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黄昏的旷野(散文)

精品 【东篱】黄昏的旷野(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0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3发表时间:2024-09-28 07:19:52

一、烟雨欲来天作奇
   九月的黄昏时分,我站在岩溪镇的一个旷野间,自我陶醉。九月,该是秋天了,只是闽南的九月依然属于盛夏,一切关于秋天的物象——秋风,秋雨,黄花,落叶,衰草……无处寻觅,秋只能存在于记忆里,想象里,唐诗宋词里。
   抬头看天空,郁闷消减。这里的天空才是真正的天空,那么开阔,无边无际,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地延伸,延伸到天的尽头,延伸到时光的最深处,延伸到神秘的未来。面对这样浩瀚的天空,视野可抵达天涯,思绪可以驰骋千古,心灵可以自在地去飞翔,容易滋生对天地的好奇与追问——天如何产生,地如何形成,天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系列深奥的问题,我无力解答,只能发出追问,无法深入思索。我想起陈子昂的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行走官场的陈子昂,壮志难酬,知音难觅,遭人排挤,他是孤独的,旷世的孤独,他在哪里发出如此沉重悲怆的追问,我想象他该是站在一片荒原上,周边是落木萧萧,枯草连天,惊心的寂静,唯有他对天长啸的声音响彻四野。我又想起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地浩渺,人生有限,天大的幸福和痛苦面对天空都渺小得微不足道,一切都会流逝,没有什么可以永恒,除了天空和大地。
   天空略显灰暗,没有夕阳,夕阳也怕热,或者偷懒,躲到了哪朵云彩下睡觉去了。没有夕阳的天空,也有气象万千,大片的灰色,夹杂着小片的白与青,丝丝缕缕的黄与黑,层层叠叠,彼此覆盖,席卷,交融,曼妙万千,比平日天蓝云白的明朗,显得更为丰富,清淡,深沉,给人清幽和迷离的感觉,这是台风即将登陆前的景象,是在为一场场暴雨做着精心的酝酿吧。
   我该如何形容这片天空——像沉静的大海,蕴藏波澜万千,随时准备涨潮,怒卷狂沙。又像一匹上好的雪纺,柔软、素朴而华美,好想去抚摸一下,感受它的质地与触感,真想把这匹“雪纺”哗啦啦扯下,做成一件复古旗袍,想必是极有韵味的,穿着这种色泽的旗袍,一定得穿黑色的老式布鞋,盘一个松松的发髻,别上一个木簪子,走进江南的白墙黑瓦间,最相宜,城市的高楼,难以衬托旗袍的韵味。其实最像一幅江南烟雨画,是西方抽象画派的风格,由一个天才画家潇洒泼墨而成,墨汁还未完全干透,——灰色的是烟雨和山水,白色的是墙,黑色的是瓦,青色的是草木。我觉得我的比喻很俗,可是我的想象无法抵达更远,我只能用这些比喻来表达对这片天空的喜爱,我愿意无限的想象,我想把所有的美词赋予给这片天空。
   天空不见大雁,这是一种美的缺失。秋空与大雁,是秋天一个最生动的情节,没有大雁的秋空,显得寂寥。若是在江南的春天,天空下会有莺飞燕舞,莺莺燕燕,总是倾心江南。
   这片天空,不像现代的天空,有古典的味道。对着这样的天空,应该焚香沐浴,穿一袭灰色的长袍,吟一首宋词,拈一枝花微笑,学古人长啸。当然,最美的是配上一弯月,天空与月,是千年不变的相守,只是月属于黑夜,她与黑夜是天荒地老的情侣。这样的天空得配残月,不是圆月,圆满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过于圆满会令人失去想象的能力,失去等待的欢喜,我们在生活中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还不够圆满。
  
   二、不在梅边在水边
   远山在左前方风姿绰约,几缕雾晃来荡去,像一件白色的披风,披在山上,可是山很大,雾很少,于是山一半青灰,一半白色,很远,又很近;很真实,又很梦幻;很安静,又很激荡。
   河水从山那边流来,轻轻的,缓缓的,仿佛怕惊扰河面的白鹭,怕惊绕河中的几簇芦苇。河很瘦,仿佛从来没有丰腴过,河也很老,和这片土地一样的古老,可是它又显得很年轻,因为她流淌的每一滴水都很欢畅,充满力量,仿佛没有哀愁。暮色渐浓,河显得灰蒙蒙的,灰中有青,溅起的水花呈现着白,和天空的颜色相似,诠释着水天一色的意境。
