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再往即墨古城(散文)

精品 【东篱】再往即墨古城(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1发表时间:2024-10-17 06:21:58
摘要:每一次去即墨古城,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再往,我对即墨古城有了打开历史的读感。


   一个景点,让我一往再往,可能只有青州古城和即墨古城了。这可能就是我的“古城情结”了。
   第一次逛即墨古城,就像捧着一本古籍,抚摸了封面,翻了翻序言目录,因为即墨古城完全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有着让我再往求解的兴致和欲望。
   有人总结即墨城的历史说,古即墨以水名城,今即墨以城名水。这话,我觉得是读透了即墨的沧桑。我扑向那条墨水河而去,是把这条河视为解释即墨城的注脚。
   岸边有老者垂钓。我问老者“这是密水河?”
   一个“墨”字让我读成“密”,立即拉近了我们的关系,老者递一个马扎我坐下。“密”字就是一个口头的名片,当年我在烟台求学时,就有同学来自即墨,知道他们读即墨是“即密”,或“即魅”,我虽不知为何,但我这种乡音,让我感受到了老者给我的礼遇。
   老者告诉我,他垂钓不在鱼,就是想在这静坐几个时辰。原来这里就是即墨“淮涉八景”之一的“高堤垂钓”旧址。淮涉,是墨水河的一段河段,是靠近即墨城的山水风景精品河段。还有七景是:水阁临风,古寺塔影,锁龙泉石,长虹卧波,平沙清流,岸柳含烟,淮涉春浣。这条墨水河的风景,已经按照古籍描述,做了复原。多么奢侈!一个即墨城在这么多风景的烘托下,不能说众星捧月,也是不输奢华。因为“墨”字,我必须用“黛痕”这个词形容,一缕黛痕,为即墨涂描着眉黛,画龙点睛之笔是即墨古城,而墨水河就是一叶黛眉,即墨给我的感觉总是要出场的气派,绮美而瑰丽。想想古城的历史,觉得用“袍笏登场”形容很贴切,中国最古老的县衙就诞生于此。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诗意,除了自身有着诗的气质和修养,风景的诗意,不能涵养出一个人真正的诗的特质,否则诗意不能凭空而生。我羡慕即墨人拥有的这些诗情画意的景点。
   据《太平寰宇记》说,这条墨水河“石色入墨,又有墨水出焉”,故得“即墨”之城名。城临墨水,是即墨的解释。从记载看,公元前485年,田乞到朱毛城(今即墨)犒军,朱毛大夫邀田乞郊游墨水河。朱毛大夫有感而曰:“我当以墨水为师,每天三省我身。”于是,田乞建议改“朱毛”为“即墨”,所以才有古即墨“以水名城”之说。2500年后今天的即墨,成为胶东一带名城,而人们反而不知还有一条流淌了这么长时间的墨水河,故说“以城名水”。在中国,城与水,相绕相拥,是最好的风水,傍水而居,城因水而媚,水为城吐故纳新。这种关系审美,唯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得那么鲜明。
   面临墨水河,我又有一解,尽管于古无据,但我觉得是成立的。创于隋开皇七年(587),终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科举制度,自始至终在即墨都是传奇,仅明清两代,即墨就出了71名进士,这在科举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墨水河的“墨”字,是否可以理解为翰墨之意?或许,这种意象给了即墨的读书人以发奋读书的精神启迪。迤逦而远的墨水河岸,不知有多少进士曾经抱书步岸,苦读以求功名。昨日墨水岸上行,翌日天子堂上过。这是即墨学子的人生理想。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就曾歌咏即墨墨水河“任君洒墨即成诗”,(《和答任仲微赠别》)我想这“墨”应该就指墨水河。
  
   二
   我是个“奇古”之人,不能不再往古城即墨。在古籍中,山东境内提及的城名,一是“夜邑”(今莱州),二是即墨。且即墨之名在古籍出现次数颇多,在《战国策》《国语》《史记》中,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尽管古迹已经存在不多,且2013年重修即墨古城,要寻得原样的东西实在太难。不过,我还是找到一处。在即墨县署里,有一亭曰箴石亭,位于县署大堂之前,坐堂知县举首可见,石碑镌刻“公生明,廉生威”六个字,并配十六字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即墨古城,吸引天下名宿,所以,文化气息,往往是择地而生,沉积丰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马太效应”吧。
