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疮(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疮(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8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1发表时间:2024-09-22 18:01:08
摘要:姥姥是我祖辈这一代,第一个去世的人。她的离开,彻底打碎了我的童话世界,迫使我的人生从加法向减法转变。从此,一颗“疮”埋在了心田,或许它需要我用余生来治愈。

疮,属于皮肤性疾病的范畴,痈、疽、疔、疖的总称。在古时,也有民生疾苦之意,譬如晚唐的一首诗“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在情感方面,更有“思至极,心疮也。”之说,因用情至深,相思疮蔓延,伤其骨,损其魂。
  
   一、姥姥脸上的不速之客
   在我记忆里,姥姥脸上的疮大概出现于她六十岁左右。当时只是在鼻翼和脸颊中间,有个类似于大粉刺的疙瘩(在老家,身上长的水包小疙瘩,都会称为“小疮儿”)。
   姥姥虽然个子不高,背有点驼,但是个很注重形象的农村老妇。因儿孙众多,做每顿饭都像是置办一桌宴席,繁重的家务并不影响她的精致。虽然每天围着锅灶转,但穿衣甚是整洁,就连穿戴的花围裙,日日干净如新。
   可想而知,这么注重形象的一个人,怎么受得了脸上的瑕疵。后来听母亲说,姥姥闲下来时就想尽办法把这个小疮弄下来。当时她也找过村里的赤脚医生,大夫把它面诊为“黄面疮”医学上称为“黄皮疮”“脓疱疮”。等它破了之后涂点药粉,不出几日也就痊愈了。但姥姥脸上的小疮,却是个顽固派。姥姥把它抠破之后,非但没有痊愈,反而反反复复,让她苦不堪言。现在想来,或许当时姥姥不主动招惹它,应该不会给后期造成太大困扰。但姥姥虽然慈祥温和也是个倔脾气。从此,她与小疮的战斗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姥姥逐渐年老体衰,但她的对手却越来越强大。从绿豆大小长到黄豆大小,再长大豌豆大小。我上高中时,姥姥脸上的疮已扩展到拇指肚大小,并且成了我对她记忆里最深的标签。虽然姥姥去世多年,每当想到她的面影,首先出现的竟是这个小疮。它不再像是一个患处,倒像是姥姥慈祥面容的代表。
   姥姥生有六个儿女,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共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十四人。小时候,因农活繁忙,所有表兄妹除了四舅家两个孩子出生晚,其他基本都在她跟前长大。大姨家两个女儿也在姥姥家住到上学才离开,我与小妹一般只有周末寒暑假才住姥姥家。
   当时吃饭场景可想而知,光孩子就满满一大桌。虽然孩子多,但大家都守规矩,每次菜端上来,都规规矩矩地等着大人一起开饭。姥姥的厨艺很好,不管炒什么菜都特别的好吃,即使炒个素茄子,都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至今没有再吃到过那种味道。
  
