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在黄骅,过个丰收节(散文)

精品 【东篱】在黄骅,过个丰收节(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3发表时间:2024-10-09 05:50:46
摘要:曾经在内蒙古的通辽过新年,这次是在河北的黄骅过丰收节。在我的人生经历里,都是很有意义的,记下存念。在的经历里,在路上过节的情况也有,所以没有了不能归家的离别惆怅,倒是过出另一种滋味来。


   早晨从赤峰出发,往老家胶东半岛荣成赶路。手机突然跳出一个“丰收节”的页面。一个头戴麦秆编织的草帽的中年农妇,弯着腰,手持木锨,从一对金黄的谷物堆上,铲起一锨,借着秋风扬起……蓝蓝的天空下,一条金黄的抛物线,勾勒出一个秋收的景象。画面上滚动着2024年9月22日的时间,“丰收节”三个字,处理成玉米棒子的样子,触目而来。
   经过唐山,经过天津,这样的城市,不适合我在路上过一个丰收节,就到河北的黄骅吧。丰收节又不是过年过中秋节,有那么讲究吗?妻子说。我不想把理由说出,但心中笃定要过这个节。我1974年高中毕业,在老家务农四年,1978年秋参加高考,走出了那片丰收的土地,寻找着我的人生丰收季。这个农人身份尽管短暂,但对丰收的感情却铺垫得特别厚实。因为填报志愿表的时候,那些应届生都在“身份”一栏填写“学生”,我填了“农民”,几个和我身份差不多的同学,也都效仿我的填写,将“学生”两个字用橡皮擦抹掉,改成了“农民”,这个情节始终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发挥了引领作用。
   根据导航,我发现黄骅的一家“如家商旅酒店”在沧海路上,那里是城郊结合部,从海边到田野,我想感受一下丰收的气息。住在这家酒店,启窗而望,近处是村落民居,远处是一片绿中带黄的玉米田。酒店应该是旧村改造下的产物,想不到进店一侧挂着玉米和谷穗,我摸了一下,是真的。现代化的酒店,挂上农作物,却一点没有违和感,可能是在我的眼中,最喜欢接受这些,便感到了和谐吧。
  
   二
   有时候,我总觉得有些原因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或者就叫“冥冥之中”吧。我们居然沿路走到一家“嘉肴饭店”,不是因为名字好,倒是让我想挑剔这个“嘉”字,有“佳肴”一词,未见“嘉肴”。但我马上想起《诗经》里“虽无嘉肴,式食庶几”的句子,通假吧?倒是让我觉得那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话就像对我此时的叮嘱。莫非这个“嘉肴”留了潜台词?诗经句子的意思是:虽然酒味不算美,希望您也干几杯;虽然小菜不好吃,希望你也尝尝味。于是,就喜欢这家饭店的品味了,谦逊,有时候也是个招牌啊。
   常说一定要遇到对的人,我是遇到了对的饭店。仿佛饭店就是为了今天的丰收节而装饰打扮的,让我一下子进入了“农耕时代”,和丰收的田野融为一体了。
   且不说,那些旧时代农人用过的老物件,就异常抢眼。古老的海燕牌收录机摆在窗台上;一盏盏罩子灯悬在房间的门侧;一把绿色的军用水壶,我掂了掂,服务员说“盛着老白干酒”呢;一个方形的“青岛饼干”铁壳盒子,绘着麦穗,飞着鸟儿。有些年头的老电扇吱嘎吱嘎地慢悠悠地转着,竹篾编织的黄灯笼红灯笼简直抬头就碰到了,一方驴槽子当作了洗手池,几个有些年代的簸箕仿佛还沾着米粒的香,一个古老的躺柜,紫红色的油漆已经斑驳,其上摆着一部黑白电视机,不知是星光牌还是西湖牌的,正播放着老版的《西游记》,唱着《敢问路在何方》……
   怀旧,是这家饭店的主题词。这两个字写出来就没有味了,读出这个主题,感觉就美了。
   “村支部”房间,坐的是一帮子年轻人;“村委会”房间正吃着锅贴鱼加玉米饼子。略有不解,五六十年代这两个名字应该还没有吧,我所知都叫“大队部”,或许黄骅与我的老家不同吧?“海边窝棚”、“小舢板”、“南山寨子”……这些旧风情的名字,真的让人一下子折回了曾经的日子。开店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的父母在帮厨,这些策划,可能出自他们的父母吧。
   那个“广播室”也是一个房间,壁上一挂老钟,桌上有一个老的播音话筒,系上了红绸缎。
   突然想起我的老乡倪萍说的那段“荣成话”——社员们请注意啦,今傍黑去南场收棒卜啦……触景生情,并非是因为一道精美的自然风景,那些带着老旧色彩的东西,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深度怀念。
  
   三
   饭店的墙壁一律用麦秸和泥涂抹,是典型的农家风格。这不是做旧,我觉得是爱土地,食客一定会想着食物的源自。我觉得,那些食客,应该不是饥不择食而来就餐的,尤其是今天,食客爆满了,他们应该也是为了庆祝这个丰收节而来的吧?
