软,交给我奶奶保管,并嘱咐我奶奶千万别花。虽然奶奶每次都发誓不会动一分一毫,但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偷偷拿出一些大洋买了几十亩地。伯父知道后虽然很不高兴,但也不好说什么。当天夜里,伯父趁家人们熟睡之时,悄悄把那些财宝拿出来,深埋在院内一处堆积破烂的角落里了。
   全国解放的前夕,大伯辞职不干了。他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奶奶置的那些地全部卖了出去,并对外声称自己赌钱遇到高手了,把老本儿连同手中的公款一夜之间全都输光了,工作也因此丢了。
   解放后,国家按照各家各户拥有土地的多少划分了成分。我们家因土地不足两亩,被化成了贫农。全家人这时才恍然大悟,明白当初他为什么极力反对家里置地了。他之前赢的那些钱财,也在他死后由我父亲按照他的遗嘱全部返还了回去。他当年的那些赌友知道他总抽老千,却一次也没抓到过把柄,因此背地里没少诅咒他。直到钱财拿到手那一刻,才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原来他是在变相的替他们保住了财富。不然的话,这些钱财早就在解放初被公家人堂而皇之的抄走了。
   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份,国家开始向全民征集国旗的图案。大伯从收音机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仅用半个小时就把图案设计完成了,并按照相关部门给的地址,第一时间寄了出去。
   他设计的图案与党旗很相似,只是镰刀斧头换成了一副弓箭,其灵感来源于后羿射日的典故。他觉得我国的劲敌不是美国、苏联,更不是台湾,而是日本。日本这个国家太可恶了,见弱盗寇,逢强卑服,曾多次侵犯我国。还专门针对我国建了一座八紘一宇塔,塔下压着我国二百三十八块地标石。就连他们的版图也在时刻克制着我们,以前我们的版图像桑叶时,他们的版图像卧蚕。等我们的版图变成雄鸡了,却发现他们的版图更像一只诡计多端的黄鼠狼。要想彻底震慑住他们,也只能在国旗上做文章了。
   虽说大伯的作品没被采用,但还是令周围十里八乡的人对他刮目相看。有人还提议让他去小学教书,只可惜政审一关没有通过。
   一九五七年,国家高层在郭沫若等人的极力怂恿下,以修水库的名义挖掘了明代皇陵。大伯得此消息后,气得逢人就说:“完了!完了!老百姓刚过上两天安稳日子,又该倒霉了。历朝历代都一样,只要那些满脑子大便的人被重用了,国家就没个好。瞧着吧!用不了多久,天灾人祸都会接踵而来了。听说那帮人接下来还要挖秦始皇陵,秦始皇统一了华夏,他的坟一挖,整个国家就会四分五裂……”他白天发牢骚,晚上半宿半宿的仰望星空。虽然他对天象一窍不通,但还是想从中找到些想要的答案。
   一九五八年,中苏关系破裂,国家被迫无奈搞起了大跃进运动。高层提出粮食亩产要过黄河,过长江,钢的年产要在1070万吨以上,力争15年内赶超英国。为完成这一宏大目标,农村以大队为单位,粮食全部集中到一起,吃起了大锅饭。各家各户的铁锅、火盆、门钉和锁头等等,凡是金属的东西,也不管是铜铁还是锡铝,一律该砸的砸,该抠下来的抠下来,全部集中到一块冶炼。没矿石的地方这么干倒有情可原,可悲的是有矿石的地方为急于求成,也这么干。
   我们大队也紧跟形式,用石头和泥巴做了一座简易的炼铁炉。村里一名烧过瓦盆的人毛遂自荐,主动揽下了炼铁的活儿。他为了表现自己,还故意当着大队领导和众人的面,把他爹的假牙套抠下来,捣碎后扔进废铁堆里。
   在开炉前,大伯就曾好心提醒过他:炼铁不同于烧瓦盆,不能用木材,必须用热量不低于五千大卡的煤炭。我以前经常在车站装卸煤炭,对这方面多少有些耳闻。咱们这儿不具备这些条件,还是别搞了,会闹出笑话的。可那人偏不信,说别的大队都是这么干的,据说都已出成果了。结果炼了几天几夜,木材烧了几大车,却没见一滴铁水流出来。正当大伯准备再次告诫他时,那人又把自家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拿了来,扔进了炉里。还对大伯说:一行有一行的规矩,要想出铁水就必须祭窑。结果不言而喻,铁水没出来,还白白搭上只鸡。
   全国各地和我们大队一样,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最终均已失败而告终了。
   这年夏季雨水偏多,好多地势平洼的梁田都受淹了,所以收成不是很好。但道边地头和山坡上却长满了蒺藜、野扁豆、地黄和野绿豆等植物。大伯见这一现象很是反常,觉得这些东西既然出现了,一定有它出现的道理,毕竟世间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这或许是老天有意安排的吧。于是,他每天收工后都采一篓回来,在院子里分类晾晒。时间一长,村里人都骂他是疯子,他却总当做没听见,每天照做不误。
   到了秋后,上级的粮食征收任务比往年翻了一倍,我们大队和全国各地一样,缴完征购,库存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能熬到来年粮食下来,大队食堂不得不顿顿熬掺杂着大量青菜的稀粥,可即便是这样,也撑不了几个月。人们开始慌了,为了糊口都去效仿大伯,什么蒺藜、地黄、桔梗、野扁豆,凡是能采挖的统统往家背。这些东西碾成面,可以贴饼子,也可以做糊糊。它们都属中药,不仅很难吃,而且配伍不好的话,不是大便干燥就是浑身浮肿。但人们顾不了那么多,能保命就行。

共 953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伯一生,反映出那个特定环境下人生存的艰难。历经抗日胜利,解放战争,58年大跃进,文革时期,他的一生在艰难岁月中度过。大伯好学,聪明能干,有主见,行事果敢,一心为民,侠义心肠,有勇有谋,只可惜生不逢时,才能被埋没了,文化大革命时总是挨斗,家庭聚会也被人监视。在文革时期,多少人被冤死,多少人冤假错案发生,那段历史回想起来让人心生恐惧。为防止祸从口出,大伯经常戴口罩,尽量少说话,即使凡事小心翼翼,也没有逃脱挨批斗的命运。大伯是个受人尊敬的人,虽已作古,却让作者永远铭记。文章文笔流畅,感情真挚,语言恢谐,反映一个时代的缩影,读来引人唏嘘。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4-09-22 09:06:36
  大伯是个不错的人,只可惜生不逢时。
2 楼        文友:宁再军        2024-09-23 22:10:43
  小诸葛亮,往前看了五年。
诉心声 宁再军 七绝 淡淡人生淡淡烟,鸿鹄壮志触心弦。 身微穷奋冲霄汉,金棒纷飞敌众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