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参与也是需要勇气的(杂文)
茅盾文学奖,是为鼓励长篇小说创作,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是目前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截至目前,已经举行了十一届评选活动,共有包括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张炜的《你在高原》、王蒙的《这边风景》、梁晓声的《人世间》等50部优秀长篇小说获此殊荣。
说来我也参加申报了一次茅盾文学奖。我参加申报的那一届茅盾文学奖是第八届,时间是2011年。2011年3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在头版上刊登了《关于征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向中国作家协会各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杂志社征集参评作品。《通知》规定,此次评奖范围为2007——2010年间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评奖办不接受个人申报。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早些年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首届评选是在1982年,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奖项后来改为每四年评选一次,要求长篇小说的字数须在13万以上。尽管此奖仍然颇有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被评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长篇小说作者,在现今的体制下,可以说立即发达,名利双收。一是包括其获奖作品在内的一切文学作品立刻会成为本版畅销书,大牌出版社争抢订购版权;二是影视出版公司争抢改编拍摄,影视的传播面要比纸制品传播迅速快上不止千倍万倍;三是获奖作者身份地位立刻大大提高,很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很快成为省级作协主席,有的获奖作者会很快成为中国作协的副主席或主席团成员。因此,茅盾文学奖是当下中国文学生态环境里的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奖项。纵观中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并没有什么人给他们评奖,甚至连《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当时还冒着被追杀的危险,但那些著作还是被千古流芳。而这些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若干年后还会有多大的影响力,还会有多少部作品能够留存下来,其实是就很难说的。
不管怎么说,当代文人作家对茅盾文学奖还是趋之若鹜,竞相参评,我自然也没能免俗。看到报纸刊登的《通知》后,决定参加申报,因为自己毕竟是个文学爱好者,而且当时已经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其中的一部正好符合申报条件,虽然自己心中清楚只是参与而已。自己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几十年来,参与的各类文学征文评奖活动也有数十次,其中获得各类大小奖项也有50多项,这些活动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愉悦。当然,参与申报也不是没有顾虑的,会不会被文友和亲朋认为是自不量力自命不凡呀,会不会被认为是碟子扎猛——不知深浅呀。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还是我行我素,照报不误。人,如果没有一点勇气,就什么事情也别想干了。更重要的是,对于我来说,参与任何文学活动,都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任何痛苦和遗憾可言。
我参加申报的长篇小说,书名叫《田园恋歌》,是我在2007年创作的一部新农村题材的22集电视连续剧本的基础上再创作成为长篇小说的,小说有28万字,于2008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之前,曾于2007年7月22日至9月22日在《大连日报》上连载。出版后曾于2008年1月21日至6月30日,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连载。
《田园恋歌》,反映的是在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的号召下,东北松嫩平原腹地新春市原安县永顺乡永丰村,在党支部书记南玉成、大学生副书记陆春风和村主任齐洪民等的带领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护耕地、科学种田、改造氟水、捐资助学、灭蝇减病、建图书室、办业余农校、修建村村通公路、成立林业股份公司等事件,充分描写和刻画了以南玉成、陆春风、齐洪民、夏树江、夏天、南小燕、肖建峰、田东方、吕杏花、秦川、南大鹏等新时期农民及其后代,对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的积极拥护和响应,对建设新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对家乡的那片黑土地的深情热爱和热恋。
书中特别描写了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大学生村官陆春风,以村为家,积极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深受村民拥护,同时又遭到误解的曲折故事。书中还同时围绕刘芳与吕梦才、齐洪民,南小燕与夏天、肖国庆,田东方与吕杏花、刘丽娜,陆春风与菊花等的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对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爱情观念的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和揭示。故事情节比较的变化多端,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人物个性比较突出,语言也比较丰富生动。书中还充分展示和描绘了东北松嫩平原富有特点的风土民情和美丽诱人的四季风光。
因为《通知》规定是要由团体会员单位申报,个人不能申报。我看到《通知》后,立即与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秘书处的宋袁平老师联系,我申明说:“《通知》限定每个单位推荐作品不超过3部。我先申请一下,如果我们中国国土资源作协申报的作品越过3部了,我自动撤下来,先报别人的,如果我们申报的作品不足3部我来拾遗补缺。”宋袁平老师说:“目前,我们作协还没有申报的,您就报吧。”于是,我经过四天时间的准备,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表》《长篇小说<田园恋歌>作者修成国简介》《长篇小说<田园恋歌>内容和故事梗概》及《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关于<田园恋歌>的推荐意见》的草稿等,共四份文件连同20册《田园恋歌》作品样书,于2011年3月10日,从邮局寄给宋袁平老师,同时也从网上邮箱将相关文件的电子稿发了过去。宋袁平老师收到后,立即上报给中国作协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申报完后不久,我便和夫人一起同朋友们到台湾旅游去了。
2011年5月16日,《文艺报》发布了第八届茅奖评奖办公室第1号公告,从3月2日至4月30日结束,征集到并经过初步认定符合参评条件的180件参评作品目录。我从《文艺报》上看到,我的《田园恋歌》排在顺序号的第16位,这大概是因为我报的早些,公告特别声明,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八届茅盾文学奖经过三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几轮投票评选,终于在2011年8月评出了五部获奖作品:有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蛙》和毕飞宇的《推拿》。结果出来后,人们议论纷纷,非议不少,有的说那么几个月的评比,评委是怎么评的,那180部作品少说也有四五千万字,仅张炜的《你在高原》就有10部几百万字,他们读得过来吗?也有的说,评上的大都是各级作协领导,感情是名利大输送等等,众说纷纭。我倒不完全这么看,应该说上述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就现在的情势下,这就算比较正常的了,因为你再别无办法了。世界上绝对公平公正的事其实是没有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追求绝对公平公正其实常常是一种枉然。再说获奖者在文学界职务较高,这也正常,因为他们正是凭着自己原来较好的创作成就才能当上各级作协领导的,没有创作成就他们也当不上。因此,他们的作品当选也是就在情理之中的。他们都是内行,且是内行中的佼佼者。总之我还是赞成和支持茅盾文学奖和其他各种文学奖项的设立,因为它毕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不管人们参评是为了什么,是名还是利,评奖总是可以鼓励人们的创作,终究不是一件坏事情。同时评奖也极具导向作用,所评的获奖作品,不敢说都是精品,起码思想上艺术上都是相对好一些的。
很多朋友看到我的作品参与申报,表示祝贺。我都很淡然地回答说:“这其实没有什么好祝贺的,只不过是参与一下而已。”须知,参与也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一个人连参与的勇气都没有,那还会有什么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