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小菜园边上的荷(散文)

精品 【东篱】小菜园边上的荷(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2发表时间:2024-09-25 04:56:24
摘要:我老家农户的小菜园边喜欢在空闲地栽植洋芋,我父亲种植洋芋,有一段特别的历史,记下来,温习那段芋头充饥的生活。


   在胶东的农村,自土改以来,每家都会分到几厘几分的地块,在村口,在河边,人们叫“小菜园”,在农家的小菜园里,密植各种菜蔬,极大地利用着小菜园的边角,我父亲就每年在小菜园的边上,在近河的一面土坡上栽植着洋芋,洋芋的根叫“芋头”,芋头不是南方人说的红薯,我老家人喜欢,就称洋芋为“荷”,省去“花”字,洋芋不开花,但在农人的心中,那就是丰富贫穷日子的花。芋头叶子肥肥的,看着就有大富大贵相,不是花,胜似花。老家人形容叶子长得好的都说“肥透透”的,芋头叶子是第一肥,甚至干脆叫洋芋是“肥荷”。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地方把土豆称作“洋芋”,我的老家不这么叫,土豆叫“地蛋子”,洋芋就是芋头。
   芋头的学名叫“芋艿”,老家人不喜欢这么叫,不知为何。
   称洋芋为“荷”,是受到村东的小河里的荷花的影响,也有人称“旱荷”。荷花在我老家属于稀罕的水中之物。离老家6里地的赤山有荷花湾,邻居六母的二女儿红姐嫁给赤山人,便在荷花湾挖来几个藕,插在小河,于是,小河有了生机。
   河岸上有一片种麻的地,下面的河底是泥淖,适合荷花生长,不过只那么一溜儿。盛夏到了,人们常去小河树下纳凉,看着荷花纳凉,很有情调。肥肥田田的荷叶,擎着露珠,荷箭窜上来的时候,荷花含苞,早有蜻蜓站在上面亲昵。谁都爱惜这片风景,没有谁采一朵荷花插瓶。
   洋芋的叶子,和荷花的叶子,简直是双胞胎,粗而健硕的叶茎,就像仙鹤的脖颈,努力举着一片叶子,叶子呈盾形,泛着浓绿,略带一点点隐约的白色,微微蜷曲着,好像就为了承接着雨露,微雨时,我们孩子也闲不住,跑去看叶子擎露珠,听雨打扇叶噗噗作响,衣服湿了,并不在意,荷叶芋叶都不怕,我们怕什么。幼稚有时候可以看成是浪漫,儿童的时光,无需多么精致,都是最有趣的。
   好像自从有了荷花,沿河的小菜园铺天盖地,有了洋芋。我父亲就在小菜园边上,栽上了洋芋,他说,洋芋结个小芋头,根须不欺负地里的菜,长出来就当园子的绿栅栏,防止那些鸭没事就进地逛,他还真的把洋芋的茎用草绳围系起来,其实他是怕倒伏。他是一个拄拐走路的人,这点事,是他的兴趣,喜欢把小菜园打理精致点,哪怕是一个土坷垃,他都要敲碎,自然长出的菜蔬要规规矩矩的。
  
   二
   小菜园靠河一边,是一个斜坡,下大雨泛大水时,常常会被淹,父亲刨来路边的拽倒驴野草护堤,但这草到了河岸,并不履行使命,大水一冲,都随流而去。于是,父亲就插上洋芋了。
   插芋母还不限于自家对应的那部分,左邻是顺叔的,右邻是亭子家的,统统插芋。菜园主人进园,父亲就解释,意思是,如果水冲不走,到老秋,在谁园边的就谁刨去。自然邻居很开心,还万般感谢。父亲还跟人家解释,权当种荷看了,邻居进园,没事就凑近父亲抽旱烟聊闲话,多了一份自在。
   我常常想,父亲在村里还受人尊重,并不因腿疾而被看不起,可能和父亲想着别人的好处有关。
   遇到干旱的年头,芋头难有大丰收的可能,洋芋和荷花一样有吸水性,父亲很犯愁,我是不靠谱的孩子,总觉得从河浜抠点副食不大光彩,河浜虽窄,也是集体的地儿,这是侵占。我不懂父亲过日子的愁,那些年份,口粮不够,多种几棵洋芋,自然可以填补一下。
   其实,父亲也有他的道理。水中有荷花,点缀了夏时光,坡上也有“荷”,菜地边儿一片荷绿,上工收工的人都经过,看着养眼,心里也舒服。父亲喜欢用牵强的柔软的理儿说话,并不强词夺理。队上的人并不和他计较,只是他觉得这样做,一定要找个充分的逻辑。父亲的这些特点,也影响了我,他属于一个弱者,总不能以声势赢得别人的认可,哪怕强者,农村人称很“硬辣”,也是“好好说话七分软,不能声高传满疃”(疃,是村的意思)。如何做人做事,父亲是我的老师。
