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我的读书档案(散文)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活于世,总会留下人生的痕迹,这个痕迹就叫档案。每人的档案就如指纹一般,具有独特的个性。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档案就是我人生的胎记,也是破译我成长历程的密码。
也许是前世的缘分,我这人天生就爱读书,有书在手,心里踏实。我以为,人生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粮食,生存必须;二曰书籍,生活需要。庄稼离不开阳光,我也离不开读书。书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无书可看,简直生无可恋。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也可以一天不睡眠,但你要我一天不读书,那比受刑还要遭罪。
我与书的渊源颇深,追溯起来要到儿时。最初打交道的,自然是识字书无疑,但我最喜欢、且在人生中打下深刻烙印的,当推小人书无疑。小人书也就一两毛钱,但对当时的孩子来讲已是“奢侈品”了。
尽管生活拮据,疼子心切的父母,总会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满足子女的心愿。故此,不管贫富,每人手里几本小人书总是有的。
这点存货是经不起消化的,没几天便会“断顿”,再买还要花钱,条件不允许。办法总比困难多,小伙伴们一嘀咕,物物交换,互通有无,倒也解决了不急之需。当然,也有免费的午餐,但前提是关系要铁。
“宝贝”借出去了终是不放心,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言。不知是谁率先发明,在画书封面上警言:“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看完以后,别向外传。”推而广之,此话成了许多小人书的标配,就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一般。
就这样,小人书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我的人生由此启航。读书若能建档,小人书应算是我的初始档案,属于读书的启蒙阶段。
小人书终是儿童读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本渐渐深入我的生活。变化在悄然无声间进行,书本伴着我的身高日渐增厚,就像春天里拔节的麦苗一样。到了高中,存书达到高峰,不仅课堂书目多,课外读物也呈爆发之势,桌上隆起一堆堆书山,如档案的丛林一般。
老实讲,对学习我是反感的,见到书本就头疼。奈何使命所在,也只得强打精神硬撑。苦行僧的生活很快过去,通过高考,我终于修成正果,光荣地吃上了“公家饭”。
回首往事,暗自庆幸。人生如旅,没有那个时期的充电,我这部老爷车真不知半路拋锚在哪里。“知识改变命运”,老师的话磨出了耳茧,当时还不理解。闯过“江湖”,现在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高中时期的档案最为完善,也最有意义。爱拼才会赢,虽说读书苦,可它也给了我应有的回报。读书如经商,高中生活宜归类为“创业”阶段。
“淘尽黄沙始见金。”到了中专,没有了升学压力,天性得以释放,读书开始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时年轻,血气方刚,对武侠小说情有独钟,作者金庸、梁羽生、古龙等,都是我崇拜的偶像。学校就有图书馆,不愁无书可看。如果挑不中满意的,附近还有出租的书屋,武侠小说琳瑯,专门为我等“武痴”量身定做。
我是一个过于专注的人,看书上瘾,用“废寝忘食”形容当不为过。宿舍每晚定点熄灯,不管你是否乐意,一到十点,灯棍儿准时“下班”,但走廊灯例外。此时的我就像个流浪汉,为了讨得那点光明,可怜兮兮地捧着饭碗(小说),就那么一动不动地呆立在廊灯下,如趋光的蛾子一样。
如此用功,进度自然神速,厚厚一本小说,基本上两三天就能读完。回想起来,还真是佩服自己的定力,年轻就是资本。如今的我眼睛发花、反应迟钝,同样一本书,一个月看完就不错了。不得不感叹:英雄出少年,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打败自己的唯有岁月。
说句揭短的话,那时我看武侠小说,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灵魂出窍,梦游一般,仿佛走入了小说境界。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我时喜时悲,浑然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人物。情到深处,竟然天真地以为书中的武功秘籍也许是真的,照此修练,说不定能炼成绝世神功。
受武侠小说影响,我迷恋上了武术,专门到书店买了武打动作套路书,照猫画虎地比划,就如闭门造车的“憋木匠”一样。两年下来,武功虽没练成,身体倒是强健了不少。墙内开花院外香,书读多了,总有一项适合于你,这也许是读书的福利吧。
中专生活就这样充满了梦幻,专业课之余,我把自己包装成一名侠客,纵情于江湖,释放着内心的骚动。这一时期的读书档案属于快意恩仇型,率性而为,无拘无束,像匹脱缰的野马,可归类为放飞阶段。
随着岁月的沉淀,我渐渐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回归现实,读书内容从强身转换为修心。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个年龄,苍颜华发,曾经的雄心,早已被时光磨失了棱角,修身养性更是成了“练功主课”。书读多了,心中渐渐燃烧起一股火苗。多年前,我迷恋上写作,从此走上了“弃武从文”的道路。
