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小土匪(散文)

精品 【流年】小土匪(散文)


作者:书者茶道 布衣,43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5发表时间:2024-10-28 15:31:39

对于我这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人,总对农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至今梦里出现最多的,仍然是老家里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人们,就是小时候曾经种庄稼抓过的粪土,在梦里都会感觉到是那么的亲切!于是每年夏天我都会带上全家回老家一趟,说是避暑,其实更多的还是想回去看看:那块给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我成长中带来无比快乐土地,与那些“面向黄土背朝天”一直默默耕耘,并用打满老茧的双手把我送出大山的亲人们。
   对于回老家,最高兴的人还不是我,而是现在还不到六岁的儿子,因为回去以后,老家三亩多大的院子,终于可以释放开他那被城里水泥钢筋建筑的楼房内长期束缚的手脚。手里老拿着长长的柳木棍棒,在大院内,可以把他喜欢的大闹天宫演绎,满院子生涩的桃果,足足可以让他和亲戚家的小伙伴们,天天举办属于他们的 “蟠桃大会”。
   在城里安家后,我就把父母都接过去住了,我们家的院子一直是由奶奶在看管,平时大门一锁,村里的孩子谁也不让进来的。这些桃果在奶奶的心里被看得很重,任何人都不容许“侵犯”。在老人的心里,保住这些,就是保住了儿孙们能常回来看望她的期盼,只有那些掉到地上的生涩果子,才会拿出来一些给那些不懂事且又经常在我们家大门外张望的孩子们吃。儿子回来后,就完全不同了,他不仅仅把生涩的果子摘得满地都是,而且还不时地用棍棒把叶子打的满地落叶。奶奶看着眼前的“叶藉满地”,则常常咧开了牙齿不多的嘴巴,不无心疼地笑骂着“小土匪”,摇着满头白发好像是那么无奈,同时脸上又洋溢出抑制不住的开心。是啊,有谁能看着自己的第四代“掌门人”的玩皮淘气而又能真正地恼怒起来哪?即使把他们的头发揪了耳朵扭了,也不会生气,每当我看见这一切眼圈都会控制不住地一热。
   奶奶眼里的“小土匪”回家后,三亩多的大院子,不到一天就栓不住他的心了,总是和小伙伴们偷偷地拿了钥匙,打开大门,满世界地疯跑疯玩去了。等到母亲发现后,追出大门,高喊“慢点跑,别摔着了!”只能听见小家伙们,叽叽呱呱远去的笑声了,哪里还能看得见他们的身影?每当这时,母亲则往往脸上带着一百个“不放心”,回来给我“下命令”,让我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在屁股后边追着“照看”他们。
   对于儿子的这一行经,一者我是真得有点追不上,再者我心里暗地里也有“放纵”的成分:就让他多跑一跑吧,补一补城里长期缺少的锻炼;大人不在身边的话,还能锻炼他的独立处事能力。最主要一点是,城里哪有这么广阔的天地,就让他快乐地去享受享受大自然,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童心、童趣,释放本质的野性!所以我一般是在“母命难违”的情况下,出去“装一会”,最多也是和乡亲们聊会天,或者到田间地埂随便走走,看看庄稼的长势,多呼吸一点净化的空气和泥土地散发出来的芳香,就让他们自由地爬沙梁,打土仗,过家家,掏雀窝去吧……这也是想把自己儿时的快乐方式多给儿子一点吧!
   奶奶嘴里的“小土匪”,是给回了老家后的儿子下了个很恰当的定义。一天晌午时分,母亲做好了饭菜,儿子还不知道在哪里疯玩,我正准备出大门外找他回来吃饭,还没有等到的我脚跨出大门,表弟家大儿子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边跑边不时掉头紧张地向后张望,接着便听见一个笑骂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我把老家的碎先人……”原来是我们家的两个“小土匪”偷摘了李二婶家还没有熟了的豌豆角,被李二婶发现后,追了过来。仔细一看,他们两个人都把褂子下边塞进了短裤的松紧带内,肚子里揣满了生豌豆角。惹下这个 “乱子”后,我给儿子讲了半天不能随便拿人家东西的道理,否则那就是“偷”了,儿子似懂非懂地把小脑袋点了好多次。那天下午,还是真的乖了不少,就在院子内玩耍没有出去。
   但是“小土匪”能那么安分就不是“小土匪”了。第二天中午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半生的烤洋芋,而且满脸都是黑。怕我说他“偷”,马上解释说:“我和哥哥一起挖了他们家的洋芋,我们用沙土炉子烤着吃”,还有点讨好地说:“爸爸很好吃得,不相信你吃”。望着儿子递过来的洋芋,和那一张黑糊糊的小脸蛋,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笑了,同时 被儿子嘴里的“沙土炉子”勾起了许多儿时往事来——这个我们儿时自创的,曾常用来烧洋芋吃的土玩意,现在想想又是多么的亲切和有趣。
   “小土匪”在老家大部分时间的表现是“顽劣不化”,但是有件事情却深深地触动了我这颗略显沧桑的心。
   那是今年夏天的一天,我们再次回老家发生的一件小事情。午后,他们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手里一人抓着一个刚长了翅膀,还不会飞的小麻雀。母亲一看就知道她的宝贝孙子一定是去掏麻雀窝了。母亲怕他们掏麻雀窝的时候遇见蛇,所以掏麻雀窝是母亲再三不让他干的事情,于是一脸怒容地“小祖宗长,小祖宗短”地骂了半天。但是儿子对奶奶的骂向来都当耳边风,这次只是没有咧嘴一笑“回敬”奶奶罢了。从柜子里抓出了许多米谷,给小麻雀吃,还用自己的小饭盆舀了水让它喝,但是小麻雀只是不时地发出了一两声哀叫,不吃也不喝。这可急坏了小家伙,不管奶奶怎么哄他,就是不吃饭,只是呆呆地守在麻雀的身边,最后拉住爷爷的手不放,要爷爷一定给他的小麻雀制造一个家。父亲拗不过他,只能砍了一些柳条编制了一个小笼子,又找了些绵软的草铺在了笼子底部,儿子高兴地把小麻雀放了进去,还从院子里摘了一些他的“蟠桃”,并拿出了自己许多好吃的零食,放在麻雀的身边。但是小麻雀只是哀叫,脑袋也耷拉了下来,就是不吃不喝。看着儿子急得眼泪婆娑的样子,我们只能全家总出动,从院子的草地里和果树上,去捉小麻雀可能爱吃的小虫子,去喂这个绝食的小家伙。这也是我和儿子谈妥的条件——“麻雀吃东西的话,你可得吃饭”。一家人忙乎了半天,捉了许多小虫子,终于让小麻雀和儿子都开始吃饭了。
   整个下午,儿子一会用虫子喂他的小麻雀,一会坐在笼子边,嘴里不知道对他的“宝贝”说些什么,快到天黑的时候,走到我面前说:“爸爸,我想把小麻雀送回到他妈妈和爸爸那里去!”我知道儿子老有反复耍赖皮的毛病,于是说:“不准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坚定,而且小手向上一扬,好像下了很大决心。
   当我们父子两人来到小麻雀窝的柳树边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两个家被“土匪们”洗劫一空的麻雀,站在树枝上悲哀地鸣叫着,地下满是鸟窝内的茅草和各种羽毛。有了这一份衬托,西边的一弯新月孤零零地挂在了半天,夏天的蝉声也少不少的热度。我和儿子把地下的毛草和羽毛精心地拾了起来,尽量整理成鸟窝原来的形状,最后把小麻雀放进了整理好的鸟巢里面。我们办完这一切,就要离开的时候,我看见儿子的小脸蛋上有了泪痕,嘴里哽咽地说:“麻雀妈妈,我把你的儿子给你送回来了,明天我劝哥哥把你们的那个儿子也给送回来,这样你们全家就团聚了,就不会哭泣了,是吗?”
   听着儿子这幼稚而纯真的话语,我的眼睛也有些潮湿,作为我们这些“大人”,是不是应该向我们的“小土匪”们学习学习,在我们熬着生活日子的同时,我们失去了多少纯净的色彩?我们又应该找回多少灵魂本质的东西?