   二、心头疮伤结成疤
   等到我谈婚论嫁的年龄,姥姥脸上的疮差不多有鸡蛋大小。虽然每天都用药抑制,但还是经常会有脓血悄悄流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一大家子人,没有一个人对姥姥有嫌弃之意。
   还记得我第一次领着女朋友(妻子)回家,回家路上,刚好碰到姥爷载着姥姥赶集回来。当女朋友叫了一声“姥姥”,姥姥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我邀请她去家里,但被她拒绝了。后来听母亲说。她怕自己脸上的疮,吓到未来的外孙媳妇,并一再嘱咐母亲说:“可别让冬阳错过这个女孩儿,就咱家冬阳能找到这么漂亮的媳妇,那可是祖坟上冒青烟儿了,你可得看好了。”
   姥姥确实没有看错,她看中的外孙媳妇确实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的好女孩儿。因为后来每次去姥姥家,爱人非但不嫌弃她,并会主动帮她收拾家务,做饭,收拾碗筷。姥姥总是有意地侧过脸避着她。我安慰姥姥道。
   “没事儿,姥娘,她才不害怕你呢。我都跟她说了,俺姥娘是天下最好的人,就连这小疮都喜欢她。”说到这里,姥姥尽力控制她僵硬的脸笑了起来。从此,不再刻意躲着外孙媳妇,并且心满意足地看着她收拾东西,一次次站起来想帮忙,一次次被我妻子按在座位上。
   几年后,姥姥脸上的疮伤越来越大。母亲也没少带她寻找名医,也用尽了各种药以及偏方,但最后结果都不尽人意。后来母亲告诉我,姥姥得的可不是普通的黄皮疮,而是“皮肤基层癌”。得病初期,一是家庭条件贫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再就是姥姥对它的一次次强制清除,导致病灶加深形成癌变。
   人在年轻时,对死亡没有太大的感触。越是上了年龄越反而怕死。姥姥晚年就是这样,虽然没有人告诉她得的是癌症,但她自己却越来越害怕。总埋怨家里人不给她看病,从而还导致大姨不满。大姨给她买的云南白药好几百一小瓶,大医院小医院也没少去,偏方也用了那么多,大家也都尽力了。
   受不了姥姥软磨硬泡,后来小舅和母亲还是带她去了省二院。她竟主动要求动手术,但医生看了她的年龄以及脸上的状况,婉拒了她。并私下告诉母亲,不是不给她动手术,是怕她这么大年龄了下不来手术台。虽然只是在脸上,但手术中需要把她脸上所有癌变的肉刮掉,重新植皮。就算手术成功,脸上好了,作为皮肤基层癌一定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现,所以真没有做手术的必要。”
   就这样,在省城医生的安慰下,姥姥也算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来又不知道在哪里听信,有人能给她治好,又嘟囔着继续去看。当母亲给那边医生打去电话并质问他。
   “你真得能给俺娘看好吗?如果保证真能看好,俺就领着她去。”
   医生支支吾吾地说:“我也只是安慰一下老年人。她的病不可能看好的,我更不可能给你保证。”随后母亲让姥姥接听,姥姥这才半信半疑消停下来。其实晚年的姥姥,脸上的疮只不过是一种显现形式罢了。真正困扰她的,是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三、暗疮滋生,久难平
   疮,有明有暗,它更像是当下的一个社会现象。很多老年人到了晚年,并没有我们年轻人想象得那般坚强,以为过完大半辈子的他们,会看透生死。其实不然,越是生命接近尾声,越是想活久一点,哪怕只是卑微地活着。我一位朋友的老爹就是这样,没得病前,总说最不怕死了?得病后,却改了口风:“好死不如赖活着呢!”
   作为老年人,姥姥算是比较幸福的。虽然晚年受尽病痛折磨,但儿孙们都特别的孝顺。她右侧半张脸连同右侧鼻子溃烂到能看到骨头,右眼也因癌变蔓延而失明。一个阴阳脸,左脸虽然长满老年斑,但很圆润,右脸则是白白的,倒不是骨头,而是大姨给她买的云南白药药粉,每天都要撒好几遍,以保持伤口干燥外加止痛,同时抑制脓血流出,防止感染。即便这样,我们没人嫌弃她,如果时间宽松都会在这里吃饭。
   当下很多老年人,随着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俱下,开始做不了工,甚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们开始被孩子嫌弃,被留在老宅里独自生活,孩子们则像社区员工,定期送点物资。更是有很多老人被送去养老院,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被迫来到陌生的地方和一帮陌生的人,孤独终老。
   长在他们身上的疮,恐怕要比姥姥的疮疼百倍。姥姥的疮生在脸上可以看到,而他们的疮生在骨肉里,生在心里。他们曾经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曾经不惜一切为这个家默默付出,把自己的一生给了孩子,但最后却像一个被人嫌弃“疮痂”。
  
   四、姥姥去世,我心中的疮生根发芽
   2015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大舅打来电话,说让母亲快点儿去看看姥姥。我心头一紧,心想是不是姥姥……随后我和母亲赶到姥姥家。村里医生已经到了,姥姥只是一时迷糊好了很多,我心里也放松很多。看姥姥很虚弱,医生决定给她注射个小针。
   明晃晃的针头在昏黄的灯光里,异常刺眼。当他掀起姥姥的被子去打针时,我看到姥姥两条腿半蜷缩着骨瘦如柴,几乎都看不到肉,像两截干枯的树枝。当医生把针扎在姥姥身上,只听到姥姥有气无力地哼了一声,我泪如雨下。我在心里问自己,这么长的针头扎进了哪里?
   看姥姥安全后,我和母亲准备回家。姥姥虚弱地挤出一句“你娘俩路上慢点儿。”我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回应了一句。没想到这竟是和姥姥说得最后一句话。
   几天后的农历十月一“寒衣节”,也被称为三大鬼节之一。我在店里忙碌着,母亲打来电话说姥姥去世了。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我放下手里的活,开车奔向姥姥家。一路上,眼泪一次次模糊我的双眼,令我不得不一次次把车速降下来。
   我下车走在曾经熟悉的胡同里,感到无比的寒冷。我跪倒在姥姥灵堂前,泣不成声,看着姥姥的遗体,我一次又一次地盘问母亲“为什么没打急救电话,为什么没让医生来确认一下,为什么没尝试着再救一救?”
   母亲抽泣着嘟囔道。
   “唉……我叫了一娘,你姥姥只哼了一声就走了,没怎么受罪,也算有福。”
   为姥姥守灵期间,姥爷突然闯进灵堂,一脸疑惑地问:“你们都在干什么呢?怎么这么多白布?”当时的姥爷得了老年痴呆,大姨问他:“大爷,你知道俺娘去干什么了吗?”
   姥爷傻傻地说:“你娘还能干什么去,那不就在西屋做针线活吗?”
   一家人听完,泣不成声。
   姥姥火化的那天早晨,我看着灵堂隔壁睡觉的姥爷,内心感慨万分,心想。
   “姥爷,你还在睡?陪伴你一辈子的老伴儿,一会儿就要被拉去火化了,你的妻子将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或许,姥爷是幸运的。在他挚爱离去的时候,他因老年痴呆关闭了与外界的通道,让姥姥还活在他的世界里……
  

