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另一种绑架(随笔) ——兼谈微信对生活的影响
社会与生活象一股巨大的洪流,置身于其中只能随着潮流前行,甚至你不知道是要往哪一个地方去;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搅拌机,人们象是被倒进机器的沙子与石头,转动起来便不容自己来掌控了,不过这部机器似乎没有停歇的时刻。
现今许多人经常想置身事处,过得超凡脱俗一点,少一点别人的干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某些场合我们可能会被人情、被语言、被道德等诸多东西所绑架,那时你会感觉自己如同进了渔网的鱼,完全身不由己。
几人喝酒,有熟识的也会遇有不熟识的,但是有些人偏有这种习惯,端起一个大杯子,斟上半杯走到你跟前:“来!兄弟,我敬你,我喝完,你随意。”你还没来得及说话阻挡,他已经将半杯酒下肚,你想随意喝一小杯,但这显然不够礼貌和义气,而且各种不允许会从各个方面传过来,人家喝一大杯,你才喝那么一丁点,是看不起人还是怎么滴,这跟下象棋对方跳马卧槽将军一样,你不动老将都不行了,除非你跟别人翻脸,但这显然是下策。热闹气氛是中国酒文化之一种,但这种如绑架般的劝酒算不得一种好的文化。这是绑架形式之一。
多年不见的同学通过网上的各种群突然之间联系上了,大家很是聊得来,可是再过一段时间,某个刚联系不久的同学跟你说他要结婚,邀请你来参加他的婚礼,而且是必须来,你不来就是瞧不起他,就是不把他当老同学,你有些气愤更多是无奈。这是人情绑架。
语言绑架现在也很多,爆发时段集中在逢年过节和亲戚交往的时候,绑架人多为上了年纪的妇女:怎么现在还没有结婚啦,你看谁现在娃都几岁了;怎么没买车呢,没车怎么谈对象?怎么现在还沉迷打游戏,你看人家谁的儿子现在开好大的公司,你要向人家学习呢……听者嘴里不说,心底实际上很不待见说话的人。
战友建了一战友群,群里面有一个连队的,也有不在一个连队的同年兵,有些是熟识的,有些并不太熟,天南海北的都有,平时大家在群里无非就是叙旧扯闲,不过时间长了便没了多少话题,就只是发些段子或无聊的视频。忽一日,一战友说起另一战友老婆身患重病,为了给老婆治病让那个战友负债累累,生活很是困窘,希望大家献爱心,并自己带头给那战友打了一千元,然后群里陆陆续续有战友给那个战友捐款,我也想给那战友捐一点以表达自己的心意,然而事情到后来却让我产生了一些反感:带头捐款的那个战友将战友们捐款的金额在群里发了出来,甚至后来成了每天督办,并在群里说大家都是如此亲密的战友,灾区有难尚且要捐款,见战友落难怎能不捐款呢?言外之意不给战友捐款缺乏人情味,然后大家围绕这个话题说了许多,后来我默默的退了群——我觉得自己的道德水平还不需要有别人来说教,我也并不喜欢被道德所绑架,如果我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去宣扬自己,我更不会去勉强他人。
前两年,有个多年不曾见的同学通过加QQ聊了起来,其实从前也并不太交往,他不知从哪知道我离婚的消息,突然在聊天中就开始教育起我来了:你怎么能离婚呢,对孩子的伤害多大啊,双方多沟通总能解决问题的啦……俨然一个师长,对他的一番话令我很惊诧且非常反感了,你连别人的情况都不清楚,凭什么对我说这些话,况且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我?出于礼貌我并没有删除他,直接关了QQ,再也不曾聊天;话不投机半句多,我的生活并不需要一个卫道士来指责批评我,你还是管好你自己的生活罢,少操点别人的心。
其实近几年网上有许多让人们热议的事情,名人离婚、劈腿等等各种花边新闻充斥网络,网上跟帖一边倒的指责,诸多网民都站在道德的高地,全然是卫道士的形象,通过语言的暴力来打击那些他们自以为道德不如自己的人,无疑也是一种绑架。宣扬正能量本是没有错的,但是不知情况的妄加评论显然不是宣传正能量,也让人反感,管好自己的事才是正经。
还有人们现在手机上离不开的微信,方便之余,我们也不知不觉被微信所绑架了。
有一卖保险的朋友,见了面非要加微信,拗不过只好加了,后来没事便通过微信给我推销保险,这种理财险很好,那种人生险你不得不买,不回似乎不礼貌,回了他狠不得马上让你买,我没有删了他,不过他发什么我也懒得看懒得回。
不知各位现在有多少工作群。要搞某个专项工作,必然要建个群,然后把大家都拉进去,工作开展情况都晒出来,部分人老是在里面晒业绩,领导后面还跟着点个赞;各种通知也不用打电话了,群里说一下,有时候信息太多,你生怕误了,都不得不从头看起,还有些是语音,你不得不听一下都说了些什么,其实这时你的内心是厌烦的。
还有时领导给你安排某项工作不是打电话,而是微信里说一下,如果你没能及时看微信,可能就会把某事误了,后果严重的不免要受批评,你不知道此时是应该怪微信还是怪谁……
还有这段时间网上热议的家长群,时常有些家长发些奇葩言论,一个劲的恭维老师,时不时发些心灵鸡汤,也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这个学生,批评那个学生,其实让有些家长很无奈。我个人以为好人好事晒出来就好了,至于个别孩子的不当行为私下跟家长沟通好一些,要不那些总是受批评的孩子和家长情何以堪。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网络与手机都是非常好的东西,方便快捷而丰富,只是如果我们不很好的去利用之倒被其绑架,实在是人类进化与发展的悲哀。对于手机与网络“假于物而不宥于物”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选择。
那些通过语言行为去绑架他人的,多半好为人师、缺乏对他人或事实的深入了解,也不愿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们的言行只会招来别人对他的反感和厌恶。如果不是自己的子女,你觉得有必要对他人进行管教和说服吗?你以为你的管教与说服会招来别人的感激吗?如果不是,还是少说为佳。
中国有句话叫强人所难,就是违背他人意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身上,换位思考下,别人勉强你做自己不愿意或做不了的事,你作何感想。我在监狱工作时,有一类罪犯是被他人甚至其他罪犯都所不耻的,那便是强奸犯,诈骗犯似乎比他们高明许多。由此推断,强迫他人意志,过多干涉别人是不道德的,也是招人厌恶的。白居易诗云“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古人尚且有这种思维,现代人更不应通过语言行为去做绑架别人的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见并不是当今的人们才有这种无奈,只是现在的人们有了更多的身不由己和无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为成年人的我们更要有这种意识,如果不想被他人绑架,那么你也应该少一点对别人的绑架。