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端着饭碗碰头(散文)

精品 【东篱】端着饭碗碰头(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3发表时间:2024-10-16 06:57:18

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到吃饭时间,常有大人或小孩各自端着饭碗到老屋外墙边、禾场里,交头接耳吃饭的场景。这种场面既温馨又浪漫,有高兴的味道,有幸福的味道,更有其乐融融的味道。现在想起,还是满满的蜜意萦绕。
  
   一
   乡村的傍晚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人们在收工回家的路上就谈论着你家晚饭是什么菜,我家晚饭又是什么菜。特别是掌勺的女人,遇到什么不懂的,会盘根究底地问清楚。回到家中,立马实践。
   我们家族大,住户紧挨,锅中翻炒声可以穿越传到左右隔壁家。哪家浓浓的酸腌菜的香味,哪家在炒腊肉,哪家煎有鸡蛋,哪家焖了红薯等等,更是飘过几个田埂,一嗅便知,这些秘密是想藏也藏不住。孩子们吃饭时总喜欢端着饭碗到外面,一是显摆自己家中有某个好菜;二是想看看他家菜蔬是否不同,不同的菜肯定有不同的口味——“自家的床好睡,别家的饭好吃”,这个时候也可以得到体现。三是想听到外面的见闻,汇聚各种信息。
   我们在一起相互换着菜吃,你往我碗里夹,我往他碗里夹。本来每个家中的菜品都少,可大家凑一起,菜的品种就多了,吃饭更有味。那个年代,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碗里夹那碗里,那碗里又夹那碗里,是否卫生,是否健康。单纯的要求,单纯的快乐,如此简单。只有大人们说在外面吃饭容易吃进去风,会闹肚子疼。可肚子没疼之先,我们谁也听不进去,端碗出门依旧,含着饭菜嘻嘻哈哈依旧。其实大人们也常端着饭碗在外面说话,大胆的孩子还以此反驳。有人调侃:爱跑的人,一顿饭跑了几个生产队。
   我最喜欢奶奶家的藠果腌菜,因为奶奶的腌菜剁得很细,本来她家里的伙食平时比我家好,油多一些。不过我们是分家了的,奶奶家里的菜,我不会像自家一样那么随便吃,奶奶不叫我,我是不会主动进去夹的,怕她的那双眼睛。叔叔家里的弟弟就不同,哪怕他们也分了家,但奶奶对叔叔家的弟弟要好很多。他可以随便进出夹菜也不会被奶奶说教,就像自家一样。我想吃,便要叔叔家的弟弟夹来,我用自家他喜欢吃的酸萝卜交换。其实,奶奶知道我们的小把戏,看破不说破。二伯家如果弄了肉吃,林妹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藏两块肉在碗底,出门便给我递眼色,我心领神会与她到一旁。她赶紧悄悄夹给我,我赶快吃掉。这个是以我给她写作业作为交换条件——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写作业,林妹十分为难,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好几次,她因为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出错太多而留校补课。那时候,留校补课,无论在孩子心中还是家长心中,觉得是很丢人的事。
   现在想想,幸好我没有做官的八字,否则我有可能会受贿,不能当个好官,据说好多贪官都是从贪吃开始的。嘿嘿,开个玩笑。
  
   二
   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微信,得到的消息都是口口相传。或是传了好消息,或是传了是非,都有可能,这些在孩子心中都是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关心哪里有电影。特别是得到了明天远处某村放电影的准确消息,饭菜不再香,我们都成了斯文人。有时候扒拉一口饭到嘴里,不着急咀嚼,生怕因为咀嚼声而误听了相关的重要信息。即使吃完饭了,也会端着空碗不离开,继续听下文。大家会利用吃饭的档口商量好,什么时候出发,哪里的路好走,哪里的路不好走,走哪条路。带谁去,哪几个走不动不准跟着。诸多事情都规划得很好。
   商量这些事,大伯家的大哥和我的哥哥有绝对发言权,他们大些。小的弟弟妹妹为了明天能跟着一同看电影,会将自己家里好点的菜,全部奉献出来,巴结大哥和我的哥哥。他们明目张胆地“送礼”,两位哥哥也是毫无顾忌地“受贿”。这些,家中大人是知道的,觉得是孩子们的游戏,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就不好了,随他们去。再说出远门看电影,有大孩子带着也放心些。有时候大人还亲自送“礼”到大哥家里,比如炒的焦黄豆、熟花生、焖的红薯等,特意交待大哥要带好自家的孩子。当然,大哥是吃人的嘴短,满口应承。
   现在的人在酒席上谈生意,一谈一个准,是不是受到儿时吃饭碰头说话商量的启示?我想,很有可能,起码是另一种延续吧。
  