   洋芋,在我们这也叫“水芋头”,意思是不能缺水。父亲腿不好,不能从小河提水浇园,便想出个便捷的办法,用一根木杆,一端系上了木制的大水斗,在河岸立起了一个三脚架,木杆系于中间,水斗从河中取水,借助支点,抬杆将水泼到菜园,保证了洋芋不渴水。我们孩子觉得好玩,便经常用水斗玩。邻园的亭子是大青年,下工的时候,总能拉上几个青年来干一阵子。
   父亲总是采摘了园子里的西红柿,或者葡萄(未完全熟透的),犒劳青年们,人家不舍得吃,知道我父亲无劳动能力,不好意思。父亲硬劝,不得不尝尝。父亲说,人家帮我们推一车草,担一担水,都不能欠着人情,不然,不会心安。他有一句“名言”——人情的作用就是用来还的。这是中国农村的人情往来和表达,不是狭隘,带着最朴素的意义。父亲说,别人问一声“义叔好”(义叔是队上人称呼我父亲的惯用称呼),一定要点头回应人家“吃饭了吗?”这明显不符合问答的逻辑,但人情就是最大的合理逻辑,驳不倒。
   父亲会做地瓜或芋头为原料的“凉冻”,常常提着半桶在菜园子里等那些青年。凉冻又叫“粉泾”(以“泾”代替,可能不确),使用地瓜和芋头的淀粉制作而成,那些青年也喜欢。随手掐几茎香菜,断几块葱白,几口下去,相当解渴。父亲看着他们吃,呵呵笑着。此时,父亲又找到了当年在朝鲜开馆子的感觉了。父亲去世,我回村遇到亭子,还跟我说起,义叔的粉泾太好吃。我知道,这是他以此表达对我父亲的怀念。寻常一物,待人的心思到了,别人忘不了,不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莲荷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文人的发现和提炼,而我的父亲说不出他种的“荷”有怎样的品质,但身上释放了绿意,有荷香般的品质。
   自然,洋芋丰收了,邻园的人家都要报答感谢父亲,要送一筐子给父亲,父亲总是摆摆手,说“我还担心长不出个芋头呢”,一下子就把话岔开了。能够帮助他人,不是为了别人感激和记住,而是求得一份满足和快乐。记得一句名言说“给与别人永远是快乐”,那时真不懂得,送出去东西,却收获了快乐。这种最简单的得失观,就是人生的哲理。
  
   三
   每当想起父亲种洋芋的事,我仿佛看到父亲站在那片浓绿之中,他也成了“荷”,成为一个让人觉得美好的一个人。亭亭的荷,瘸腿的父亲,哪里有相似点?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两者那么相像。
   瓜菜半年粮。瓜指地瓜,也包括收获的芋头。吃多了洋芋,不一定觉得好吃,父亲就来了俗话说——千年人参,万年芋艿。父亲改善生活,就从洋芋身上下功夫。上锅烀,剥皮吃,软糯香口。切成片,打汤喝,入口顺滑。埋在灶灰里烤熟,胜过烤地瓜。家里来了客,尤其是年关前后,清炒一盘洋芋,白如雪,香扑鼻,食欲大增。有两句诗写芋艿:“芋艿当属半年粮,御饿曾经是药方。”有什么药用价值,我不知,但我知道这个药方是治愈挨饿和贫穷的。曾经的美味很简单,在今天看来,都是寻常食物,我记得,那时,剥一个芋头,能蘸着一点白砂糖,那可是胜过月饼的滋味的。
   曾经的那些年,人们能够填饱肚子就算是过上了温饱生活了,所以,只要是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填。如果赶上自然灾害时期,地瓜芋头,那可是稀罕物,摸不着的。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容易满足。莲荷出淤泥而不染,生活处艰难,以洋芋为荷,给个芳名,并不是听上去顺耳,是寄托了人们惜物爱物的情感。
   其实,这也是农人的一种审美,抓住了荷叶和芋头叶子的相似性,荷仅可审美,芋头则可审美和食用兼顾。那时我的老家人还不懂得抠出荷的藕根食用,也舍不得。尽管农人欣赏不出荷的高雅,但把对荷的喜欢迁移到芋头上,我觉得是一种审美创造。
   和一些老朋友喝茶闲话,说起芋头,听到一个故事。
   明朝年间,倭寇侵犯为害胶东半岛沿海一带,百姓不堪其苦,抗倭取得一场胜利,赶上中秋节,将士联欢,半夜时遭倭寇偷袭,戚家军被围困在一片荒地,粮草断绝,将士不得不挖野芋头充饥,但不知这充饥之物叫什么,戚继光说就叫“遇难”吧,纪念那些在战斗中遇难的将士。所以在胶东沿海有一种特别的习俗,中秋节要吃芋头,以纪念戚继光抗倭的功绩,“遇难”的叫法最终成了“芋艿”。
