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情】西安古城墙(随笔)

精品 【浪花·情】西安古城墙(随笔)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7发表时间:2024-10-08 14:00:48
摘要:站在西安古城墙上,犹如在回味中国历史的兴衰。

站在西安古城墙上,犹如在回味中国历史的兴衰。这里,可以看到秦始皇东巡,可以看到汉武帝北征,可以看到唐明皇西逃,可以看到隋炀帝南下。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多个政权的相互攻讦,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可以看到汉唐盛世万邦来朝,普通百姓脸上的昂扬朝气和幸福笑容。这一切俱往矣,唯有城墙还是默默无言的存在,静静地看着岁月流淌,看着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就是西安,就是西安的古城墙。
   西安的古城墙能保存至今,是个奇迹。秦汉之前自不必说,西安是首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战火肆虐最严重的地方。到了后来,政治中心逐渐移向东南,但西安仍是西北重镇,即便到了中华民国时期,仍有冯玉祥、杨虎城将军与反动军阀在西安进行了殊死决战。幸运的是,日本人没打到西安,解放战争的战火也没烧在西安。更有幸的是,由于历代王朝都重视西安的战略地位,都会积极修建护城的城墙,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城墙大体上保存了下来,当然新中国也进行了维修。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明朝的城墙,就是明朝修建的,当然是在前代城墙的基础上,所以也是各个时代城墙的集大成。
   城墙,在古代是保护城池的,所以,城墙里是繁华的城市,城墙外是不受保护的乡村,历来如此。现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无论哪个城市都不知比过去大了多少倍,所以城墙基本已经成了城市里面的一道风景了。看过不少城墙,有过感触,但到了西安的城墙,才真正感触到了什么叫城市的发展。西安城墙是全国唯一一座整体保存下来的城墙,如果谁在城墙上走一圈,那就是围绕着西安城走了一圈,估计相当于跑了一个半马。我们没有走,只是在地图上看了看,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墙只是围了很小的一圈,以前的西安城跟现在的大西安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别忘了,这就是明朝的城市,也就是明朝西安市的边界,足可见近几百年来国家的日新月异,特别是新中国以来的飞速发展。站在永宁门上,城外的大楼栉节鳞比,高度比城里的高,密度也不输于城里。也就是说,当年荒凉的边缘之地,已经成了现代繁华的城市中心,自然会有今古兴衰之感。
   在永宁门看城内城外,如今已是一样的繁华,但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城外的建设空间更大,所以道路的修建,房屋的建筑,基本都是沿地形而建,弯弯曲曲。而城内的建筑,却是笔直一条街,甚至两侧建筑,高度或有差别,但往街面延伸的宽度都一样。看过不少城市,很多城市在建设时都会注意整体规划,但如此笔直的街道,如此整齐划一的街边店铺,这是唯一一个,特别在城墙上看,那看的不是街道,似乎在阅兵,看到一个个士兵笔直站在街道两侧。我立刻觉得,不愧为大秦帝国的首都,把车同轨做到了极致,这样的驰道,确实方便道上的车辆飞速行驶。更难得的是,千百年来,后继者都挺给始皇帝面子的,都按照这个规格保持了下来,有多么的不容易。
   在电视上看到古装战争片,看到攻城时,经常看到进攻方用大木头撞城门,撞开了就攻破城门了。实地看到了古城门,才明白了大谬不然。古人没那么傻,就一道城门,而是基本都两道以上,两道城门之间形成一个瓮城,就是一个大的天井,四周还是城墙。当你攻破了第一道城门,到了瓮城里面,其实更危险,因为你成了箭靶,逃都没法逃。朱元璋在南京中华门建城墙时,还建了个藏兵洞,就在瓮城旁边,可以给攻入瓮城的敌人以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永宁门的瓮城和城墙有台阶,我相信这是现在为了方便游人所建,当年肯定是没有台阶的,绝无可能让敌人这么方便的上城墙。所以,瓮城的攻防一定更残酷,更惨烈。对进攻方来讲,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眼前,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争取;对防守方来讲,这是最后的防线,必须殊死决战。想想,如果真发生战争,这一方小小的瓮城,肯定血流成河死者枕藉,活生生战争造成的人间炼狱。
   城门如此难攻,从其他地方入手可不可以?理论上可以,城墙是一圈,那么大,不可能都是双层。问题是,其他地方都是墙,没有门,墙的厚度和结实度绝不是门所能比拟的,攻城墙只能用云梯,争取爬上去,而墙上的人可以用箭射,用石头砸,可以推倒云梯让士兵摔死。进攻方可以射箭进行火力掩护,那城墙上的箭垛作为掩体就发挥了很大作用。还有,城门一般都设在开阔处,可以大批兵力对决,而城墙周围往往地势复杂,兵力不容易展开,而防守方在城墙上却是平坦大道,支援到任何一点都比进攻方方便。显然,进攻城墙更不现实。
   走在古城墙上,深刻理解了古人的智慧。难怪古人历朝历代都会花大力气修筑城墙,确实是防守的利器。当然,城墙只是古人的智慧,现代人发明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城墙已经完全丧失了防护作用。古人在此进行殊死决战时,可能永远想象不到,现代人可以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毁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人类的聪明才智用在了互毁博弈上,是聪明还是不幸?
   说到底,西安古城墙保存再好,也不再有现实的武备功能,只有让人们凭吊历史,感慨今昔。

共 19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深情地描绘了西安古城墙的历史和现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对古代战争场景的生动想象,以及对城墙防御功能的详细解释,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类智慧应用的反思,提醒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教训,避免将聪明才智用于破坏。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西安古城墙的一次赞美,更是对人类历史的一次深刻回顾和对未来的深思。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是一篇充满文化底蕴和思考深度的佳作。推荐共赏学习。感谢投稿,期待更多佳作。【浪花诗语编辑·贝拉迪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0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10-08 14:10:27
  有机会编按吴老师的又一佳作,受益颇丰,不胜荣幸。无数次在西安城墙下穿过,通过这篇随笔,对城墙更多了几分敬畏之心。感谢老师佳作不断,助力浪花。敬茶祝秋安!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2 楼        文友:美蓉        2024-10-11 06:31:02
  祝贺老师取得精品!老师的游记作品特别耐读,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史迹与人文结合,历史与现实对应,让人增长见识,百读不厌。感谢投稿,祝老师写作快乐!敬茶问安!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