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浏览承德避暑山庄(散文)

精品 【东篱】浏览承德避暑山庄(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1发表时间:2024-10-07 07:46:57
摘要:这是我写承德避暑山庄的第一篇散文,我以写概貌为主,还有下篇,专注避暑山庄的微观。

【东篱】浏览承德避暑山庄(散文)
   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我不敢称看遍,或者了解,只能算是浏览过了。就像匆匆翻过一本连环画,别看快了点,很过瘾的。匆匆翻过三千章,试图一览而无余。
   再说,这承德避暑山庄的风景,在我的心中不知演绎过多少样子,我怎么能步步迟迟,慢观细品。此时,不热不燥,避暑两个字还是很让我清爽的。
   去年的八月,从赤峰跑进承德市,傍晚找酒店无果。本想夜晚在酒店找一个册子,先做个功课,第二天游览赫赫有名的承德避暑山庄,结果只能继续前行,赶到了承德南百公里处的“北大营子”住下。
   承德,是夏季旅游最火的城市,“避暑”两个字太有魅力了,酒店爆满。在北大营子住下,老板就说,承德凉爽,旅游火热,冰火两重天,游客都只能先赶往她这里住下。她建议我再返回,我说留个念想吧。这不是我寒暄应承的套话。
   从此,这个情结就埋下了。这次驱车,从赤峰导航至承德避暑山庄,行程虽紧迫,但我还是要浏览一下这处胜地。
   之所以是“浏览”,不能品读,是朋友告诉我,花上几年时间,也不见得能够读完承德的山,每一座山都载着有厚度的历史,环山穿山而行,只能是浏览山貌,而不能详尽其内涵。承德有三千八百山,山山都可称为“峰”,我也觉得,就是徐霞客毕其一生也不见得能够把脚步放在承德的每一座山巅。如此一想,我“浏览”,倒是一种聪明的约取方式。
  
   二
   我知道,承德这个名字,是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而得名。驱车兜兜转转,我记不清经过什么路,仿佛就是绕着一座座青螺在打转,山色叠翠,尽管是9月中,还见不出苍黄和凋零的样子。左右都是拔地的高山,前面就直冲着叠山而去,不必担心无路可行,隧道和地下通道,构成了城市的血脉。一瞥看见河岸有碑志“武烈河”,蜿蜒与翠色之间,不见汤汤奔腾,却似玉带缠绕。我停车一空闲处,完全是被这种独特的地貌吸引,不禁感叹,这哪里是“皇承天德”,而是天赐人间佳地。古人说“上天好德”,语出《论语》,原句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苍天眷顾之地,莫非就是说的承德这个地方吧?其实,这里从大的布局看,就是四面山峰,硬是给挤出了这么一块山涧峡谷,甚至可以称作是微型的小平原。给雍正皇帝的这四个字改一下吧,我觉得“人承天德”才恰切。拥有300多万人口的承德市,生活在这片风景这般独好的地方,市区人口达100万,曾经皇家的围猎偏远之地,变成了宜居家园,在清初,这里分散着“营子”、“杖子”十几个(是为皇家围猎服务的村寨,一般十几户人家),而今,人熙物阜,在祖国的北疆,点亮了一座不夜城。这不由得令我想起20几年前在北京教育学院进修时承德下辖的平泉市的同学闫久贵的话,他说他来自“以德养人”的地方。这话是深刻的,天德养着燕赵儿女,这是他的自豪,也是我的羡慕。那时,只觉得那个“德”字是表示他家乡的符号,如果不好好实地浏览,我只能还停留在肤浅的认知水平上。
   从我有限的历史地理知识里,挖掘出承德的另一个名字“热河”,热河应该是因眼前的“武烈河”而得名吧。河面上氤氲着隐约的蒸汽,有着亦真亦幻的观感,给这仲秋的河加了温度,据说,这是避暑山庄的温泉流入河内所致。真的是炎夏可纳凉避暑,秋冬能平衡气温。承德这个地方,从任何一处浏览,都可以看见历史最深的那一页,时光荏苒,但历史的痕迹,总是会冒出来,和我们打个照面。不必博物馆,不必修葺复原,一个有历史的城市,不会轻易失去她曾经的光泽。历史很远,承德很近。近得让我伸手可以摸一把,这滋漫的白色蒸汽,扑向车子的前挡风玻璃,但没有遮住我浏览的目光。
   驱车数公里,我如在一幅山水画中,翩然,漂浮,流转,跌宕,除了注目浏览,我顿生一种浪漫的情调,仿佛把我放进了一堆珠玑般的城池,却不急于走进避暑山庄了。浏览,是一种最美的享受,不必深究,就用这山水之姿,满足着眼睛的渴望吧。
  
   三