   老式的门和窗,黑铁打制的门拨,仿佛响着铁犁的耕作声。拼花的窗格,糊着白色的草纸,有些泛黄,我仿佛看见窗户里微弱的煤油灯光。黄骅是临近渤海湾畔的一个城市,盐碱地滩涂盛产芦苇,饭店用芦苇编织的“苇箔”围住了窗户之下的墙壁,仿佛是把百里芦苇的风景搬到了屋内,如果仅仅理解为物尽其用就肤浅了,其中应该包含着一种热爱家乡风物的情感。
   那些房间的门户上有门楼,青瓦斜坡,完全是装饰性,尽管人们已经住上了高楼,但没有忘记来自哪里,这就是怀旧的意义。五尺门楼,尽可遮风避雨,不是曾经的经验,而是过往的执着情感。
   不要说农民的性格是多么柔弱,土地给了农人底气。我从每个窗上垂下的一串串红辣椒,读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火辣辣,红艳艳,就像随时可以点燃的鞭炮,我在心中燃放吧,今天是丰收节,值得鸣鞭庆祝。
   此时是收割玉米的时节,我刚刚从内蒙古返回,感受到了草原丰收的景象,一路上,撑破了皮的玉米,把欢笑映在我的车玻璃上,在黄骅的饭店的每一个门柱上都有一串玉米穗子,灯光辉映,玉米粒好像启唇露出的金牙,启齿说什么?哦,应该是在唱丰收的歌谣——稻浪滚滚闪金光,机器隆隆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堆满仓……这是当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艺术家创作的《丰收歌》的歌词,直到2018年党中央设立了丰收节,以每年的秋分日为节日,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不仅是为了给振兴乡村一个仪式,更是为了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时代举措。中国的农耕社会在不断转型,墙壁上张贴着一张“人民公社好”的图片,是毛主席戴着草帽走进谷田里的一个镜头。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这是一贯的信念,当下,粮食产量已非过去能比了,新时代,为农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从《丰收歌》到“丰收节”,一支歌唱响了七十多年,终于唱出了一个节日。
   秋分日就是丰收节,秋分,在我们的知识系统里,就是一个昼夜时长相等的时间点,纯粹是自然知识,而确定为丰收节,增加了秋分的人文内涵,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贡献啊。
   在饭店正面的褐色泥墙壁上,刷了石灰粉,印着“毛体”的“为人民服务”大字。这是党的宗旨,是一切为民办事的政府机关的行动准则,而在一个饭店,也同样作为一个服务标准,这种信念的普及,价值观深入人心,无处不在。人们有信仰,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文明建设的目标。
   小小的饭店,创造了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我相信,这种氛围对于农耕思想深入人心,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一切本自土地,饭店给食客提供了无声的教育。
  
   四
   还有一幅油画,堪称瑰宝。题目是“秋收起义”,这是1927年秋在湘赣边界发生的一次武装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接近百年了啊,从起义日到丰收节,不一样的秋天,真的是换了人间的秋天!
   至此,我觉得这嘉肴饭店的老板是一个最有历史情怀的人,不要看他们年轻,他们的历史知识,他们的人文情怀,他们对时代的深刻理解,让我顿生崇拜。
   点什么菜?来一条丰收鱼?店主指着筐子里的鲜鱼问我,她说这是开海刚刚捕捞上来的,很新鲜。那一条鲅鱼,我这个海边人认识的。丰收鱼?鲅鱼还有这个雅号?闻所未闻。或许,到了嘉肴饭店,就有了雅名吧?因为主题决定了鱼品。也可能是店主一时兴起,信口开河,喊出这个名字?店主原来是把我当成了山西的客,所以就向我推介海鱼。我来自胶东半岛的黄海岸边,就像黄山归来不看山,从黄海走出不再关注一桌海鲜了,我婉拒了她。告诉她,只吃黄骅大地上的丰收菜,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一顿普通的饭,吃出了节日的感觉,感谢这个丰收节。
   吃一顿饭,过个丰收节,仪式感还是不足,没有歌舞,还是觉得贺节的气氛不够。饭后回到酒店房间,打开电视,跳出“燕赵儿女”台,正在实况转播沧州农村庆祝丰收节的场面。
   一个硕大的粮仓,处于舞台中央,仓子上贴了一张写着“丰”字的红纸,那些头缠羊肚头巾的汉子,载歌载舞,那些身着素花上衣的农妇,摆着手,扭着腰,晃着发辫,将一个舞台变成了欢乐的时空。
   这个丰收节,我过得很圆满。从赤峰到河北的黄骅,一路看丰收的景象,在地道的农家饭庄,吃一顿农家的丰收饭,观看了河北黄骅人对丰收的虔敬礼仪,一台庆丰收的晚会,结束了一天。什么是丰收节?我觉得,这是给勤劳一次深情慰问,给土地一次膜拜的仪式,给来年的希望一次祈祷。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我说,“仓廪实”而懂得幸福。丰收节也是我们心中的一粒希望的种子,是年年常新的画卷。
   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这话说的可能是喜欢那个人而奔赴那座城去生活,而黄骅,却是因为一个英雄的名字而得了城市的名字。而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丰收节,就在黄骅。我记住了黄骅,热爱黄骅。
   原谅我准备不足吧,在赤峰的路上看到正在收割油葵,第一次见,停车观看,农人戏说,喜欢就带上几朵油葵籽盘,我哪好意思。农人说,赤峰今年有10万亩油葵大丰收,不差这么一两个。路上想这次相遇,原来农人是让我和他们一起感受这个丰收节啊!我脑筋急转弯不行,就连这样的情节也理解肤浅。带着就好了,献给黄骅的嘉肴饭店,挂在饭店“南山寨子”那个餐间的门楣上,让就餐的人也闻闻来自草原的籽香……
  
