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缘】怀念亲爹(散文)
一
中元节那天晚上,天晴月明,微风习习。我在老家和大哥一起,按照农村传统习俗,在家院子旁燃香点烛,焚烧钱纸,祭祀已故的亲人。触景生情,我一下子回想起了大哥的岳父,他虽然离世多年,但我仍记得他的好。他是我心中最敬重的一位老人。
他名叫杨昌义,个头高大,浑身没有多少肉,精瘦得像老了的鱼鹰,那长期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脸上,一对深陷的眼睛很明亮,看上去特别有精神。他性格刚毅,言语不多,慈祥面善。按老家传统称呼规定,我叫他“亲爹”。小时候,他每次来我家,都会用手轻轻地摸摸我的头或捏捏我的脸,有时还抱起我转上几圈,然后从包里摸出一把从家里带来的核挑、板栗、花生什么的给我吃,满脸笑容里表露出对我无比的喜爱。
记得那年深秋的一天,下着毛毛细雨,路道湿滑。我一大早上坡放牛,回家时看见父亲和亲爹在我家堂屋的火炉旁坐着。父亲看见我回来,赶忙对我说,你看,你亲爹对你多好,又把家里舍不得吃的板栗给你拿来了。来时下雨路滑,还不慎摔下路坎,把手给摔伤了。我赶忙跑过去拉着亲爹的手一看,突然发现他受伤的右手二拇指只有半截,着实吓我一跳。唉呀,以前我太粗心了,怎么就没注意到。
亲爹走后,我迫不接待地问父亲,亲爹右手二拇指怎么长得和大家不一样呢?父亲看了我一眼,笑着对我说,刚才我见你拉着他的手,盯着看了许久,满脸惊讶,以为你会当场问他呢,没想到你年龄虽小,却是脖子上安滚珠——脑瓜灵活,怕别人难为情。随后父亲坐了下来,吧嗒吧嗒吸了几口旱烟,给我叙摆起了亲爹自我断指,不愿被抓壮丁的悲壮故事。
1937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补充兵员不足,不顾老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强行征兵,当时称为抓壮丁。那时,亲爹十八九岁,身强力壮,正是被抓的主要对象。可父母离世较早,家有半大不小的四兄妹需要他照料。为躲避被抓,他每天只好在家后面的高山密林里躲着。抓壮丁的人来他家多次,都扑了空,料想他一定躲在山里。可山高林密,一望无边,拿他无招。
没想到抓壮丁中一个绰号叫“鬼点子”的人想了一招,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派人悄悄躲在他家房子周围。有一天傍晚,亲爹见天色以晚,估摸安全了,就回到家中。那些躲在房子周围的人见他回家,立马跑了出来,把他家房子团团围住。这时,亲爹急中生智,想到当兵不是要用右手二拇指打枪吗?要是没那手指,就打不了枪,自然就不会被抓了。想到这里,他随即跑进厨房里,左手拿着菜力,把右手二拇指放在菜板上,“咔嚓”一声,把拇指砍了下来,顿时鲜血直流。抓壮丁的人见状,被吓了一大跳。见他自毁了手指,白忙活一番,只好无功而返。
兄妹们见大哥满手是血,痛得汗水直淌,知道是为了他们,才受其之苦,他们更加打心里敬重他。亲爹心想,自己虽丢了一根指头,但再也不怕抓壮丁了,今后能安安心心把兄妹们哺养成人,也很值得。不久,他断指不当壮丁的壮举在家乡广为流转,人们交口称赞。
二
亲爹家居住在息烽流长乡高家山南面半山腰的一块凹地上,开门见山,交通不便。而他家又是寨里数一数二的极贫户。他十三四岁时,父亲突然患病,由于无钱进医院,只好寻找一些土办法治疗,还不知道自己得的啥病,几天就离开了人世。次年,母亲又突患心梗,离开了他们。长哥如父,家里的重担自然全落在了他的身上,为了把四兄妹拉扯长大,他小小年纪就帮别人干活,靠卖力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还好,那时他家房前有几棵核桃和板栗树,兄妹们十分懂事,每年果树成熟后,就把它们一个个捡回家中,然后拿到集市上卖,添补家用。一次,幺兄弟实在忍不住,就悄悄拿了几个核桃揣在包里,准备上坡放牛时吃,哪知被二兄弟发现后,揍了他一顿。亲爹看到幺弟伤心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他不想再拿去卖了,让兄妹们吃个够。可家里太穷,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又说那年,亲爹为不被拉壮丁,自残手指后,寨里人们二话不说,纷纷赶来家里帮他。罗汉金老人主动把家里祖传的刀伤药拿来为他治伤,有的给他家送来了吃的用的,还有的帮他下地干活。人多力量大,终于让他一家渡过了难关。十多年后,通过他的艰苦努力,兄妹们终于长大并成家立业了。可已年近三十的亲爹,却成了孤生一人。离他家不远的梁成美大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想起后家族宗侄女梁小满父母早逝,占长的她和亲爹一样,勤劳质朴,辛苦劳作,一心一意把几个弟妹养大成人后,自己却成了大龄姑娘,他们正好是城隍庙的鼓锤——天生的一对。于是,梁大婶想好了,要将侄女介绍给他。