此时,我的读书档案已得到升华,开始登堂入室。渐入佳境的我,似乎脱胎换骨,在朗朗的书声中化茧成蝶,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由读到写,这是一个转型期,我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就这样,我像一位双面剑客,读撰兼具,角色在二者之间不停调频。读书是我的爱好,写作是我的乐趣。我认为,读书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写作是读书的积淀和释放,二者相辅相成。
作为读者,我是“书奴”,以虔诚和膜拜的心态,俯首于名作脚下,用心聆听大家的心声。作为作者,我又是将军,调动手下的万马千军(文字),按自己的思维排兵布阵。我的地盘我做主,自己说出的话就是圣旨,“铅兵字将”依令而行,他人只有旁观的义务。这种君临天下的气势,正是我著书立说的动力所在。
多年来,我写了不少的文章,其中部分“修成正果”,光荣地步入了报刊、杂志的殿堂。这些作品就如我亲手调教的孩子,人前一亮,脸面有光。复读旧作,感觉好似检阅自己的士兵一样,我这位“帝国的缔造者”满满的成就感。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我孤芳自赏,感知着文字跳动的脉搏,体味着书香里的温度,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仿佛自己的档案多么高大上一样。
就这样,我天天和书打交道,不是看就是写,文字成了我最钟爱的伴侣。受到冷落的妻子醋意大发,骂我是“两脚书橱”、心里只有书的冷血动物,仿佛书是我的情人似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谁又能抵挡得住书的诱惑呢?
当然,她也只是发泄牢骚而已。知妻莫若夫,对于我的癖好,她还是暗中支持的,只是不便明言罢了。在我的熏陶下,慢慢地,她也喜欢上了读书。逮住机会的我调侃道:“你咋也上贼船了?”她的回答更是诙谐:“我也想找个情人啊。”二人相视一笑,满屋氤氲的书香分外安暖,烟火的流年就这样在温馨中度过。
年复一年,涛声依旧,我与书的故事就这样一直延续。我想,我的前世一定是个书香门第,这辈子才会与书结缘。书既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的生命。它就像我的红颜知己,相互携手,共渡人生的旅程。
一路走来,我的读书档案不断丰富和完善,像一部史书,记录了我学习和成长的历程。有书相伴,岁月生香,我的人生档案积淀了太多的精华,里面的每一个文字都散发着墨香。没有书的世界是寂寞的,没有档案的人生是空白的,与书结缘,我的人生档案是完美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的档案里,读书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那笔。煮书听雨,那是世间最惬意的享受。醉美的流年里,凝聚了太多的幸福和欢乐,我的人生是有厚度的。一个文字就是一个音符,书声谱写了辉煌的乐章。
书能疗愈心灵的寂寞,读书的人生是健康的人生。一个人的档案是由他自己亲手写就的,如果有来世,我仍然要做读书人。
编者在审阅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仿佛跟随作者走过了一段书香四溢的旅程。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书籍在他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从儿时的启蒙到成年的启迪,书籍始终是他灵魂的伴侣。文章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展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梦想的执着。书籍对作者而言,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慰藉。它们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既是灯塔,也是翅膀。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阅读是心灵的滋养,是精神的食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忽视阅读的力量,但作者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变迁,阅读都应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文章中,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痴迷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知识深深的渴望和对智慧不懈的追求。这种对阅读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在纷扰的世界中,能够保持对阅读的热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扰,能够像作者那样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执着,实属不易。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梦想的追求。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阅读的力量和价值。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能够提升我们的修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作者一样,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好的伴侣。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