   2024年10月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018年的“秋分”这天定为丰收节,蕴含深意,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还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我们跟随怀才老师那生动的笔触,到这个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城市“黄骅”,一起过个“丰收节。”作者高中毕业的过度时期,有过四年的务农生活,虽短暂,但却与土地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面对“秋分”也是“丰收节”的到来,作者满怀着期待与关注,也暗自笃定要用自己的仪式感来庆祝丰收节。从海边到田野,现代化的酒店与农作物的携手,在作者的眼中是与丰收节最相宜的契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者遇到了“嘉肴饭店”,饭店摆放的一件件旧风情的老物件,一间间复古名字的包间,充满着怀旧的味道,唤起心中的温暖,重温了那段已逝的岁月。饭店的布局也处处散发着朴实的乡村气息,窗子上挂着的那一串串红辣椒,象征着农民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表达着农民们对生活的热情,也点燃了作者心中的激情和活力,引发读者的心灵共振。“秋收起义”,一幅堪称“瑰宝”的油画,从起义到丰收节的百年岁月,桑沧巨变,农民们在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收割了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节曰仪式感要满满的,作者在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农家乐大餐后,还要打开电视,观看农村庆祝丰收节的盛大场景,让人想到了春节看春晚的喜庆场面,圆满度过了一个自己“策划”的隆重的“丰收节”。作者热爱生活,对农耕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厚爱。文章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内涵丰富,笔力达练,读罢回味无穷。怀才老师的经典力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石叶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09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0-09 05:56:11
  老师的文章很有深意,读此篇,才知道与“秋分”节气并肩的还有一个“丰收节”,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丰收节的庆祝,展现了怀才老师对农耕文化的款款深情,令人感动,引发共振。拜读老师佳作,遥握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09:14:02
  谢谢石叶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我也是在路上手机跳出画面,才知道这是过节了。现在的节日多,属于农人的节日,可能就这一个,也是很有意义的。赶上过节,那就融入其中吧。农耕文化是我们的根本文化,将来也是,所以,热爱土地,爱护农民,这份感情永远不能缺少。小文很浅,表达一下庆贺之意吧。特别期待石叶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09 08:16:16
  怀才老师这篇散文,以自身务农经历为引,在“黄骅”展现丰收节景象。从海边田野到嘉肴饭店,从油画到农家乐,尽显农耕文化魅力。行文流畅,内涵丰富,令人回味,值得赏读! 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09:16:08
  可能每个人对这个节日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尤其像我这样的曾经就是本分实在的农人,马上就引起了深度怀念。我不能避讳我的身份,为这一次在行车路上遇到这个丰收节,感慨就格外多,所以为之记。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09 09:52:21
  写一个游记,写一座城,写一个饭店,和丰收节挂起了钩,这一下子就味道了啊,这一下子就新颖了啊!真有怀才老师的。还是那句话,怀才老师出手就没凡笔!湘莉慢慢品,慢慢学吧。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秋祺!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09:57:20
  是对节日不能无动于衷啊,赶上丰收节,我们不能不献歌,丰收节是最持久欢快的节日,是国人都拥有的节日。赶巧了,所以就把路上的事写出来,感受丰收节的丰盈美好。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湘莉老师的美文。只是在饭店没听到有人唱《丰收歌》,可能食客只顾得吃了……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09 10:20:14
  佩服老师捕捉题材的能力,一个丰收节的字眼被敏锐地抓到。然后,通过一家饭店的气氛、装扮、菜肴、顾客的神情,描绘出一幅丰收的图景。路上“拾到”的美文,字字鲜活,句句喷香。拜读学习,顺祝老师秋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10:41:40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的确,如果这一路没有这个丰收节,滋味可能就没有多少了,一个丰收节,让我找到了情感情趣的归宿,本来黄骅住进去,是因为时间关系,简单的落脚,结果遇到了丰收节的气氛。很多时期,我们都是无法置身于世外的,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圈子里,朋友圈很小,社会社会的大圈子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遥握,期待韩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佳华        2024-10-09 11:37:35
  有丰收节,但好像没有多少地方多少人正儿八经的过一个丰收节。农耕离我们很近,农耕也离我们很远。不久的将来,农耕文化会越来越远,这可能是一个趋势。正因如此,丰收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提醒我们,我们的根深植大地。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11:44:39
  谢谢佳华老师的深刻解读。是的,丰收节离我们很近,又是很远的,相比情人节,包括我们国产的七夕,都比丰收节的知名度高。我们都是根植大地的儿子,热爱土地的感情是骨子里的,所以,必须给丰收节一个纪念吧。特别期待佳华老师的美文,遥握,问候秋祺!
