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衣柜(散文)

精品 【晓荷·奖】衣柜(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725.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82发表时间:2024-10-19 19:47:15


   一个传统式的大衣柜,就这样孤零零地伫立在小区车位旁,一直没挪位,也没有人动它,任凭风吹雨打。我和妻子初次看见它时,原以为它是哪个住户搬家,还没完全搬好,暂时放那儿的。然而一周后,它依然还伫立在那儿,我立刻明白了,这可能是某住户搬家时,不要了扔在那儿的。妻子很心疼,因为这只衣柜虽然是老式的一种,成色却不错,左右两开门的,中间镜子清晰度也很好,怎么就不要了呢?她不住地摇头叹息:这么好的衣柜就不要了?过去想买也买不到,真是败家子!我倒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为这种扔家具的现象,现在比比皆是,别说扔衣柜,即便扔沙发扔电器的现象,也多的是。妻子要让我搬回去用,放几件衣服也是好的。我当即反对,原因是家里根本不缺衣柜,如果拿回去,占地不说,也与家里的衣柜颜色不配。妻子见我不愿意,有些愠怒地说:你也是个败家子,我原来一只樟木箱,也是这样被你扔掉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妻子的话让我很窘,但也无话可说,因为她当年的那只樟木箱,确实是我给扔掉的。我记得妻子说过,那只樟木箱是1985年3月,也就是我们商议婚事之后,是她托同事好不容易买来的。那时候,樟木箱非常难买,社会上“僧多粥少”,紧俏程度不亚于买彩电。而樟木箱成了上海女孩结婚必备的嫁妆,其原因是樟木箱防蛀防霉,是放置衣服最好的一种衣柜,非常受女孩青睐。情况也确实如此,那只樟木箱陪伴妻子27年,其间从未发生过衣服生虫霉变的情况。怎么就扔了呢?主要原因还是2012年老房子拆迁,我们搬家去了新居,新房装潢一新,我以为,如果再将老旧的樟木箱带到新居,会破坏整个布局,再者,新衣柜足够使用,老旧樟木箱就成了多余。所以,为当年扔掉樟木箱一事,妻子一直对我耿耿于怀。
   其实,我的恋旧情结,一点也不比妻子少,至今还收藏着父母、以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老物件。但这些老物件数量都是有限的,也不占地方,这是一个沉重的樟木箱所无法相比的。我一直以为,一个人的恋旧情结不可少,但紧跟时代步伐也不可停,该收藏的要收藏,该丢弃的还得忍痛割爱,否则,家里用不着的东西,岂不是越集越多?
   二
   衣柜,可能是一个家庭最基本的用品,如果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式、欧式、古典式、现代式等,如果按材料分类,可以分为木材、板材、金属等等。衣柜的分区也是多样化的,有抽屉区、挂衣区、叠衣区,还有收纳区、陈列区等,讲究点的,还有展示区。在衣柜的选择上,老年人喜欢传统的或古典的居多,年轻人喜欢欧派或现代的居多。
   衣柜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物资丰富,生活条件优越,买什么样的衣柜都不在话下,假如经济拮据,别说你挑衣柜,而是衣柜在挑你。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一个杂木箱,年幼时我不明白,懂点事了,我问母亲:为啥别人家都有两开门的大衣柜,而我们家没有?母亲说:问你爸去,我跟他结婚时,他什么都没有,这只杂木箱还是我带来的,现在全家吃饭都成问题,哪有余钱买大衣柜?我想想母亲说的倒也是,那时候,我们一家7口人,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人工作收入,常常是到了月底钱不够用了,东挪西借,留下一大个窟窿。所以,一家人的衣服,全都放在这只杂木箱里。到了夏天换季时候,被褥棉袄等厚实的东西,收起来没地方放,母亲就用麻袋扎起来,一捆捆搁在房屋的横梁上。
   大概过了几年,我们兄弟姐妹5人逐渐长大,都不需要大人照顾了,于是母亲腾出手来,也出去找活做,增加了点收入,家里总算添了个两门开的大衣柜。不过,有意思的是,添了一个大衣柜后,也没有真正放过衣服,很多时候都是放被褥棉袄等厚重的东西。因为那时候,实在是没多少衣服可放,一家老小7口人,除了父亲有件像样点的中山装外,我们都没有值得放进衣柜的衣服。母亲更惨,生下我们兄弟姐妹5人后的十几年里,就没有给自己买过衣服,甚至一件内衣。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我无意中看见母亲每晚临睡前,总要先脱下身上的棉毛衫,放在枕边,然后换上父亲不能穿的短袖汗衫,第二天起床再换下。父亲的那件短袖汗衫可谓是千疮百孔,破得像个渔网,而母亲身上的那件棉毛衫虽然没破,但也完全褪了色。为这事,我曾经不解地问过母亲,她说:睡觉前换下棉毛衫,可以让它耐穿些,多穿些日子,穷人穷打算,能省就省点呗!
