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尤袤与万卷楼传奇(散文)
竹枝深碧,桂子飘香,午后的暖阳洒在锡城的梁溪河上。我徜徉在这古老的河畔,寻迹尤袤的“乐溪居”藏书楼。微风拂过,秋叶飘落,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尤袤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静静捧读的情景。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我似乎与诗人一同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数百年风吹雨落,岁月的沧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站在河畔,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何处寻得万卷楼的踪迹呢?那曾经辉煌的藏书楼,承载着尤袤一生的心血与热爱,如今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无尽的遐想。
在时光的长河中,悠悠回溯至古老的南宋岁月。那时的太湖镇许舍里,一个弥漫着浓郁书香气息的门第在此静静伫立。而从这里,缓缓走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尤袤。他,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首。
尤袤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家学熏陶,五岁能为诗句,十岁有神童之称,十五岁便以词赋闻名。他的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却始终保持着对书籍和诗歌的热爱。据说,他晚年辞官返乡后,在惠山天下第二泉旁兴建了“锡麓书堂”,后得名万卷楼,作为自己读书和藏书之处。
作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尤袤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嗜书如命,有“尤书橱”之称。对图书的热爱让他想尽办法收集各类书籍,无论是从未读过的书,还是秘阁中的珍藏,只要得知书名,必定设法找来阅读、抄录收藏。
尤袤的万卷楼,得名于其丰富的藏书。据说这里曾收藏书籍达三万多册,其中不乏善本、珍本。他将家藏书籍编成了《遂初堂书目》,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对研究中国古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全宋诗》收录尤袤诗作64首,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事的忧虑、对百姓的同情。
万卷楼不仅是尤袤的藏书之所,更是他心灵的寄托。在这里,他沉浸于书海,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他的藏书和诗作,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尤袤对书的痴迷与热爱,恰似一团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烈焰。那炽热的情感,仿佛能穿透岁月的重重迷雾,让后人在时光的这一端,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书籍的执着与眷恋。
尤袤对书的执着令人钦佩。只要得知书名,他便想尽办法找来阅读。他四处搜集图书,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他听说一本珍贵古籍藏在千里之外的一座小城。这个消息,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住了尤袤的心神。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漫漫征程。他穿越了崇山峻岭,走过了荒僻小径,遭遇了狂风暴雨的洗礼,也承受了烈日骄阳的炙烤。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找到了那本梦寐以求的珍贵古籍。那一刻,他的眼中闪烁着如获至宝的光芒。回到家中,他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抄录的工作中。日夜不停,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符,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温度。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只为让这珍贵的知识得以永久留存与传承。
尤袤搜寻图书的一个途径就是抄书。他曾担任过国史馆编修、侍读等公职,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朝廷三馆秘阁的书籍。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其中的藏书。对于一些自己特别喜爱或者认为非常重要的书籍,由于不能长期借阅带出,他便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抄录。他退朝之后,经常关起门来抄书,不仅自己抄,他的子弟和女儿也受其影响跟着抄书。好友杨万里曾描述尤袤乐于抄书的情景:“延之每退,则闭门谢客,日计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亦抄书……其诸女亦抄书。”他抄书,抄成了习惯,致仕之后更是如此。认为极有价值的书必抄,买不到的书借来也要抄。即便手腕关节脱臼,经医治复位后仍继续抄书。
这种对书的热爱和执着,使得尤袤的藏书十分丰富。他的藏书包括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杂艺、谱录等等,其中善本、珍本也很多。尤袤的好友陆游曾在诗中描写他的藏书是“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书围。”尤袤一生抄录图书达3000余卷,他说:“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对书的执着,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更是为了积累知识,传承文化。
他的弟子蒋重珍拜尤袤为师后,在遂初书院开启了他的求学之旅。这里不仅有才智俱佳的师生,更有万卷楼丰富的藏书。蒋重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万卷楼中的书籍,尤其是那些珍贵的北宋国史手抄本,让他受益匪浅。在尤袤的教导和万卷楼藏书的滋养下,蒋重珍的学业突飞猛进,成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郎。遂初书院和万卷楼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这里培养出了许多似蒋重珍这样的优秀学子,为江南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尤袤常常深入民间,四处打听哪里有珍贵的图书典籍。只要听闻某个地方可能有自己未曾读过的珍本书,他便会立刻前往寻找。有一次,他听说一位退隐的老学者家中藏有一些罕见的古籍,这些书籍在市面上几乎绝迹。于是,他不顾路途遥远,亲自登门拜访。经过多次诚恳的请求,老学者被他的执着和对书籍的热爱所打动,最终同意让他阅读这些珍贵的典籍。尤袤如获至宝,在老学者家中待了数日,仔细研读并做了详细的笔记。
