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奖】混圈(小说)

精品 【晓荷·奖】混圈(小说)


作者:日照望乡 秀才,1719.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8发表时间:2024-10-21 12:35:31
摘要:爱好京剧的筱俊英不经意间步入京剧圈,她先后遇到了善良热情的毕宜奎老师,自命清高但生活窘迫的民间演员佟建霞,还有尊贵高雅爱戏如命的票友王贵彩,和亦师亦友的于琴韵以及性格各异的一些琴师,有了各种情绪体验。

于琴韵打电话给筱俊英,问三县票友联谊活动她参加不参加。筱俊英问在哪里举办?于琴韵说在文化宫三楼。于韵琴特地强调本次活动是宗家庆组织的,心语琴行协办,规格很高的。宗家庆是关工委主任,他出面举办活动,表明这次活动比较正式。筱俊英说报名吧,问于琴韵谁收钱,这次收多少?于琴韵说还没接到通知,先报名再说。筱俊英就让于琴韵全权代办,报名与收费都统统拜托于琴韵给操心,说两人秋后算账。于韵琴哈哈大笑。说咱们不用秋后算账,你请我吃云南石锅鱼吧。筱俊英说那是小意思。
   于琴韵可以说是筱俊英入圈的引路人,也是筱俊英混圈的点拨人。
   筱俊英在济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到鲁艺剧院去看了一场由著名程派演员迟小秋主演的程派名剧《锁麟囊》,她一下子沦陷了,自此成了迟小秋的忠实戏迷。可惜的是,那时候个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这种喜欢也深埋在心底,想听想看很不方便。尤其回到本县后,就是偶尔从电视上听那么几回。唱词是记住了,可惜腔调记得曲流拐弯的不十分符合原有曲谱。但裹不住经常哼唱,快慢节奏也逐渐有那么点意思了。文心公园建成以后,夏天公园里有一帮退休的老人经常聚在樱花林里下象棋。老年人退休后有大把的休闲时间可以支配,这些老年人头脑很活络。其中有一位老人,不下棋,他听戏。听的就是筱俊英喜欢的《锁麟囊》。筱俊英家就住在文心公园附近,一有空就去蹭听。不久就听会了几乎整出《锁麟囊》。
   那个听戏的老人叫毕宜奎,穿着短衬衫阔腿裤,一身素衣给人一种儒雅之感。他原是个知青,下放到这里的农村插队,后安置到县机械厂一直干到退休。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听戏,退休后,带着躺椅、小桌、茶水、在樱花林立听戏。他的音响效果极好,有喜欢唱歌的只要有U盘,就可以停了他的戏曲唱一会儿歌。老年人退休后有大把的休闲时间可以支配,这位老年人头脑很活络。大有普及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做公益的思想,所以很受人爱戴。筱俊英很快几乎听会了《锁麟囊》的好所有唱段。只要唱段《春秋亭外风雨暴》《一霎时把七情昧尽》《当日里好风光忽觉转变》等都跟着原唱从头至尾捋了了不知多少遍,很想跟着伴奏唱一唱。毕宜奎老人说,那有什么难的,我给下伴奏,我家里有设备。筱俊英说多谢毕老师。毕老师果然说话算数,下载了许多伴奏。为了让筱俊英练唱,特地破例晚上也带着音响到文心公园,大力支持筱俊英练唱京剧。
   毕老师不唱京剧,但他对京剧的韵味要求很高,气口不对要叫停,拖音甩腔不准也及时指出。筱俊英几乎天天晚上吃过晚饭就到文心公园练唱京剧,渐渐地,一些会几段的人也凑上来唱唱,逐渐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圈子。后来筱俊英从与毕老师的交谈中得知毕老师得过脑血栓,住院五十多天,全是老伴不分白天黑夜伺候着才活过来的。话语间毕老师对老伴充满感激与尊重。筱俊英在佩服的同时,有了些隐隐的担忧,生怕哪一天毕老师突然出点什么事,自己担待不起。所以毕宜奎不打电话约她,她从不主动约毕老师。毕老师就公开说过,筱俊英为人很好,但不是他毕宜奎铁杆的朋友,因为她太见外。相反,那个小陈就是他的铁杆朋友,因为想唱戏了,下雨刮风都打电话问一问要不要去大桥底下唱一阵。
   于琴韵就像星探一样,在七八个练唱的人物中,赫然发现了筱俊英。他说筱俊英唱的程派很有味道。筱俊英的嗓子略有些沙哑,发出的声音与程派的“脑后音”出奇地吻合。于琴韵把筱俊英推荐给心语琴行。心语琴行的郭老板立刻给两位早已退休的刘县长与文化局白局长打电话,说有个会唱程派的人在琴行,问他们有没有空过来。两人说正想到琴行拉一阵呢,刚好就有唱的了。郭老板对于琴韵和筱俊英说,今上午就你们俩唱,不约别人了,人多了挨着费事,每个人唱一段两段的不过瘾!于琴韵说我唱不唱的无所谓,主要叫小筱唱唱。
