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缘】高楼旁的常家街(散文)

精品 【云水·缘】高楼旁的常家街(散文)


作者:老茶 布衣,22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7发表时间:2024-10-12 21:30:04
摘要:一条老街的变化

我的家乡有个南关村,村里的主干路叫“常家街”。常家街并不长,东接旧城老街,西至南寺坪,拢共300余米,最窄处不过3米,最宽处也不过8米,故有俗话说“常家街过年,一溜溜”。这条街成名于何年何月,是“常氏家族”的街,还是居无定所,到处漂泊的流浪汉定居于此而得名尚无定论,可以肯定,这片东西走向的是风水宝地。先人们在此开荒立祖,大兴土木,无论是精致的四合小院还是朱门碧瓦的排房,青堂瓦舍,四粱八柱,重峦叠嶂。从一而始,一而再,再而三,墙靠墙,户连户,先有家,再有街,家越建越多,户越来越大,街也逐渐拉长。
   常家街独占乐平龙脉,见证了久远的历史变迁,它沉淀了多少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人间多少悲欢离合,没谁能说得清。假如把这条街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以它为轴拐弯曲扭的小巷和沟沟坡坡则是它的分枝,有胡家沟、秋树沟,有半寺坡、杨家坡、有后巷、常巷、南苑巷,还有谷囤院,这些枝枝叉叉牵丝盘藤形成巨大的树冠,蒙庇着众多生灵。
   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地吉苗旺,宅吉人旺。常家街既是天人合一的福地,又极为包容,许多文化人、经纪人,买卖人荟聚于此,落地生根结籽,有来自外地泽州的李姓、河北的王姓,来自本地河西的延姓、穆家会的宋姓、冶头的曹姓等,不分先后来到异地他乡,相濡以沫,其乐融融。办学堂,开商铺,或悬壶济世,或钉鞋打掌,开卯打榫,冶炼生铁,银楼酒垆,染坊鞋壮,当铺饭店应有尽有。他们同兴大业,贵则高官,富则千金,大则财源广进,小则随富即安,早起开门迎客,晚上挂插板打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常家街居民非农即商,概莫能外,他们踏龙脉,起龙势,架祥云,气冲牛斗,尽显才华。如李氏一族家业昌盛,宋氏一族耕读传世,常氏一族中医世家,延氏一族生意日升月恒等名门望族,人才辈出,以致常家街久盛不衰。
   浓缩的才是精华。常家街虽短但宛若玉带,东有梯云阁,中有社稷阁(西阁),西有五道庙。有村即有庙,但并非都有阁。阁更多的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代表着宝贵与财富,展现精美的建筑艺术。短短的常家街就有两阁,足以证明常家街的文化底蕴和财大气粗。阁下古朴典雅的深宅大院,鳞次栉比的商家店铺,沉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贸易往来的发达兴盛交融交汇,成就了常家街一段时期的繁荣景象。
   常家街西头便是有名的南寺坪慈云寺,求神拜佛,赶庙唱戏,常家街人屡见不鲜。如二月初九子孙娘娘庙会、四月初八如来佛庙会,四月十八财神庙会等,庙会期间常家街信男善女、鸿商富贾人头攒动,一来求财求运,二来趁手做些买卖。车水马龙,你买我卖,吆五喝六,不绝于耳,常家街人占尽天时地利,迎接着泼天的富贵。过年时,常家街则是浓墨重彩,又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烧旺火,搭松柏牌楼,扯五彩华纸,搭“炭山”,做高台;门前盘棒槌火,门头挂红灯笼,村民耍龙灯,跑连灯,唱晋剧等不亦乐乎。还有后来被定认为“非遗”的腰鼓队穿街而过,他们身穿彩衣,肩挎腰鼓,一面大鼓领头,四个身强力壮的鼓手响鼓重锤,俊男靓女几十人紧随其后。紧三慢三,左转右旋,单锣鼓、半蹲鼓,或筋骨齐鸣,或鹤路云天,系着红彩带的两根鼓棒敲着鼓点,上下翻飞,前后左右飘洒,行进中不断变换队形和动作。舞姿翩翩,鼓声铿锵,目光所至,皆是一派繁华盛景。
   新时代的常家街换了模样,街北有学大寨时修盖的火车皮排房,整齐划一,颇具时代特点;南面大都老屋翻修,恢复如旧。曲径小巷,柳暗花明,一条街隔开了两个时代,让人心生感慨。那座大跃进时期建造的俄罗斯风格大礼堂像大哥依然矗立显目,缱绻在旁的街心公园如小妹妹般妩媚玲珑,团花似锦。沿街两旁花木成行,扑鼻芬香,沿途墙壁上普法教育图版漫画栩栩如生,妙不可言。它像条虬龙一天天长大,朝西延伸,在南寺坪抖落一地金鳞,把秋树沟变换得五彩缤纷。嘉和花园、甲地庄园、紫光北区,千家瑞福,万家灯火,与紫光家园、祯祥悦二区、天泉幸福里融合一起,成为县城内最密集、最繁华的居民区。接着,又甩开南寺坪朝西一头扎下寺坡底,在税苑小区、康养中心、便民市场、幼儿园、物流园等伴随下与慈云路相交于松溪河畔。常家街,一条充满乡愁,无限眷恋的街,以其独特的位置和特点不断延伸,作为特殊的记号留在一代代南关人、昔阳人的脑海里。
   东头,夜幕下的老城大街被打造成人声鼎沸,流光溢彩的网红打卡地,而与之衔接的常家街尤显苍老、幽静,这动与静的结合足以让你瞬间产生出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觉,其古老的韵味让狂欢过后的你沉静下来,放慢脚步。你可以摸一摸镶在墙根粗糙的旧石条,敲一敲厚重斑驳的旧门扇,听一听锅碗瓢盆交响,看一看路灯下人们下棋打牌,买一斤香喷喷的“油果”,拎一代嘎嘣脆的“压饼”,边走边尝,把生活的苦细嚼慢咽,吞进肚里,心情会变得格外轻松。
   走过常家街,似乎穿越半个世纪,它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我们的记忆,一头连着我们的今天;它又像一只渡船,把我们从过去摆渡到未来;它还像一把瑶琴,演绎着这条老街的故事;它既是时代的见证,又是召唤人们回归平凡的地方,每一个走过常家街的人回首都是过往,朝前看,就是生活的希望。
   我出生在与南关村犬牙交错的西大街村,小时候西大街小屁孩与南关小屁孩开仗,有时还会越界闯入常家街,但只敢在街口挑衅叫阵,不敢深入。要知道常家街是南关村领地,神圣不可侵犯,一旦看见有大人出来便撒腿就跑,南关小屁孩也会趁势反攻。再大些上高中,儿时的“敌人”成了同窗好友,常家街也成了上学的必经之路。来来去去二年半,常家街磨穿了几双鞋底,摔倒过几次不曾记得,倒是弯弯扭扭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后来随父搬迁到秋树沟居住,更是和常家街接下不解之缘,常常自喻为南关常家街人。
   我喜欢和那幢蹲在常家街东头的二层木楼进行心灵对话,与现代化的豪宅别墅相比,它少了一些轻奢,却多了一份沉稳与庄重。细看,斑驳的裂纹是岁月笔触的沧桑,暗红色的窗棂中尽是古往今来的故事。历史的浮尘在今天的生活韵律中飘荡,祖先的吐纳和家族的脉搏可清晰感受到,触摸到。我问:先辈,您好!每次走过您的身边,走过常家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时候盼着长大,老了又常常回忆起那天真的童年,您和我的感受一样吗?木楼如一个满面皱褶的百岁老头,笑眯眯地看着我不做声。无声似有声,他不离不弃守护着一个家族的兴衰,静静地俯视着世态变化。而我们,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坚守自己的初衷,不管何时何地,永远不会改变。
  

