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我的幸运(散文)

精品 【东篱】我的幸运(散文) ——新堡初中记事之十六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6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9发表时间:2024-10-22 06:52:25
摘要:一个人的生活,就像一出戏剧,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主角,无论有没有观众。但是,在许多时候,自己本人并不总是编剧。你的生活轨迹,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命运,实际上是由你自己本身的努力,加上外在的条件,适合的机遇,才构成了你的前途和命运。当然,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希望未来的社会,这种偶然性的机遇会越来越少,公开招考的机会常态化,社会的公平更加进步,更加透明,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约翰·肯尼迪说:“命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其中扮演着主角,但并不总是编剧。”
   ——题记
   一
   我是1978年秋季上初中,1981年秋季上高中。也就是说,我们是那场动乱结束后、第一届初中改为三年学制的。在此之前,中小学学制总共九年,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
   从1977年开始,学生上高中不再纯粹采取推荐的方式,而是全县统一组织考试,再按成绩择优录取。我想,如果继续采用推荐的方式才可以上高中的话,也许我还没有上高中的资格呢。就像我二姐,她考高中的时候,是采取推荐的方式。由于二姐身体瘦弱,参加各项劳动力气小,在班里不算积极分子。加之一件意外的事情,更是让学校领导对二姐印象不好,所以二姐没有上高中的资格。
   那时,学校劳动很多,一个学期也许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劳动。劳动时,学生要自带工具,如铁锨、锄头、镢头、扫把、包袱、绳子、水桶和扁担,大一点的工具如架子车等。那时我们家没有水桶,想从邻居家借,也不容易借到,老师就认为二姐带工具不积极。
   架子车倒是有,二姐就把架子车拉到学校。可是,架子车在学校劳动时却出现了问题。当时,母亲说算了,自己运气不好,受点损失,拿回来修一下。其实,那个年代,架子车是家里最值钱最宝贵的家具,是父亲心灵手巧,花最少的钱自己组装的,是他的心爱之物,就像十几年前,那些刚刚有私家车时,人们对自己的新车一样爱惜。因为架子车比较少,许多人家里没有,生产队出工时,架子车每天还可以记两三个工分呢!加上父亲读过几年书,个性有点固执,就认书上说的死理。他认为学校损坏东西,应该照价赔偿。争论的结果,父亲的意见占了上风,学校也赔偿了架子车的损失:两块五毛钱。
   二姐上不了高中,父母都很生气,也很失落。我们家没有当官的亲戚,也不认识能办事的熟人。母亲多次埋怨,说这事怪父亲,就不该让学校赔偿损坏的架子车,就是因为这个,学校才不推荐二姐上高中。为了这两块五,耽误了孩子的读书,孩子以后可怎么办。父亲呢,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不过是跟学校讲道理,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至于二姐没有被推荐上高中,也许是其他原因,而且父亲认为,老师也是讲道理的人,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
   父母这次争执、吵架,持续了好长时间。每每看到瘦弱的二姐在生产队不得不干着繁重的农活时,母亲就忍不住抱怨,不断地唠叨,又生气又失望,然而却是无奈的叹息……
   赔偿架子车之事,耽误了二姐上高中,此事后来得到证实。三姐上初中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学校依然是经常劳动,让学生从家里带劳动工具。有一次,三姐的班主任嫌三姐和另外一位同学没有借到什么工具,放学后把她俩留在学校训斥。老师批评三姐:“你还不知道,你姐姐为什么没有上高中,就是因为赔偿架子车!”其实,二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村里,人缘都非常好。就是因为这件事,学校就不推荐二姐上高中!