   我知道,胶东百姓为了支持戚家军抗倭,烙火烧(大饼)援军,明代的胶东火烧有一个雅称叫“光饼”。“芋艿”更是记录了一段悲壮的抗倭历史,不可忘记。
  
   四
   任何一种食物,在中国人的手中,都有可能成为特产。我们威海地区,最著名的芋头产地是乳山市。距离我们有百里之遥,芋头收获后,市场上有大量的乳山芋头。芋头种植成了致富的产业,丰富了乳山人的腰包。
   当年,父亲喜欢没有事就到小菜园坐坐,喜欢看着他的“荷”,荷是一道风景,自己打造的风景,内涵就不一样了,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越发有好感了。赏景,应该属于闲情逸致,可父亲这样的穷人,也有这样的兴致。让我颠覆了对赏景主体的认知。小菜园边上的荷,是我给父亲眼中风景的命名,其实,父亲还是喜欢说芋头两个字。
   回到乡下,我喜欢走村头的小菜园,发现在园边上种植洋芋的还很多,我宁愿看成是“荷”,真的是“误入藕花深处”,农人之事,比诗词句子还美。
   某天,我的老乡邀我去看他的“自开地”(开荒地),他就种了很多洋芋,近沟渠旁就成了一片起伏的荷池,叶子葱绿,铺地盖沟,他想让我到收获时自己来刨,我以患病不能食用为由婉拒。
   他说,当年他吃过我家的芋头了。我愕然。那是父亲给村代销点做饭,就把家里的芋头拿去了改善生活。他至今还记得。
   老乡问我,洋芋像什么?我说像荷叶田田。他说,写写洋芋吧,周敦颐写《爱莲说》,你就来和上一个《爱荷说》。
   荷叶也田田,采荷近水边。
  
   2024年9月2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胶东农村那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小小的菜园承载着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菜园里洋芋的故事,以及它与荷花之间那微妙而动人的联系。文中父亲对小菜园的精心打理,不仅展现出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更彰显了那份朴素的生活智慧和邻里之间的温暖情谊。 文中父亲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虽生活很苦,总不忘把日子打点成诗意,用幽默和智慧消磨掉日子的苦痛。虽自己身体不便,却处处想着他人,永远把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作为人生格言。很想吃一碗“义叔凉冻”有朴素和温暖的味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充满生机与温情的乡村画卷,感受那份来自土地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9-25 05:42:19
  说洋竽,可能人家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说叶子与莲叶长得像,莲叶田田,人家一下子明白了“此莲”是何莲。芋头和当年红薯差不多,也起着“半年粮”的作用。文章画面感极强,一下子把人带入其中,感受那份来自农村最朴素最实在的温暖。喜欢!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08:21:16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编美评!我使用“荷”这个称呼,源自老家人,他们觉得和河水中的荷差不多,就那样叫上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农事的审美。芋头和地瓜一样,都弥补着农村口粮的不足,发挥了摘要的作用。其实,我是从我父亲那学到怎样做人,想着别人,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农人的逻辑很简单,是一种交换,但很朴素,很管用。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作快乐!万事胜意!