   刘县长操琴,郭老板京二,白局长弹拨月琴,筱俊英一连唱了好几段。刘县长与白局长都先后不止一次地向郭老板点点头。事后,于琴韵对筱俊英说,刘县长与白局长可以说是本县京剧伴奏的权威。尤其是刘县长有一个习惯,他给人拉琴,如果唱的那个人唱不对或唱不好,他立刻停止不肯给那人伴奏,那人稀里糊涂就吃了没脸。刘县长把人弄尴尬从不当回事。说得筱俊英一阵阵后怕。那天刘县长意犹未尽,问筱俊英会不会唱《绣红旗》,据说这是刘县长最拿手的曲目。筱俊英说不会唱。刘县长说,那你得快学!这段不会唱不应该!这是张火丁的名剧《江姐》中的选段,也是程派剧目。筱俊英说一定学会这段。于琴韵说,刘县长与白局长给伴奏并肯定了的人,几本可以在本县的任何舞台登台亮相了。于是恭喜筱俊英一炮打响,并对自己的伯乐眼光做了自我肯定。
   郭老板说筱俊英唱的真不错!刘县长与白局长一个劲地夸赞,说唱的有板有眼并且很有感情。筱俊英说这要感谢毕宜奎老师,是他提供音响让我反复练习才学会的。郭老板有些不以为然,甚至有不乐意的神情。他说,需要感谢的首先是刘县长与白局长的认可,他瞄了于琴韵一眼,接着说,于老师的发现也很重要,他是伯乐。郭老板强调,世间有才华的人很多,关键是你的才华得有机会展现。展现才华首先需要有伯乐发现,更需要有平台提供机会。于琴韵就说,心语琴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本县建喻户晓的唱家譬如佟建霞,就是经常到心语琴行练唱,退休后成了心语琴行剧团的台柱子。
   郭老板说,心语琴行在全县每次展演都是第一名。现在送戏下乡马上就要开始,可是演老旦的张老师要到北京给闺女家看孩子,一时间不好找人,你先接替张老师学唱老旦吧。筱俊英却当场拒绝了。她说我不喜欢唱老旦,我喜欢唱青衣。郭老板说,唱青衣的人太多了,舞台上安排不上你。筱俊英就说,我反正是唱着玩,不上台就不上台吧。郭老板的脸色有些阴沉。于琴韵说,让小筱早上晚上跟着咱们先练练唱,郭老板点点头。
   从那以后,每晚上筱俊英随着心语琴行的人辗转于各个公园,替心语琴行发放招生传单。心语琴行办了一个京胡培训班,只招了七个学员,两个大人五个小孩。筱俊英发完传单然后偶尔也唱一段两段的。主唱一直是佟建霞。她从十几岁唱戏,在工厂就是文艺骨干,原先在厂子里唱戏唱歌,《红娘》《红灯记》是拿手戏。因为唱戏她成为名人,经常出入重要,因为这个与老实木讷的丈夫早早离了婚。她现在是心语琴行剧团的台柱子,主唱青衣。她的戏迷遍布全县。筱俊英是个生面孔,唱的《锁麟囊》观众又知之甚少,所以筱俊英尽管很卖力地唱,掌声寥寥。甚至很多人不认她的唱法。有一次去北坛小花园演唱,琴师已经调好了二黄,准备让筱俊英唱《一霎时》,有个观众直接跑过去从筱俊英的手中拿回话筒,小跑着去给佟健霞送过去。佟健霞已经唱了七段,累得咳嗽,正在喝水压咳嗽,她一手端着杯子扬头喝水,一手连连摇摆,频繁地指指筱俊英。筱俊英却尴尬地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于琴韵对筱俊英说,看到了吧?在这个圈子里,佟健霞的地位谁也撼动不了的!她太有群众基础了,戏迷多。于琴韵正要再说下去,那边喊着他去准备《智斗》。于琴韵一管二唱胡传魁与刁德一,佟建霞唱阿庆嫂。这个时候,天上正有星星点点的雨往下掉。筱俊英正在考虑要不要提前走一步。她看着观众都没动,她就不好意思离开。雨点继续不紧不慢地落下来,整完了《智斗》,于琴韵又唱了一段《野猪林》选段《大雪飘》和《空城计》选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雨点变成雨线,观众开始拿着马扎小跑着离开。琴师们把工具带到卡车上,卡车开走了。筱俊英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没带雨披没带伞,大雨好像是特地给她准备的,她淋了个落汤鸡。人说戏子无情,果然?筱俊英浑身湿漉漉地推开家门。丈夫正在看乒乓球联赛,见她如此狼狈,起身拿起毛巾给她擦拭,但眼睛仍旧长在电视上。筱俊英接过毛巾,自己擦起头发。
   雨晴了的几天,筱俊英的嗓子一直毛吼吼的发痒,她不再跟着心语琴行到处宣传演出。她又是自由人了,有时去文心公园逛逛,也没见毕宜奎老师的面。筱俊英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她问毕老师为什么没来,那些老头正下着棋呢,腾不出空理睬她。等到那盘棋结束,分出了输与赢,才有个老头回过头来说。老毕去济南了。一连几天,筱俊英都去文心广场逛一逛,一直没有再见到毕老师。后来到了冬天,大雪飞扬,万物雪藏,文心公园逐渐人迹罕至。
   第二年大约三月,反正是天上风筝纷纷乱飞的时候,筱俊英在沭河边的红雨搭伞下,见到了毕老师。毕老师双手握住筱俊英的手,说我可见到你了。他没有拿音响,说自己就是出来见见老朋友们。说着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说缺十分到十一点。他扭头对另外三个老人说,到时间了,我得回家,要不家中老妈妈该不高兴了。筱俊英说毕老师很有时间观念,毕老师说我是老妈妈两次从死神手中救回来的,不听她安排那怎么行。急匆匆开着三轮电动车离开了。
