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人之道与天之道的思索(散文)

精品 【东篱】人之道与天之道的思索(散文)


作者:吴炜枫 白丁,6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6发表时间:2024-10-22 07:59:12
摘要:“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如此的相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此语恰似洪钟大吕,轰然奏响于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时空之中,振聋发聩,余音袅袅,无尽的哲理幽思如丝缕般蔓延开来。
   抬眸遥望那广袤无垠的苍穹,星汉璀璨,日月交替,宛如神祇绘制的宏大画卷,自然以其磅礴而又公正无私的天之道默默运转。高山嵯峨,仿若大地挺起的脊梁,然岁月如刀,风雨似剑,终使它在悠悠时光中被削蚀,化为齑粉,奔赴低洼之所,去填补那大地的坑洼;江河滔滔,水脉纵横,恰似大地奔腾的血脉,汹涌澎湃间,水流四溢,如慷慨的使者,润泽着干涸皲裂的土地。草木一岁一枯荣,动物生息繁衍、生死轮回,皆遵循着一种微妙而不可言喻的平衡法则。这便是天之道,仿若一双隐匿于冥冥之中却刚劲有力的巨手,精心维持着世间万物的和谐共生。老子曾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非天地冷漠绝情,实则是以平等之襟怀,对待世间万象,不偏不倚,恰似天平,让有余者损,不足者补。
   然而,将目光从那高远的天际收回,聚焦于人类社会,人之道却常常如同一幅扭曲变形的画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一叹,如泣血的悲歌,在历史的幽长隧道中久久回荡。贫富之间的差距,宛如一道深不见底、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于人群之间。富者,田产广袤无垠,连阡累陌,楼阁高耸,金碧辉煌;贫者,却如飘萍,居无定所,身无立锥之地。缘何至此?人性深处那如渊薮般的贪婪与欲望,或许是那隐藏在黑暗中的根源。当一个人坐拥财富如山、权势滔天,心中的欲壑却似无底黑洞,永远难以填满,于是不断地追逐、搜刮,渴望聚敛更多。而那些本就匮乏之人,在层层的压榨与盘剥之下,愈发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从社会演进的深邃视角来审视,人之道的这种“损不足而补有余”似乎也暗藏着一种冷酷的内在逻辑。马太效应犹如一道冰冷的铁律:“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经济的广袤天地中,资本雄厚者宛如巨轮,在商海中风生水起,吸引着各方资源如潮水般涌来,轻松创造更多财富;而那些身处贫困泥沼之人,因缺乏启动资金这一关键羽翼、人脉资源这一有力臂膀,在致富的崎岖道路上,举步维艰,如负重登山者,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千倍万倍的艰辛。知识的殿堂里亦是如此,那些接受过优质教育、身处学术资源丰饶之地的幸运儿,仿若置身于智慧的宝库,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的甘霖,不断提升自我,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而那些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犹如涓涓细流,狭窄且艰难,与前者的差距便如裂谷般越来越大。
  
   二
   但人非无情无义的草木,亦非只遵循丛林弱肉强食法则的凶残野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如熠熠星辰,在看清人之道的残酷现实后,依然胸怀壮志,情系苍生,以高洁的情怀和无畏的勇气,试图打破这黑暗的枷锁。杜甫,这位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诗圣,自己身处破败不堪的茅屋,却心怀天下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浩叹,那声音穿越时空,至今仍震撼人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天下的兴衰荣辱扛于肩头,以天下为己任,其高尚情操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的天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宛如点点烛光,试图在人之道的汹涌浊流中,注入天之道的澄澈清流。
   在当今这个科技如脱缰骏马般飞速发展、财富如滚雪球般不断积累的时代,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愈发如尖锐的芒刺凸显出来。我们绝不能任由“损不足而补有余”的人之道如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践踏公平。教育公平的大力推进,恰如播撒希望的种子,是为了给知识匮乏的心灵播撒智慧的阳光;扶贫政策如温暖的春风,徐徐吹进贫困者的心田,是为了让贫困之人有机会挣脱命运的枷锁,改变自身的处境;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如同一座座爱心的桥梁,连接着贫富两端,是爱心的传递,也是对弱者的有力帮扶。
   人之道虽有其在现实中根深蒂固的一面,但我们不应忘记,人类拥有智慧的灯塔、情感的火焰,亦有改变现状的强大能力。我们应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天之道的光辉启示下,努力以正义之剑、慈悲之心去修正人之道的偏狭。以善良为底色,以公正为准则,以慈悲为胸怀,去打破那“损不足而补有余”的黑暗怪圈,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遍每一个阴暗的角落,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温暖。因为只有当人之道与天之道趋近和谐,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如凤凰涅槃,走向繁荣昌盛,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在这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征程中,我们需时刻保持清醒,以非凡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书写属于人类的辉煌篇章,让那充满哲理的古老话语,不再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声喟叹,而是成为我们奋勇前行的明亮灯塔。
   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既清醒地洞察人之道的现实百态,又心怀天之道的美好理想,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去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人间乐土。恰似在荒芜的土地上,播撒下爱与希望的种子,精心培育,直至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共 20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却是发过来,“损不足而补有余”。天人并不合一,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大自然自身有着平衡万物的法则,对待世间万物,不偏不倚。再看人之道,常常处于不公不均的状态,有杜甫诗句为证,人类的贫富分化,导致拥有财富的人更加贪婪,也更容易获取。这种现象有着内在的逻辑,作者用马太效应来解释,说出现实的不公,不仅仅是财富的,包括人们获取知识方面,也是如此。这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难题。在丛林法则面前,总有人要试图颠覆,作者列举那些兼济天下的人物,如杜甫,如范仲淹,光耀千古,他们尽管无法左右世界的局势,但却在在这股浊流中的清波澄溪。当今社会,关注并改变那些贫困者,依赖的是党的扶贫政策和共同努力,让弱者站起来,走出贫穷的怪圈。我们还是面临着一个坚硬的黑暗怪圈,只有心怀公正正义,心存慈悲,才有可能冲出怪圈。天之道,天左右;人之道,人在做。天人之道,本是哲学的问题,作者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的现状,做了深刻的思考,焕发每个人对生活的自觉意识,倡导以大爱之心,不懈努力,来首先天人之道的合一。这种思想,是有着深度的。尽管是一个哲学论题,但作者以散文的笔法,纵横捭阖,引经据典,推求道理,给人启迪。文章逻辑清晰,推论正确,所论格局博大,让读者在天人之道面前,明确应该如何努力,这对于改变社会不公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00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22 08:02:46
  天之道,人之道,不一样。怎样认识不同的道学,作者有着明晰的论述,文章视觉新颖,立论成分,论述得力。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吴炜枫        2024-10-26 14:48:11
  谢谢老师,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