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集市,乡村的窗口(散文)

精品 【丹枫】集市,乡村的窗口(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09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8发表时间:2024-09-29 16:41:54
摘要:原创首发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偏远的山村,还是广袤的平原,总会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每到约定俗成的日子,人们便会纷纷从四面八方麇集而至,进行商品交易。这就是集市。
   集市,不是舶来品,更不是新鲜事物。它源远流长,自古有之。要不,怎会有《诗经》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那充满生活韵味的诗句?怎会有唐杜甫“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那般尽显生活艰辛与乡村交易之景的诗句?怎会有宋柳永“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那把一个集市的繁华盛景描绘得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句。就连明黄姬水“追随胜赏堪行乐,把酒番多芳岁情”的诗句,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集市的独特氛围……
   细细品味这些商品交易的情景,便会惊觉这种集市竟是如此的繁华埠盛,且历经岁月沧桑而经久不衰。再结合几十年来的个人体会与深刻感悟,心中便一片敞亮:凡在集市上交易的农产品与手工制品,犹如乡村的精美名片,让交易者能够直观地领略乡村的独特产物与特色技艺。由此,我得出结论:集市,恰似乡村的一扇窗口,让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相辉映,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二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随父亲和哥哥去集市。
   我们那里的集市,在距我们村不到三公里的镇上,是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每逢周二、周四、周六这三天,就是赶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村民,早早地起床,早早地吃过早饭,或背着背篓,或拉着架子车,或骑着自行车,像无数条小溪汇入一条大河一样来到集市,按照不知哪年哪月早就划分好的区域,卖小吃的在小吃区域,卖农具的在农具区域,卖生活用品的在生活品区域,卖牲畜的在牲畜区域。
   开始时人并不是很多,但随着太阳的升起,不长的东西街道两侧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农产品摊、农用工具摊、生活用品摊以及猪仔摊、鸡鸭牛羊摊。这些摊位,伴随着人们的叫卖声、说笑声、讨价还价声和猪鸭牛羊鸡的吱呀乱叫声,让整个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如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徐徐展开。
   每一次到集市,我的心情就如同那初升的太阳一般明媚,充满了期待与兴奋。
   记得有一年的五月份一天,我跟着父亲和哥哥在集市上卖猪仔。一进入集市,我的眼睛就忙不迭地四处张望。那一个个小吃摊散发的香味直往我的鼻子里钻,馋得我多想让父亲或哥哥给我买一份美味的小吃,好好饱餐一顿,哪怕是一个几分钱的油条也行。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家穷得常常一分钱当一块钱用,油盐酱醋有时都缺这少那,哪还有多余的钱给我买这些奢侈品。更何况,猪仔还没有卖掉,更没有钱来满足我的需求。这样一想,我就只能咽几口唾液,继续跟着父亲和哥哥向前走。
   路过农具区域,我好奇地看着那些陌生的工具,不明白它们的用途,父亲就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是锄头,是用来锄地除草的;这是铁耙,是用来翻地碎土的;这是抱耙,是用来刨土聚垅的。
   在生活用品区域,我又被那些琳琅满目的搪瓷盆、搪瓷碗、搪瓷缸、手工木锅盖、手工风箱、各种不同的大小铁锅和形式多样的手工编织竹篮所吸引。那图案、那造型、那工艺,简直就是一等一的稀缺用品,无论买哪一件回去,都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我急切地等待着小猪仔的出售,等有钱了,说不定父亲会给家里买些急需用品。
   再往前走,就是牲畜区域了,这里可真是牲畜的世界。各种鸡鸭牛羊猪应有尽有,它们或安静地站着,或悠闲地踱步,或低声嘶鸣。那健壮的身躯、油亮的皮毛,无不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韧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牲畜气息,夹杂着干草和泥土的味道,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父亲和哥哥把架子车上用绳索绑紧的八头小猪仔一一抱起排放在地上,然后倚坐在架子车旁,等待着过往行人的问价和购买。小猪仔们似乎对新环境有些好奇,圆溜溜的眼睛四处张望,偶尔发出几声稚嫩的哼唧声。阳光洒在它们粉嫩嫩的皮肤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泽。父亲和哥哥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不时地打量着路过的每一个人,希望能尽快为这些小猪仔找到新的主人。一旁的我,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买主的到来。因此,凡有人从身边走过,我都会笑着说:“看看我家的小猪吧,从来不挑食,长得可快了。”开始没人理我,可等我说给第三个人时,还真有人蹲下来仔细查看。之后,站起身笑着问父亲:“你娃说的可是实话?”父亲随之回笑道:“真话假话一看猪娃的毛发就知道了,挑食的猪娃毛发哪有这么油光发亮?”那人还真是个行家,又抚摸了猪仔几下,决定买两头回去。
   买东西就是这样,只要有人带头,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不大一会儿工夫,八头小猪仔就被购买一空。
   看着一头头小猪仔被人们从身边带走,我的心中便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毕竟它们在我身边活泼地生活了一个多月,那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和天真无邪的模样,就像可爱的小朋友一样让我留恋不舍。
   不过,这种不舍,很快就被父亲对我的犒赏所取代。由于我的出色表现,回家的时候,父亲特意买了一捆麻花,我和哥哥一人吃了一根,父亲只掰了半根尝了尝。剩下的让我带回家给爷爷、母亲、弟弟和妹妹吃。
   那一天,我们好像一下子成了有钱人,父亲不但置办了好几样诸如铁锨、镢头、镰刀等农用工具,还购买了一条白底蓝道的洗脸毛巾。我家的那条破旧的实在没法再用了。
   那时,我就在想,集市真好,只要有钱,所有的好东西都可以买到。
  