   从停车场西那棵傲然独立的百年老柳起步,沿河岸二三里,都是细风梳柳枝,风不劲,柳枝矜持地轻摆着,若三寸金莲行于舞台步道。这里的柳有着特色,一律地被人将柳梢剪齐,就像一个个妙龄的女子,剪齐肩短发,那么精神,那么青春靓丽,风尘不染,时光不坏。这里柳飞翠色,疏密有致,透过柳条,其间闪着木牌的影子,写着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如“白头不相离”,“把酒问青天”……哦,柳枝会吟诗,我只匆匆一眼,便喜欢上这等情调了。我不知,能不能在这里找到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也有一牌不挂的柳枝,是否在等着游人来了雅兴,也口占一句挂上?据我所知,光是《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就是古诗大观。一个城市,能够得古人为之创作的诗歌几首,胜过多少广告词。承德“避暑”两个字,却又胜过多少诗歌词句啊。
   很想随便从柳枝上摘下一个句子,例如“把酒问青天”,端坐在武烈河岸,静待月来,那是多么自我妙境啊!
   故宫博物院与避暑山庄联展正在开启。就连副标题“四玺回归,对钟合璧”八个字,都是那么华丽奢豪。两侧的“红灯”几千盏,书千家姓,每一个游客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姓氏,一旦找到,便驻足留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祖宗。曾经的皇家园林,如今百姓的观光地,时光的转换,总是最贴近每个人。
  
   四
   直到我走进避暑山庄“无暑清凉”这组庭院建筑群,我才找到了与我看见的千家姓遥相呼应的一句话——朕在等你来。当年的清帝行宫,等来的是蒙古、西藏、朝鲜,乃至英吉利的使臣。曾经,也在这里等来了那一纸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就躲进了避暑山庄以避战火。
   多么好笑!一个孱弱的朝廷,皇帝可以对着大臣喊一句“朕等你来”,而不能理直气壮地对着列强坚定地高呼“朕等你来”,而皇帝的内心却念着“你千万别来”的咒语。
   如今,“朕等你来”,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句子,没有御林军的把守,百姓都可以购票而入,如我等上了年纪的人,还可以半票乃至免票进入。穿过的不是刀枪剑戟构筑的军阵,而是风旌猎猎的紫色石板路,踏响了怀古的步调。听到不是“喳”的吆喝声,闻听的是导游的解说词,路侧小贩的叫卖声……240年前的雍正皇帝说过这个句子,如今,在国泰民安的背景下,这个“你”字的外延无限扩展,谁都能来,来看承德的风景,承德的山水,“朕”如果活着,也只能站在一隅,乐呵呵地看着熙熙攘攘的盛世繁景。
   这个“你”,正好赶上了两百多年后的时光,“你”,无需一种特别的身份,任何一个姓氏都可以用这个人称代词,不再是随便出入的“爱新觉罗氏”。世事沧桑,时光并不贪恋旧事,变得崭新,承德胜地不换,只是换了个人间。
  
   五
   不知这避暑山庄是建在承德哪座峰上,承德人都说是“四面云山”,山无名,山庄名盖群山。高处有亭阁一座,题匾“四面云山”。就像不见黄山迎客松,就不算登过黄山;不站在亭中,怎么能感受四面群山的壮观。这里曾经是康熙帝所谓的三十六景之一的第九景,我最为欣赏的是康熙帝为这座亭的题句“殊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兰香街衢,绕山环曲,有味有境,这个创意,足见人间熙攘之好。这是康熙皇帝最具人情味的两句好诗。
   更让我颠覆了观山视觉的是避暑山庄所占据的“四面云山”。记得《孟子》里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登高可极远,而避暑山庄四围的山,每一座都高于山庄所在的小山,也许应了刘禹锡的那句“山不在高”吧,“云山”是指云雾缭绕的群山,绵亘几百里,奇山怪石,面向这云山,若拱若揖,群臣若群山,朝拜于云山。站在亭中,亭切汉霄,各开生面,人转身一圈,便有了手握诸峰之趣。康熙皇帝曾为亭阁题联:“山高先得月,岭峻自来风。”细品这个楹联,可能这就是“避暑”字面意思的解读吧,细究起来,这“高峻”应该也有自况之意吧。
