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光影旧梦(散文)
在湖西乡那片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土地上,老者们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史书,镌刻着乡村与电影往昔岁月的深刻记忆,他们是湖西乡最早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他们的故事似涓涓细流汇聚成的大河,在岁月的广袤原野上奔腾不息,每一段经历、每一个瞬间,都被光影的丝线细密地编织进记忆的锦缎。
往昔的湖西乡,夜幕的降临犹如一场盛大而神秘的仪式开启。红日西沉,余晖宛如轻柔的金缕,丝丝缕缕地披洒在山峦之上。山峦似沉默的巨人,在夕阳的轻抚下,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若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随着最后一抹残阳缓缓隐入山后,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迅速晕染开来,整个村庄被夜幕严实包裹,恰似被一只巨大的黑色羽翼轻轻覆盖。此时,一种充满期待的神秘氛围,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弥漫。就在这样的时刻,电影放映员们仿若暗夜中的星辰使者,肩负着点亮村庄夜晚的神圣使命,踏上充满梦幻色彩的行程。
最初,那孤独的身影在乡间小路上踽踽独行。小路如蜿蜒的长蛇,在田野间曲折伸展。他背上那略显笨重的放映机,仿佛是承载着整个村庄希望的圣物,是村庄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每走一步,放映机发出的“吱呀”声,就像它在与放映员低语,诉说着即将开启的奇妙旅程中的未知惊喜。小路两旁,草丛里的蛐蛐奏响欢快的乐章,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像是大自然奏响的迎宾曲,为这孤独的行者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宛如在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添上了灵动的笔触。
小时候的我,生性文静胆小,却像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放映员身后。只要听闻放映员叔叔们要去邻村放映电影,我的心就像被无形的手猛地攥住,迫不及待地飞奔而去。我那白皙的小脸涨得通红,仿佛天边燃烧的晚霞,两条细眉微微上挑,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恰似夜空中闪烁的小星星。我迈着不太稳当的小脚步,一路磕磕绊绊,却不顾摔倒后的疼痛,一咕噜爬起来,眼睛紧紧盯着放映员叔叔们那充满吸引力的背影,生怕一个眨眼就被落下。而叔叔们回头看到我这副模样,脸上总会浮现出和蔼的笑容,轻轻摸摸我的头,那关切的话语就像春风拂过心田:“小娃子,慢点儿跑,别摔着喽。”
时光的车轮悠悠转动,电影的魅力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渗透进湖西乡人的心中。放映队伍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逐渐茁壮成长,从最初的形单影只发展到后来的枝繁叶茂,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几百人团队。那时的湖西乡,只要有电影放映员要来的消息传出,整个村子就像被点燃的火把,瞬间沸腾起来。孩子们像一群脱缰的小马驹,奔走相告,脸蛋红扑扑的,宛如熟透的苹果,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满是对电影的热切渴望;大人们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嘴角上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即将到来的电影盛宴的向往,仿佛那是一场久旱后的甘霖;老人们也拄着拐杖,缓缓挪动脚步,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怀念,就像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到了放映的时候,那场面简直是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大集会。放映员们如同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对待放映机就像对待稀世珍宝般小心翼翼。他们精心挑选最佳位置,稳稳放置好放映机后,全神贯注地调整每一个角度,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能穿透放映机,看到即将投射出的精彩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围绕着放映员。有个小男孩眼睛紧紧盯着放映机,小手蠢蠢欲动,趁着放映员不注意,悄悄伸出手去触碰那神秘的机器。放映员眼疾手快,轻轻握住小男孩的手,他的手粗糙而温暖,宽大的手掌包裹住小男孩稚嫩的小手。放映员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小娃娃,这个可不能乱动哦,这可是咱们看电影的宝贝家伙,弄坏了就看不成电影啦。”小男孩的手在放映员的手中挣扎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他那圆嘟嘟的脸蛋瞬间涨得像个熟透的番茄,旁边的孩子们却哄堂大笑起来,笑声在村庄的上空回荡。大人们也没忙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主动帮忙抬桌子、搬凳子。只见他们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额头上青筋微微凸起,稳稳地抬起桌子,脚步稳健地走向预定的位置,摆放得整整齐齐。一位大叔笑着对放映员说:“你们大老远跑来,可不能让你们再受累了。”大叔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牙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洁白。放映员感激地回应:“谢谢大哥,每次来都麻烦大家了。”还有几位大妈拿着自家种的水果,热情地塞到放映员手里。大妈们的手粗糙而有力,手上的老茧蹭着放映员的手,那是长期劳作的痕迹。大妈们一边塞水果一边说:“吃点水果,解解渴。”水果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放映员们推脱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感动。当胶片在齿轮间缓缓转动,就像一条灵动的时光之蛇在游走,一束束明亮的光线投射到洁白如雪的幕布上,那幕布宛如一片等待绘制传奇的纯净画布。
