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米家沟,我心中的桃花源(散文)
在我生命的长河里,终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会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题记
一
我去过安徽泾县的桃花源,在那里,我听到过李白和汪伦的故事,也聆听了李白为汪伦写的那首千古名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谭水深千尺,不低汪伦送我情”。但米家沟,却成为我心中的桃花源,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
米家沟位于华亭市四公里的地方。也是华亭市打造的一块集文化、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园。
那么前世的米家沟又是什么样子呢?其实,二十年前的米家沟,就是深藏在大山深处的人间仙境。这里山峦起伏,峡谷万丈。林木茂密,百雀争鸣,溪流潺潺。也是众多生灵的栖息地,更是华亭市的绿色屏障。
这里,当年是由华亭县林业局管辖。二零零四年,林业局为了调整单调的林业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各级领导审时度势,通过“秦帝西巡遇屏障,鲤鱼献身出奇峡”“赵时春梦中游湖”这两个历史典故,大做文章,通过无数次论证、考察,二零零五年开始施实,截止二零一一年,累计完成投资二千万元左右,建成了基础设施,完成了景区内的主干道,上山便道,上山台阶,水、电、排污等管道的辐射,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打通了原始森林和外界的联系,终于揭开了米家沟神秘的面纱。接着,开始修建景区小品,逐渐建成了人工湖,儿童游乐场,蒙古包,休闲区,反映民俗的茅草房,石磨。还有吊桥,石拱桥,休闲广场,服务中心等等。随着景区的开放,这里已成为华亭市人乃至周边县区人们休闲、度假、纳凉的好去处,被国家命名为国家三A级景区,这里也一度成为华亭作家协会的创作基地,关于写米家沟的美文已经走遍了大江南北,记得我写的散文《春绕米家沟》,发表在《兰州日报》。
二
我曾不止一次走进过米家沟,抚摸过它的脉络,感受过它的灵秀、幽静,俊俏,还有它的迤逦、恢宏。每走进它,我都会被深深的吸引,但更多的是感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自然遗产;感恩贤明之士,让这块风水宝地脱颖而出,重见天日。还有内心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东西,沉淀于内心深处。
今天,阳光明媚,春光祥瑞。由砚峡乡组织的“写华亭”系列“赏乡村美景·游锦绣砚峡”文学采风活动拉开序幕。历时三年疫情,今天,再次踏上这块我灵魂的桃花源,内心是难耐不住的激动和无限的向往,三年未见,你的容颜是否如初?
带队的是砚峡乡纪委美女书记郑凌云女士,还有一位美女领导姓韩,大家叫她韩主任。
晨九时许,二十多人在郑书记,韩主任的带领下,趁车,向米家沟进发,开启了春天的第一场采风活动。
汽车穿市过村,不多时,已经穿越米家沟造型独特的山门,一溜烟功夫就行驰在景区的林荫小道上。
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了一道用水泥砌筑的护壁,有一块长约十米,宽约七米的大理石文化墙,碑文乃《米家沟赋》。米家沟赋是由原文联主席史征波先生撰写而成。从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博大精深的碑文里,感受到史征波先生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文学功底。在此也让我看到了米家沟的文化品味和内涵在不断的提升。今天,他也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米家沟,想必,他有太多的思想情感在内心涌动,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美文在内心酝酿。