   筱俊英搬离了原先的住处,搬到了皇冠花园。皇冠花园前边,就是一个大公园。五一前后,公园里的人忽然满满登登,筱俊英嫌公园里人声嘈杂,经常沿着沭河岸往北边走。她又爱上了看飞鸟,听着手机里的戏曲,看着飞鸟在枝丫间嬉闹一阵,嗖地飞插到无尽的空间印证自己的渺小去了。筱俊英很想再唱上,她想起了毕宜奎老师。她特地到文心广场去,只看到孤零零的两块巨石上有些落英覆盖,风儿有些凉。她看看手机,十点一刻。怪不得公园静悄悄的吓人。
   第二天晚上,她去喝了同学孩子的喜酒。手里托着一小盒糖果,到皇冠公园遛弯。在君子亭,她遇到了毕老师。小陈正在唱《凤还巢》,毕老师在一边打着节拍。见到筱俊英,毕老师说可见到你了!小陈告诉筱俊英,毕叔叔又买了一套好音响,一万多块。今天这套就是。毕老师说,我买了好音响,天天去文心广场,没见到你。小陈我想约就约,他老公对她是放心单位。你不敢随便打电话,我对你情况不摸,害怕打搅你们和谐。今天特地到你家附近碰碰运气,咱们见上面了。筱俊英笑了,打开盒子拿出糖,准备分享了。她问毕老师能不能吃糖,毕老师说自己血糖低,一天吃十几块。筱俊英把盒子递给他,毕老师拿了盒子,旁边几个小孩围拢到他身边。他分了一圈,最后剩了一个空盒子,空盒子上有个大大的喜字。
   那一晚,筱俊英用毕宜奎老师的好音响唱了《光辉照儿永向前》《春秋亭》毕老师左手拿着那个带喜字的空盒子,右手在大腿上轻轻拍着节拍。公园忽然就熄灯了,九点半准时熄灯,不像文心公园总会给晚睡的人留几盏明灯。小陈和筱俊英把毕老师的音响给送到车上,那台旧音响也在车上,显得很拥挤。小陈说,毕叔叔到哪里都带着两套音响,如果人多了,就支起两套音响,怕等的人不耐烦。相约明晚去文心公园大唱一回。筱俊英反复嘱咐毕老师慢点开车,毕老师走了以后,小陈发现毕叔叔的一个金话筒落在了水泥座椅上。她说明晚她带过去。
   不料,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了七天。天晴的时候,她去新世纪广场购物,遇到了小陈。小陈红着眼圈告诉她,毕叔叔去世了。从公园回去第二天早上就没了。毕老师曾经有话,哪一天走了,两套音响必须带过去。所以毕老师的音响咱们再也用不到了。小陈问筱俊英,为什么给你打电话,为什么老是打不通?筱俊英说手机掉地上跌坏了,自己新换了手机,也换了号。两人说了很多话,都红着眼圈掉眼泪。
   一年多,筱俊英不再唱戏。于琴韵给筱俊英打电话,约着去琴行唱戏,筱俊英都是婉言拒绝。
   筱俊英去沭河公园廊桥西北的柳树林玩,发现四五个人人正在拉京胡,一个烫了爆炸头的老太太正在唱《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的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她又唱了一段《贵妃醉酒》,不过贵妃是男版风格的。闲下来时,一个琴师问筱俊英来一段?筱俊英问会不会拉《锁麟囊》,其中一个人说,只要你会唱,没有不会拉的。筱俊英就说唱《一霎时》,那些人说没有谱子。有个琴师问筱俊英会不会唱《光辉照儿永向前》,筱俊英说会。于是那几个人就声音很大地起了伴奏。筱俊英唱完了,一个人说唱得对,但不是铁梅味,另一个说声音不响亮。问还会哪几段,筱俊英想了想,还是唱段《绣红旗》,刚学的。绣红旗没有不会拉的,筱俊英却唱得不合辙,唱完了还想再练一遍。一个人说,这是公共场合,在家学会了再来唱!很豪横!这时戏迷中有人喊:“高手来了!”人们扭头看去,刘县长下了车,接着一个穿着黑裙套着大红外搭,穿着北京绣花鞋的女子过来。筱俊英招呼刘县长好,刘县长已经记不清她是谁了,敷衍地点点头。那四五个琴师都站起来,刘县长一一与他们握手,就像接见外宾。主弦的让出了位置,礼让刘县长拉。刘县长并不虚让,接过京胡,就开始拉。绣花鞋女子摆好了架势开唱。一段《状元媒》中的《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一段《望江亭》中的《独守空帷暗长叹》,她唱一句几个老戏迷喝一声彩。老戏迷们听得如醉如痴。好几个老人双手合十举在胸前,随时准备拍掌。

共 81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混圈》,一篇看似平凡却满含人生百态的小说,如同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筱俊英,一个因对京剧的热爱而被卷入戏曲圈子的普通人。她的故事,有初入圈子的欣喜与憧憬,有被认可时的激动,也有遭遇冷落时的失落与无奈。从大学时对迟小秋主演的《锁麟囊》的痴迷,到在文心公园与毕宜奎老师的相遇,再到在各个圈子中的起起落落,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戏曲的人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坎坷与坚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真实。毕宜奎老师,儒雅且热爱戏曲,对筱俊英的帮助让人感受到他的善良与热心。