   即墨城名,也有一段很短时间的变迁。王莽改制,曾改即墨为“即善”,成为一段可笑的历史。“善”从何来?地域文化,自古寄托于山水,山为仁,水为智,抽象的符号,从来不为中华文化接受。据说,王莽意在表明自己推崇儒学,故要求改名官吏在古县名字上加上“善,美,德,义”以及“安,顺,治,平”等字样,就像南昌曾被改为“宜善”。形式的高雅,反而损害了一地一城的历史传承和底蕴。就像我所知我所在的城市,有“不夜”古邑,属东夷名郡,曾被王莽政权改为“夙夜”。王莽的错在于食古不化,一度让地名出现混乱之象。因此,后世的人,讥讽这段更名历史为“徒有其名”。历史本来就不是游戏,不要试图跟历史开玩笑,历史向来尊重一脉相承。王莽的政权叫“新政”,他试图更名表白自己的朝代属于“新朝”,结果存于历史一瞬,而顿失光彩。春秋战国时,即墨是齐国名邑,蜚声天下,秦代置县,隋朝于公元596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千年冠名唯一,即墨在历史时空,堪称“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我们常有穿越千年的游兴,但不是每一处城市都有这个功能,即墨,一名传千年,走进即墨,我们可以感受即墨先民创造的一脉相承的文明。这些文明,不是一个个符号的捡拾和连接,可以因朝代不同而感觉错乱,但有了一条明晰的历史线索,所有的符号都会变成人物或故事,被顺滑地串联起来。这就是古城的魅力。
   漫步即墨古城,纵横街巷的格局,整齐分明,东西门里大街横贯全城,举目与蓝天辉映的是温润的月白牌坊,典雅而精粹的牌坊名称,透着古雅之气。蓝空如碧似洗,通透无染。黛瓦砖墙,宁静致古。各种摊点,沿街布局,熙攘的人群,穿行其间。眼目流连于街侧,尽是古建,县衙,学宫,九贤祠,文庙,渐次入目,一转头,就是回望历史的感觉。城垣围裹,秋风变熏,和乐之气,走心舒意,墨园水榭,亭阁飞檐,碰触着眼光。在古城,所有的历史是活的,不是复活,只要坐在古城的人有所准备,准备好给与即墨历史有关的知识,任何一处古建,甚至一个摆件,都能够让人停下脚步,追溯来历,如果记住几句诗,或一个人物的句子,都可以脱口而出,与之隔空对话交流。不怕历史无声,只怕腹无诗书,使自己感到惶恐。我在古城穿行,就自叹才疏学浅,只能频频拍照,等回家拿出来就像鉴定文物那样,寻找每一幅画面的历史渊源,找到文化的源头。历史是无法穷尽研究的,但喜欢历史的感情,正是因为无法穷尽而让我们有了史海钩沉的美妙。我曾是一个不大喜欢研读历史书本的人,但再游即墨古城,我否定了对自己的判断。原来,历史需要真实的场景,博物馆,古城,都是鲜活的历史,哪怕看到一个缩影,也能让人有打开历史全篇的兴致。即墨古城,是一部立体的泛着历史之光的黄卷,我喜欢弹去覆盖于封面的尘埃,轻轻地翻着每一个页码和章节。只不过,无需青灯,即墨卷本处在崭新的时光里。
  
   三
   我在烟台求学时,就听到即墨同学志水说过“即墨大夫”这个词条,他还强调说,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历史名词。那时我用“始皇东巡”这个词条来回答他。其实,我再往即墨古城,观看了古城的“九贤祠”后,我就直奔“即墨大夫”雕塑而去。“即墨大夫”雕塑立于马山山坡,距城不远,也应该属于古城的外围。
   被史称“即墨大夫”有三人,雕塑一尊,到底是哪位大夫,无人知晓,但他是凛然的大夫形象。这个人物,生卒年失传,样子未可知,姓甚名谁,也无法考证,但他是即墨为官之人的典范,其名气大于所有具名者。史不留名,留下一个四字的评价足够了,可以说,他是即墨自隋文帝开皇年间始,即墨县署上千县令的楷模。第二位大夫是战国齐威王属下的一位即墨廉官,还有一位根据史学家刘向《说苑·臣术》记载叫“田种首”的,也是俭廉之官。或许那尊雕塑就是田种首这个人物,但史籍并无图画可参考辨识。
   不能不说雕塑家太强大了,这种臆造,并不让我们排斥,反而把被人们赞誉的“即墨大夫”的精神形象,活灵活现地竖立起来,刚正不阿,廉洁担当,勤政为民,可贵的为官品格,要比一个人物的容貌重要多了。冠以“即墨”两个字,就不仅仅是地域标识了,是为一座城矗立起不朽的风骨。有谁还会挑剔,眉眼不似,身材走型……就像四川雅安雕塑了炼五彩石补天的女娲,其魅影丽彩,足以让我们感到真实。
   应该说,“即墨大夫”是一个群像,代表了大夫阶层中最有威望的几个人,也许是多人。他们都给即墨这个名邑留下了最好的为官名望。他们是即墨为官者廉洁勤政的代表,是即墨城的历史骄傲。历史的尘埃,总是要掩盖住很多人物的光辉,甚至抹杀了他们的故事,但作为一种精神,永远都是无法磨损其光辉的。真的是应了诗人臧克家的那句诗,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肉体可灭,名字可失传,容貌可模糊,但精神价值,总是被历史彪炳。
   我羡慕起即墨市民了。一个人能够从自己的城市历史中获得生活的自豪感,是多么荣幸的,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丰厚的历史铺垫。一个城市有着自己的历史名词,也决定了市民热爱的程度和份量。一个好的时代,也会不断创造自己城市的历史名词,如“深圳速度”,“淄博烧烤”等,也都将载入史册,留下城市的最美记忆。
   并非即墨古城这部历史卷帙破损了,而是没有遇到一个能够修复它的最好时代。如今的即墨古城于2013年建起,对即墨古城的历史,做了一次全面的复原,那些沉睡在历史时空的人物和古迹,相继得到挖掘和整理,这是对即墨历史亘古未有的一次尊重。
   我距即墨古城不算远,驱车两个多小时可抵达,读史的兴趣被点燃,我还会三往古城,一页一页地翻阅它的千古史记。
   怎么理解我这种情结?我想,读过《红楼梦》未数有几遍,总喜欢随手翻翻,还是爱不释手。即墨古城就像一部《红楼梦》,值得我再而三地前往,流连墨水河,徜徉古老城。
  