透过车窗,远远的,我看到了很大的一个蒙古包坐落于东北方一个半山腰。此时此刻,我似乎看到了蓝天、白云,广袤无垠的草原,飞奔的骏马;似乎听到了牧羊人弹奏着马头琴,深沉而悠扬的琴声穿越寂静的世界,把牧人的心声传递;我似乎又看到牧民们身着艳丽的服装,踏着铿锵有力的舞步,载歌载舞,欢快出牧人的喜悦。在蒙古包的下方,“米家沟生态园”几个红色的大字,在阳光的折射下,灼灼生辉。在蒙古包下方,一汪清澈的湖水,如一面明镜,映衬着蔚蓝的天空,照耀着周围的一切。
汽车继续在曲里拐弯的便道行驰。一路的风物景观,匆匆从我们的眼前略过。精巧的翡翠湖,碧玉湖,珍珠湖泛着绿茵茵的清波,在静静的,倾听着春天的故事。笔直凛然,刚直不阿的松树林,依然用他们孤傲的秉性迎接着我们。
车停在桥边,下车,郑书记讲了今天举行活动的意义,她说;“这次活动是为五月份开园打基础,征集更多有历史价值的美文、诗歌、导游词,来填充米家沟的文化元素,增加文化内涵,打造一个具有深层次文化元素的林园圣地。希望各位老师展开想象的羽翼,写出有价值的历史典故……”。
三
站在贤聚桥桥边看风景,真是风景这边独好。桥南是万丈幽谷,一条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溪水隐于一片荒草之中,但却无法阻挡溪水的身影从这里“汩汩、汩汩”流出,流到更远的地方……桥北几百米的深处,我看到绝壁下,一块平坦的地方,建有一亭子,叫“望月亭”,据悉,当年赵时春路过此地,已是夜间,此时正是皓月当空,赵时春和随从便在这深山野谷留宿一夜,一时兴起,便留下千古名作《两亭沟》“南亭望北亭,相对两峰青。山色遥依陇,水流曲到泾。塞烽深地暗,残照人云螟。最是晨光好,四围列翠屏。”可见,米家沟的历史文化如此深渊。
远远的我看到了一鹊桥架在两山之间,桥下流水涓涓,桥上情人相会。相传过去这里本没有桥。桥南,桥北各住一户人家,桥南家有一美丽女子,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桥北一户人家有一男孩,高大帅气,风度翩翩。两人常常在河边相思对望,时间久了,便顿生情愫。但一河相隔,却不能相见,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一次观音菩萨在天宇见次情景,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便赐了这座摇摇晃晃的吊桥。从此这座桥便成就了一段姻缘,俩人终成眷属,生生息息,白头偕老。终被命名为——鹊桥
继续往深处走,突然,一绝壁上的大理石白色浮雕大佛在慈眉善目的迎接大家。今天不是十五,也不是三十,所以也就没有香火缭绕,打坐诵经的僧人,更没有祈求、还愿的俗人,唯有这大佛静静的守护着这一方园子,保佑这一方热土风调雨顺,民安国泰。
继续前行,前方已无路可行,但见北山一小路,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缠绕在山峦之间,弯弯曲曲,时隐时现。此时,大山还隐于一片荒芜中,冬天的颜色还未退尽,新的生命还在母体阵痛,孕育着更大的盛典。但一树树桃花已经耐不住一个冬天的寂寞,破茧而出,迫不及待的盛开在干枯的树枝上,把春天的第一缕花香送给人间。人们常说;“人间最美四月天”。站在“砚雨亭”观山,眼前烟霞朦胧,紫气东来,除了层层叠叠的大山,还有蜿蜒绵亘的山脉,挡住了我们的视野,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春色满园,万般风情。你看那一树树粉红,粉白的桃花,一团团,一簇簇,一束束盛开在沟沟壑壑,梁梁峁峁,如阳春白雪,摇曳多姿,为米家沟增添了无限秀色。一阵清风吹来,整个山峦在风中涌动,风中夹杂着阵阵花香,真是暗香如潮,芳菲四溢。吸一口这四月的风,怎不叫人心醉呢?
站在这被桃花包围的“砚台亭”,在禅意悠远,横影竖斜,朵朵桃花的包围中,诗人们,已经难挨不住那份喜悦,与桃花留下了一张张和春天的合影
下山,向南山出发。寄身于一片松树林,感知着松树的挺拔,伟岸,还有它高洁的品德。抬头仰望,笔直参天的大树,在蓝天、白云下,在太阳折射的无限光韵里,尤为壮观。其实,松树的美还在于它的坚强。你看,经过一个冬天的风雪洗礼,它依然翠绿如初,不失松树的秉性。听说,这些松树是当年那些林业工人栽的,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此时此刻,我似乎看到林业工人艰难跋涉,挥汗如雨,挖坑栽树的情景。今天,你们是否也能享受到这份绿荫呢?