   朝河的下游望去,河水从容地流,执着地流,似要流到天边去,一个词闪出——水随天去。天上的每一片云,都会变成雨,滴落在河里,河里的每一滴水,最终都会变成云,飘在天上,水天合一,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水的命运。但是在作家方方的小说《水随天去》里,水的命运是悲凉的,是无可逆转的劫数。——一个叫水下的少年,一个叫天美的少妇,因为命运,彼此相遇,在一个小院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晚上的小院只有他们两个,一个血气方刚,一个空闺寂寥,空气里有暧昧的气息在爆炸,他们之间注定要发生什么,一场有违伦理的爱情终于发生了。爱情牵引着单纯的少年水下进入情欲的天堂,滑入罪恶的深渊,最终他为了天美此后的幸福和安稳,杀了她的丈夫。水随天去了,天依旧好好的,水却彻底消失。方方的小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深刻,有着尖锐的疼痛。
   河面空空,此时我无比怀念一叶小舟,它让生活变得缓慢,让人徐徐去领略一路的风景,细腻地感受四周风物人情,只是飞机、高铁、汽车的出现,生生剥夺了它的生存空间,它已被人们遗忘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真的扼杀了生活中的很多情趣和诗性。
   但是小舟在我眼里的存在永远如诗画般的美。若是水边有一叶小舟,舟上有人,就有宋词里送别的三分情境。若是从前方漂来一叶小舟,我就像一个等待归人的妇人了。真想穿上一袭绿罗裙,坐上一叶小舟,去浪迹天涯。——我希望这叶小舟能漂入唐朝的河里,让我感受李白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和旷达。我希望这叶小舟划入宋朝济南的一个荷塘里,看李清照的小舟如何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欧鹭。我希望这叶小舟载我到宋朝开封的都门附近,见识一下柳永坐的兰舟是什么样子,感受一下古人的离愁别绪。我希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站在水边,我不是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在诗经里,在千年前的水边,她鬓发如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让一个男子寤寐思服,辗转难眠。我只是人间一个最寻常的妇人,微小如草芥,渺小若尘埃。此时,我不是归人,也不是过客,我只是一个打捞古典情愫的幻想者。
  
   三、寸寸田野寸寸诗
   河边有几块菜地,我知道那是一个中年妇人开垦的。夏天经过这里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她劳作的身影。她很瘦,很黑,她在菜地间走来走去,她欢快地用泼勺浇水;用锄头除草,没事干的时候就蹲着看她的菜,像看自己的孩子,眼里满是疼爱。她的菜地里有空心菜,豆角,南瓜,茄子等,空心菜绿得可以掐出水,豆角细细长长的,南瓜花开得好艳,一个南瓜卧在南瓜叶下,硕大而可爱。这些菜曾经只属于夏天,在这片南方的土地上,植物与菜蔬都不分季节的。
   数棵芭蕉树伫立在河畔,让河畔显得生动起来。芭蕉这个名字好听,芭蕉是古典的树,总是伫立在诗词里,撩人思绪,“是谁多事种芭蕉,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诗人是怨芭蕉招来了雨,惹来了风?风雨乃是自然的规律,关芭蕉何事。芭蕉不美,不高,却自有风姿。若是有一个庭院,最适合种一株芭蕉,一棵就好,少有寂寥之美。我觉得芭蕉是属于秋天的植物,最配和秋风、秋雨站立在一起,演绎出一种哀婉和浪漫的感觉。
   旷野里最多的是一种树木,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它们挺拔,飘逸,带着一种激情和坚韧,往天空有力地伸展,伸展出一种生命的高度。草铺天盖地,在暮色里缱绻着,柔韧着,细碎的小花在草丛间鲜亮,小虫子在草尖上停留,飞起,显得兴奋,因为暮色将要降临,小虫子喜欢黑夜,黑夜是它的保护伞。