   三姐考高中是1977年,他们上高中改为推荐加考试的方式。也就是说,只有推荐上的学生,才能参加考试。自从二姐没有推荐上以后,到了三姐上初中时,父母就格外小心。如果学校组织劳动,家里有的工具,一定让三姐带上,极力地想给学校和老师留个好印象。
   我记得那时经常让带水桶,我家正好没有,当然也没有钱买,母亲借了好几家,还是没有借到。母亲就到学校给三姐的班主任解释,谁知道,那位年轻的班主任根本不听母亲解释,还生气地说:“你别说你家孩子学习成绩好,到时候想上高中,还得学校推荐!”母亲听了,非常难过。我记得母亲对父亲说起这件事,心里愤愤不平,母亲接着说:“这个老师真过分,我只给她解释家里没有水桶,如果有的话,一定让孩子带,我又没有说我孩子学习好,老师却这样怼我。将来学校不推荐,孩子真上不了高中,这可咋办?”
   此后,也许是父母真的害怕了,二姐的事情让父母后悔不已,心有余悸。于是,父母就积极地想办法,找机会。后来,趁着我大姐结婚,家里还有一点点肉,母亲做了几个菜,恭恭敬敬地请校长和主任到我家吃了吃了一顿饭。
   其实,父母的个性中,都有一种难以改变的倔强和好强。特别是父亲,有点清高,有点执拗。平时在村里,父亲手巧,木工、瓦工都会做,左邻右舍经常请父亲帮忙。而他自己呢,却是凡事不愿求人,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母亲呢,更是宁愿自己辛苦,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肯落人闲话。然而,为了子女能上学,为了子女的前途,他们情愿自己受委屈!
   不知道是不是请吃饭起了作用,三姐考高中时,终于被推荐上了,终于有了参加考试资格!更加幸运的是,三姐在中考的时,以百良片区四个乡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高中!当中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新堡初中的校长竟然亲自到我家报喜!校长高兴地对父亲说:“咱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真是让人高兴啊!孩子为学校争了光!”一边说着,一边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那时,父母笑得乐开了花,全家也都兴高采烈,仿佛三姐已经有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了!
   我呢,就更幸运了,中考时再也不用学校推荐了,初三级的全体学生,都可以直接报名参加中考。当然,我考试的成绩赶不上三姐,只是顺利地考入了高中。
   赶上了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中考采取直接考试的方式,这是初中阶段我的幸运之一。人生得幸,对于百姓而言,无以言表,那种欢喜,那种幸运,可以持续一辈子,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这也是人生奋斗的动力。
  
   二
   虽然从1977年就采取了考试的方式进入高中,但是,受多年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老师本身的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等影响,有些老师并不能很快就进入抓文化学习的状态。当时,有一些老师,自己在上学时并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因为一些学科老师奇缺,教育局就组织了一些高中毕业生,在县教师培训学校紧急培训几个月,匆匆忙忙就上岗了。而那些高中毕业生,恰好就是当初通过推荐的方式进入高中的。他们之中,都是参加各项活动积极主动,而有些人的文化学习,则是马马虎虎,一知半解。这样的老师,自己的文化课都没有学明白,怎么可以教学生呢?
   而我们村的初中学校,情况算是很好了。在这里,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雷绪阁老师、语文老师李广法、物理老师李惠民、化学老师肖雪英、政治老师王军阳、历史老师李志忠等。所以,我们这一届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那年中考,我们学校的升学率远远超出了其他学校。这说明,我们学校纪律良好,老师们教学有方。当然,学生也能认真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
   拯救一个学校的,不是某个人,就像一座好医院,一定要有名医,好学校就要有好老师撑着,否则不会有教学质量。
   当然,这不包括英语老师。那位英语老师,就是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了几个月就来上课的。他上了大概两个月的课,之后就消失不见了。据说他嫌老师工资低,跑到外面做生意去了。此后我们学校再没有英语老师,每学期发的英语书,只能放在家里。学校的英语课,也从课表上消失了。而我初中三年的英语水平,也只是学会了一百来个单词,加上一二十句的简单问候语。好在这种情况大概不只是我们学校。那年中考,英语成绩不算总分,只是作为录取的参考分数。
   遇到一批认真负责、教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的科任老师,这是初中阶段我的幸运之二。我之所以说是幸运,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老师,无法选择学校,一切都只能靠运气。
  
