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忆】修车(散文)
我骑自行车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车子坏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维修的。骑骑修修,修修骑骑,此过程,无休无止地伴随了我的大半生。
国家恢复高考以后,我抱着用“一根绳子吊死”,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参加了县城的高考补习班。县城离老家四十五里。为方便同学回家带干粮,每个礼拜天的下午休假半天,第二天早晨七点之前赶回学校上课。这样一来,来来回回的,不骑自行车,肯定是不行的。当时,家里尽管贫困,父母亲还是通过口攒肚挪,给我从旧货市场买了一辆自行车。因自行车破损的不成样子,骑行过程中,就增加了修车的麻烦。最烦人的是,半路上车子坏了,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找不到人修车,只能推着车子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心急火燎地往前走。终于,走进了一个村子。然后就挨门查户地寻找修车师傅。找到了还好说,找不到的话,迟到了一两节课,虽然不会挨老师批评,可影响了学习,心里却是火辣辣的疼。
学校门前,隔着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对面,有一家修车铺。为避免往返途中的麻烦,几乎每一次回家前,我都要去修车铺检修一下车辆。或者充气,或者给车链子上点润滑油,亦或者紧一紧松动了的螺丝。修车师傅是一位中年女人。除了修车,她还要照看童车里“伊利哇啦”的孩子。因马路边上有风,有飞扬的尘土。孩子不高兴时,会从眼睛里流出泪来,进而在脸上形成一道黑、一道白、横三竖四的手印子。又因孩子蓬松的头发,乱的不成体统,是男孩,还是女孩,着实让人难以分辨。女人家修车,却带着一个孩子。男人呢?家人呢?酸溜溜的问号,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女人给人家修车,只要不添加零件,一般情况下,是不收钱的。有时,即使给车子添加了一些废旧的物件,也是不收钱的。
有一次,我车子已是补丁打补丁的前轮内胎坏了。她扒出车胎,无奈地说:“没法再补了,即便补上,也用不了几天又会坏掉,给你换一条吧。”因兜里没钱,我急切地说:“你还是补吧,将就一下,过一段时间再换。”她笑着说:“这儿有一条从报废自行车上拆下来的旧轮胎,还能凑合着用,换上吧。乡下人来城里上学不容易,这钱我就不收了。”看着她那诚挚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我猛然发现,原来,她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美人!
补习班的日子过得真快,三年时间飞也似地说没就没了。当我经过漫长的暑期等待,拿着高校录取通知书,去寻找修车女人时,却发现她的修车铺已经搬离。后来听人说,因工作调动,女人随她的爱人离开了县城。至于是否还在修车,便不得而知。
仿佛这女人是上帝派来的、专门为补习班的同学修车的。当学子们跳出农门,她就飘然而去了。想起她时,只有在梦里。她那灿烂的笑容,也在梦里。
在无锡工作了十三个年头。上班的地方,与我的宿舍有三四里路。按理说,步行上班,不过就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因为中午要回宿舍吃饭和休息,所以,我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穿行在繁华的大街上。双休日,还会骑车去惠山,去太湖,去长广溪湿地公园……那些地方,有看不够的风景。此外,还有几个“相好的”——并非都是女人,也还有男的。我要骑车去那里,同他们见见面,说道说道掏心窝子的心里话……
如同一个运动员,在十里八弯的路上,一直骑下去,脑子处于混沌状,精神处于麻木状,运动处于无氧状。就这样,一马平川的柏油马路也好,犬牙交错的山地也罢,我骑呀骑,一直骑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骑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车子受辱于胯下的同时,损毁也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事。于是,修车便成了我的生活日常。
“稻花香”小区的名字真诱人,我想看看她的尊容。烈日炎炎的中午,我骑车来到了社区街道,没成想,后车轮的内胎毫无征兆地瘪了下去。好在不远处,路边上有一位老者开的修车铺。老者看了看说,车胎毁损严重,要换新的。我说,有好一点的吗?他说,有啊,不过他要到前面的店铺里拿。说话间,他离开了修车铺,慢腾腾地朝着他所说的店铺走去。车子终于修好了,我付了钱以后,骑上车子继续往赶路。可是,骑着骑着,后轱辘的轮胎,又慢慢地瘪了下去。真是活见鬼了,明亮亮,平坦坦的大道,车胎难道是纸做的?怎么没骑二百米就坏了?
我气急败坏地去找修车的老者。老者说,要换好车胎的话,需再加三元钱。因为换好内胎的话,已经说在了前面,加钱的事我心有不甘。眼见加钱无望,他就摆出一副不闻不问的姿态来。在此处逗留的一年轻人见状,对我说,大热天的,老人修车不容易,你就再多给三元钱吧。看着年轻人忠厚本分的面孔,我忍气吞声地扔给了老者三元钱。
上班途中,骑行中的车子怎么也挂不上挡。原来是飞轮坏了,只好把车子放到路边的修车铺换飞轮。当我下班后,来修车铺取车时,跨上车座,仅骑了十来米,就再也骑不动了。返回来让修车师傅重新调试,他又是敲,又是打,累得满头大汗也调试不好。最后,他哀叹地说,他是修电动车的,不会修自行车,让我换个地方修理。哦,原来是这个样子,不会修自行车,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去修?修车,倒把我修出了一个郁闷,修出了一个寂寞。
在小区门前的修车铺,我换了一个新车座。可是,仅骑了一个月,车座子就四分五裂了。当我把车座子破损情况展示给修车铺的一个学徒工看时,他却拿出一个相同品牌的车座子,试图给我换上。我气愤地说:“一个月就骑坏了,还再换这样的车座子啊?是不是还想再赚我一次钱?”学徒工的脸皮也算是厚到了极致。他没有忧伤,没有愤怒,而是云淡风轻地把手里的东西放回了原处。
十几年前,家里买了一辆自行车,款式陈旧、光泽暗淡不说,而且车身还有几处擦伤、碰撞的痕迹。退休在家,偶尔出去转转,觉得骑这样的车子丢人。于是就同老伴商量,打算买一辆电瓶车。可是老伴却说:“骑自行车安全,还能锻炼身体,为什么要买电瓶车?日子要节俭地往前过,不该浪费的就不能浪费。”据此,我只好作罢。
说来奇怪,好端端的车子,我骑了几天,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车子坏了,自然就要维修。原来,家门口的街道上还有人修车,怎么说没就没了?老伴说:“许多年前,修自行车的生意一直就很红火。只是随着电瓶车、小轿车的普及,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的缘故,修自行车的生意才一天不如一天。修车摊位减少,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乡镇的街道上,我转了一大圈,才在一十字路口处,找到了一个修车的地方。修车铺里的老两口,都是年愈古稀的人。男老板爱喝酒,平时脸上总是红红的,说起话来如同打雷。前来修车的人,不敢冒犯。他的老伴,更是表现的小心翼翼,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可没想到的是,今年春上的一天,老头儿突然脑梗发作。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的手腕子,弯曲成了豆芽状。一个说话有瘾的人,也变得沉默不语。他什么活儿都不能干,什么活儿也干不了。这样一来,修车的事,就落到了老伴一个人的身上。
昨天,自行车的飞轮坏了,我推着车子前来修理。女老板的手艺真好。拆卸、安装、调试,十分八分钟的时间,车子就修好了。只是,女老板起身的那一刻,像是眼前发黑,一个趔趄,差点晕倒在在地。我手疾眼快地将她扶住,随即从心底里产生了想要哭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