   就这样,母亲每天临睡前换内衣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后,才算结束。所以,那时候家里的大衣柜,常常是一种摆设。
   衣柜在五六十年代,只要你有钱,还是比较容易买到的,但在八十年代就难买了。主要是那时候,大量知青返城,加上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已到了结婚年龄,所以,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儿女成家,都需要用衣柜。但生产厂家,那时候还处于计划生产模式,供应量远远不足,所以就造成了买衣柜需要排队登记,需要开后门的奇特现象。我记得1983年5月,我三哥欲结婚办喜事,可家具竟然买不到,情急之下,只好花高价,从别人手里转买到一套家具。然而,这套家具却远在普陀区的真如镇,而我三哥家在杨浦区的平凉路上,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差约40公里。但为了结婚办事,只好咬咬牙,跟别人借了两辆三轮车,我和三哥各踏一辆,拼命踏着三轮车,从真如镇拉回了这套家具,到家时,整个人瘫软在地上。
   在那个年代,衣柜的供应量不足,还催生出自己打家具这个地下生意,会打家具的木匠,一时成了香悖悖。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服装厂,有一位孙姓木匠,模样长得不怎样,可在职工中人缘非常好,就因为他会打家具,来求他的人不少。他靠业余时间和混病假接私活,6年内,不仅狠狠地赚了一笔钱,而且娶上了同厂一位漂亮女孩。后来他索性辞职,在浙江桐乡老家,投资开了一家家具公司。
   三
   女人永远是衣柜的主角。这句话一点不假,因为女人除了衣服肯定要比男人多些外,主要还有,女人比男人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男主外,女主内,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缝缝补补、洗洗晒晒,长期以来都是女人做的事情。这方面,我曾经在石库门生活了多年,耳濡目染,深有感受。
   由于石库门建筑,上下住着很多人家,空间狭小,彼此之间只隔着一层板,隔音效果很差,差到隔壁有人咳嗽或放个屁,都听得一清二楚。因此,我时常听见有女人在喊:“阿毛,侬换下来的羊毛衫,我汰都没汰过,侬就放进衣柜里了,侬有毛病啊?”“老公,大衣柜上的拉手坏掉了,侬有空修一修好伐?”……
   每年的霉雨季节,是女人最操心的时候,时刻惦记着衣柜里的衣服,叮嘱家人少开衣柜,会买上很多各式各样的防霉剂,放进衣柜里。霉雨季节过后,更是女人最忙碌的时候,洗上一大堆前期家人换下来的羊毛衫、羽绒衫等厚重的衣服,放在阳光下晾晒。并且,家家户户都会将樟木箱搬出来,有的放在门口,有的放在二楼的晒台上,敞开盖子,让里面的衣物尽量暴露在太阳下。有不少人家的夫妻,甚至不厌其烦,将两开门的大衣柜,搬到弄堂外的通道上晾晒,去潮湿杀蟑螂,通道两边简直成了衣柜展览场所。
   那年代,晾晒的衣柜里,不全是陈旧落伍的衣服,也有时尚的东西。曾经有一次,我在弄堂的晾晒现场,看见几位女人,围着一只樟木箱在议论什么。我凑近一看,原来是这只樟木箱里,躺着一件蟹青色的羊绒衫,这些女人非常喜欢,正指点着,与羊绒衫的女主人,打听价格和产地。羊绒衫,虽然现在已经很普及,谁都买得起,但在九十年代,那可是价高量少的稀罕物。
   如今这晾晒的场景不见了,因为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高楼大厦,替换了低矮潮湿的石库门,明净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抵御了霉菌的入侵,全自动洗衣机、去湿机与烘干机,则将女人的双手解放出来。新衣柜里,不仅装有时尚的衣物,更是装有女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从某种意义来说,当年的石库门建筑,或许就是一个巨大的旧衣柜,它已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斑驳的外壳,象征着它岁月的沧桑,那阴暗潮湿的地方,一直是它逼仄空间的主调;而太阳很少光顾的天井、缀满青苔的内墙、以及坑坑洼洼的弹格路,则是这只旧衣柜收藏的全部内容。从现实生活来看,石库门建筑都需要拆迁或者改造,一个年代已久的旧衣柜,难道不需要被淘汰吗?我曾经试图在石库门这个旧衣柜里,寻找新的东西,然而,留给我的却只是往日生活的痕迹。由此看来,这一切都已不可逆转,除了回味外,旧的还是旧的,旧的不去新的不会来。这衣柜用久了,用坏了,就需要更新,需要新的衣柜替代它。人总不能一直停留在旧时光里,不断往前,时刻追求幸福生活,才是人类最终目的。

共 3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巧妙地以衣柜为核心线索,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画卷。一个被人仍掉的衣柜,妻子心疼,于是让作者搬回家,从而引出我扔掉妻子樟木箱这一事件,阐述出对恋旧和与时俱进的思索,接着详述衣柜的分类与发展历程,让我们对衣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中,作者回忆往昔,幼时家庭经济困难,衣柜从无到有但常作摆设,母亲为家庭默默付出、节俭度日,令人动容。八十年代衣柜紧俏,购买之艰难令人感慨。而石库门时代的描绘,更是将女人与衣柜的紧密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女人在家庭中的责任重大,她们在霉雨季节对衣柜的操心,邻里间围绕衣柜的交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烟火气。