   三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同家庄乡同时有两所初中。除了我们村的初中,还有乡政府所在地同家庄初中。其实,在周围的其他乡,都是只有一所初中。所以,乡政府迟早都要将两所学校合并。至于被撤销掉的教学点,肯定是我们村的初中。因为另外一所学校所在地有乡政府、乡镇医院、派出所、邮政局、乡财政所、书店等。乡政府自然要把学校放在乡政府跟前,以方便管理,也方便乡政府等国家单位职工子弟上学。再说学校的老师们,自然也想去乡政府所在地,这样他们的工作、生活也会方便一些。
   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还没有撤并学校的说法。所以,我们上初中的三年,老师们心无旁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搞教学工作。那时,也许老师们还想着努力工作,如果考得好的话,我们学校可以保留下来。可是,我们刚上高中,撤并学校的消息就传出来了。一旦有了这些消息,别说学生,就是老师也不能安心工作了。在乡村工作的老师,有许多人都是一个人工作,家里还有田地要耕种,那么学校撤并以后他们要去哪里工作,都成了老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人心涣散了,教学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比我低一级的同学,自然就成了这件事的受害者了。我们这一级,中考时还有十三人考上高中,其中还有一位同学考到了合阳中学的重点班。那时,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县城,只有两个重点班,录取一百人。能考上这样的班级,那绝对是万里挑一的。而比我们低一级的同学,同样经过了三年的寒窗苦读,中考时同样有两个班的学生参加考试,到头来却只有一位同学考上了高中!而且这位同学,还不是我们村的孩子!
   这位唯一考上高中的学生,中考成绩比第二名高出不少。我想,这位学生能考上,并不全是老师教出来的,也许是因为他特别聪明,特别勤奋吧!
   这一届学生中考成绩一出来,我们村的初中就正式被撤销,合并到同家庄乡初中了,连同初一初二级的学生。老师呢,多数跟着学生去了同家庄初中,也有个别老师去了县城或其他乡镇的初中。
   那时,村里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为这一届学生感到惋惜。叹息归叹息,可实际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命也!运也!那时,我心里暗暗庆幸,幸亏我早上了一年学,躲开了这种不好的运气!我甚至设想,假如我连高中都考不上,还有机会上高中吗?父母会给我初中补习的机会吗?假如连高中都没有机会上,哪里还会想着考什么大学呢?
   我的闺蜜就很不幸,遇到了这样糟心的事。她和我同龄,只是比我晚一年读书。至于平时考试成绩,她和我差不多,在班里五名左右,如果努力一下,考高中还是有希望的。可是,赶上这样的机会,她就上不了高中,当然与大学无缘了!
   撤并学校的事,没有影响到我们这一级,这是初中阶段我的幸运之三。当然,在良好的环境里,需要个人的勤奋,有时候想问题,我都是撇开个人的因素,考虑所遇到的背景。我觉得,没有好的环境,谈读书,都是空谈。
   一个人的生活,就像一出戏剧,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主角,无论有没有观众。但是,在许多时候,自己本人并不总是编剧。你的生活轨迹,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命运,实际上是由你自己本身的努力,加上外在的条件,适合的机遇,才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当然,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希望未来的社会,这种偶然性的机遇会越来越少,公开招考的机会常态化,社会的公平更加进步,更加透明,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再怎么艰难的日子,总有是幸运的事发生,我始终相信这一点,珍惜时代给与我的一切机遇。珍惜机遇,也是世界观。
  
   大学毕业时,每个同学都有一本毕业纪念册。同班同学,要好的朋友,都在在纪念册上写几句话,贴一张照片,作为毕业纪念。当时分配的原则是那里来那里去,说白了就是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必须回农村,边疆来的一定要回边疆。对于这样的事,当时有许多想法。那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当时,我给同学们的毕业留言上,写了这样一名太短:机会加命运,等于前途。其实,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几十年,看了许多年,现在还在思考着。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想法,直到现在,我才基本上确定了。我认为,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是由你自己本身条件,包括身体状况、个性、心态、天赋、地域、民族等,加上个人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成员、家庭教育、你的社会关系,加上外在客观的条件,时代的潮流,适合的机遇,才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命运。直到最近仔细阅读《易经》,更加确定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二〇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共 48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时光回溯到 1978 年秋季,那是一段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岁月。