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月满中秋(散文)
熬过了炎热的夏天,秋天的脚步慢慢靠近,她带来了凉爽的风,带来了丰收的果实,也带来了天空那轮最亮的月亮。天空一天比一天高,月亮一天比一天亮,代表团圆和思念的中秋节到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打工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心理建设已经达到了极限。一天一天的数着手指头过,在归心似箭的煎熬中,我变得焦躁不安。每天盼了天黑盼天明,日常三餐变的索然无味。终于假期到了,一夜都没有怎么睡觉,清早提起早已收拾好的行李箱向车站急步走去。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就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敞亮,虽然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我的心里却早已一片灿烂。车站里人来人往,每个人行色匆匆。有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生,背着双肩包带着耳机一脸的惬意。有穿着入时的青年男女,带着简单的行李,左手拿着一杯奶茶,右手拿着一部手机,大有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淡定。她们平静从容应对着来来往往,分分聚聚的双城生活。更有很多穿着朴素拖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中年人,他们疲倦歪在座椅上打盹,可能是刚下了夜班,也许是平常繁重的劳动没有空闲放松休息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谁不是被生活所迫而忙碌奔波,谁不是拉家带口头顶上压着一大堆任务呢。我们被时代的脚步裹挟着不敢懈怠,人到中年又加入南征北战的打工大潮中。多少次背起行囊背井离乡,又有多少次为了一家团聚,行李箱里装满无尽的牵挂和期盼,日夜兼程的奔向家的方向。也许我们以后真的和候鸟一样,必须接受这种迁徙的生活方式了。那种儿时一家子一辈子长相厮守的生活,只能留在深深的回忆当中。
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自给自足还是没问题的。在农村人们特别讲究年节,过了传统的大年,我们就盼着中秋节了。在农村中秋节不仅象征着团圆,更多的寓意着丰收。儿时的中秋节是忙碌的,地里的棉花白了,树上的小枣红了,田野里玉米、高粱都饱满起来,秋天的果实香了。无论多忙节日还是要过,蒸冬瓜猪肉馅的大包子是我们老家的首选。大冬瓜泛着白白的霜,憨憨的惹人喜爱。不用去集上买,自家地里多的是,选一个品相好的过节吃。一个夏天我们也吃不到什么肉,父亲说夏天的肉容易坏味儿不好,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冰箱。其实不吃肉和有没有冰箱没多大原因,没钱才是真的。所以我们就盼着八月十五才能吃到肉呢。中秋这天母亲不再下地干活,过节了好好在家给一家人做顿好饭,晚上还要准备上供的东西。清晨,母亲早早起来发面,切冬瓜馅,猪肉是提前集上买的,提前调好入味增香。我们下地回来包子刚好出锅,那个香啊!那是儿时记忆里吃过最香的包子。晚上月亮升起来了,笼罩在月光里的村庄静谧安然。父亲和母亲开始一起收拾供品,有月饼、包子、葡萄、石榴、烧鸡、炸好的鲤鱼,白酒等摆置在屋门外东侧,这个位置叫天地台,这个仪式叫圆月。月饼和包子代表团圆,葡萄和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烧鸡寓意大吉大利,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父亲母亲虔诚的跪在地上,焚烧着纸钱嘴里念念有词。父亲轻声念叨着,老天爷啊,过八月十五了,保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大事小事顺顺当当。然后一家人都出去跪下,父亲恭恭敬敬斟满一杯酒,举过头顶再倒在地上,磕头起身,圆月仪式才算圆满完成。我早就馋的哈喇子都流出来了,眼巴巴的等着哥哥们把供桌抬进屋里,我赶紧去吃个鸡腿解解馋。一家人围着桌子开开心心地品尝着美食,享受着团圆和丰收的喜悦。
儿时的大年和中秋对于我来说,无非就是一顿解馋的好饭。小时候我们一个家族都生活在一个村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家都在前后院,姥姥家姑姑家都在邻村。我们每天都能看见自己的亲人,想哪个亲戚了骑个自行车半个小时就可以见到。那个年代的思念是甜蜜的,无论什么感情都是触手可及的。虽然日子过的清贫,但是我们不用受离别之苦。我们的上一辈人甚至一辈子都是长相厮守,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生中没有生离只有死别。那时候日子很简单,福也很简单。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第一本,书名是《吕小刚和他的妹妹》,却怎么也理解不了,去奶奶家为什么要坐车,更弄不懂夜里怎么会有通往远方的列车。后来长大了思想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前进,我从农村走向城市,脚下的路越来越长,距离越来越远。感受生活富足和优越的同时,也尝尽了离别的苦楚和远行的煎熬。人到中年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家人团聚成了生活中最渴求的奢侈。
一路的思续随着车轮的转动,终于到达目的地,拥挤的人流把我拉回了现实。多少人脚步匆匆,奔波在路上的又何止我一个呢。我本无能既然改变不了现实,只好随波逐流。三个月的时间大人当然没有变化,小孙子从满地爬行,现在已经蹒跚学步了。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熠熠生辉,一张小嘴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都说隔辈亲,看见了孩子再累也值得。看见孩子的笑脸一路的劳累烟消云散。因为转天是孙子一周岁生日,当天夜里十二点儿子也赶了回来。
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天,给孙子过周岁,抓周,拍照,饭店聚餐,拍全家福。我每天给家人做着喜欢吃的饭菜,在忙碌中享受天伦之乐。珍惜这幸福的团聚时光,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儿子的假期结束了。孙子八月初一生日,儿子八月初八生日,成年人哪有太多的自由可以选择,儿子还是在他生日前一天返回单位。我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奔波劳碌,他又何尝不是为了妻儿老小奔波呢。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我再也找不到儿时一样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感觉了,如今我和母亲当年一样为一家老小倾尽所爱。中午我还是按老规矩,蒸一锅冬瓜猪肉大包子,水果,熟食,尽量安排,做一桌子丰盛的家宴还是必须有的。只是少了圆月仪式,虽然少了传统的烧纸上供祈求美好,但是心里向往幸福平安的心情还是一样的。
亲家的生日是八月十五,晚上她在饭店里订了一个单间,请我们去参加。同去的有她大闺女一家四口,还有大闺女的公公婆婆,还有她娘家的三个侄子。酒席桌上都是实在亲戚,自然十分热闹高兴。所有的亲人都在,唯独少了我儿子,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都是为了生活,他生日也没在家过,又错过了中秋团圆夜,没办法呀!酒席散去我们走在滏阳河大桥上,为了让人们更好的赏月,马路上的灯灭了几盏,一轮朦胧的月亮挂在滏阳河上空,河水平静舒缓地向远方延伸,儿行千里母担忧,涛涛河水奔流不息,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牵挂和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是否也对着一轮明月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呢。
一个月的假期结束了,纵使有万般不舍,我依然还是默默收拾行囊,如果离别是不可回避的行程,我会选择在夜色苍茫中远行。黑夜里可以掩盖我呼之欲出的泪水,更可以伪装我脆弱的心情。我不想我熟悉的一切在阳光里一点点消失。更不喜欢在渐行渐远里把思念一寸一寸地拉开,所以我宁愿在黑夜里无声无息的远离。秋日的阳光也吹不干我潮湿的心情,当深夜来临广袤无垠的世界是安静的,就让这告别无声,就让这离别无风。期盼在每一次月升月落的日子里,想念在中秋月圆之夜,一位母亲对家的思念和牵挂又何止一个中秋之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