   三
   端着饭碗化解矛盾,比什么方法都灵。
   一次,隔壁王婶家的牛,扯掉了绳子,跑到伯母家的红薯地里,风卷残云般偷吃了一大片红薯藤。可把伯母心疼坏了。她骂了不听话的牛,又骂了牛也系不牢的主人。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红薯是许多家庭的救命粮食。每年有几个月的粮食青黄不接期,得用红薯来填充。牛吃了红薯藤,红薯就停止生长。再长,它得先长藤,要减产很多。再者,牛在红薯地里肆意践踏,把地嚯嚯得一片狼藉。松软的土地被牛踏紧,地下的红薯想长也难钻动。伯母是越看越生气;越生气,越是口无遮拦;越是口无遮拦,理亏的王婶也开始翻旧帐——去年你家的羊还吃了我家的几十株黄豆,我都没骂过你,也没找你赔,你这样得理不饶人,你以为我怕你呀!如此,新账旧账全翻出来,两人一直吵到口干舌燥,吵到不得不各自回家做晚饭、煮猪食才偃旗息鼓。
   冷静下来,两人都觉得是畜生惹是祸,人却生气伤身。都是邻居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本来就是一大家子,骂来骂去好像是骂了自己,过了头。再说,谁也说不起大话,难保不懂事的畜生以后不搞破坏。时间是良药。两人的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也消了,只是谁也不愿先拉不下脸,找对方先说话。
   秋末冬初,又是吃晚饭的时间。从来不端碗到外面吃饭的伯母,见还有夕阳照在禾场,就搬了把板凳坐在外面吃饭,享受着正在下山的夕阳送来的温暖。王婶家里的鱼炖腌菜的香味早当了“叛徒”,飘出去老远。王婶叫她的女儿芬兰用专碗舀了鱼和汤给伯母,伯母是受宠若惊,赶紧就台阶而下,笑笑嘻嘻的,且还将自己煎的辣椒鸡蛋给了芬兰一些。接着,王婶也端碗出来,伯母忙给她搬来凳子。
   从此,二人、两家又恢复到以前的和谐。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哪怕是农村,也是别墅小园的多。端着饭碗集合、彼此互换菜的场景已渐行渐远。但这些回忆,如同夜空中的星星,仍然闪烁着光芒,成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怀念。
   曾经端着饭碗谈天说地的情景,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质朴的温暖和真情。时代无论怎么变,淳朴的民风、浓浓的乡情不会变。
   从淳朴的日子走来,百姓的性情也传下来了,见面看不见端着碗,但一定要问“吃了吗”,简单的三个字,不文绉绉,但却是文明的表达。过去是端着饭碗碰碰头,现在是咏笑容交流。形式变了,骨子里的亲切却始终没有变。
  

