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缘】我的大哥(散文)
大哥大我七岁,1973年出生,典型的70后。
大哥是长子,父母很是疼爱。从小,为了避免他读书奔波的辛苦,父母把他送到外婆家。那里是村委会所在地,村庄就有学校,一日三餐全在外婆家吃。他的小学成绩还不错,没有留过级,考上了初中,就读于我们乡里最好的初中。初中距离家远,外婆已爱莫能助。父母为了方便他来往,出资二百元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家里温饱都难以解决,粮食较为匮乏。自行车是稀有物种,是家庭大件。有了车,大哥上学就轻松多了。到了初二,他一不小心,车辆放在学校附近,再去骑时,已不见踪影,找遍各个角落,还是无法觅得。生气懊恼中,大哥退学。父母劝了数次,也没有说服他,只能随他。反正,那个年代,辍学司空见惯,多少孩子连校门都没有进过。
大哥离校后,在家务了两年农,天天早出晚归,终究不是事。父亲想了想,让他学手艺——铁匠。跟着师傅,挑着沉重的工具,一村村架炉打铁。谚语有言:世上三般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干活没有一个休息的时刻。那时,家家需要农具,或打制新的,或修补旧的。在师傅的带领下,大哥一学就是三年。三年里,翻山越岭,逆风沐雨,不知流了多少汗,不知吃了多少苦,不知摔了多少跤。如今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铁匠彻底被淘汰,三年辛苦付诸东流,但大哥哪能预知世事的发展,只是认真学艺,终艺有所成,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九十年代后,铁匠已不再流行,每村的小卖店都有农具售卖,谁还费心费力请匠人到家打制,供吃供喝?
后来,大哥做起生意,想方设法赚钱。家里穷,不想方设法贴补点家用,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大哥跟人合伙贩卖木头,收购木头,锯成木板,车装去售卖。在邻村租了块地,搭了个棚子,装上锯板机,搭上电。一拉开关,锯板机“嗡嗡”高度旋转起来。几个人忙不过来,再加上手艺生疏,不敢上锯板机,就花钱请人锯板。天有不测风云,时运不佳,才干了几天,工人一不小心,右手锯断,鲜红的血喷涌而出,赶紧送往医院,命保住了,但手没办法接上,只能赔钱。几个人掏空了口袋,在家里的帮衬下,才付清赔款。这样,几人再无心思经营,木头与机器全部贱卖,另谋出路。
家乡县城东门桥底,是小商品市场,各色物品的转运与贩卖中心。大哥租了一个店面——卖衣服。他跑到市里低价批来衣服、裤子,运到县城,放在店里加价售卖,从中赚取差价。我曾经跟着大哥到了县城,在他的小店里偶呆,看到他做生意。顾客进门,大哥赶紧迎上去,一脸的笑容,跟着顾客的脚步,看一件介绍一件,看中当然得讲价。顾客往死里讲,大哥不愿意卖,又怕到手的鸭子飞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一点利润空间,他都会点头同意。
他是年轻人,做生意并不在行,加上喜欢玩。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就骑一辆自行车,时常这里溜溜,那里逛逛,并没太多心思在生意上。因此,做了一年,亏了点本,剩了些货,打道回府不再干。为此,父母还把他带回家的新衣服四处推销,卖了部分,送了部分,还有极少数压在箱底,连塑料薄膜都没有拆开。
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已流行打工潮。大哥来到浙江东阳,没有手艺,跟着姑父混了一段时间。姑父是木匠,四处帮人装修。大哥边看边学,居然学成了木匠,真让人佩服他的聪明才智。木匠手艺难成,流行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师傅!大哥就跟着姑父呆了半年时间,就自立门户,独自接单,干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
有心栽发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大哥铁匠学了三年,却束之高阁;木匠未拜师一天,却技艺高超,与之一辈子结缘。几十年后,我到县城买房,请他装修,桌子、柜子、木门都跟买来的没有区分,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赏心悦目。
