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夜壶与尿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夜壶与尿罐(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9发表时间:2024-09-27 19:04:50

在故乡,夜壶与尿罐几乎消失了,但大城市还有人家使用。比如上海老弄堂,便有住户用尿罐,我在福州路附近公厕,亲见清晨有人涮尿罐,而且是大男人,一点儿不害臊。这就像北京胡同,仍有烧蜂窝煤的,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看来生活小地方幸福感强,至少如厕比过去方便多了。
   小时候,家家户户有夜壶与尿罐,一般男用夜壶女用尿罐。在万县市南门口码头,还有一家窑货铺,专门卖坛坛罐罐,夜壶与尿罐堆积如山。有的用新买的尿罐炖鸡,那鸡汤的味道鲜美无比。当然,主要是与夜壶一起,摆放卧室阴暗角落,解决夜晚尿急所需。农村住房也简陋,狭窄不堪,男女同室不同床,各用各的。
   是尿都脏,积累多了,不能久放。尽管不用时,夜壶口加木塞,尿罐口有盖板,仍难免漏气,蔓延房间,臭气熏天。因此,倒夜壶、涮尿罐要勤,通常一早起床提出门,倒茅坑或稀释浇菜园。房前屋后的蔬菜浇尿后猛长,芫荽韭菜葱子蒜苗海椒之类,郁郁葱葱,随用随取。煮饭时,在厨房,转身去菜园现采摘,在流水池淘洗干净,下锅炒,香得很。
   茅坑俗称毛屎,即露天粪化池,与猪圈相通,覆盖竹笆折,旁洞搁置细篾片,解大手结束,没有卫生纸,便用篾片刮屁眼,甚至用树叶、碎瓦或泥块。但池深粪多,蛆虫翻滚,有蚊子苍蝇。男女共用,以咳嗽为号,自觉回避。白天解大手,可看风景,遇见过路客,彼此尴尬。夜晚黑灯瞎火,不愿出恭,少数厕所封闭,又在室内,空气极不流通。
   孩子们睡觉,不时遗尿,将床铺尿湿。山区日照短,冬夜漫长,天寒地冻,替换被褥少。家长发怒,立下家规,谁遗尿湿透床,谁顶被褥晒干,太阳移动,人跟着走。可贫困,伙食差,吃的清汤寡水,仍忍不住遗尿。睡前用麻绳扎系小鸡鸡,半夜胀醒,解不开节,一家人慌乱得六神无主。结果只好辛苦父母们,不到下半夜,便叫醒孩儿起床撒尿。
   夜壶与尿罐在床脚,孩童在严厉呵斥中,勉强下床,懵懵懂懂,闭眼伸手去摸家伙,有时放准了,哗啦啦响,有时尿地上,悄无声息。早起见尿洒一滩,赶紧掩上草木灰。但不管怎样,有比没有好。大人包括老人,也在卧室小便。大家庭人口多,一夜之间,响声不断,如盛满自来水。有的溢出,流了一地,绊手绊脚的,还需提一边。
   在乡下,倒夜壶、涮尿罐是妇女干的活,谁家爷们替代都是很没脸面的,被耻笑,还远离煮饭洗碗洗衣服等家务。当然,也有耙耳朵丈夫,听由母老虎指使,不仅倒夜壶,还要涮尿罐。有的抗拒,女人不煮饭,赌气锁上门,回娘家了。到了饭点,别人家炊烟缭绕,热火朝天,自家却冷锅冷灶,饥肠辘辘。硬着头皮煮,面条下不好,吃尽苦头,委曲求全。
   关于夜壶尿罐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如读初中,临近毕业,学校利用节假日,补习上届尖子生,宿舍紧,打地铺。十多名男生挤一屋,木板楼,铺稻草,夜壶丢弃寝室墙角。春日深夜,一位学生尿急,走了几步,四处皆是人头。他没睁眼,朦朦胧胧,错将人头当夜壶,那人熟睡,大张着嘴,还梦见喝啤酒,灌成了沙包肚。
   我读小学,上美术课,初学素描。老师布置作业,画农家的器物。有画石磙、磨盘、风车、犁头、蓑衣、斗笠、锄耙、镰刀、背篼、簸箕之类的,独有我画的是夜壶,惟妙惟肖。课堂讲评,我画得好,还张贴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引人观摩,羡慕不已。有同学调皮捣蛋,暗底给我叫夜壶,我听说穷追猛打,在操场上玩抱滚,难解难分,围观者众。
   刚参加工作,风华正茂,单身男女多,相中同事。小道消息传出,她百般羞辱我,还画了一张图,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在单位传得沸沸扬扬,受领导关注,我无地自容。后来,她谈男朋友,无一个成功。眼看成剩女,托闺蜜转话,想与我和好。我回心转意,可母亲教诲,“你又不是夜壶,想用就用,不用闲置一边。”遂打消念头,让她失望了。
   夜壶尿罐,如同夫妻,臭味相投,挺般配的。主人没在家时,家就是它们的。它俩窃窃私语,不知说了什么,但黑夜来临,又默默无语。只听见主人卧谈,一天的见闻如何,男主人关心庄稼收成,女主人关心柴米油盐,一个说持续晴热干旱,红苕藤枯萎,红苕烤熟了,一个说大家子的口粮,米缸空了,只剩米糠。无不叹息,哀民生之多艰,鼾声渐起。
   多少无奈的岁月过后,一场脱贫攻坚仗打响。厕所革命掀起,国家补贴,农民改造,普及卫生厕所。夜壶与尿罐,退出了乡村。南门口窑货铺也淹没了,年轻人仅识医院小便器,更不清楚昨天,它们多么重要。大城市棚户区,如今尚存部分,随着旧城翻新,亦将淘汰出局。记住历史吧!
  