2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9-25 06:41:33
  欣赏老师美文,笔墨流畅,文字新颖,向您学习,早安!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08:22:55
  谢谢蓝色老师美评和一早欣赏,谢谢鼓励。很期待蓝色老师的创作,写出自己的东西,感悟时光的好。最近一个阶段,蓝色老师的文章,有了极大的进步,读感很好。加油!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快乐!
3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9-25 07:15:26
  又学了一样,“荷”是山东人对洋竽的别称,它的叶子与熟知的荷叶形似双胞胎。一个乡村小院,周边种满生命力顽强的洋竽,茂密的枝叶守护着院落,还递延着邻里之情,果实是可以裹腹的健康食材。简单又美好的乡村生活仿佛就在眼前,文章读罢舒适又惬意。怀才老师的美文,学习了,遥问秋安!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08:25:55
  谢谢石叶老师的美评,从江山首页看见了石叶老师的闪亮登场,那么精神,那么漂亮,是东篱的骄傲啊!老家人觉得芋头和荷的叶子相似,就那样称呼了,可能也是一种审美吧。农村的小菜园,都是各家互相连接至,有的也常常闹不愉快,我父亲处事总想着别人,所以大家喜欢他,他也是我的榜样。谢谢石叶老师对小文的读感评价,祝你开心,问候秋祺!很期待石叶老师的佳作!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9-25 08:14:00
  老师所说的洋芋头,我们南方还真有,也叫芋头。叶如荷叶,旱荷水荷双胞胎的确如此。根像拳头大小,蒸了吃或水煮了吃,也有闷了吃。剥了皮,白如雪,糯糯的。也有放火灰里烧着吃,香香粉粉的,很好吃的。六十年,还能在山边挖到夜芋头。饥饿的年代,帮助不少人接济粮荒,那味道,现在想着还在舌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芋头似乎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退出了社会生活。再没见过了,要不是读老师的文。我都忘记了次物的存在。祝老师秋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08:30:05
  谢谢吴老师的美评。安徽和山东相距不甚遥远,可能两地的很多风俗和种植方式等都差不多。农人格局芋头和荷花的叶子给了判断,觉得相似,就那样叫了,也是一种参照审美。芋头的吃法多样,一般人家懒得费事,就烀芋头吃,当口粮,尤其是五六十年代,没有地瓜和芋头,简直无法把日子进行到底了。我们这里还有芋头,农户的园边还习惯插上几棵,市场上也有卖的,我有时候就买一点回来烀着吃。不过血糖高,要少吃。特别期待吴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
5 楼        文友:静观悲喜        2024-09-25 09:30:11
  拜读老师的美文,老师在文章中深刻地挖掘了芋头与荷之间的内在联系,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给人带来美感,领略苦难岁月中笑对生活的态度。由农事联系到为人处世,浑然天成,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去思索应当怎么生活。好文!冒昧地随口说几句,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09:45:54
  谢谢静观老师的美评。回想起曾经的农事日子,老家人很珍惜村上队上分配的那点小菜园,还想着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就在河浜插上了芋头,有了收成。的确涉及人与人的相处,我父亲算是老好人,有点脾气,但不轻易发泄,对乡邻友好,所以给我的启蒙也很好,这样看,岂止是吃了芋头,还有品性养成地方收获吧。遥握,问候秋祺,期待静观老师努力创作,不断写出好文章。东篱支持你!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9-25 11:32:15
  老师说的这个“洋芋”,我们这里应该是叫“芋头”,叶片与荷叶大小相似,颜色相似。又是一篇写父亲的美文,佩服老师的才情,我好好学着吧,祝福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11:54:21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点评。可能各地通行的叫法就是芋头,我们这里有时候叫洋芋,我老家就叫荷,果实还是叫芋头。父亲的时光不长,他的生活区域很狭窄,小菜园几乎是他每天去的地方,也可以说,他的天地也很广,靠一颗善良的心,赢得邻居的好。遥握,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9-25 14:48:25