   三
   后来没多久,实现了人民公社,虽然每周的二、四、六集市还在,但没有了以前的吵吵嚷嚷和街道两侧的琳琅满目,一切都变得规范化和统购统销化。凡家庭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农用工具,供销社和农产品商店都可基本满足。牲畜市场除了吱呀乱叫的小猪仔频繁交易外,鸡鸭牛马羊之类的牲畜也基本绝迹,至于一些特色小吃之类的小摊小贩更是受到了限制,不见踪影。即使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四月八会,也变成了三夏大忙前的农用工具交流会。什么麦钩、镰刀、木锨、木杈、扫把、苇席、草帽等摆满了街道两旁的角角落落。那几天,只要去集市,就可见人头攒动的社员,不是头戴一顶新草帽,手拿镰刀比画着刀刃的是否锋利,就是仔细检查木锨的杆和板是否顺手,再不,就是把苇席铺展开,看是否有苇糜子编织是否松软。等这一套程序走完之后,便带上购买的农具,或肩扛手拿,或拉着架子车,信心满满地往家里赶,等待着麦收时间的到来。
   再后来,人民公社又改回到乡镇,土地也分给了各家各户,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集市也跟着变得自由开放了。不但回归到了我小时候的模样,而且比以前更繁华、更时尚、更新潮。除了传统的农用工具、手工制品、特色小吃、生活用品和牲畜交易区域外,更多的则是以前见都没有见过的外来商品。比如各种毛料尼龙丝织品的床上用品,比如西服、夹克喇叭裤的时尚衣服,比如口红香水护肤霜的化妆用品,比如烫头染发的时髦发型,比如音箱电视机的随意购买,比如冰箱洗衣机的日益普及……所有这些新潮商品,无不在日益繁华的集市上竞相展销。它们就像一股骀荡的春风,吹遍了乡村的各个角落,让单调冷寂的村庄渐渐活跃起来。曾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如今在忙碌的劳作之余,也开始谈论起集市上的新商品,分享着各自的购物心得。
   村庄里的房屋也因这些新潮商品的到来而有了新的变化。色彩鲜艳的床上用品装饰着房间,为朴素的农舍增添了一抹温馨;时尚的衣服挂在衣柜里,让村民们在走亲访友时更加自信得体。而那些现代化的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等,不仅让家务变得轻松,也让农舍有了更多的科技感。
   集市的繁华还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一些有头脑的村民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将集市上的商品带回村里销售,或者把村里的土特产带到集市上交易。道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车辆的往来也更加频繁,整个乡村都沉浸在一片蓬勃发展的氛围之中。
   如今,集市就更具有现代生活气息了。五彩斑斓的招牌在阳光下闪耀,彰显着各个摊位的特色与活力。时尚的年轻人穿梭其中,挑选着独具创意的手工艺品和小众的时尚单品。新鲜的有机蔬果整齐地摆放着,旁边的电子秤精确地显示着重量,让人们在享受健康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不远处的超市里,明亮的灯光洒下,货架上琳琅满目。各种品牌的商品摆放得井然有序,从日常用品到高端电子产品,应有尽有。推着购物车的人们在宽敞的过道中悠然漫步,仔细挑选着所需物品。超市的促销活动吸引着众多顾客,热闹的氛围为集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食摊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从传统的小吃到异地风味的美食,满足着不同人的味蕾需求。集市中央的舞台上,不时有乐队演出或艺术表演,为热闹的集市增添了一抹文化艺术的色彩。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生活的烟火气与时尚的潮流完美融合,成为人们感受生活、体验美好的新场所。
   集市就像一扇窗口,让乡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并不断触摸时尚的脉搏,了解流行的趋势,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不尽的生机与活力。
  
   二〇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共 35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集市,乡村的窗口”为主题,通过对集市的历史追溯、儿时赶集经历以及不同时期集市变化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集市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集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变迁。在机构布局上,开篇通过引用《诗经》《杜甫》《柳永》等诗句,引出集市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得出集市是乡村窗口的结论,为全文奠定了基调。中间部分回忆儿时随父亲和哥哥去集市卖猪仔的经历,详细描述了集市上的各种摊位、物品以及交易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接着叙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和后来集市的变化,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集市的特点和乡村的发展。结尾再次强调集市作为乡村窗口的重要性,总结全文,使主题得到升华。在内容素材的处理上,作者对集市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小吃摊的香味到农具的用途,从生活用品的工艺到牲畜的模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集市的热闹与繁华。文中不仅有对集市物品的描写,还有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刻画。如作者儿时渴望吃小吃却因家庭贫困只能咽口水,卖猪仔后的不舍以及得到父亲犒赏的喜悦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文章还通过集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人民公社时期的规范化和统购统销,到后来的市场经济自由开放,集市的发展与乡村的变化紧密相连。作者的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如“像无数条小溪汇入一条大河一样来到集市”“让整个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如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徐徐展开”等,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文中引用了多首古诗词,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总之,这篇散文以其鲜明的主题、清晰的结构、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集市作为乡村窗口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推荐欣赏。【编辑:纳兰睿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30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纳兰睿王        2024-09-29 16:42:39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09-29 16:44:44
  感谢纳兰老师辛苦编辑和点评,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