于琴韵,如同筱俊英混圈的引路人,在圈子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佟建霞的跋扈与温柔并存,她的人生经历也让人感慨万千。还有刘县长、王贵彩等人物,他们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戏剧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戏曲圈子中的种种现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在这个圈子里,有竞争,有嫉妒,也有温暖和互助。筱俊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戏曲爱好者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生选择、梦想追求和人际关系的思考。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精彩的小说,让我们得以一窥戏曲圈子的魅力与无奈。同时,也感谢赐稿晓荷,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如此优秀的作品。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2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21 12:36:58
  《混圈》这篇小说写得太棒了!作者通过筱俊英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戏曲圈子的种种。人物形象鲜活,故事引人入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期待作者更多的精彩作品!
回复1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1 15:29:21
  谢谢汪老师百忙之中编文发稿,且编按写得这样出彩!汪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21 12:37:50
  读完《混圈》,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中的筱俊英让人敬佩,她对戏曲的热爱和坚持令人感动。作者的描写细腻入微,情节跌宕起伏,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1 15:32:15
  感谢汪老师的热情关注与鼓励。最真挚的谢意送给为他人做嫁衣的人,编辑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何叶        2024-10-22 18:42:26
  恭喜精品!姐真是实力。嘎嘎棒!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4 16:52:46
  多谢美女社长赞美,我当继续努力!感谢老师!
4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0-22 20:03:07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4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4 16:53:21
  谢谢老师!祝老师多出佳作!
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10-22 20:30:26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5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4 16:54:29
  谢谢老师!问好老师!祝老师再出精品!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0-22 21:36:3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4 16:55:18
  谢谢小雨老师。祝你多出佳作!
7 楼        文友:萧垦        2024-10-24 11:00:49
  祝贺老师小说加精,写的真好,超赞!
回复7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10-24 16:55:51
  谢谢老师的鼓励!向老师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