尤袤在文坛交友广泛,他与许多文人墨客都有密切的交往。他们之间经常会交流读书心得,也会互相交换书籍。比如,他的好友杨万里曾将自己所著的《西归集》《朝天集》赠送给尤袤,尤袤高兴地写诗酬谢。这种与友人的交流和互换,也为他搜寻到了不少难得的图书典籍。
尤袤每当得知一本珍贵书籍的消息后,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如书商、友人等去寻找,不惜花费重金将其买下。在一个偏僻得几乎被世人遗忘的书肆中,尤袤又一次与命运中的珍贵书籍不期而遇。那是一本年代久远的孤本,静静地躺在书肆的角落,仿佛在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他开始与书肆老板软磨硬泡,倾尽身上所有的财物,只为了能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当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拿着那本孤本回到家中时,心中的喜悦与激动难以言表。他立刻开始抄录,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尤袤不仅爱书如命,在为官之路上也尽显刚正不阿。绍兴十八年(1148年),二十二岁的尤袤进士及第,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因得罪秦桧,状元及第被改为三甲三十七名。
初任泰兴县令时,尤袤面临着宋室山河破碎、金兵时常入侵的艰难局面。“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他一面为民请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领军民整修城廓。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大举南侵,扬州、真州等城都被攻陷,唯有“泰兴以有城得全”。尤袤还写下了《淮民谣》,描述淮南人民的悲惨处境,体现了他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此后,尤袤在台州、江西等地任职,皆有政绩。他减免贫民税收,修筑城墙,抗灾赈民,直言敢谏,深受百姓赞誉和皇帝叹赏。但他也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然而他始终不改其志,坚持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言。
他曾在任上,面对贪官污吏毫不畏惧,坚决弹劾,为百姓伸张正义。他关心民间疾苦,积极推动改革,致力于改善民生。在治理地方时,他大力发展教育,兴办学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识字,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尤袤一生,爱书、读书、教书、藏书。他的思想,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穿越时光的浩渺,一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无锡市梁溪区惠山直街2号的惠山古镇景区内、天下第二泉南侧,有一组建筑,悬着万卷楼和遂初堂的匾额。这组建筑,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我与友人在此盘桓良久,西风落叶里,发思古之幽情。
然而,这里并非尤袤当年遂初堂、万卷楼的真正所在,只是其后裔纪念他的祠堂,却被人以讹传讹,当成了真正的遗存。
真正的遂初堂,在那时无锡城区束带河旁的尤袤府第中。他历任诸多官职。因不满朝廷苟安、光宗滥施爵赏、政事不修,他早有致仕归田之念。几次上书未被同意,他便以晋代名士孙绰为榜样,用孙绰《遂初赋》中的“遂初”二字为别号,称“遂初居士”。终于,在他七十岁时,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他将府第正厅命名为“遂初堂”。
而万卷楼所在的“乐溪居”,据考证,其位置大致在如今无锡梁溪河与古运河交汇之处附近。这里曾有楼台亭阁,有供好友杨万里、陈亮居住的“二友斋”,还有来朱亭、畅阁等,更有以梅和海棠为主的花木。从尤袤一首吟咏落梅的诗中,似乎能感受到乐溪居就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其诗曰: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尤袤的万卷楼藏书极为丰富且珍贵。其中北宋国史九朝俱备,北宋实录也相当齐全,大多是手抄珍本。此外,还有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藏、杂艺、谱牒等内容的书籍。这些藏书不仅内容丰富,数量巨大,而且价值极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尤袤的万卷楼藏书丰富,当时估算起码三万卷以上,且不乏善本珍本。陆游曾描写其藏书:“异书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遭书围”。有一个典故,曾有一位富商听闻尤袤的万卷楼藏书丰富,愿以重金求购其中一本孤本,尤袤断然拒绝,他说这些书是他一生的心血,绝非金钱可以衡量。只可惜,尤袤死后,乐溪居发生大火,万卷楼的藏书全部被毁。无锡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感慨:“遂初读书处,鹤去白云留。”
如今,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仿佛能看到那曾经辉煌的万卷楼,那充满书香的遂初堂,在历史的沧桑中渐行渐远,只留下无尽的感慨与怀想。而那乐溪居的所在之地,虽已难觅当年的盛景,却依然承载着尤袤的传奇故事,在岁月的流转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站在梁溪河畔,望着那流淌的河水,秋叶飘落,点开圈圈涟漪,心中默默祈祷,愿尤袤的精神与他的万卷楼传奇,永远流传下去。
这篇文章描绘了尤袤的传奇一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文章通过对尤袤的生平事迹的回顾,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承,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尤袤的纪念和赞美,也是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的呼唤。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