若是武侠片放映,那便是一场热血沸腾的视觉盛宴。只见幕布上寒光一闪,宝剑“唰”地出鞘,剑刃寒光凛冽,恰似冬日冰棱,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又像一条吐着信子的银蛇。持剑之人身姿矫健敏捷,如同飞燕般轻盈地跃至屋顶,衣角随风飘扬,宛如猎猎作响的旗帜,眼神中透着无畏的英气,仿佛能穿透幕布直击观众内心。紧接着,一群黑衣刺客如潮水般汹涌而上,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纵横,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仿若一场刀剑合奏的激昂交响乐。台下的观众们完全被吸引住了,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像铜铃一般,嘴巴张得大大的,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紧握的小拳头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激烈打斗之中,化身为英勇大侠;大人们也看得入神,身体前倾,紧张而兴奋的神情仿佛回到了年少的热血时光,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幕布,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老人们浑浊的眼睛里也闪烁着光芒,似乎找回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他们坐在凳子上,身体微微颤抖,那是被影片中的热血情节所感染。
在观影过程中,这种互动也在持续着。当主角以一招惊险的剑法化解敌人的攻击时,村民们忍不住齐声喝彩。一位村民激动地对放映员喊道:“这剑法真厉害啊,你们从哪找来这么好看的电影?”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沙哑,眼睛里满是好奇与喜悦。放映员笑着回答:“这可是我们精心挑选的,就知道大家会喜欢。”放映员的笑容真诚而爽朗,眼睛里透着自豪。当影片中出现一个搞笑的情节,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时,放映员也跟着一起笑,他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感觉自己和村民们融为了一体。还有一个小孩子看得太入迷,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哐当”一声,凳子也倒在一旁。放映员急忙跑过去扶起他,他的动作迅速而敏捷,眼神里满是关切。放映员轻轻拍去孩子身上的灰尘,仔细查看孩子有没有受伤,他的手指温柔地在孩子的胳膊、膝盖上摸索着,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围过来帮忙查看。一位大妈蹲下身子,轻轻摸着孩子的头,满脸担忧地说:“宝贝,有没有摔疼啊?”孩子摇了摇头,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这种关心就像一家人一样自然。
若是爱情片放映,那就是一场触动心灵的情感之旅。画面中,女子身姿婀娜地站在繁花似锦的庭院里,她的眼眸中透着淡淡的哀愁,恰似一泓深不见底的湖水,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无尽的忧伤。微风拂过,她如丝般的发丝随风飘舞,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就在这时,男主角出现了,他的目光饱含深情,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女子身上,那深情的眼神仿佛能融化世间所有坚冰。他们在树下漫步,斑驳的树影洒在二人身上,仿佛编织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爱的梦境。台下的姑娘们看得眼眶泛红,泪花在眼眶里打转,她们的眼睛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有的姑娘悄悄用手帕擦拭眼角,手帕是自己亲手绣制的,上面绣着精致的小花,生怕破坏这美好的氛围。男人们也沉浸其中,眼神里多了几分温柔和沉思,仿佛在爱情的世界里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他们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内敛;老人们则微微点头,眼神里带着回忆与感慨,像是在重温自己年轻时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温柔。
这时,一位年轻的村民轻声对放映员说:“你们放的这些电影啊,真的是太感人了,感觉就像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他的声音很轻,却饱含着情感,眼睛里闪烁着感动的光芒。放映员微笑着回答:“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呀,能让大家产生共鸣。”放映员的微笑如同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村民的心田。旁边一位大妈也附和道:“是啊,每次看爱情片都能想起我年轻的时候。”大妈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仿佛回到了年轻的岁月。放映员便和大妈聊起了她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周围的村民也都围过来听,大家都安静下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大妈的声音轻柔而缓慢,讲述着那些美好的回忆,眼神中透着幸福与怀念。氛围温馨而融洽,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故事。
当播放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片时,就像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生活大课。画面展开,宁静的村庄里麦浪滚滚,金黄的麦浪似波涛汹涌的金色海洋,在微风下起伏摇曳,宛如金色的绸缎在风中舞动。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挂着朴实而满足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随着故事发展,村庄遭遇困难,村民们脸上布满忧愁,他们的眉头紧锁,额头上出现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但他们迅速团结起来,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表情认真坚定,眼神里透着坚不可摧的团结力量,仿佛在告诉观众,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台下的观众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仿佛自己也是村庄的一员,有的皱着眉头思考解决方法,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有的轻轻点头表示认同,眼神中透着思索与感悟,在影片情节中感悟着生活的真谛,如同在生活的课堂里汲取宝贵经验。