   稻田在旷野上并不多见,稻谷已被收割,稻田光秃秃的。一阵“轰隆隆”的响声传来,寻声而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开着拖拉机,在一片稻田上耕地,他非常专注,非常用心,往前,往左,往右,在那块稻田里纵横驰骋,仿佛在骑着一片马在快意奔驰。他的身影被暮色笼罩,显得寂寞,又透着一种力量和精神。我遥想在遥远的农耕时代,一个人、一头牛和犁杖构成了田地上一副经典的画面,摇曳在漫长的时光里,在诗人的笔下飘荡着诗意,但是农民的劳作其实是艰辛的,更是沉重的,与风花雪月无关,只与生活息息相关。
   旷野的前方有一座小小的村庄,一色现代化的小楼,没有陈旧的砖瓦房。这个闽南的村庄,已经颠覆了我对乡村的想象。我总是渴望在乡村里寻觅与城市不同的痕迹,我想寻找青瓦,竹篱笆,青石板,鸡鸣狗吠,牛,犁杖;寻找土灶台,竹篮子,水缸;寻找穿着蓝底白花褂子的村姑在井边洗衣;寻找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农人挑着箩筐颤悠悠行走在巷陌间;寻找一个吹着笛子的牧童骑着牛背上……这些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我对乡村的记忆永远都停留在唐诗宋词里,停留在童年。时代是一股洪流,在奔腾不息,奔腾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也会失去很多。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在遥远的时代里,它曾经是一个荒原,被中原人称为“蛮荒之地”,这里有过贬谪者的忧伤和生命的困顿,他们曾经位极人臣,享受过荣华富贵,因为得罪小人,触怒龙颜,因而被贬于此,在此饱受心灵的煎熬和生活的沉郁。这里有过闽南人世世代代的守望,曾经的土著人以自己的勤劳与朴素,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开垦,用汗水与精神挖掘出生活的希望,在这里繁衍生息,把曾经的蛮荒之地开垦成一片肥沃的田园,于是一个热闹的小镇在田野的不远处傲然耸立,那里装着他们的日子与荣光。
   此刻,我是旷野里一个不合时宜的过客,我更是一个矫情的人,享受着城市生活的便利,又无比惦记乡野,无数次勾勒它的美好与纯粹,把乡村当成精神的乌托邦。我庆幸自己还能保持这样的向往,人生有向往总是美好的,那是生活诗意的核心地带。
  

共 37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时令上来说,立秋过后,就应该是秋天了。而今秋分都过去了一个星期,更应该是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的天气了。秋风秋雨,落英缤纷,枫叶正红,秋意正浓,诗意满满。可江南的“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郁达夫语)。更何况还是在“不解风情”的甲辰年的闽南呢。但是,你不能说九月没有迷人的秋色。在小编看来,秋色并不只是存在于记忆里,想象里和唐诗宋词里。在胶东半岛最壮观的秋色是怀才老师笔下的“秋空”和“秋海”,在南国的海滨城市厦门最浪漫的诗意在最浪漫的南国女子简柔笔下旷野的黄昏里。南国的“秋空”同样是壮观的,虽然没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仰天长啸,没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豁达,却有一袭旗袍、老式布鞋、云鬓木簪的南国女子,在浩瀚、沉静的天空下徘徊、追问、遐思……是不是焚香沐浴了,我们不知道,那拈花吟诗的微笑则堪比秋空的那轮弯月了。秋色虽然并不浓,可是诗意浓浓,不仅是“烟雨欲来天作奇”,而且还有一位南国佳人,不在梅边在水边。风姿绰约,天马行空。水随天去了,天依旧好好的,水却彻底消失的故事,有着尖锐的疼痛和直击人心的伤感。在编者的眼睛里,鬓发如云,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佳人不是归人,不是过客,而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打捞古典情愫的最美追梦者。最动人的诗意在田野,寸寸田野寸寸诗。辛勤劳作的身影、姹紫嫣红的瓜菜、挺拔飘逸的芭蕉、穿着蓑衣的农人挑着箩筐颤悠悠行走在巷陌间、一个吹着笛子的牧童骑着牛背上……美好的想象、乡村的记忆,不仅停留在唯美的唐诗宋词里,还永远停留在美好的童的记忆里,停留在这片曾经蛮荒、如今繁荣的古老的土地上。作品感悟深刻、画面丰富、情感真挚、诗意盎然。是一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的古风;是一阙“雨打芭蕉”、“早也萧萧、晚也萧萧”的秋词,是一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还有一支竹笛在吹响”的乡村牧歌。绝妙美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30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9-28 07:49:24