亲爹与梁小满见面后,同命相怜,双方都表示没意见。两年后,两人就结婚成家了。结婚后,小满连续生了五个孩子。亲爹根本来不及喘上一口气,从一个苦窝又跳进了另一个苦窝。他成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劳作,只愿把儿女们快快养大成人。可他万万没想到,让他更为艰难的事发生了。
那时,亲爹家煮饭是烧木柴,烟子很大,妻子梁小满生下第五个孩子没几天,看到丈夫忙得昏天黑地,心里实在过不去,就忙着干劈柴、洗菜、煮饭等家务事,低矮的厨房又不透气,时常被木柴火烟熏得挣不开眼,长久以往,留下了眼睛长期淌眼泪的疾病。再后来,视线模糊,连近在咫尺的东西也看不清了,又没钱治疗,只好忍着。一天,她煮饭时,锅里的水烧干了,她根本看不见,锅里蒸的饭变成了糊锅巴。幸好亲爹下地回来看见,要不然,锅里的木甑燃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亲爹气得火冒三丈,很想大骂妻子一通。可回头一想,妻子落下眼疾病,是为了这个家才造成的,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想到这里,他强忍着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打那起,亲爹既要忙种地,又要忙家务,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一肩挑”。那些年,他没有好好休息一天,安心吃上一餐饭,穿上一件好衣服,忙得像陀螺般转个不停。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吃苦受累,辛勤耕耘,终于把孩子们抚养长大。
三
一直以来,亲爹对子女要求严格,时常教育儿女要孝敬长辈,为人要心地善良。令我难忘的是我九岁那年,一天早晨,正值秋收时节,母亲在家里做饭,大嫂、大姐和二姐下地收割庄稼。母亲想到她们下地劳动辛苦,就炒了鸡蛋、腊肉、茄子等犒劳她们。没想到,吃早饭时,嫂子吃了一口炒鸡蛋后,说这菜盐味太重,没法吃。听嫂子这样一说,母亲想到自己忙了,没准把盐放多了,就赶忙尝了一口。吃后感觉不咸呀,心里纳闷,随即问两个姐姐,你们觉得咸吗?大姐二姐摇了摇头,回答说不咸。
这时,脾气急躁的母亲认为是儿媳妇有意找茬,一气之下就骂了起来,随后摔碗砸筷。昔日性格温顺的嫂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甘示弱,和母亲吵了起来。大姐、二姐见状,赶忙相劝,可嫂子却越闹越凶。其实,大姐、二姐也感到奇怪,近段时间,嫂子一有空就跑到寨里比她小几岁的江佳芬家去玩。这江佳芬结婚不到半年,就闹着分了家。而嫂子这几天干活总是有气无力的,成天闷闷不乐,对大姐二姐也没原来那么好了,她们怀疑嫂子是想分家。
恰在这时,亲爹来了,一进门,看见桌子上摆着饭菜,可一家人哭丧着脸,不知发生了啥事。母亲见亲家来了,脸色由阴转晴,当着啥事也没发生,赶忙招呼他吃饭。母亲边吃边问亲家,这菜是不是盐味重了点。亲家立马回答说,不咸呀,这菜吃起来很香嘛。接着还说盐味淡了点,还可再放点盐。干活人嘛,多吃点盐有力气。亲爹话音未落,一家人忍不住笑了起来。吃完饭后,母亲想到纸是包不住火的,就背着嫂子,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亲爹。
亲爹听后,一下子想起了前段时间,家里大儿子结婚不久,儿媳看家里兄妹多,负担重,想分家,就成天和儿子吵架,不愿意下地干活,吵着闹着要另立门户。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心变了,就好比草上的露水——留不住。他只好同意把家分了。不用说,女儿这表现就是想分家。可各家状况不一样啊,你看,女婿在外工作,顾不上家,兄妹们又还小,且父母体弱多病,这家不能分。随后,亲爹苦口婆心劝导女儿,大嫂最终听了她父亲的劝说,从此不再提分家的事了。
亲爹一生心地善良,总是把苦让给自己,时常宽以待人。可没想到就是这个好品德,却让它丢了性命。那年初冬的一天,已年愈花甲的亲爹到离家十多公里的流长街赶场,在公路边行走时,被一辆农用车挂翻在地,驾驶员见状,赶忙把他扶了起来,问他受伤没有,并提出送他去医院检查。他当时没感到有多疼,想到驾驶员那么诚恳热心,认为别人又不是有意而为之,就说没事,叫驾驶员不用担心。
哪知回到家里,亲爹脚肿了起来,疼痛难忍,连路都走不了。家里人满以为开车的是他熟人,谁知一问,却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家人都埋怨他心太善良。后来,亲爹脚疼一段时间后,又引发了其它病症,最后瘫倒在床上,两年后离开了人间。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前几十年过去了,我已成了年愈花甲的老人。可我心里始终忘不了亲爹所经历的那一件件往事,尤其他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坚韧不拔,与人为善的品格如阳光般温暖我心,给我奋发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