6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0-09 15:33:36
  最美的丰收节,最富有感情的丰收节,浓浓的乡情。河北沧州黄骅人民欢迎您!极度美文!为怀才抱器老师佳作点赞!问好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15:55:59
  谢谢枫叶老师代表沧州人民欢迎怀才抱器这个无名之辈啊。这个在路上过丰收节的情节让我抓住了,对我而言,就是多了一份在外过节的经历,不过这份经历蒙族珍贵了。这几年在内蒙古通辽过了新年,在黄骅过了丰收节,我很幸运的。谢谢枫叶老师的精彩留墨。遥握。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09 18:04:36
  秋分,在黄骅,在嘉肴饭店不吃丰收雨,吃黄骅大地上的丰收菜,还不尽兴,晚上还看丰收节目。文章用情太深,对土地的深爱情节太重,让人感动。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18:11:56
  给自己找个乐子而已,赶上个节日,不能没有表示,我喜欢带着节日的心情参与活动,那顿饭吃得就难忘了。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10-09 19:49:28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还真的有“丰收节”这个节日。全称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已经是第七个“丰收节”了。那丰收的场面开篇就触目而来:头戴草帽,弯腰持锨的身影和借着秋风扬起的金黄的谷粒,以及那处理成玉米棒子模样的“丰收节”三个字是那么清晰,那么逼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那“嘉肴饭店”怀旧的餐厅名称“村支部”、“村委会”、“广播室”、“海边窝棚”好亲切,倪萍那“社员们注意了”(我还想起了她的方言天气预报)此时此刻仿佛就回响在我的耳边。小小的饭店,农耕的氛围很浓,从“秋收起义”到第七个“丰收节”,换了人间。5号那天,我在江苏宿迁也遇到了“大丰收”。不是农人的粮食大丰收,是洪泽湖渔人的渔业大丰收。饭店里不仅有洪泽湖鲜美的“丰收鱼”,还有膏满肥美的“洪泽湖大闸蟹”。文字真是奇怪,不关注它时,仿佛可有可无,一认真起来立马沦陷。怀才老师的文更是神奇,不品不知道,一品就陶醉。是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的篱园还荒着呢。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09 20:01:41
  谢谢梅骨老师的美评,如此交流,我们仿佛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手机的那个画面,诱引了我,赶到黄骅,不能不停下留宿了,于是有了和丰收相见的机会。怀旧的名字,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特色了,应该也有着情怀,表达我们曾经走过的时代。丰收的鱼鲜蟹味,让梅骨老师也一样度过了一个丰收节,真的不谋而合,说明我们有着灵犀。我们并非少节日过,但这个丰收节太特别了,在路上赶上,遇到那家饭店,好像一切都是为我刻意安排的。陶醉是应该的,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一醉不起也好啊。蘑菇老师的文学篱园,已经空出了种菊的地方,很期待你插菊满园,来一次大丰收。遥握,问候秋祺!
9 楼        文友:金刚指        2024-10-10 10:36:43
  “一条金黄的抛物线,勾勒出一个秋收的景象。”就这一句话,就揪住了我的心,一口起读完了文章,总是不敢妄自非议。“丰收节”丰收了佳文,丰收了了满满的回忆,丰收了历史知识、人文情怀,丰收了共产党的旗帜。秋安!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0 14:39:55
  谢谢金刚指老师的美评。几个丰收的排比句点评非常棒,谢谢。路上过节,有点特别,所以记录一下。遥握,问候秋祺。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