电影放映结束后,村民们并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围在放映员周围,热烈地讨论着电影中的情节。一位老者摸着胡子,他的胡子稀疏而花白,手指在胡子上轻轻捋动着,若有所思地说:“这电影里的道理,和咱们村子里的情况很像啊,咱们也要团结起来,才能发展得更好。”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眼神中透着智慧。放映员点头赞同:“大爷您说得对,这也是我们想通过电影传达给大家的。”放映员的眼神坚定而诚恳。一位年轻人则好奇地问放映员:“下次还会放什么电影呢?”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放映员神秘地一笑:“这可是个秘密,不过肯定也是大家会喜欢的。”大家又笑了起来,笑声在夜空中飘荡。在欢声笑语中,放映员与村民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了。
然而,时光无情,像一把锋利的镰刀,冷酷地改变了湖西乡的娱乐版图。随着时代浪潮汹涌而至,电视、网络等新兴娱乐方式如潮水般涌入这个宁静的乡村。电影,曾经独领风骚的娱乐方式,光芒渐弱,像西沉的落日,在新兴娱乐的冲击下,不再是人们唯一的消遣选择。曾经庞大而充满活力的放映队伍,如遭受寒霜的花朵,开始凋零。那些放映员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这个挥洒过青春热血的岗位。他们入行有先后,但命运似乎有着默契,几乎同时告别了这个见证青春的舞台。更令人感伤的是,有些放映员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带着对电影放映岁月的深深眷恋离去,像流星划过湖西乡的天空,短暂却永恒地留在人们心中。而健在的放映员们,每当谈及逝去的伙伴,眼神中都会闪过落寞与哀伤,那是对往昔情谊的怀念,也是对生命无常的叹息。
这种情绪也深深触动着村民们的心。他们会在闲暇时,和健在的放映员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村民们会安慰放映员:“你们为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大家都不会忘记的。”村民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与感激。放映员们听了,心中满是感激,虽然岁月带走了很多,但他们与村民之间的这份情感却永远留存。
如今,现代化的电影院在城市里遍地都是,各种豪华的设施,舒适的座椅,高清的屏幕和震撼的音响设备一应俱全。人们可以随时购买一张票,走进那装修精致的影厅,坐在柔软的椅子上观看电影。可对于湖西乡的人们来说,却再也没有当初那种端着小椅子,早早地赶到放映场地,在露天的环境下,和乡亲们一起等待电影开场的感觉了。
那时候,孩子们会小心翼翼地端着自家的小椅子,小椅子有的是木制的,边角已经被磨得圆润,有的是竹制的,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他们欢快地走向放映场地,小脸上满是期待。大人们也会拿着凳子,一边走一边和邻居们打着招呼,那种热闹而亲切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村庄。大家围坐在放映机前,幕布在风中微微晃动,偶尔还能听到旁边草丛里昆虫的鸣叫,这种简单而纯粹的观影环境,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儿。
而现在,在城市的电影院里,虽然观影环境更加舒适,影片的选择也更多样,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那种对电影充满敬畏和期待的心情,却似乎难以寻觅了。湖西乡的人们怀念过去的电影时光,那不仅仅是对电影本身的怀念,更是对那个充满温情和凝聚力的乡村生活的怀念。
如今,这些放映员们已步入暮年,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就像风雨侵蚀的古老城墙。他们的脸庞如同饱经风霜的树皮,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段往昔的故事。他们的头发花白稀疏,像冬日里凋零的荒草,失去了曾经的乌黑光泽。曾经几百人的团队,如今相聚时只剩下寥寥数人,那场景就像繁华落幕的孤寂舞台,只剩下几个孤独的身影在回忆的角落里徘徊,显得那么单薄而凄凉。
在没有电影放映的日子里,当他们聚在一起,往昔的回忆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他们坐在有些破旧的屋子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身上,像给他们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却无法驱散心中那淡淡的忧伤。他们谈笑间,总会不由自主地轻轻叹息,那惆怅的话语:“三十年前到处受欢迎的场景,再也不会回来了。”满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像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心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会发现这不仅是电影放映在湖西乡的兴衰史,更是湖西乡发展变迁的生动见证。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湖西乡播撒下电影文化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湖西乡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像璀璨的星光在湖西乡的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
在那些远去的日子里,电影放映员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湖西乡的夜晚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星光。那些闪烁的光影,就像记忆深处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心灵。虽然他们的身影不再活跃在乡村角落,但他们的故事就像湖西乡大地上盛开的不败花朵,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永远被湖西乡的人们传颂,成为湖西乡独特的文化印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