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相约秋天】岁月深处的人生感悟与思考(赏析) ——评松江泛舟的散文《走进岁月的深处》
岁月深处的人生感悟与思考
———评松江泛舟的散文《走进岁月的深处》
松江泛舟的散文《走进岁月的深处》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步入人生秋天后的感悟与思索。文章从自身经历出发,探讨了人生角色的转变、孙辈带来的启示、晚年的寂静与凄凉,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最后阶段等问题。本文将对这篇散文进行深入评析,以期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主题与立意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作者在2017年不到60岁时,因龙凤胎宝贝的诞生,瞬间成为姥爷,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步入岁月的深处。作者通过回忆人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梯,如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成为爷爷或姥爷等,阐述了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不知不觉,以及每一次人生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一主题引发了读者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忆和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时光,珍惜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作者在与孙辈相处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令人惊奇的见识。通过孙辈双语环境下的语言发展,作者得出了母语形成的机理,即先在头脑中形成语言的结构与体系,而非像成年人学外语那样先背单词。此外,作者还通过观察孙辈的性格差异,得出了一个人的性格与禀赋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养成的结论。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现了孙辈的可爱与神奇,也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道理。
随着孙辈上学,作者的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者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喧嚣与自己的孤独,意识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以往平行但又互不相关的空间里。在这种寂静中,作者思考人生的意义,探讨了退休人员在岁月深处的境遇和价值。作者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立德与责任担当思想,认为身处人生岁月深处的人,应远离世俗喧嚣和利益羁绊,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提出“哪个晚年不凄凉”的观点,认为凄凉的晚年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要面对离群索居、落日余晖日益黯淡的命运。作者提出了四个应对晚年凄凉的方法,即对亲人更好、雇人不求人、让别人感到舒服、不怕死。这部分内容既展现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深刻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结构与布局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明主题,中间分别从人生角色转变、孙辈带来的见识、晚年的寂静与凄凉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尾以林黛玉的《葬花词》和作者的一首小诗共勉,升华主题。这种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人生角色的转变引出孙辈带来的启示,再从孙辈的成长过渡到晚年的寂静与人生的意义,最后探讨晚年的凄凉与应对之策。这种论述方式使文章的主题逐步深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悟。
文章开头以作者成为姥爷为切入点,引出人生已步入岁月深处的主题;结尾以作者的一首小诗和林黛玉的《葬花词》与大家共勉,再次强调岁月深处的人生感悟。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
语言与表达
作者的语言细腻生动,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生活场景。例如,在描写抱孙子的感受时,作者写道:“当我把孙子抱在怀里的时候,我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记得我看到我的姥爷和姥姥的时候,他们已经是老态龙钟的样子了,而此时我可没有一点变成那种样子的思想准备呀。”这段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作者成为姥爷后的惊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文章中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作者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感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性格的形成、晚年的生活等问题。这些思考不仅具有启发性,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例如,作者在讨论人生的意义时,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立德与责任担当思想,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的语言优美,富有文学气息。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作者在描写晚年的寂静时,写道:“来往的汽车都是无声地与我擦身而过;身旁的人也是悄无声息地匆匆走过;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已经好几年基本没有呼入的电话了,不用设置就处于静音状态;地铁里没有了噪音,旁边的人都跟我保持着距离;商场里的收银员头也不抬地敲打着键盘,然后示意我扫码付款;小区的保安见我进来,看都不看我一眼,任我走入闸门;在电梯上,里面的人一脸严肃,彼此都是一副陌生加警惕的样子。”这段描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晚年感受到的孤独和寂静。
人物形象与情感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思考和成长。作者在成为姥爷后的喜悦、对孙辈成长的关注、对晚年生活的思考等方面的表现,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真实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文章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作者在回忆人生经历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孙辈的喜爱、对晚年生活的担忧和思考等情感。这些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例如,作者在描写孙辈的性格差异时,写道:“我家的两个小家伙各自完全不同,简直就是两种动物,我称他们俩一个是小猫丫头,一个是小癞皮狗。”这段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孙辈的喜爱,也流露出对他们性格差异的好奇和思考。
价值与意义
《走进岁月的深处》通过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考,引发了读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文章中探讨的人生角色转变、孙辈成长、晚年生活等问题,都是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面临的问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如何更好地面对人生的不同阶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应对晚年凄凉的方法,如对亲人更好、雇人不求人、让别人感到舒服、不怕死等。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可以为读者在面对晚年生活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文章中引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立德与责任担当思想,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思想的弘扬,有助于读者在现代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松江泛舟的散文《走进岁月的深处》以其深刻的主题、清晰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步入人生秋天后的感悟与思索。文章从人生角色的转变、孙辈带来的见识、晚年的寂静与凄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提供了有益的人生建议,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篇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