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岁月】我心中的千古词帝(散文)
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位我深深喜爱的词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既是才子,又是帝王。作为才子,他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作为帝王,他的命运是悲惨的,饱受屈辱,被俘后又被毒死。只有理解他的命运,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诗词。他的诗词是我心中的珍宝,每次翻开他的诗词,我总是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我常常含着眼泪,吟诵李煜的诗词。
每当我吟诵他的诗词,我常常感觉南唐后主李煜的身影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静静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这位被后世称为“千古词帝”的传奇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命运轨迹和动人心魄的词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的七月七日,于公元978年的七月七日离世。他的祖父李昇建立了南唐国,他出身于帝王之家,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他的几位哥哥相继死去,李煜成了皇太子,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李煜本应在权力的巅峰呼风唤雨,却奈何命运弄人,成了一个在诗词中倾诉哀愁的落寞灵魂。他的一生,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悲歌,充满了无奈、惆怅与无尽的叹息。
在他登基之前,南唐尚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李煜作为皇子,过着锦衣玉食、诗酒风流的生活。他自幼聪颖过人,喜好文学艺术,对诗词歌赋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爱。在那宁静的岁月里,他的世界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他可以漫步于花园之中,欣赏着娇艳的花朵,感受着微风的轻抚,然后挥笔写下一首首清新优美的诗词。那时的他,眼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笔下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李煜是天生的才子,人又长得英俊潇洒,史书上说他“神骨秀异,目有重瞳”,生性聪颖,喜好读书。而且他擅长书法,喜爱绘画,精通音律,热爱音乐。李煜的两位皇后,大周后和小周后是一对姊妹花,不仅千娇百媚,而且多才多艺,和李煜情投意合,互相体贴,简直是绝配双娇。
李煜年轻时的诗词充满了浪漫和喜剧色彩。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玉楼春》,是李煜早年的作品。盛大的皇家晚会,如花似玉的宫女们肌肤胜雪,一对对排列在皇宫之中。优美动人的音乐,一直飘到水云之间。主人公醉意朦胧,徜徉在像风与阵之间,漫步沉思体会着音乐中的深切情味,宴会结束后,静听马蹄声声,悠闲地欣赏明月。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语言的精美与内容的柔情紧密结合,既有抒情性,又有艺术性。
《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这两首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思念之情。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清新自然,文笔优美,描摹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据说,此词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的作品。
这首幽会词,写得非常富有深情,而且极为生动形象。夜里月色朦胧、轻雾笼罩着鲜花,小周后手提着金缕鞋,只穿着袜子前来赴约。他们在画堂南畔相见,小周后因为激动,身体还微微地颤抖,她发出了大胆的爱情宣言:“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写得诗意盎然,情深意长。
然而,青春的美好转瞬即逝,无情的命运车轮一直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动。
李煜被迫登上了皇位之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原本只愿沉醉在诗词世界里的柔弱书生,一下子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他深知自己并非治国之才,却又不得不肩负起国家的重任。面对日益强大的北宋政权,南唐的国力显得如此弱小。李煜虽有心振兴国家,但他的性格过于仁慈柔弱,缺乏政治家的果敢和决断。在复杂的政治局势面前,他显得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唐一步步走向衰落。国势的衰微,让李煜的心中充满了忧愁和痛苦。他开始在诗词中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的愧疚。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被宋军攻陷,南唐灭亡。北宋的铁骑终究还是踏破了南唐的国门。李煜三十九岁,被迫投降,沦为了阶下囚。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帝王,如今却成了失去自由的囚徒。成了宋朝的俘虏、降王。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道尽了他对南唐昔日辉煌的怀念和对如今战乱的无奈。他恨自己无力保护国家,恨自己不能像那些英雄豪杰一样驰骋疆场,为国家拼杀。在这无尽的痛苦中,他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词,用那如泣如诉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哀愁。
雨中登舟,李煜百感交集,无限伤感涌上心头。他回头凝望着他生活了将近四十年的古城金陵,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并写下了这首悲伤欲绝的诗: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曾经锦衣玉食,如今却以泪洗面;曾经豪华无度,如今却委曲求全。多少繁华,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伴随着屈辱和悔恨,他只有泪水千行。
他被囚禁在北宋的都城汴京,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那座小小的院落,成了他世界的全部。在那里,他时常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回忆起南唐的繁华与荣耀。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再也无法挽回。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为囚徒,李煜不仅失去自由,而且受尽屈辱。这首《相见欢》,正是他在囚禁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他孤独地登上西楼,望着那如钩的弯月,心中满是离愁别绪。那寂寞的梧桐,那深深的庭院,仿佛都在诉说着他的哀愁。他的愁,如丝如缕,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愁,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国家灭亡的悲痛。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没有了希望和未来。无限的忧愁,无比的寂寞,只有深深懂得并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无限的真情。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有心碎过,才理解真爱;只有经历过失去,才会懂得珍惜;曾经的青春岁月,如今只有留下美好的回忆。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给人留下的总是无限的遗憾。唐圭璋在《屈原与李后主》中评价这首词:“以水必然长东,以喻人之必然长恨,沉痛已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他人生前后两重天的悲伤感叹。前半生,豪情万丈,激情四射,享尽荣华富贵;后半生,国破家亡,尊严尽丧,受尽屈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首写愁最深沉的词。文笔非常精致,感情特别深厚,满怀愁绪,满腔思恋,无穷无尽的感情,绵绵不尽的忧愁,恰如长江春水,日夜奔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巅峰之作,也是饱含血泪之作。在这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李煜的词作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词中,不再有昔日的奢华与浪漫,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哀愁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他的词,就像一把利剑,刺痛了人们的心灵;又像一泓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底。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而且在后世流传千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生于帝王之家,却没有帝王的残暴和野蛮;他酷爱诗词,却因诗词而遭受了无尽的痛苦,最终因为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被宋朝皇帝派人用牵机药毒死,一代才子就此惨死,让人悲痛欲绝。然而,正是这种悲剧的命运,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辉煌。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情的美,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他的词作,是诗词中的绝品,是珍珠之上的珍珠。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煜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他的词作,如同一座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文学的宝库之中。他是千古词帝,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当我经历了无数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再一次细细品味李煜的词作时,我仿佛看到那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独自徘徊。他的哀愁,他的无奈,他的痛苦,都化作了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在我的耳边回响。他的人生虽然充满了悲剧,但他的词作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启示。我静静地聆听李煜的心声,感受那来自千年之前的哀愁与美丽,彷佛我的心和他一样,一样的缠绵悱恻,一样的无限忧愁,一样的青山隐隐,一样的碧水悠悠。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