沿着上山台阶继续前行。踩着这些台阶,我的心很疼。这一沙一石一水泥,都凝聚着工人们的辛勤汗水,我似乎看到他们当年屈背弓腰,艰难运沙的情景,看到那一滴滴汗水筑浇的一阶一阶的台阶里,背负着多少建筑工人们,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行走于此,我似乎是踩在他们的肩上,一步一步,走向高处。
走着,走着,一扇古色古香的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抬头一看门匾,是《怡心园》到了。走进院落,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只见院落一原始的土屋,被五颜六色的灯笼包围着,给人温馨如春之感。院子里假山奇石,玻璃栈道,围栏,形成了独特的美。听郑书记介绍,这里是新打造的一块集观光,品茶、游玩的景点。不久,我们将坐在这万绿丛中,聆听《云水禅心》《高山流水》的古曲,在一禅一茶中,享受这天籁之音,真是“一首琴曲不染尘,闻得琴声曲中人。世间俗事不再忆,闭目静听不思尘”。
继续登高,不觉已达山顶。站在“望汭亭”,遥望米家沟全景,视野更加开阔,将米家沟的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看见了汭河,一条清凌凌的河流绕沟而行,缓缓向东流去。还有一条华平公路,曾经那么喧闹,而此刻,却很静、很静……
这一刻,群山无语,鸟雀无声,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静,静的纯粹,静的凛然,就连那大地的脉搏似乎都能听得见,这一刻,我恍然顿捂,原来时间和喧嚣都在这里停止了,而灵魂的归栖,才是心灵的家园,一个令人神往,又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下山的那一刻,是带着淡淡的遗憾离去。以为美景已被我们看尽,剩下的就是那些轻描淡写的景物。但走着,走着,美景又不经意间出现在眼前。五彩石广场,以它独特的内涵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广场正中心,屹立着一块高大白色的奇石。说起这块奇石,还有一段典故。据说这块五彩石系河南一美丽女子的化身,因被米家沟的美景吸引,便舍身来到米家沟。起身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似一位远嫁的新娘,对亲人、故土的难舍难分,泪眼婆娑出了一场殇情别离。来到米家沟落地时,又是一场雨,陪它落地为安,成为米家沟最美丽的传说。此时此刻,看着这五彩石,我沉静在米家沟唯美的故事里,久久的不能平静,原来啊,这份缠绵、痴爱,都会感人至深,如泣如诉。
这里,除了美丽的五彩石,还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赵时春。在广场以南,以山为背景,白色的大理石墙面,镌刻着精美的赵时春简介,两边是他的名诗歌赋。
“赵时春,平凉人,字景仁,号浚谷,岳父为砚峡人。他是明代著名学者,也是有名的诗人。官至都察院右监御史、山西巡抚。”他为政清廉洁,忧国忧民,多次上疏,抨击腐败,提出治国治民之建议,都被黄帝视为攻击朝廷,被嘉靖圣谕为“听旨调用”而罢官,后定居华亭雨亭沟(今砚峡村),至今,砚峡村还有赵时春的后裔,还供奉着这位“都堂”先祖。
读他的诗歌,是一种享受:“《华亭雨霁》开户惊残月,新晴散远氛。岚横山欲翠,波涨水生纹。《砚石作砚》千秋砚峡石,磨墨供吾笔。龙虎踞豪端,烟雨散窟室”。从这些唯美的诗歌里,我看到了诗人淡淡的乡愁,深深的眷恋,都系在他的诗歌里,为华亭留下了千古绝唱。
时间已去,采风也将划上句号。但我米家沟的山山水水,依然让我留恋不舍。
米家沟,我心中的桃花源,但愿,我们还会相约在云水,亭台,吊桥,还有那些葱茏的草木,多姿的花朵,纷飞的蝴蝶,都会给我的生命里留下美好的记忆,成为我永恒的珍藏。
回家的路上,思绪依旧,游荡在迤逦的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