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重读《寒窑赋》(散文)
前几日,一位同事在不经意间将《寒窑赋》的链接分享于我,这篇文章,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早在学生时代,我学习古文时,有人推荐我读过。然而,再次品读,心中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感悟。《寒窑赋》,是北宋宰相吕蒙正之佳作,其文字简练,而意蕴深远,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岁月的长河边,缓缓诉说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我读过的古文里,《寒窑赋》是一篇难得的劝世醒世奇文,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要超过许多长篇大论的雄文。文中用很多历史典故来说明深刻的哲理,给人们提出警醒,今天读来,仍然朗朗上口。后人都说它是一篇辩证思维的古代美篇,将此文称之为千古奇文。正因为如此,我把此文先后阅读过几遍。
文章开篇即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引,一语道破人生的无常与多变。紧接着,吕蒙正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典故,构建了一个关于命运、机遇与努力的宏大叙事。他告诉我们,无论是“蜈蚣百足,行不及蛇”,还是“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都在提醒我们,个人的成就与否,往往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更在于时势与运气的相辅相成。
文中,吕蒙正列举了孔子厄于陈邦、太公垂钓渭水、张良布衣发迹、萧何称吏显贵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因为“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这一切,都是“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必然规律。众多史料,让人阅后受益匪浅。
《寒窑赋》不仅仅是一篇关于命运与机遇的论述,更是一篇关于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的佳作。它告诫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跌宕时,应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安贫守道于低谷之中,又要居安思危于辉煌之时。因为“人生在世,富贵不可用尽,贫贱不可自欺”,作者告诫人们,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把握未来,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同时,《寒窑赋》也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品性与习惯,对于命运的影响不容忽视。厚道、善良、守信、谦虚、正直、坚持等优良品质,往往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运与机会;反之,则可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因此,我们应时刻反省自己,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感于作者表达的辩证思维的人生智慧,古往今来,世上总会有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落的人,才能体会到最深刻的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家,无疑是幸福的,然而具体到每个人,人生的机遇和经历又各有不同。或在官运仕途上沉浮,或在商场风云中搏杀,或为小家衣食而打拼。其中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而困顿失意,黯然神伤,似乎是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人生况味。
我们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会更加清楚,原本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赞扬和毁誉,那就不必去管这些,顺其自然就好,而世上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志向和兴趣,处世和做人,修身和修心,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要顺其自然为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会遭遇失败的苦涩。但无论如何,《寒窑赋》都告诉我们,要坦然面对人生的坦途与坎坷,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沉溺于古人的思想之中,从而忽视时代的变迁,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与挑战,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
我们应汲取《寒窑赋》中的智慧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重读《寒窑赋》,如同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方向;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学会了坚韧与从容。
当然,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这篇《寒窑赋》,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怀,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更不能陷入“宿命论”的误区,我并不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更不赞成消极地对待人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唯有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