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驳侄儿“无思无想方才至好”(随笔)
侄儿立新网络发言“无思无想方才至好”。我不知道侄儿是受了什么刺激、还是受了什么挫折的打击,以至于此。
“无思无想”那是什么?禾苗、蔬菜缺水缺肥料都有反应,树木受到伤害也会流汁,狗见主人摇尾而见到陌生人就会狂吠,东家的家禽不会乱窜西家留宿,何况人呢?但凡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傻子饿了他想吃、呆子会发宝气、癫子会发狂……没有别的,就是因为有了感觉、有了思想,动物饿了会觅食、冷了躲进窝,人也一样根据冷暖增减衣被。“无思无想方才至好”只有石头、腐木、沙漠,任凭风雨,随波逐流,但等风化。
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与世无争、归隐田园,并不是“无思无想”,而是追求的东西与现实格格不入所产生的思想。“遁入空门”是消极避世,“归隐田园”是回归自然,都是一种等待思想……诸葛孔明躬耕垄亩、司马懿自让兵权、袁世凯退隐乡邻,历史上的人物比比皆是。
有的人追求平淡、自得其乐,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有的人不甘寂寞,总是想轰轰烈烈;有的人追求实在,图谋利益;有的人却想控制别人的思想,驾驭他人;有的人思想缜密,近忧、远虑很分明,近利、长远都要拿捏;有的人追求公平公正,侠肝义胆。是人就会有思想,关键在看人的三观,三观不同就会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
当然,到底怎么想,每个人只能保证自己、控制自己!
打个比方:“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为什么叫“老子”呢?那可不是我们一般中国人的妄自尊大,史料记载李耳是实实在在的“老子”,老聃实名应该是老蛋(个人观点)。据传,老子的母亲怀孕80年才生下李耳,三天能说话,五天会走路,走出家门看到的第一个事物就是梨树,所以自己取姓李,因为耳朵奇特就名耳,一生下来就有80岁了,人们就叫他老子、老蛋。这个现象肯定是不符合人类自然生存繁衍的规律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神话?传说?现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老子李耳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应该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晕了。不过,我们想一想,神话里不是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吗,现在不是妄传外星人吗。试想一下,老子的母亲是外星人,或者说老子是牛郎织女的儿子,他母亲怀孕80年不就是天上的80天吗?怀孕80天就和我们家养的动物差不多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早知道外星生物的情况了,这样想来,这个事不就合符情理了!
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小孩子看动画片就要倒过来叫“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了。很多小孩子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些大人也不例外,不然“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说法就不会产生了。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我的看法就是:
翻天地覆喜羊羊,倒转乾坤羊戏狼;但得人间公理在,不信虎狼会善良。
斗智斗勇寻常事,世道自会吐芬芳;自古就是狼吃羊,实事求是弱胜强。
实事求是是根本,这是致胜的法宝,也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无须太多的废话。痴心妄想虚无缥缈、容易走火入魔,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思想就是一匹可以任意驰骋的野马,你可以根据客观世界中事物对你的刺激来展开痴心妄想的翅膀……但要记住,学会勒住缰绳---因为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现实的,所以要回到现实中来。
“无思无想方才至好”是一种妄想症,有点走火入魔。医学上有一种病叫抑郁症,多半都是这种反应。说白了,就是一种思想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精神病。每天都是喜怒无常,对一切事物都丧失了兴趣,整日无精打采的,每天把自己关在个人的世界里,静静的发呆。这种情况,不是人“无思无想”,而是自己所想的自己认为经过努力拼搏奋斗过,却总是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莫名怨恨他人、社会,积怨太深、积怨日久,于是产生精神分裂现象。比如:现在的青少年都离不开手机游戏,父母长辈、老师都唉叹我们的青少年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玩物丧志。一个学生置身这种大环境中,也想克制自己,试图努力学习,在老师、家长面前也是很刻苦的样子,考试结果却屡屡的不好,老师批评了或者罚站,回到家里又被父母责备,多几次,这个学生就容易犯抑郁症,就会产生“无思无想方才至好”的思想。
“无思无想方才至好”的念头,其实是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私欲性较强的表现,是一种抱怨、是一种哀恨。抱怨他人、抱怨父母长辈对自己的苛刻要求,形成索取要跟别人富有的比、奉献要跟比自己差的比;哀恨社会对自己不公、哀恨他人凭什么比自己过得好。“无思无想方才至好”的人,从不考虑自己的付出,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更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为父母长辈着想,他也不想知道父母长辈为什么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想自己能够随心所欲、爱咋的就咋的。
所以,“无思无想方才至好”的思想要不得!
一个人来源于一个家庭,服务于社会,就应该懂得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多样性,家庭的千差万别都是正常的。一个人作为家庭成员,就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该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与人为善、和谐共存。“无思无想方才至好”就会脱离家庭、脱离社会,变成一个脱离“人味”的怪胎,人们把他叫做神经病。
“德”讲的是人的修为,“道”就是客观世界存在的规律。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在不同的环境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都是差异的,问题是看的人是什么立场、是什么世界观了。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希望你振作起来,睁开眼睛,看看父母长辈、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