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一蓑烟雨任平生(随笔)

精品 【流年】一蓑烟雨任平生(随笔) ——关于三峡蓑草的记忆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7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7发表时间:2024-10-30 19:47:36

引子:
   在江畔,有一个大诗人卓然而立。没有人听见,他酣歌;也没有人看见,他泪潸。但是他看见了峡谷岸边的野草和落木,其中写到“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这无名草或许就是我笔下正在撰写的野草之一“蓑草”。
   当时的三峡地区野草很多种,唯有成片成片生长开来的就是蓑草、茅草这类成堆的杂草(其他的杂草,比如马绊筋草,狗尾巴草显得低矮或者稀疏,不足以勾引诗人的灵魂)。这些野草,随意生长,在峡谷的劲风里摇曳,满是苍凉的意境。可惜杜甫不是旷达的苏轼,在苏轼的笔下的蓑草戚戚然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狂傲不羁,仗剑天涯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来。
  
   一、蓑衣草
   人生来来往往,万丈红尘中,多少人淹没在红尘中,多少人又是多少人的客。相逢不相别,相识不相知,来了,也走了,洒脱地走了,这是快意恩仇的侠,这是任性的客。合计来,这是我心目里的“侠客”。他骑最快的马,他爬最高的山,他吃最辣的菜,他喝最烈的酒……他写最快意恩仇,不问是非曲直,总的是此时此刻的心情路线,这是一种我向往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真侠客的文思。这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意酒气才气篇。
   而金庸则不同,他更多的则是这有知己,有同行,有爱人,有情愫的,一起风雨同舟的同志。在《射雕英雄传》里,直接援袭了《定风波》的情怀,骨子里多了苏轼的那种韧性,他借黄蓉之口,想到了“前途既已注定了是忧患伤心,不论怎生走法,终究避不了、躲不开,便如是咱们在长岭上遇雨一般。”
   这就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必然篇:假如命中注定,爱一次又何妨,行一程又何惧。山一程,水一程,岂止是风风雨雨。但是他就是这样任性,在骨子里。
   一蓑烟雨,就是这样的任性。
   生长最贫瘠的地方,以最强的的韧劲,在风雨里婆娑。扎根在最嶙峋的乱石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庇护那最柔软的梗絮。与芭茅草结伴,以野山棘为伍。只有最善于攀援的山羊,才可以品尝鲜美的味道,只有扑腾的野鸡,在可以挽一兜草,编一个简陋的鸟巢。蓑,其实很象形,一顶草帽,一件雨衣,一条草裙,便是现在的“蓑”字。
   蓑草,缠绕扭成草绳,扭成线索的绳,因此蓑草也就萦草。是原始人编织的生活用品的成品。而萦草,组合串联起来便是蓑衣的半成品。
   蓑草之草,虽然十分普通,但是却具有其他野草杂花无可比拟的优势。几根草丝便扭成一根草绳。何况扭在一起,便是无穷的合力。芊芊柔丝,来自天然,也回归天性,就这样纠结成理不清的万端愁结,让多少读书人怅惘嗟叹……
   或许,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后便是“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了。或者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不胜凄凉和感慨,或者是从此相望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说这一蓑烟雨很诗意很浪漫很英雄的话,那么在我的童年时代,这蓑草却更接地气,关乎着草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大事。
  