共 34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关于姥姥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姥姥脸上的疮,从一个小小的瑕疵,逐渐演变成她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也成为了亲人们心中一抹无法磨灭的伤痛。姥姥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她是一位注重形象的农村老妇,即使被繁重的家务围绕,依然保持着整洁与精致。她用自己的厨艺,为儿孙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暖和美味的家。在与脸上的疮抗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倔强和坚持,也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不舍。姥姥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晚年,病痛的折磨让她更加渴望生命的延续。而亲人们的孝顺和关爱,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后的慰藉。尽管最终无法战胜病魔,但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文章中提到的社会现象,让人深思。很多老年人在晚年面临着被嫌弃、孤独终老的困境,他们曾经为家庭付出了一切,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被遗忘。相比之下,姥姥是幸运的,她有一群孝顺的儿孙,让她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温暖。姥姥的离去,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但她的爱和温暖,将永远留在亲人们的心中。她脸上的疮,也成为了一种象征,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关爱老年人的生活。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多陪陪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过的人,让他们在晚年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谢赐稿晓荷,力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2 18:02:21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姥姥与脸上的疮抗争的一生。作者通过对姥姥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村老妇形象。文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引发了我们对老年人生活现状的思考。强烈推荐!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2 20:00:41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编按,两盏淡酒,遥问安好。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2 18:03:21
  读完此文,深受感动。姥姥脸上的疮,如同一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姥姥的一生和家庭的变迁。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感染力,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温情的乡村家庭。这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2 20:02:27
  再谢汪老师留评鼓励。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22 19:35:47
  这篇文章令人动容,讲述姥姥与脸上疮抗争的一生。她平凡又伟大,持家有道,热爱生活。面对病魔虽恐惧,幸有孝顺儿孙陪伴。文章还引人深思社会现象,提醒我们珍惜亲人。姥姥虽已离去,但其爱与温暖永留,应关爱老人。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2 20:08:26
  感谢小雨老师抬爱读拙与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4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22 20:07:19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姥姥脸上疮疾的演变,从一个小小的瑕疵逐渐成为她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负。它不仅是对姥姥这位平凡而伟大人物的深情缅怀,也映射出社会对老年人关怀的不足。姥姥的故事,充满了对生命尊严的思考和对家庭温暖的颂扬,让读者在感动中反思,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尊重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好文,为作者点赞,拜读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2 21:37:46
  感谢芹芹森老师抬爱读拙与精美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秋安。
5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9-22 22:57:21
  感人的故事,细腻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文章。学习欣赏!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3 07:33:51
  感谢老师抬爱读拙与高赞鼓励,遥祝安康,幸福。
6 楼        文友:宁灵兜        2024-09-23 09:09:17
  通篇写出了对姥姥深深地怀念之情,又以小见大想到有些家庭对老人不尽心赡养的问题。有温情,又点出社会存在的问题,特别好的一篇文章。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3 11:04:47
  感谢小江老师留评鼓励,回福问安,祝笔耕不辍,佳作连连。
7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25 17:03:01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7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5 17:45:58
  感谢芹芹森老师鼓励。敬茶问安。
8 楼        文友:何叶        2024-09-25 17:34:55
  非常耐读的文,朴实的文笔。佳作点赞!精品点赞!
何叶
回复8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5 17:46:18
  感谢何社鼓励,敬茶问安。
9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25 18:55:02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9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25 21:30:43
  感谢小雨老师鼓励,敬茶问安。
10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30 06:27:21
  一篇如泣如诉想念姥姥的祭文,一位和病痛抗站半生的姥姥,一家孝顺的孩子,一位守候姥姥一辈子的姥爷。一篇脍炙人口的感人美文!给冬阳老师佳作点赞!问好老师!遥祝安康!
回复10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30 06:38:49
  感谢付老师抬爱读拙与精评鼓励。姥姥脸上的疮已成了她在我记忆里的标签,每每想起她,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脸上那块疮殇。折磨了她大半辈子的病痛,反而成了我怀念她最深刻的地标。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