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居住条件的改善使传统晾晒场景成为历史,新环境带来便捷,衣柜也不断更新。作者将石库门比作旧衣柜,形象地揭示了其沧桑与局限。诗友赵国平的诗,生动刻画了石库门面临拆除时人们的复杂心态,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新变化的不安。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以小见大,通过衣柜这一常见的家庭物件,见证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从物资匮乏时的艰难求存,到如今的丰富多样、随意选择,衣柜的变化不仅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实证,更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思考新与旧的交替、发展与传承的关系,明白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既要勇往直前,也不能忘却过去的艰辛与美好,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把握未来,在时代的浪潮中寻得生活的真谛和平衡。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00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0-19 19:47:3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0-19 20:59:27
  临睡前,看见陌帅哥已经编辑发表,心里甚是高兴,编文留言都很精妙,太谢谢了。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0-19 19:48:06
  这篇文章以衣柜为线索,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生活。从幼时家庭的拮据、八十年代衣柜的紧俏,到石库门时代女人与衣柜的故事,再到如今的变化。通过衣柜见证生活变迁,思考新与旧、发展与传承,让我们珍惜当下,铭记过去。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19 20:09:06
  这篇文章围绕衣柜展开,从被丢弃的大衣柜到不同年代衣柜的变迁,再到女人与衣柜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引人深思,是一篇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0-19 21:00:06
  多谢汪帅哥的精妙留言。
4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0-19 20:20:38
  无论在贫穷时期还是相对富裕的现在,衣柜都是居家的重要配置,只不过材质或价值不同罢了。文章从小区被遗弃的大衣柜联想自己的过住,把衣柜的种类、获得、使用甚至淘汰等各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富有生活哲理。拜读欣赏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0-19 21:01:12
  多谢老师的光临,并留评,敬茶。
5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0-20 08:47:05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物资匮乏年代到现代生活的衣柜演变,展现了不同年代人们对衣柜的不同需求和情感寄托。文章中,“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句话,把我逗笑了。老师的语言真有特色,这既增添了文章对读者的魅力,又巧妙地从妻子对被丢弃衣柜的心疼过渡到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增添了文章的情感色彩。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通篇文章语言生动,情感真挚,非常感人。能让人在怀旧中感受到时代的脉动,对生活的变迁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衣柜这一细节,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温馨,引人深思。拜读佳作,受益匪浅,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0-20 11:17:19
  多谢老师留下美好的评语,顺祝秋祺。
6 楼        文友:何叶        2024-10-28 07:25:26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7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26 06:47:12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