共 25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现代的生活中,乡村已多是小院别墅,很少再见到那端着饭碗集合、彼此互换菜的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怀念那时的温馨浪漫,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傍晚,家家香飘四溢之时,也是乡村最热闹的时刻。小孩子们怀着小心思,带着小小的虚荣心、觊觎别人家美食的贪吃心、渴望在交流中获取信息的好奇心,端着饭碗走出家门,享受一起碰头用餐的快乐。这俨然成了一种社交方式,当有最好的消息来临时,它还能成为了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为乡村的生活平添了风趣动人的色彩。王婶与伯母因牛偷吃了红薯藤而发生了口舌之争,但气头过后又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在外面端着饭碗吃饭,给了二人重归于好的机会,相视一笑,还是好相亲好邻居。那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乡情,如现代生活中的一股清流,带着一种纯净的力量,送来一份宁静与舒适。作者文笔朴素自然,细腻动人,美文佳作,欢迎围观品读!当你为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感到烦躁不安时,就读读红花草老师的这篇文章吧,小孩子们那份简单纯真的快乐,乡邻之间淳朴温暖的真情会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最好的治愈。【东篱编辑 石叶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7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0-16 07:31:03
  老师的笔触细腻,字里行间萦绕着温暖的烟火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了独属于乡村的浪漫与温馨。文章质朴无华,如春日暖阳,让人舒适治愈。美文佳作,力荐!问候红花草老师,秋安笔健!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18:30
  谢谢石叶六老师的精彩编辑,老师的的编辑真美,让拙文增色很多,感恩遇见,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16 07:52:34
  这篇文章写得好,乡野气息浓郁,我几乎读闻到了菜香,听到了村民爽朗的笑声。好文源于题材捕捉的好,这个端饭碗碰头的现象在南方非常常见,被老师发现并记录,难能可贵。民心的善良,民风的淳朴,溢于字里行间。大赞!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秋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20:23
  老师说的对,南方人可能真的很喜欢端着饭碗到处跑,有时候还你家跑我家。这种温馨感觉很爽的。谢谢老师的鼓励支持,祝老师工作愉快!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16 09:01:02
  场景描写生动,语言幽默风趣,读着如临其境,趣味横生,相互夹菜的人仿佛我就在其中。前两天,我给对面送去一碗酒糟,人家立马盛一碗排骨汤“回礼”,那一下子,我找到了故乡的感觉。我隔壁那小孩,现在跟着我不放,我出门,他必跟脚。带个小孩子,虽有点麻烦,但我同样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哈哈!文章写得好,朴素中带着灵气,读来回味。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编创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23:37
  谢谢湘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礼尚往来的乡风一直还传承着,一直还是那么淳朴。老师是很真诚的人,所以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和你打交道。祝老师天天开心!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0-16 09:54:31
  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烟火气,乡愁浓郁,朴实无华,温馨的画面,令人感动,纯朴的民风,让人陶醉。浓浓的饭菜香,令人回味。好文章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秋安!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25:45
  吴老师好,过去乡里的人总是那么淳朴善良,有过节也不会总计较,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谢谢老师的鼓励支持,祝老师工作愉快!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0-16 10:37:07
  端着饭碗唠嗑,饭都吃得香,常常说说笑笑中一碗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吃完了,这是属于农村特有的镜头,老师写的好,淳朴自然 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好花草老师,秋日吉祥!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27:33
  端着饭碗唠嗑,觉得吃饭更香,这点还真的是那么回事,老师也是最懂乡间风俗的人。感谢老师的支持,祝老师工作愉快!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6 11:24:06
  坐在门口端碗吃饭,可能各地都如此,是不是从吃百家饭的习俗来的,不好说,但是一道曾经的美好风景。留住乡情的淳朴,给生活注入亲切,这是传统。端着饭碗在外面碰碰头,这是曾经的文明,如今安稳坐在桌前吃饭,也是文明。文明的形态不一样就是。红花草老师的散文还原了曾经的镜头,感悟了这种生活的意义,写得很接地气。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28:57
  坐在门口吃饭,真的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农村里很常见。谢谢老师的润笔,辛苦了!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10-16 11:26:54
  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由农村的一种特有的吃饭方式,近而铺开的那些生活场景,熟悉并触动心扉,引发早年如潮的回忆……一篇非常接地气的文章!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感人,点赞佳作!祝如意,秋棋。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31:40
  郑老师好,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常常确实是端着饭碗体现出来的,农村的住户不比城里,宽敞且风景随时都有。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8 楼        文友:佳华        2024-10-16 11:51:10
  满满的年代感和画面感。那个时候的生活就是这样,邻里之间,孩子们之间,在老师的笔下一一呈现。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33:27
  佳华老师好,这个还真的是有年代感,充满了回忆,现在也没谁端着碗到处跑了,有时候还是很怀念远去的时光。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工作愉快!
9 楼        文友:枫桦        2024-10-16 14:35:29
  乡间的民俗可爱可亲,读老师的文章,不觉想到了很多。乡里乡亲的相处很容易,一碗饭香喷喷的,便可以在中间交流感情,民俗民风非常的淳朴。非常喜欢老师的文章,质朴得让人心暖!拜读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15:35:03
  枫桦老师好,端着饭碗到处跑,老师估计也是很有感触的。谢谢老师长期的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工作愉快!
10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10-16 15:55:31
  啊哈哈哈!好,还是当年吃大火食堂好,天天一起吃饭,大家一起吃饭就没有矛盾,关系就好。如今分家吃饭,没得感情的人多起来了。这样的文就是富有人性的好文,作者越写越出彩!祝贺!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6 20:40:56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