   二、草鞋绳
   衰或者蓑,一言难尽。
   《说文》说:“衰,草雨衣,从衣象形。古文字就是一个衰。后从艹作蓑。”这样衰字被革职,戴草帽的蓑字便粉墨登场了。
   在年轻的时候,还真不知这个蓑草的蓑字是如何写的,比如写成梭草,莎草等。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这个“蓑草”的汉字还有这样的离奇经历。真实造化弄人。
   传说张献忠杀四川之后,三峡地区人烟稀少,被迁押进来的湖广填四川的外地人来到三峡地区的崇山峻岭间,便可以任意的“挽草做结”(记号),占山为王。,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母亲给我讲的故事。而三峡山区原始丛林的边沿便是蓑草和茅草的世界。最有劲道不易折断的蓑草,便自自然然地挽结在一起了。由此可见,这一把蓑草竟然圈主了一方天地,也系住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是一个“悲壮的历史”。
   小时候很穷,在记忆里几乎都是草鞋装备我的赤足。草鞋有很多品质的,比如棉麻草鞋,稻草鞋。而比较耐穿的就是蓑草草鞋了。这个属于中档品质。但是这样的一双草鞋也值七八分人民币,也算不便宜。在我家斜对门就有一个“草鞋”铺子。那时候,我们常常看着一个长衫的工匠,一边搓着草绳,一边哼着山歌,坐在一条宽木板凳上,就这一条窄木板的模具,有模有样地“编制”起来。就这样三二十分钟,一双草鞋就这样“打”好了。新草鞋不好穿,一来是不是适脚,二来是因为材质粗糙,所以刚穿上去的新鞋走路总是让脚底很“受伤”。总之一句话,习惯了就好了,抹平了就好了。
   何况“草鞋无梁,越穿越长”。草鞋越穿越长,长了就不合脚了。属于最忌惮的就是雨水。所以,每逢雨天、阴天。湿漉漉抵达泥地里越走越重,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面更是行走起来格外小心,稍微不留心便咕噜噜打滑,跌倒丈量街道有多长,街面有多宽。那个时候,我总会赤足走“天涯”。不过那个时候,大家彼此差不多,也算是最基本的“包装”配置啦。
   更有一次,我从江南乘船横渡到江北岸,在三峡的一个不知名的码头上等候轮渡。这时候,看见很多的草垛子堆砌在岸边,也在侯船。一问,才知道,这是造纸厂收购山民的蓑草,作为舀纸的原材料。正准备装船转运呢。
   勤劳的农民正从半山腰的山路上挑来蓑草捆;这是他们打猪草之间隙随手牵来的经济作物。所以,相对于山间生长的其他野草而言,这种草算是最值钱的东西了(那时候大抵四五分钱一斤的价格)。看样子源于“衰草”的蓑草,也不衰的嘛。不仅可以作为原材料缠绕作绳,又是山羊喜欢的美食。所以,蓑草也叫萦草、羊草,总之,这寻常的野草也是一种有生命力和有价值的“灵芝”草了,足以让自给自足的乡民有个念想。
  