   气度在,山不能以物理尺度衡量了,康熙皇帝就曾吟句“座中惟觉众山低”,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完全可以颠覆高和低的概念。一种胸襟,高可入怀,低可拔地。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四下观望,可见承德十大名山中的六座:僧冠峰、罗汉山、蛤蟆石、磬锤峰、天桥山、鸡冠山。其中的磬锤峰,其形成距今大约300万年,俊俏擎天,直插云霄,堪称世界一绝,无与伦比。当年的清帝,无不视为江山永固的象征,可在民间,有了俗解,称为“棒槌山”,民间给了一句顺口溜:“摸一摸挣钱多,靠一靠老来少。”这是后来的话,倘若清帝听到,应该为之一笑吧,这和康熙皇帝笔下的“兰衢”比,只是雅俗不同而已。
   眼睛绕峰浏览一圈,那些象形的山峰,便以生动的意象走进记忆,僧冠,罗汉,蛤蟆,磬锤,天桥,鸡冠,每一个形象,都会令人生出活泼的物象,显示出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原谅我的不聪慧,不能把避暑山庄的每个细节呈现出来,但我还是固执,喜欢这种浏览式。就像拿过一本书,我要看看封面,记住书的样子,打开目录,浏览一下章节,翻翻书页,看看开章写了什么句子,留下再读的欲念。
   浏览是一种扫描,也是揽胜方式,如果只是专注于细微,未必能得风景全局。我还想来一次沉浸式,打开避暑山庄每一处风景,感受山庄的历史风貌。
   浏览一下,是想把握全局,生怕漏掉精粹。浏览也是有些贪婪,是想把风景一揽入怀。我知道,以承德这样的风景名胜,以避暑山庄这样的历史积淀,浏览是不大合适的。美好的风景,我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承德避暑山庄,请你等着我……
  
   2024年10月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承德避暑山庄,名动天下,作者向往已久,终于走进。承德是雍正赐的名,这里独特的地貌吸引了作者。作者且行且思,思考承德的德,认为是苍天眷顾之地;回顾承德的往昔和现在;想起住在承德的同学对承德的理解。承德别名“热河”,作者认为和武烈河有关。在承德,不经意间就可以和历史撞见,作者有坠入山水画中的感觉。作者进入避暑山庄,先与河边的柳树有了美好的相遇,柳枝上挂着写了诗句的木牌,这是承德人的情调和诗意。作者想摘下“把酒问青天”。作者看红灯千盏,品游客情怀。那句“朕等你来”让作者感叹清朝一段屈辱的历史,一腔爱国之情在热烈滚动。如今“朕等你来”,有了更广泛的含义,这是作者的妙解,很新颖的。作者气定神闲伫立亭中,细品康熙为此亭题的诗句,不失通透。作者对避暑山庄所处的“四面云山”有自己的理解。作者品亭阁题联,悟出“避暑”之意。作者遥望众山,尤为关注磬锤峰,因为它被皇家、民间重视着。作者步步铿锵,有婉约,有豪情,对避暑山庄做了一次浏览,虽是浏览,却不失细节之美和人文之美。文章对历史有着深刻的关切和沉痛感,写出了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气息和沧桑感,以及今天承德避暑山庄的峥嵘气象。作者对风景不仅仅停留在风景层面,而是注入自己的思考,见解和情感,让风景有了内涵和价值。文章笔触潇洒,文字古朴而雅致,严谨与趣味俱在,情感饱满,有温情,有激昂,深邃的表达让文章有着绵长的回味。力荐佳作。【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07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10-07 07:51:07
  承德避暑山庄如此之大,如何游览,如何着笔,请跟随作者的脚步和文字走进,感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气息和峥嵘气象。感谢怀才老师赐稿,祝秋祺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08:59:59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编美评!喜欢简柔老师对承德风景的理解——峥嵘气象。初去,很难说能透彻把握承德的风景要义,只能是浏览,这是我的游感。承德是清代文化最集中的地方,几百年的王朝,留下了承德,要解读的东西很多。就是在避暑山庄里转几圈,也未必懂得。但不能失去一游所得,就写了这篇肤浅的小文以记行程吧。遥握,问候秋祺,特别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谨祝国庆节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07 08:35:54