共 25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高楼旁常家街的优美散文。作者的家乡南关村的主干路叫“常家街”,东接旧城老街,西至南寺坪,拢共300余米,但不长的街道却见证了久远的历史变迁、沉淀了许多的传统文化瑰宝和承载了人间许多的悲欢离合。老街道两边的深宅大院,鳞次栉比的商家店铺,沉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贸易往来的发达兴盛交融交汇,再现了了常家街以前的繁荣景象。新时代的常家街换了模样,老街西头快速发展,涌现公园、出康养中心,便民市场,幼儿园,物流园和居民小区,成为县城内最密集、最繁华的居民区。如今旧城老街被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唯常家街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也留下了作者的念想与精神寄托。作者在家乡长大,自然对常家街的了解如数家珍。怀古思今,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坚守自己的初衷。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细腻,深情款款,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谢谢老茶老师赐稿云水,倾情推荐阅读欣赏,期待老师精彩连连。【编辑: 陶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4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24-10-12 21:32:34
  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细腻,深情款款,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谢谢老茶老师赐稿云水,祝老师创作丰收!陶桃敬茶!
2 楼        文友:陶桃        2024-10-12 21:34:45
  常家街,满是念想与精神寄托。祝老茶老师文丰秋安!分享更多佳作!
3 楼        文友:乡笛        2024-10-13 20:15:09
  文章语言朴实,感情丰富,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向老师问好致敬。祝老师深秋安好,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0-16 20:49:21
  常家街,虽然历经沧桑,但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对它怀有难以割舍的深情。作者回忆了从前常家街的繁荣和变化,深宅大院、商铺林立、贸易繁盛,但时代在发展,新城区高楼大厦,呈现出现代化繁荣景象,但守正创新要同步进行,不能偏废。文章深情满怀,笔触老道,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作者对常家街深厚的情感。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老茶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秋安笔丰,开心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0-16 20:51:47
  恭喜老茶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神韵和感染力的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