   三、诗意诀
   因为蓑草是古人编制雨衣的原材料,所以将衰字头去掉,加上了草,便成为了蓑草之蓑。
   按照中国式的象形字看“衰”字很有意识。按照时尚的视角也有很多超前的味道。比如蓑衣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叫“蓑衣披”。像妇女穿的坎肩儿。前开襟圆圆的领口,有细细的绳可供系牢遮身;下面的裙子模样叫做“蓑衣裙”。这裙子简直就是现代流行的美女的尚品吊带裙。这裙子由有两条细细的绳吊在肩上。这裙腰颇大,像是包臀的丰盈。倘若徐步走来,蓑衣群随意摆动,袅娜多姿;倘若乡间劳作,则大步流星也不会走光。
   据说老一辈的长者讲述说,蓑衣的缝制比较讲究,下面的棕毛貌似是随意披散着,其实为的是让雨水能够迅速坠落。更重要的是蓑衣草很坚韧,并且缝缝补补也十分方便,一件蓑衣足够陪伴主人一辈子。
   其实很好笑的是,穿蓑衣裙的古典美女其实是很少见诸画卷,倒是戴着斗笠,穿着蓑衣行走在风雨中的男子汉居多。在诗意化里的中国,这“蓑”字却被文人给予了无穷的诗情画意。比如烟蓑雨笠、雨蓑风笠、笠冠蓑袂;渔蓑苫蓑、短蓑寒蓑、披蓑而至……最典型的就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诗情画意何其了得也。很多的书画家对此也是首选的“趣向”。只不过寥寥数笔,便山水中国了,诗情中华了,情趣中国了。最后这蓑衣草挽结在一切,成为中国古典诗人不可方物的“草根情节”的赠品。
   自从张志和的白描问世,便成为了中华文人,特别是失意的文人最佳的参照物了——蓑衣。而且其联想总是被诗人牵强进“得志与失落”的范畴。柳宗元的蓑衣,是孤寂和清高,一个独字大有唯我独尊之嚣张这蓑衣斗笠,就是最好的伪装,最温暖的保护套。马致远的蓑衣,是一种很写意的惬意的常态,既然落魄到了只能被写进诗里,画进画轴,还有什么不能,即使失去了一切,那也是收获,哪怕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的有。
   柳宗元不摆了,张志和不谈了,黄庭坚更不必说了,王世贞也不必说了。到了曹雪芹的笔下,他也不免写上几笔,比如“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之类。历史文脉一路流淌,浇灌着着最不起眼的芳草。而几乎所有的“野草派”文人心底都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这野草儿,不必栽种培植、呵护照料,狼毫和宣纸里挥手之间满是“萋萋芳草”也。
   唯有苏轼,哲学中庸而近乎道。他是风雨任平生的置若罔闻。这是任性和豪迈,中庸而自度的安心和心岸,大有坚韧地执着。尽管诗画意境里,诗人整个儿狼狈像,拄着竹杖,吸着芒鞋,话中有话无关“有情无情”,诗里诗外无关平生之平,关乎生平之生了。
   是的,最值得反复吟唱的就是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央视的特别节目《经典吟流传》的节目里,终于出场了,这位传唱人是歌手黄绮珊。网络上是以这样作定向标题“她用40年的等待,唱出如此经典的《定风波》”。是的,没有经历和故事,没有心境抵达和参悟,是不可以读苏轼的这首诗歌的。许多的风雨,作为人生而言,未必肯尽与人言。一切都在音乐的袅袅里,在弦外之音,在曲终人未散的怅惘里。
   这是一种经历风雨终于见彩虹的有故事的“女歌手”。在央视现场,作为鉴赏嘉宾虽然有四大“导师”坐镇,但是对这个的话题“沉痛”,大致有语焉不详和言而未尽的遗憾。音乐人的经历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极端典型,只有有故事的人,才可以奢谈“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的。这决不是花前月下的诗情画意,也不是没经历风雨的书院派可以剖析的。
   坦然嗟叹“任平生”,决不是生活的故事;拥有故事的苏轼如此,黄绮珊也如此。“共鸣”的岂止在诗句的吟哦间。
   啊,豪情的激荡,归寂的心态,参悟的痛切,心境的旷达……不可或缺,也可!若有所失,也可!既然经历了,也就享受了;既然讴歌了,也就释然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后,无悔人生,便只有“断肠人在天涯”了……
   最后,还是附录苏轼的《定风波》,且吟唱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共 38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文章中,我们追溯了蓑草的风华,从三峡的苍凉峡谷到文人墨客的笔下,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抹绿意,更是文化长河中的一叶扁舟。文章以苏轼的《定风波》为精神内核,勾勒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与超然,将蓑草的形象与人生境遇、文化意象紧密相连。文章深刻探讨了蓑草在古代生活中的多重角色,从草鞋到蓑衣,从实用工具到文化符号,蓑草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质朴。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产物,更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尤其在苏轼的诗中,蓑草化作了一种人生态度的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豁达。文章的学术性在于对蓑草文化意义的深入剖析,诗情画意则体现在对苏轼诗意世界的细腻描绘。通过对蓑草的多维度解读,我们得以窥见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以及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不仅是对自然风雨的无畏,更是对人生风雨的深刻领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与苏轼一同吟啸徐行,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诗意与豪情。文章内容文采沛然。有很高的学术性。欢迎大家共同探讨。编辑在此推荐大家赏阅【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10-31 17:30:45
  这篇文章以蓑草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人生哲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蓑草的描绘,文章不仅重现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貌,更深入探讨了蓑草在古人生活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中,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仅是对蓑草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表达。文章的学术性与诗情画意并重,通过对蓑草多重象征意义的剖析,让读者感受到蓑草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作者巧妙地将蓑草与苏轼的《定风波》联系起来,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在苏轼的诗中,蓑草成为了超脱世俗、笑对风雨的象征,而文章则让这一象征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它不仅让我们对蓑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4-11-21 19:14:12
  哈哈,感谢你和我以及江山文学网对文学的坚持,,坚守,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1-01 19:59:4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4-11-21 19:13:37
  问候老文友。
3 楼        文友:加朋        2024-11-06 13:36:08
  深入浅出、广证博引,由物而人,由人而心,由古说今,受益颇多.
回复3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4-11-21 19:13:15
  你的点评是我用心写作的动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