  这篇关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散文,笔触潇洒,古朴雅致。作者融入思考与情感,展现山庄文化气息与沧桑,从风景到历史,有温情有激昂。细品其间,感受其严谨趣味,是佳作,值得力荐! 问候怀才老师,祝一切安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09:03:49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留墨。承德深藏的文化很厚重,一次浏览,真的难以解读出什么深度广度,自知乏力,所以就记下一点所见和想法。我发现我有一个弱项,一个景点,一次两次都读不透,第一遍只能是皮毛,所以,有的景点,我是一去再去,似乎有的东西部弄清,心中老有一块石头没落地。或许是理解力受限,我是不适合走马观花吧。遥握,继续期待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07 10:06:09
  看来怀才老师要出承德系列了。做怀才老师的粉丝真有福气!怀才老师的文适合一字一句慢慢品读,反复咀嚼,其味无穷!喜欢!遥握问候,谨祝秋祺!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0:17:43
  系列不敢写,只是比我所见所悟拿出来分享吧。我喜欢承德的山水,喜欢避暑山庄,那里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一石一树都属于历史的。如果不是准备好功课,走进去也只能是浏览。下次再去,一定要细细品味。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这份鼓励相当于压力,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0-07 10:49:10
  老师的文章带着古韵的色彩和魅力引领读者走进了承德避暑山庄,将厚重的历史与美妙的风景巧妙无痕的融入在一起,一句“朕等你来”穿越百年,被诙谐的赋予了新鲜的韵味。我没有去过承德避暑山庄,但先浏览了一遍,心中便开始憧憬那不期的邂逅。学习了老师的美文佳作,祝怀才老师秋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1:29:41
  谢谢石叶老师的美评!你的解读很温暖很深刻。走进避暑山庄,对那句话颇有感慨,那些山庄建筑的名字没有记住,倒是记住了这句话,挺有意思的。石叶老师若去承德避暑山庄,一定会带来洋洋洒洒的游记,期待着。我喜欢去一些地方读读风景,风景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看一个人对风景的态度吧。遥握,特别期待石叶老师的美文,因为喜欢。遥握,问候秋祺。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10-07 11:03:07
  老师对文章选材组材的能力实在上乘,名为游览,实是从外在入手,以行踪为线,挖掘与山庄相连的物象的特征与底蕴。对主体亦起到强烈的映照作用。视角独特,构思巧妙。并给后篇预留伏笔,深受裨益。避暑山庄离唐只有300多公里。我还是在九三年去过一次,只是匆匆一瞥。最近被顽疾和俗事所扰,无心为文。稍有恢复,草成一篇,聊以自慰。祝老师健康,秋日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1:34:19
  郑老师好!谢谢你的精彩留墨。唐山距离承德很近,也算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了,郑老师应该拨冗去一趟,我觉得人们经常说的风景是治愈系,并非妄言,好的风景给心情的熏染,不仅仅是大饱眼福,更能透心慰藉脏腑的。曾经的避暑山庄,和现在的样子可能变化太大,郑老师应该再去看看。最美的山水浓缩于一地,真的上天赐予,不可多得,唯此而已。期待郑老师身体许可了就来一篇美文。遥握,谨祝身体康健,万事胜意!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07 11:30:05
