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心灵】邻里之间(微小说)

精品 【心灵】邻里之间(微小说)


作者:黄皮人 秀才,1474.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3发表时间:2024-09-22 07:39:48
摘要:邻里之间需要团结,宽容,和谐相处,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既是你们物业,也是我们业主的共同愿望。

曾清明在群里推出一则微信,错将“厦门”写成“夏门”。
   白博成问道:“是福建夏门吗?”
   王固凡发声:“白字先生。”
   群里的吃瓜群众偷偷乐,静观事态发展。
   这事发生在小区居民群,曾清明是小区物业经理,看到两条跟帖后感觉自己写了错别字,一时又不知错在哪里?便从抽屉里拿出《新华字典》,发现是厦门的“夏”字。
   曾清明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匆匆忙忙十几年过去了,早已将以前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还给老师了。生活中往往有这类现象,自身存在什么短板就喜欢标榜什么,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曾清明就属于这类人,因经常在工作中写错字,或者念错音而闹笑话,居民白博成便送了他一本《新华字典》。那意思非常清楚,让他多学习,少犯错误。
   说起这本《新华字典》,还有一段小插曲,曾清明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去年3月份,物业决定建立一个小区居民微信群,目的是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沟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了引起广泛重视,吸引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物业特地组织了一次“征求群名”活动。要求由个人自我推荐,集体投票赞同,物业最终决定。
   经过广大居民积极参与,踊跃推荐,最终只剩下两个得票数旗鼓相当的群名:一个是白博成的“邻里之间”,另一个是王固凡的“和谐相处”。曾清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点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感觉这两个群名都不错,用哪一个都行。若要二选一,他更倾向于白博成的“邻里之间”,至于为什么?也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于是,就启用了“邻里之间”。当然,还有更深一层意思,白博成退休前是大学教授,王固凡退休前是企业领导,他更相信教授的文化水平。
   本来这是一项十分正常的活动,曾清明也没往心里去,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令他特别尴尬,也使他意识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事过几日,白博成家下水管道堵塞了,曾清明带人去清理,正赶上电视里在播放《水浒传》,他显得很有知识地说了一句:我知道,“水许传”是四大名著。他将“浒”念成了“许”。这时,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看电视的白博成也顺着他回应了一句:哦,“水许传”是四大名著,并且特地将“许”字念成了重音。
   待清理完下水道,曾清明由白博成家出来,路过广场时遇上了一大帮居民在闲聊天。他为了显摆自己,放开嗓音说道:电视台正在播放四大名著“水许传”,赶紧回家看吧。
   话音刚落,人群中的王固凡哈哈大笑,冲他问道:什么,“水许传”,你傻不傻?
   曾清明当然不傻,听出了话里满含讽刺和讥笑。不过,他一时还没愣过神来,站在那里不知所云。
   居民们见状,一个个大笑不已,那场景就像观看耍猴一样。王固凡拍了拍他的头:小子呀,是《水浒传》,不是“水许传”,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听完王固凡的解释,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有什么好笑的?连白博成教授都说是“水许传”。
   这话一出口,场面更热闹了,有的人捧腹大笑,有的人手舞足蹈,还有的人干脆数落他是文盲。
   王固凡指着他的鼻子:就你这个熊样,搞得明白什么是“邻里之间”,什么是“和谐相处”吗?原来你是白痴教授的学生。
   曾清明恍然大悟,原来王固凡还在纠结群名,怪不得他近几天没给他好脸。有邻居告诉过他,说王固凡当领导时是有名的一言堂,退休后一直很失落,那天没有启用他推荐的群名心里还憋着火。
   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曾清明灰溜溜地离开了。
   第二天,当他将这一情况讲给白博成听后,白博成淡然一笑,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新华字典》,递给他:送给你,多学习学习吧,它是你无声的老师。
   事后,白博成在居民群里发了一首诗:言午相伴入祖谱,怎奈点水不知趣。自古秀才识半目,误将水浒作水许。邻居们看后都跟帖点赞,王固凡潜水沉默不语,曾清明虽然不完全理解诗的全部意思,但连蒙带猜也明白个七、八分。
   ……然而,这一次就不一样了,王固凡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白博成,居民们都看明白了,“白字先生”既有姓氏又有职业特征。
   白博成心知肚明,没有正面回复,又在居民群里发了一首诗:厦若无顶非福建,厂夏国门洪武年。鹭岛原本暖如春,鼓浪高歌人团圆。
   这首诗非常巧妙地解释了“厦门”不是“夏门”的原因,并将厦门的历史与现实也浓缩在字里行间。一时间,居民们在群里发送文字和表情符,对白博成教授给予了大大的点赞。
   曾清明思来想去,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明明知道王固凡在含沙射影地指责他,白博成教授不仅不指出来,还能宽容地对待?那天,他特地去拜访白博成,并非常诚恳、非常谦虚、非常迫切地请求解释。
   白博成又没正面回答他,首先讲了一个故事。
   一日,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白博成讲完了这个故事,紧盯着曾清明,似乎在问他明白了没有?他摇了摇头。白博成缓缓地说:邻里之间需要团结,宽容,和谐相处,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既是你们物业,也是我们业主的共同愿望。如果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影响这个大的环境,那就得不偿失。孔子教育颜回让别人三分有何妨?输则失去一顶帽子,赢则失去一个人头,孰大孰小显而易见。所以,日常生活中输赢往往不在事情本身而在其外。
   当王固凡得知曾清明去白博成家拜访一事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曾清明由衷地说:看破不说破就是高人。
   邻居们说:格局决定细节,邻里需要和谐。