  南国的秋天看起来最不像秋天。没有秋风秋雨落英缤纷的唯美画卷,没有枫叶正红秋意正浓的满满诗意。但是,如果有一位“一袭古典旗袍、一双老式布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南国佳人在浩瀚、沉静的天空下,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秋水边徘徊、追问、遐思,那就逆袭成了一首画面丰富、诗意盎然的古风,一首“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的秋词,一曲“牧童的歌声在荡漾”的乡村牧歌。绝妙好文,倾情推荐。问候简柔老师,点赞、敬茶、送花花。祝秋日安好,笔健文丰!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1:11:49
  梅骨老师好,今年的秋天来得越发的晚,真是怀念秋天,落叶飘零,秋风瑟瑟,黄花残,大雁飞,满地黄花秋意浓,守着窗儿听雨声,那是一种诗意。秋,是个诗意的季节,撩人思绪的季节。时代延长了夏季,在乡村,也许更能贴近秋天。九月,在旷野间行走,一场台风即将登陆浙江,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天空,不觉欣喜,于是有了此文。按语和美评精美绝伦,溢美之词令我汗颜,但是赞美总是令人开心的,非常感谢梅骨老师。遥祝秋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8 09:09:52
  就怕一个对风景十分矫情和执着的人,风景在无审美眼眸里,就是幻灯片掠过般的乏味,而在一个有着古典情怀,人文心绪的人眼中,一定是变幻万千的情节世界。简柔老师的这篇散文,相当于告诉我们怎样审美。一个人把他的知识、感情、想象力,交给一片风景的时候,风景就变形了,风景就有了一种迎合的情调。所谓景语皆心语,我觉得还是没把层次性渗透,应该是人与风景相融一体,我的脑中飞出风景,风景再造了一个我。这是审美的最生动的境界。写得好!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6:20:34
  谢谢怀才老师精彩点评。每个人大概对风景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吧,感觉决定了她的审美情调。看到自己心仪的风情,我喜欢浮想联翩,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去重新想象风景,自得其乐。
3 楼        文友:岚亮        2024-09-28 09:36:34
  秋天,黄昏的旷野,面对烟雨欲来的天空,伫立盈灵秋水的旁边,徜徉芬芳锦织的田园,放飞思绪,浮想联翩,领略季节和山河之壮丽,抒发内心和情感之诗意,美极了。感佩妹妹子笔触之巧妙,心思之细腻,文字之灵动,修辞之自如,画风之婉约,精彩绝伦,大美之作,拜读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6:25:06
  谢谢亮兄美评。秋天越来越不像秋天,夏天仿佛没有尽头。走在那片旷野间,觉得心情得到放松,感受到一种田园的风味,非常美妙。亮兄赐予的美词视为鼓励。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9-28 10:29:51
  老师站在秋天的旷野眺望,欲雨的天空,远去的流水,无边的田野,本身就是一幅如诗如画的图画。三篇短文,三篇非同凡响的散文诗。感佩老师丰富的想象力,穿越时空,带我们行走在唐诗宋词中,恍若隔世,醉不思归。精彩美文,拜读学习,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6:28:33