  “浏览”一词用的极妙,既契合观光的本质,又为行文找到入口。如所有的游记一样,若要写得事无巨细,不如就拿来一本导游手册。所以,老师构思奇巧,开篇智慧,只抓住几个“文眼”就成就一篇美文。如“避暑”、“德”、“热河”“朕等你来”、“四面云山”等等。文末一段,扣题扣得何其严谨,又有味道!?叹服。精彩佳作,拜读学习,秋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2:04:23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美评。一直纠结,浏览这个词是不是肤浅了,但我的确是在承德浏览了避暑山庄,一来时间紧,二是我储备不足,在每一处都无法深入下去。 肯定要漏掉很多风景的,但就是看了又会怎样呢,所以我还是采取浏览的态度。“避暑”、“德”、“热河”“朕等你来”、“四面云山”应该是承德的精彩,可能每个人选择的不一样,还有很多精彩被我忽略了。浏览并非是态度不端正,我有自己的理解。可能和我读书习惯有关,总是先浏览,喜欢了再细品,承德是一本大书,必须再往。特别期待韩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0-07 13:45:42
  跟随老师浏览了避暑山庄,见识了山水大美风景,也见识了承德人诗意情调,让我对承德避暑山庄产生无比的向往。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秋安!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5:49:51
  承德也是山水有德,天赐山水于承德,只是历史让清朝皇宫发现了,留下一笔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代代人积累起来的,不管山庄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我们就看成一处风景。吴老师应该一往,写写你心中的承德,我是仓促一览,限于历史知识的贫乏,做一些粗浅的解读。谢谢吴老师的美评。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10-07 14:35:11
  怀才老师这篇游记,不止写承德避暑山庄风景,还有历史文化,还有诗情画意,写得大气有厚重感。引得我也想去承德避暑山庄,与前朝帝王相见。读老师的文章,长知识受教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5:53:58
  谢谢周老师的美评。希望周老师有机会去承德避暑山庄看看,皇家园林山水,气派万千,峥嵘风景,一定会让你产生创作灵感的。有人说,这是江南被搬到了承德,我觉得不完全是,应该是自成风景,也有别样风情。是在朔风中刮着软风的结果。我是佩服这样的风景创造的,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你的佳作。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0-07 17:22:4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7:24:34
  枫叶老师磨目了。出游经历,写一段小文以记。遥握,问候秋祺!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07 17:56:15
  承德避暑山庄,这里就是一个宝庄,有美丽的风景,有文化的背景,有历史的渊源,是令人向往的好地方。今天读了老师的文,似乎走了一遭,虽然和老师一样还不尽兴,但也足能慰藉心灵了。美文佳作,佩服老师的写作手法!学习了,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7 18:17:39
  我也觉得,这篇单薄的小文来写承德避暑山庄是不合适的,纯属走马观花,我是匆匆看了庄园的风景,历史在庄园里沉静地睡着,想闹醒它不容易。容我想想怎样写出山庄的历史感。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佳作。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