  这个题材选得好。初看题目,我以为是写荷花,读文方恍然大悟,芋艿也称旱荷。听老师讲述芋艿,我真是长了知识。南方多此植物,我却视而不见,今年我还种植了十几株,现在看它的叶子,真是和荷叶如出一辙,如梦初醒。所以,老师文中的关于荷与荷叶、荷花的描写水乳交融,提炼出的金句香糯可口。当然,荷的朴素和平凡,衬托了一位其实很伟大的父亲。芋艿是药材,祛结节效果很好,我很喜欢,上海有著名的老鸭芋艿汤,中秋节必吃。我更喜欢老师这篇芋艿文,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拜读学习,顺祝秋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15:07:56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我早就想写父亲了,主要是父亲并未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事迹和品质,想起吃芋头的时节,马上就想写一下了,连带写父亲的品质。芋头不长在水中,但需要大量的水,平时在旱地,需要及时浇水,老家人称旱荷,名字也很有意思的。韩老师在上海生活,能够有一片菜园,真的是有田园生活的风情啊。我父亲做事有自己的一套,从不欠着人情,他的名言我写了,就是人情是原来还的,这是人情的属性。芋艿是药材,祛结节效果很好,还真不知有此功效,吃一点是有好处的。老鸭芋艿汤,应该是别具风味的,再去就尝尝。估计一碗汤也没有多少,上海的菜量我吃过,山东人觉得是袖珍版的,东北人也觉得少吧?遥握,期待韩老师的佳作,问候秋祺!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9-25 15:21:00
  作者将芋艿与荷联系起来写,非常新颖别致,真是相融并辉,灿然生姿了。此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写芋艿实则是为了衬托父亲的勤劳、善良,真形象鲜活饱满,美好而伟大!虽是挂杖行走,却赢得了乡民的尊重、敬仰。文中描写、叙事、议论、抒情穿插密织,丝毫没有违和感,情景交融,人在景中,景晕染着人金子般纯粹闪亮的心灵。时光荏苒,乡邻依然记得作者父亲的好,这是多么高尚的人格。文中那些言行、细节、场面很细腻很感人很暖心,真情佳作,笔法灵动,乡情弥漫,亲情浓郁,乡愁不绝,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秋祺!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16:46:35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老家人可能喜欢荷,所以连芋头也叫荷,我觉得是一种审美,所以不能否定。的确,我的父亲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善良,从不欠下别人的感情债。应该说,父亲这些品质影响着我,尽管我不如父亲,但父亲的这些我是很接受的,他的弱者,精神世界并不弱。所以,每见村头还有芋头叶子繁茂,我就想到父亲种植芋头的往事。怀念是美好的,也进一步洗刷我的感情,提醒着我如何做人。特别期待罗老师的美文,遥握,问候秋祺!
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9-25 15:36:49
  这篇胶东农村散文太棒了!作者细腻描绘小菜园,父亲精心打理,苦中作乐,心怀感恩。洋芋与荷花的故事充满温情。力荐品读,从中感受土地的力量和人性美好,寻得朴素温暖的味道,走进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 问候怀才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16:48:18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人性这几个东西是很复杂的,我不喜欢复杂,喜欢直接,就像我父亲说的,人情是用来还的,这是世界观,不能欠下别人的,所以就要记住,记得去补偿。遥握,期待佳作,问候秋祺!
10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09-25 18:43:25
  拜读老师佳作,长知识了,芋头也叫荷。真是第一次听说呢。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5 18:51:28
  谢谢周老师的点评。别被我误导了啊,是我的老家这样叫,不具备普遍性的。看到周老师最近又有佳作,非常高兴。遥握,继续期待你的美文,问候秋祺!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