大哥很潮,追求新颖,1997年左右,已购来VCD、音响等设备,放在家中,过年时一播放,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节拍激昂,音乐劲爆,影片很火。要知道,我们村庄地处偏僻,二十一世纪才通公路,这些物品挑着走回家,就足够引发惊叹,更别说带来的舞厅感觉。
27岁时,大哥结婚,在家里忙活了一阵,婚房装修,家具打制,礼物购买,都一手操办。绝大部分,送到女方家中,再作为嫁妆送回。长长的队伍,从前到后,整整四五十样,十分气派,让女方挣足了面子。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大哥因为一时冲动,犯了点事,有了牢狱之灾。同时,侄子出生,大哥却无缘会面,让父爱欠缺四年之久。大哥写信给大嫂,放她自由。大嫂表示愿意等他,只是感情的裂痕就此埋下。大哥出狱后,两人还是没撑过两年,彼此分开,另组家庭。侄子判给了大哥。大哥对他十分疼爱,怕他受了委屈,时刻带在身边。又当爹,又当妈,又要赚钱养家,疏于管理,侄子调皮贪玩,难免成绩不好。小学时,跟随我呆了一阵,成绩急速上升,居然意外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
侄子到了初中,我已爱莫能助。其时,大哥在县城买了房子,结识新大嫂,对方带一个女儿,又生了一个小儿子。一个家,三个娃,家庭负担难免沉重,大哥早出晚归,多住在乡下。侄子就一人呆在县城,独自上学、做饭、做作业,成绩可想而知;初中毕业,总算考上高中,却与大学无缘。大哥无奈,送侄子参军。侄子考军校不中,退伍后再次高三复读两年,总算考上一本学校。为了侄子,他可谓操碎了心。幸好,如今侄子懂事,已改头换面,认真学习,入了党,拿了许多荣誉证书,让他放心。
随之,小侄子又成了大哥心头的难题。小侄子一直在乡下读书,读至四年级,想着转到县城小学,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我帮忙想了很多办法,可是现在政策透明,根本没有机会,只能作罢。不过,带在身边,也有诸多好处,跟父母在一起,不缺爱,有人管,至少不会“放羊”,以至放纵不羁、难以约束的地步?
大哥一生节俭,拼命赚钱,不辞劳苦,自己却舍不得花,除了应付家庭开支,还置办了许多产业。2012年开了钢筋店,一年四季生意不算红火,但维持生计没有多大问题。大嫂负责守店,大哥除了帮忙外,还做木匠。积攒了点家业,他在乡下盖了两幢房子,崭新地立在那儿,粉墙黛瓦,窗明几净,四层建筑,从里到外,装修得十分敞亮,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住着格外舒服。
大哥重情,遇事从不推卸,想方设法,尽心尽力。我初中时,成绩不好,大哥跑上跑下,帮我留级一年,我才得以后来考上中专,搭上工作分配的最后一班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买房时,遇到了点问题,也是他跑前跑后,为我省了不少事,让我无忧无虑地住上新房。多年兄弟情义,我一直铭记心中。二哥成年后,有点无所事事,大哥作主让他报名考驾照,虽然没有发挥多大用处,但那份心令人钦佩;二哥结婚时,大哥从里到外,都是他贴心服务,不让二哥有半份操心。大姐这些年,一直在外务工,想着在县城买房。大哥托了很多关系,问了很多中间人,才帮她在2010年购得一套商品房,二十万多,两年后就价格翻倍,买得相当及时,要不然准得追悔莫及。
父母老了,满头的白发,身体不好,遇到事总想到他,第一个打电话给他。前两年,家里的老房子土木结构,年久失修,风雨侵袭,面临将要倒塌的结局。如果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大哥打了许多电话,联系了老房子的收购商,以二千元作价卖了。父亲过了七十岁,耳聋越发严重,到了根本听不到声音的地步。每次同他说话,都要尖着嗓子喊,他才听个大概。大哥找到县城的助听器售卖店,把父亲从乡下带出,又送回;带出,又送回,两三趟后,花了几千元才办好。老家到县城,足有百来里路,大哥就这样不厌其烦。
我的大哥,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在生活的波涛中砥砺前行。他的故事,是勤劳与智慧的赞歌,是对家庭无尽责任的承担。每一次跌倒,他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站起,用汗水浇筑梦想,用爱温暖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