共 2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现在很多人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不可否认,离开父母的儿童值得关爱,殊不知那些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在混凝土丛林中的城市儿童又失去了什么。钢琴、绘画、书法各种补习班汗牛充栋,孩子们坐在父母的车上,离了那家进了这家。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课余教育的确是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代价却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上一代人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尚可以回想故乡的山山水水,这一代儿童将来回想自己的童年,大概只有无尽的“补习、补习”!文章结尾用儿子把麻雀雏送回雀窝的善心举动,阐述了孩子自小就有的“真善美”心理,印证了早期儿童读物“三字经”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在社会激烈竞争的今天,每天听着父母述说单位、社会的各类矛盾,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是否时不时会被抹上一丝灰暗?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一篇发人深思的好文,流年推荐阅读。【编辑:秀针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30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10-28 15:42:08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有看不尽的山、流不尽的水,那里有翠绿的丛林,纷飞的小鸟,只有在农村才能知道什么是大自然,什么是“天人合一”。如果有条件,让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去农村生活一段时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老师的文章寓意深刻令人发省,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祝老师冬安文琪,全家快乐。
2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4-10-28 15:57:40
  谢谢老师的指点!
3 楼        文友:秦汉唐朝        2024-10-29 09:27:01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脉香火世代传;
   儿时往事小土匪,
   魂牵梦绕是家园;
   不忘初心桑梓地,
   皓月当空学未还;
   塞上明珠东方朔,
   家国天下大自然。
回复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4-10-29 11:02:48
  谢谢秦汉唐老师的关注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0-30 22:55:3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4-10-31 08:28:03
  谢谢老师的点评
5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26 07:16:43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佳文欣赏。感恩遇见!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6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1-03 18:10:50
  儿子在成长,我在衰老,这是自然的规律!人生就是一本书,每一页有没一页的内容,自己的文章自己改,自己的文章自己又最懂,珍惜美好,完美自己的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