   2024年10月1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饱蘸浓墨,情感丰沛,运笔纵横捭阖,恣肆汪洋,对地处青岛市的即墨古城深度挖掘和描写,给我们呈现了一篇饕餮盛宴之美文,叹为观止。作者漫步即墨古城,一访再看,流连驻足,是因为即墨古城的古,即墨的“旧”,即墨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那些即墨古人的风采,仿若记忆中的深蓝,跃然鲜活在即墨古城的角落角落,追忆往昔,感念不已。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画面感迎面扑来,一个儒雅风度翩翩的先生,缓步走在即墨古城的街道,时而驻足观看,时而用手抚摸,眼神中是探索和回望,是在欣赏,也是在阅读,读这个古城的人文历史,古城的前世今生,古城的风云变幻,古城的沧海桑田。1400年的历史古城,经历了多少沧桑变换,墨水河畔,河因城而名,城因河而生。即墨,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名扬天下。作者与古城对话,墨园水榭,亭阁飞檐,碰触着作者的眼光,也碰触着作者的心弦,用细腻深沉的如椽之笔,赋予这座古城大气磅礴的情感积淀。就像作者文中所说,历史是无法穷尽研究的,但喜欢去打捞历史,抚摸历史,去感受古迹带来的厚重,每一个建筑,都是历史背后的影像,篆刻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令人遥望、遥想,并轻轻翻阅,沉浸其中,是种快乐、回顾和喜欢,更是尊重和敬仰。即墨古城是一本沉甸甸魅力十足的古书,作者不舍掩卷,以后会再探访,期待着作者的精彩篇章,和这座古城再次映入眼帘,熠熠生辉,泛着经久不息的光芒。文章厚重大气,诗词典故信手拈来,作者没有一步一景进行建筑描写,而是另辟蹊径,深度剖析古城的内涵意蕴,注入自己内心对即墨古城的澎湃情感,凸显了文章的质感;文中经典语句频现,灵动富有张力,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感悟通透,文采飞扬,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功力,令人赞叹。深度好文,问好作者,倾情荐阅。【东篱编辑:风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7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轩        2024-10-17 06:26:46
  怀才老师写作勤奋,而且篇篇质量上乘,令人赞叹。即墨古城,希望有朝一日,也去看看。
风轩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09:58:33
  我喜欢古城,尤其是把古今联系起来思考,古城给我的东西会很多。去了两次,觉得构成真的是一部书,一次两次是读不完的,只能是皮毛,所以有了一读再读的欲望。创作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和风轩老师一样,都喜欢。谢谢风轩老师的辛苦编辑,谢谢美评。期待风轩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17 07:45:29
  爱一座城,因为一个人,不全对,我说,爱一座城,要肯为它写文。从老师的几篇即墨系列而言,老师对即墨之爱切肤入髓,令人叹服。即墨从隋朝建城,到今天的欣欣向荣,古而弥新,倾注了多少代即墨人的心血,老师的文,深度的解读,带给我全新的感受。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0:03:18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的确,爱一座城,我们总能找到充足的理由。为一座城写几篇文章,一定是喜欢这座城,我喜欢即墨古城。算不上系列,但总觉得很多角度可以表现,意犹未尽,于是再来一篇。老话说,先有即墨,再有青岛。所以即墨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十分深厚的。就像我的老家说,先有虎础寺,再有北京城。曾经是人马迤逦,络绎不绝来虎础寺崇拜。这样的文化,总是让我想去追溯,除了赶上世事沧桑,还想挖掘其中的一些历史必然。期待韩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17 08:32:03
  这是一篇关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散文情感丰沛,作者深挖古城内涵。其文风大气,文采飞扬,信手拈来诗词典故。以独特视角呈现古城魅力,令人赞叹。荐阅!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0:06:36
  一旦投入一座城,特别是古城,每一处古迹,都会令人跌进历史中,想自拔,就有了探究的欲望,苦于不是历史学家,只能作为普通人,做一些皮毛的解读,尽量使自己对古城有一点了解。感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继续期待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17 08:59:29
  我起初羡慕威海,羡慕荣成。羡慕他有怀才老师。怀才老师为他们写了太多太多美丽的文章。后来又羡慕内蒙,因为怀才老师前往三五趟,为内蒙留下了惊人的系列作品。我现羡慕青州,羡慕即墨,因为有了怀才老师的妙笔,青州、即墨已生花!怀才老师什么时候来吉安,为吉安写几文,让吉安荣耀一回!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0:09:33