共 25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理的小说作品。在不长的篇幅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耐人寻味的情节表达了“格局决定细节,邻里需要和谐”这个主题。作品言简意赅,小中见大,将现代小区生活描述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也让其中的人物跃然于纸上。作品还体现出了传统的生活睿智,在对于错之间如何取舍,这样一个问题,对读者有很强的启迪作用。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9-22 07:40:24
  拜读了,一篇佳作,点赞推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9-22 07:40:54
  恭祝旅途愉快,秋安笔健!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9-22 07:41:25
  期待精彩继续开放,在心灵展现你的才华!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09-24 05:05:17
  这篇微小说《邻里之间》以其紧凑的篇幅,描绘了一幅现代小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画卷。作者黄皮人通过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展现了邻里相处中的宽容、智慧与和谐。
  
   小说的开头,通过曾清明在微信群里的一次误会,巧妙地引出了主角的性格特点和小区居民间的微妙关系。曾清明的文化水平不高,却误打误撞地成为了物业经理,这一设定为后续的故事铺垫了基调。他将“厦门”写成“夏门”的错误,不仅展示了他的知识短板,也引出了白博成和王固凡两位性格迥异的居民。
  
   白博成这位退休教授,以其博学和宽容的态度,为曾清明送来了《新华字典》,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邻里的关怀和对知识的尊重。而王固凡这位企业前领导,则以其尖锐和直接的方式,揭露了曾清明的错误,这一行为则反映了他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和不容有失的态度。
  
   小说的高潮在于曾清明在白博成家修理下水道时,将“水浒传”误读为“水许传”的情节。这一幽默的误会,不仅让曾清明在居民面前出了糗,也巧妙地展示了白博成的机智和王固凡的讽刺。这一事件,成为了邻里间和谐与矛盾交织的缩影。
  
   在故事的结尾,白博成通过讲述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向曾清明传达了宽容和谦逊的重要性。这一教诲不仅让曾清明受益匪浅,也让读者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白博成的诗作,更是以巧妙的方式回应了王固凡的挑衅,展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处理问题的智慧。
  
   整篇小说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展现了小区居民间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作者通过曾清明、白博成和王固凡三个角色的互动,探讨了宽容、智慧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小说的结构紧凑,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5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24-09-26 18:12:51
  这是一篇反应邻里生活的小说,小说描写了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以及由此产生的微波。故事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充满了生活情趣。一篇很好的文字,学习欣赏!祝老师笔健文丰!生活愉快!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