作者在那个时候踏上了初中的求学之旅,而 1981 年秋季,又迈入了高中的大门。他们这一届,正赶上初中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的变革。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上高中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1977 年起,不再是推荐制,而是全县统一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这一改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就像作者的二姐,因采取推荐方式上高中,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得资格。二姐身体瘦弱,劳动表现不算积极,又遭遇意外让老师印象不佳。父母为此又气又失落,母亲埋怨父亲不该让学校赔偿损坏的架子车,认为这影响了二姐的推荐。但父亲坚持自己只是讲道理,不认为这是二姐未被推荐的主因。 作者所在的村初中,在当时的条件下算是幸运的。有着一批真才实学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如雷绪阁、李广法、李惠民、肖雪英、王军阳、李志忠等。然而,同家庄乡同时存在两所初中,面临着合并的必然趋势。由于乡政府所在地的初中有着诸多便利条件,最终作者所在村的初中被撤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变动并未影响到作者这一级。 在那个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制度不断变革的年代,每一个决定,每一次改变,都深深影响着无数像作者和他二姐这样的学子。这不仅是个人的求学经历,更是那个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透过作者的回忆,我们看到了时代浪潮对教育的冲击,也看到了在艰难环境中坚持与奋斗的身影。这些故事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优越的教育条件,不断努力前行。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让教育更加公平、更加优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逐梦想。 非常感人的散文,值得推荐给文友品读。希望创作笔丰,在东篱收获快乐。【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3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22 06:53:38
  这篇散文感人至深!作者回忆 70 年代末求学经历,讲述学制变革、高中录取方式转变及学校合并等。展现时代对教育的冲击,也体现学子的坚持。值得品读,让人深思教育的公平与优质,珍惜当下优越条件。 问候同淑君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2 10:46:46
  非常感谢编辑精彩的编者按!前几年疫情时代, 作家方方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跟记者说:“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之中。”每个人,都处在时代的大潮中,他的命运,并不是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除了内在的因素,客观机遇、客观条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回想起来,我们 一代人还算幸运,特别是我自己,幸运地赶上了恢复考试制度,幸运地碰到了一批良师益友,总算顺利地走过来了。问好编辑,秋日安好!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22 09:12:25
  我的读书经历要比淑君老师早,1974年就高中毕业了,我上高中,我们这里是考试加村子推荐,可能我学习较好,出身也贫农,所以1972年顺利上了高中,但毕业时,必须“社来社去,哪来哪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最后只有一种可能,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非常赞同淑君老师在这篇文章里表达的幸运观。若不是1977年恢复高考,没有这个幸运的突然降临,我可能就没有机会选择另一个方式改变一下人生了。这篇散文,会给读者深刻启迪——珍惜机遇,抓住机遇。怀才抱器拜读,问候淑君老师秋祺,谨祝创作快乐!期待淑君老师的读书系列继续精彩!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2 10:51:29
  非常感谢怀才社长的关注与精心润色!有些事情,可能回想起来才能看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特别赞同社长说的:“若不是1977年恢复高考,没有这个幸运的突然降临,我可能就没有机会选择另一个方式改变一下人生了。”不时候,物质生活贫苦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中考、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所以,面对机遇,要珍惜,要关于把握。问好社长,秋日安好!