  我们写文章的人,总是喜欢走的地方多点,去的地方远点,那时素材,也是我们的情结,爱风景有着十分的好处,唯一的不好就是花钱啊。哈哈。吉安若是千里,我就自驾去看,看吉安的文友写的吉安美文,我也是蠢蠢欲动的,只是路途遥远,若有机会,一定好好看看吉安的山山水水,得到涵养,写出像吉安文友那样的美文。特别期待湘莉老师的美文,遥握,问候秋祺!
5 楼        文友:佳华        2024-10-17 10:35:52
  据我所知,山东境内的古城复建的有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即墨古城、东昌府、琅琊古城、郯国古城,还有一个费县建了多年的鄪国古城不知道建完没有。既然是古城,都有深厚的历史,怀才老师可以都去看看,一定会佳作迭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0:45:38
  怂恿吧?我也略知山东这些古城,我是跑了最近的路去青州去即墨。从此有了古城情结,真的是怪,我喜欢那些古城的典故,和古城有关系的人物。谢谢佳华老师的留墨。遥握,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0-17 10:48:20
  大柳树包的余香还未了,即墨城的千年古风又扑面而来。即墨大夫并不是指一人,是为官阶层的卓越代表,内涵的精神传承丰富着古城的底蕴,也是即墨人的骄傲!怀才老师的佳篇连连,我觉得这也是马太效应啊!期待怀才老师三去即墨城的佳作,遥握秋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0:54:34
  石叶老师也怂恿我了。肯定会三往即墨古城的,很多东西再看还是走马观花的感觉。大柳树炉包我喜欢,即墨大夫的雕塑我也喜欢,我还遇到即墨县衙演出县令升堂断案的剧目,非常沉浸,下次把这段写出来吧。谢谢石叶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7 14:39:52
  老师写了几篇有关即墨古城的文,足可表明,老师对即墨古城的情真不是一般的深,它的历史、文化、风俗等都让人羡慕,很想有一睹即墨之感。又是一篇精美的佳作,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4:57:41
  青年人追星,我追一座城——即墨。我所在的城市没有即墨这么古老,也引起我对即墨的兴趣。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留墨,遥握,期待你的美文,我追你的土地系列。谨祝秋祺!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6:34:09
  即墨,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我早就知道,因为我认识很多山东人。我们滦州,本地人读作兰(音)州或者兰县,我们这里的古城也是近些年复古修建的,只是没有那么多的名人,所以我和淡墨老师都是略略提过,都没有深入写。山东人文荟萃,很多典故历史深厚。滦州算是辽代才建设立县的,水路码头。我好好琢磨一下,仿写一篇。祝老师,万事顺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6:48:01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无论长短,故事都是精彩的。滦河,我经过承德的时候就特别关注,乐亭我也听说过。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一城一地都是文化的滋养。很期待天方老师写出滦州系列,表达我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谢谢天方老师的留墨。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0-17 18:53:45
  拜读怀才老师的文章,让人有如不忍释卷之感。对于我这样功底浅薄的人,读老师的文章,我眼脑都不够用。向老师学习!遥祝老师身康体健!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19:40:34
  塞翁老师客气了,怀才只是如实记行,且做了一点历史思考。塞翁老师的文章写得很丰厚,我们互相学习。谢谢老师的留墨。期待塞翁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10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0-18 22:18:41
  真是一篇大气磅礴的美文。如果没有博览群书的深厚的功底写不出如此的美文!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怀才抱器老师点赞!拜读此文我也非常想去即墨古城欣赏它独特的魅力和全貌!极度美文!遥祝怀才抱器老师安康!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9 07:36:10
  枫叶老师谬赞了,只是带着点历史线索,去追寻而已。即墨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我只是知道点皮毛。谢谢枫叶老师的美评鼓励,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丰!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