  谢谢韩老师美评。是的,田野就是诗画,我很庆幸离那里很近,可以让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转换,调节一下情绪,放松一下心情。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9-28 10:41:50
  作者立于黄昏的旷野,立于天地之茫茫,立于亘古交错的时空,思绪穿越苍穹,抵达无止境的深邃辽远,与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灵魂相遇,把酒言欢,何其快哉!作者对“兰舟”的情结、对小桥流水的缱绻、对粉墙黛瓦的喜欢,皆源于对江南的钟情。梦里江南,一袭旗袍,一把油纸伞,袅袅婷婷地走在雨巷中,听雨声如歌、任心情浅醉……这是我想象简柔在江南流连的样子。好文,诗情迸溅,节奏如歌,盛赞才思,问候简柔,秋安!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6:32:44
  谢谢莲香美评,如诗如画般的美。对着一方浩瀚的天空,可以胸怀豁然开朗,人世间的烦恼如烟雾散去,不值一提。站在河边,的确有江南几分神韵。江南是一种情愫,真是羡慕居住在江南的人儿呢。
6 楼        文友:随风小醉        2024-09-28 11:42:08
  大有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之感!柔儿从欲来的山雨、乡间的小河、空旷的田野三个方面去描述了秋天黄昏前的景象,一副栩栩如生的秋日黄昏旷野图俨然呈现在眼前。好文!学习了!
不图卖字为生计,惟愿我手写我心!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6:34:22
  谢谢小醉老师美评。这个旷野,我曾经写过几篇小文,这次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下对这片景致的情感。
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9-28 12:32:56
  这篇散文盛赞秋色之美。从江南到闽南,从胶东半岛到南国海滨,有秋空、秋海、黄昏旷野。诗意在田野,在乡村记忆。感悟深刻、画面丰富、情感真挚,如古风、秋词、乡村牧歌,值得倾情推荐。 问候简柔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16:35:27
  谢谢善斋老师美评。秋天真是令人怀念呢,我想北方已经入秋了吧。
8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9-28 16:44:58
  旷野之上,任思绪万千,穿越古今,文笔柔美,精采绝艳,第一次见识了这么诗情画意的“矫情”,学习了老师的美文,遥问秋安!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8 22:12:26
  谢谢石叶老师美评。写游记要向您学习!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22:34:30
  老师的内心是孤傲清高的,可能也是孤单的,这是诗人的共性,在城市弄烟火,来乡下看风景,想象着着上青旗袍、绿萝裙。这就是文字之美吧,可以会古人,纵千古!文章唯美,缱锩,耐人回味!祝老师生活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9 13:03:05
  谢谢天方老师美评。孤单也是生命里的一种状态吧,很多人都会有。用文字,一盏茶,一本书,一支歌,一道美食,一道风景,是可以抵御孤单的。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9-29 14:04:16
  老师的文总是给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老师笔下不尽人意的炎热的秋天,没有有夕阳的秋天,仍然是那么光彩照人,令人陶醉。老师对秋天的感悟我所不及的。意境美,语言妙不可言。很美的文章,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简柔        2024-09-29 19:34:57
  谢谢红花老师美评。那天在旷野间散步,看到那方天空,真是美丽,特别奇妙,于是写下此文。可惜我的笔力还无法描写出那种美感。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