共 18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夜壶与尿罐的描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过去生活的画卷,它不仅仅是关于两种器物的故事,更是时代发展与生活变迁的见证。夜壶与尿罐,这两种在现代社会几乎被遗忘的物件,在过去却承载着重要的生活功能。在故乡,它们的逐渐消失标志着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文章中提到的大城市如上海老弄堂、北京胡同中还存在它们的身影,这反映出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顽强留存。从乡村生活的角度看,夜壶和尿罐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那时,男女老少都依赖它们解决夜间如厕问题,虽然带来了诸多不便,如臭气熏天、尿液溢出等,但在住房简陋、厕所条件差的情况下,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农村家庭的饮食也与这些物件有着间接的联系,尿液浇灌出的蔬菜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茅坑的简陋同样反映出当时生活的艰苦,用篾片、树叶等解决便后清洁问题,男女共用茅坑的尴尬,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孩子们遗尿的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家长的应对方式、孩子的懵懂,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那个物质匮乏年代家庭生活的真实状态。而家庭中关于倒夜壶、涮尿罐的家务分工,也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观念,男人干这个活会被耻笑,这背后是传统家庭角色的定位。文章中的故事更是丰富多彩,如学生错把人头当夜壶、美术课画夜壶引发的趣事、恋爱中的羞辱与反击等,这些故事都以夜壶和尿罐为背景,生动地反映出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生活百态。夜壶与尿罐在这些故事中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们象征着过去的生活,也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一部分。随着脱贫攻坚和厕所革命的推进,夜壶与尿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卫生厕所的普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曾经的生活印记,它们是历史的一部分,记录了人们从艰苦走向富裕的过程。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铭记历史,因为每一个生活细节的改变都蕴含着无数人的努力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感谢赐稿晓荷,力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7 19:05:54
  这篇文章真是独特而有趣。作者以夜壶与尿罐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了过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乡村到城市,从家庭生活到学校趣事,内容丰富且充满生活气息。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既充满了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又洋溢着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是一篇很有深度的佳作。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7 19:07:04
  文章视角独特,通过讲述夜壶和尿罐的故事,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卷。文中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对茅坑的描述、孩子遗尿的场景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同时,文章又通过这些器物的兴衰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很有内涵,值得一读。
3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9-27 20:29:53
  解读到位,谢谢编者按和师友们,遥祝秋安!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28 21:29:32
  廖老师笔耕不缀,独出心裁,佳作好文。虽然夜壶尿壶听着好像不雅,但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离不了,结尾几段写的更好也是文章升华之处。点赞问好老师!遥祝安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