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吃饭这事儿(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吃饭这事儿(随笔)


作者:周虎子 秀才,114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6发表时间:2024-10-25 23:13:49
摘要:原创首发

吃饭这事儿
   周虎子
        
   各地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青少年时便在胃蕾打上印记了,随后走南闯北也难改变,可以改良接受当地的个别饮食,也可以偶而品个洋餐,但骨子里改不了变不了已经形成的习惯,特别是口味。
       陕西关中人喜食面,吃米饭觉着数粒粒吃不饱。据说有位陕西人大官人,走四方也要带着做面的厨子。推荐厨子的人升了官,大官人也因贪腐栽下马了。就是一般关中人,也是常年食面。关中的特色吃食都有面的角色,牛羊肉泡馍,羊血泡馍,胡芦头泡馍,三鲜煮馍等必少不了馍的。面条在关中各县吃法花样特多,所谓一碗然面喜气洋洋。
       西安地面上全國各地的吃食都有,各地的人选择自由。但本地人众仍然以面食为主,其它仅供参考偶而换个口味。
       小家都是陕人好办,饮食习惯相同。一家中有了外地人,这吃饭就成学问了。四川人河南人甘肃人还与陕西关中口味相近,其它地方的口味还真的需要协调了。有时做几样饭,照顾着南方人的米食和炒菜,有时菜虽都摆上桌了,但很明显各有对象是看人上菜的。因此做饭不仅是技术手艺活,更是统筹协调的管理艺朮。
       我是关中人,妻是外地食米人。开始既下面条又蒸米饭,其它也有差异,常不协调。后来便单边操作,做油泼面时,从饭馆买份米饭炒菜。做炒菜米饭时,从面馆买碗扯面油泼。
   再往后融合饮食,我也吃些米,妻也吃碗面,改良成今食面明吃米。主食米面外,相应的也引入快餐和外地特食食品甚或咖啡等异域美食味,食已杂而繁了。但我依然隔不了多久非得馋口老家乾州浇汤面,妻也网购自小喜欢的藕节等。江山易改,口味难易,接受其它食物是品个鲜换个味,饮食习惯改不了的,顶多有个改良。
      这饮食习惯是否和秉性有关,也许有关连,看习惯大约知何方籍贯就略知大致性格,略知其社合人脉了。也许关系不大,心智认知等与吃啥无关。但有些比如对饮食习惯的固守,对不同习惯的包容,对习惯的改良和融合,还是体现出人的格局和处事的能力来的。
      吃饭是充饥,又不仅是。吃饭是生活重要的内容之一,饭桌上可以交流沟通谈事情培养感情。《鸿门宴》一顿饭系权势得失。人若不良不善不容人,这饭就难弄了,对口味的还行,不对口味不喜欢的必会咧咧训人,气氛就坏了,饭就吃得窝心了。总吵闹这家也没和气了,谈何万事兴?说不定摔碟子跘碗,弄毛了还上手撕挖了。有时饭不对口也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吃饭在家庭里可能还是日常小事,在外与人吃饭除了好友相聚,有时是局是外交是交易等。
       吃饭这事儿,在家顺气吃是暖心饱肚,不顺心是没吃气饱。在外与友是热闹,办事约局是走程序重点不是饭。说简单米汤泡馍,说复杂人能来就给脸了。更别提饭局上菜品,坐次,酒水,礼品的安排,连说话都要在意那言外之意,礼节,眼色,姿态,表情等讲究就多了,真正复杂。不想弄啥,还是自家粗茶淡饭好,自在随意,吃着也养人。
       有时候想,人世间有的饭菜虽讲究名贵,也难吃又不得不吃。无欲无求时的随意弄点吃的,再喝上些小酒,也是神仙般的逍遥日子。

共 12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吃饭这事儿”为主题,生动地阐述了饮食习惯与地域、家庭、性格及社交的关系。作者从关中人的面食喜好谈起,展现了不同地域饮食差异在家庭中的协调难题,进而探讨饮食习惯与秉性的关联。文章还深入分析了吃饭在家庭和社交中的不同意义,从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到社交场合的复杂讲究,论述全面。语言质朴且富有生活气息,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描述,如《鸿门宴》的引用等,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吃饭这件小事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人生百态。【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4-10-25 23:14:39
  本文围绕“吃饭这事儿”展开,从地域饮食习惯差异谈到家庭饮食协调,再到吃饭在社交中的意义。语言平实,事例生动,深刻揭示了吃饭背后的地域、性格、社交等内涵,让读者感受到吃饭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