3 楼        文友:枫桦        2024-10-22 12:22:38
  老师的叙述方式很朴实!老师要比我年少两岁,是同一时代的人!老师所叙述的事情我深有感触。说实话,那一代人的成功是很少的!为什么呢?那时候家家的孩子众多,哪一个才是父母的希望?不像如今,只有一个孩子,行不行,都是他!感谢老师的倾情奉献!来东篱很久了,发文很少评介!多原谅!愿支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遥握!顺祝!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2 15:46:54
  非常感谢枫桦老师的关注与精心润色!老师说的“那一代人的成功是很少的!为什么呢?那时候家家的孩子众多,哪一个才是父母的希望?不像如今,只有一个孩子,行不行,都是他!”深有感触。孩子太多,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有许多孩子因为家长不支持读不了书,上不了大学。我们邻村有个小伙子,父母不在了,哥哥嫂子嫌他上学花钱,考上大学没有钱就没有上,结果就疯了。这个疯子,与其他疯子不同,整天拿个破纸片,从早到晚读英语,真是好可怜!问好枫桦老师,秋日安好!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22 14:22:27
  人活着,如果是一场戏,剧情可能就由不得自己。老师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了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无奈,也有幸运,故事平凡却值得回味。我和老师差不多的经历,读初中就是或前或后的事,非常喜欢老师的叙述,让我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精彩佳作,拜读学习,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2 15:52:27
  非常感谢韩格拉图文友的关注与精心润色!“人活着,如果是一场戏,剧情可能就由不得自己。”文友的这句话说的太好了。人生背负着许多责任,特别是成年人。许多时候,各人得尽各人的责任,身不由己。更多的时候,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条件、有没有机遇,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好在现在的社会不断改进,考试制度也越来越透明。问好文友,秋日安好!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22 20:33:34
  读书时候的点滴写得很详细,也很感人,那个年代就是那样的,我很有同感。老师的系列文章很精彩,佩服老师。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2 22:14:08
  非常感谢红花草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社会发展很快,考试方式也变的很快。但是无论如何,目前的中考高考还算是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问好文友,秋日安好!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23 08:29:53
  可以说,此篇文章说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现代人是没几人知道就在几十年前还有此等事,一学期半学期在劳动,高中靠推荐。让现在孩子们读着此篇文章,一定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好文点赞!遥握问安!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3 22:29:56
  非常感谢李汀莉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是的,这个时代发展的太快,推荐上上高中、上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不会想到那时候许多不合理的、甚至是奇怪的规定,许多人的命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决定了。好在现在有了中考,有了中考,那些努力上进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可以上高中、上大学。问好文友,秋日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4 06:18:15
  非常抱歉,打字太快,打错了你的名字,特此更正:李湘莉文友。
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23 22:31:51
  老师比我大10岁左右,看了你上学的系列,还原了当年的生活,很是感慨,看到二姐没被推荐,很是惋惜,很想知道二姐后来复读没有。文章最后总结很到位,这就是人生啊,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希望看到老师更多的文章!
回复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4 06:12:12
  非常感谢天方夜谭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看到您的留言,我很感动!只有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才能真正看懂这篇文章。现在想起这些事,真是感慨万分!至于我的二姐,运气不好,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当年没有上高中。后来在家劳动了一年,父母费尽心思,求人帮忙,才上了高中,只是那种高中不是正规的高中,是延长学制临时办的,只办了一届又撒销掉的学校。没有相当的教学条件,更没有有资质的老师。因为此事,我母亲大病一场。从此,我家的状况就越来越艰难,母亲就不断生病,直到去世。此事说来话长,近日我还想着是不是写一篇关于二姐命运的文章,正在思考中。问好天方夜谭文友,再次感谢您的关心与鼓励,祝您秋日安好!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4 19:41:13
  大学毕业时,每个同学都有一本毕业纪念册。同班同学,要好的朋友,都在纪念册上写几句话,贴一张照片,作为毕业纪念。当时分配的原则是那里来那里去,说白了就是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必须回农村,边疆来的一定要回边疆。对于这样的事,当时有许多想法。那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当时,我给同学们的毕业留言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机会加命运,等于前途。其实,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几十年,看了许多年,现在还在思考着。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想法,直到现在,我才基本上确定了。我认为,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是由你自己本身条件,包括身体状况、个性、心态、天赋、地域、民族等,加上个人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状况,如家庭成员、家庭教育、你的社会关系,加上外在客观的条件,时代的潮流,适合的机遇,才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命运。直到最近仔细阅读《易经》,更加确定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