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来自新疆的礼物(散文)
短信提示:菜鸟驿站有我的一个包裹。有好长时间没有在网上买东西了,突然来这么一个短信,觉得有些蹊跷。前几天,服务站的群里有消息:事务局将会在最近给群里的同志们邮寄一份慰问品。我估计这就是事务局寄来的包裹。
怀揣着兴奋与一个小小的期待,拿上一个小拖车就去菜鸟驿站取包裹。根据取款码,我找到一个长方体包裹。包裹体量较大,外面裹一层灰色的尼龙,看不出是从哪寄来的,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确认是我的后便拉着往回走,回家的路上,心里还一直在琢磨这包裹的来处。
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去掉了它外面的包装,露出了一个纸质箱子。箱子很漂亮,图案有着很明显的新疆特色,对于我来说,见到这样的图案,便有一种很自然的亲近感。箱子的两侧写着同样的艺术字“来自新疆的礼物”。说实在的,看到这几个字,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与自豪,特别是在妻子面前,觉得很有面子。可以看出,事务局很用心,这个箱子明显是定制的。
打开纸箱,首先看到是一封慰问信,慰问信封面背景画是我熟悉的喀喇昆仑雪山。对于从来都没有去过喀喇昆仑山的人来说,也许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我来说,则不一样,自己曾经三次奔赴喀喇昆仑山,体会过喀喇昆仑山上的艰苦,体会过什么叫做“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我对于这样的画面,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封面的中间是金黄的五角星与飘扬的彩带,旁边是持枪战士的剪影,主色调红色。
其实,我觉得自己很物质。我知道那慰问信其实也就是一个印刷品罢了。我把慰问信放在一边,想看看慰问品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那是我熟悉的新疆的特产,有葡萄干、巴达木、无花果、若羌枣、杏干等等,另外还有一个袋装的,那是奶疙瘩。新疆的奶疙瘩是我的最爱,在新疆几十年,喜欢上了新疆这片土地,也喜欢上了新疆的美食,而这奶疙瘩是印象最为深刻。看到它,我便想起吐鲁番那个当时还很简陋的农贸市场;看到它,我还很自然地想起在牧区看到的牧民照顾自己的奶牛的情形;看到它,我便想起自己走进蒙古包参加他们的婚礼的各个细节。
礼品的包装很精美,一样的大小的塑料圆筒,盖子上面印着“新疆印象”,侧面写的则是“新疆礼物”。字很美,意境更美。
一阵小小的激动后,心里慢慢地趋于平静。妻子说,这是组织的关怀,这些东西就留着自己慢慢吃,绝对不送人。我觉得妻子说得很在理,同意她的说法。妻子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把它们一一放好。
我开始坐到书桌前,准备辅导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写作业。
“爸爸以前是解放军吗——”突然转来了一阵近似尖叫的声音,那尖叫的声音里分明是充满着惊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不认识几个字的女儿拿到了那封慰问信。应该是慰问信封面的战士剪影给女儿传递了重要的信息。女儿拿着那封慰问信,高兴地奔向妈妈。
女儿都上一年级了,我天天都和女儿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女儿,我以前是做什么的,我不是不准备告诉她,我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是时机。
妈妈告诉了女儿真实的情况,女儿显得特别兴奋。在妈妈那里得到确认后,又跑到我跟前,非要让我读那封慰问信。
女儿的班主任在群里强调了:现在是小孩认字的关键时期,要多鼓励小孩认字和写字;多和小孩一起读故事书,培养小孩对文字的兴趣。既然小孩有兴趣,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机会,于是我就耐心地给小孩指读(指读也是她们老师特别强调的)。事实上我每天晚上要给孩子读故事书,给孩子读故事也成了自己很乐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慰——问——信,亲——爱——的——战——友:……”
“曾——经,您——在——乌——鲁——木——齐”
“爸爸以前在乌鲁木齐当解放军。乌鲁木齐是一个地方,很远的地方。”
我怕女儿不能理解,念到乌鲁木齐时,我特意停了下来,给女儿解释一下。
刚开始我是一字一顿地念给女儿听,希望她增加一点语感,虽然我的普通话很不标准,我还是尽量把每一个字念到位。女儿正在学拼音,不要因为我发音不准,把她的拼音带偏了。我的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字的发音上,并没有怎么注意文字的内容。
但是,我发现我还是注意到了文字的内容,并且,我发现我已经不能保证我的读音的准确性了,我的发音和声调都变了,当我读到“您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时,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感觉喉咙是堵住了,声音也彻底变了。女儿也觉察到了我的变化,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不想让女儿看到我的失态,赶紧用手掩饰自己嘴巴,说:
“豆豆,爸爸需要去喝点水去。”
女儿应该是发现了我的异常,但还在一个劲地催我读下去。我没有办法,赶紧起身装着去喝水。随手抓起了一个水杯,就往嘴里倒,但我发现那只是一个空杯子,我还是把喝水的动作做完整了,咽下去的却只是自己的口水。
我让自己缓了缓神,稍稍歇息了一下,又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在催我往下读。我也不知道女儿到底听懂了多少,我暗示自己,必须要继续读下去,也提醒自己,要男子汉一点,不要那么轻易激动。
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总算是心里平静了一些。
我继续往下念。
然而慰问信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戳中了我的软肋,没有读几个字,那种情绪又自然慢慢地爬上心头。我也尽量克制着,不要在女儿跟前丢脸,但我似乎做不到,读到“乌鲁木齐市永远是您坚强的后盾和温暖家园”时,我便无法继续读下去了,
“爸爸,你怎么了?”女儿耷拉着脑袋,疑惑地问。
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回答女儿的问题,只是不作声,眼泪却不争气地往外涌。我强忍着,不要让眼泪流出眼眶,但是不行,越是这样,眼泪越是像泉水一样往外涌,我不得不用手去擦自己的眼泪。我的一举一动,女儿都看在眼里。
“爸爸,你怎么哭了?”
“爸爸有点点激动”我机械地明显地带着哭腔的声音回应着女儿的问题。
“妈妈,爸爸哭了,爸爸哭了……”女儿跑着去告诉她妈妈。
正在卫生间洗脸的妻子听到女儿这么说,并没有表现出惊讶,而是很平静地回应女儿。
“你爸爸在那里工作了几十年,现在他娘家人来信,他肯定会哭的……”
等我再次平静下来,我也没有再去读那封信了,我怕自己还是会感情用事,控制不住自己,反而让自己难过。
想想,也许是妻子说得对,那是我的娘家,是我的第二故乡,娘家人的话真是一字千金。其实那些语言还是不读了为好,我能想象到那些内容的,读一遍只会让自己继续流泪。
第二天,我发现群里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收到了事务局的礼物,他们也都在群里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有的还发了很多的照片,有的热情洋溢地写上一大段感激的语言,我只是发了一句简单致谢的话。我觉得我的简单话语里其实包含太多想要说的东西,不知道其他战友的内心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是否也和我一样流下了泪水。
也许是自己太过于多情善感,这其实只是服务站或是事务局的一个简单的活动。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活动确实击中我及和我一样的战友们情感深处的东西。其实,他们寄的是什么东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新疆礼物,让我们有了那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